出道以來,在内娛有着 " 天降紫微星 " 的好運,"00 花頂流 " 頭銜之稱的劉浩存,在内娛潛水許久,近日卻突然因爲被質疑整容登上了熱搜。
緊接着就是工作室開始馬不停蹄辟謠 " 沒整 "。
總之,大概率又是哪個 APP 濾鏡惹的 " 禍 "。
說起來是個不值一提的小瓜。
但因爲當事人 " 劉浩存 " 的緣故,網友們總忍不住吵上幾句。
有人重提舊事,冷嘲熱諷一生黑的譴責:" ‘你星途璀璨,我半身癱瘓’,互聯網是有記憶的 ......"
有人對此堅決打抱不平:" ‘罪不及父母,禍不及妻兒’,反正她也不考公。"
加之近期新電影《龍馬精神》即将上映,成龍 + 劉浩存的 " 父女 " 搭檔已經引發不小争議。
不斷在風口浪尖徘徊的劉浩存,也着實是内娛一個特别的存在。
拔苗助長的人造頂流
在百度詞條上,光是出生年月,劉浩存就帶着一股神秘感。
一說 2000 年 5 月 20 日,另一說則爲 1998 年。
年齡成謎在内娛确實不少見,但在詞條上清晰标注的不少見。
出道巅峰的劉浩存,逆天資源曾是内娛無數人羨慕的存在。
但一路走黑,從頂峰跌下低谷也在劉浩存身上重現。
" 謀女郎 " 的頭銜加持,劉浩存曾一口氣登上多部銀幕大電影。
畢竟也是響當當的千裏挑一,三輪面試,兩年特訓。
從 2020 的《一秒鍾》到《送你一朵小紅花》、《懸崖之上》、《四海》等。
搭戲的對象是白玉蘭視帝張譯和内娛頂流小生易烊千玺,以及如今與武打巨星成龍演父女。
不僅上了明星眼中最高榮耀的舞台—— " 春晚 "。
還一并擔當了春節檔電影女主。
劉浩存的起點甚至超過曆界所有的 " 謀女郎 "。
張藝謀對她的評價是:
" 一張聰明的白紙。"
" 老天爺賞飯吃,就是這塊料。"
" 非常有天賦,哭戲一流。"
演技上 " 一張白紙 " 老謀子誠不欺我。
首部作品《一秒鍾》裏,劉閨女和劉浩存是截然不同的個性。
豆瓣上有一針見血的評價:
" 假小子劉浩存身上,她沒有吃過大苦。她太現代了,不是八九十年代與六七十時代的差異,而是新世紀的時髦氣息,精緻,錯入。"
過于平靜的眼神會破壞掉故事感,劉浩存小鹿般的眼睛有一份少女的靈動,但總是少了一點角色性格的野性。
這一點,倒是可以參考眼神戲十足的文琪。
而劉浩存這種溫溫柔柔的感覺也一直延續到了《懸崖之上》。
張藝謀看到的是:一個特工成長的過程,變得堅毅勇敢。
而觀衆評價卻是:不像個女特工。
畢竟看其他特工,真 · 風吹雨打,堅韌不拔:
再看存子這邊,畫風突變,美人落淚:
美則美矣,但在亂世之中顯得格格不入,像一朵不谙世事的清純小白花。
沒有經過專業訓練的劉浩存還有一個入戲難的問題。
張譯在訪談裏提到,拍《一秒鍾》的時候,劉浩存在現場總是注意力不集中,不是忘詞就是眼睛看到别的地方了。
于是,一個吃面的鏡頭,張譯足足吃了四碗。
(再再再次心疼張譯)
但偏偏老謀子樂意寵,一場哭戲,終于哭出來了 emo 當即:
" 不得了,老演員了 ",然後,全劇組爲她鼓掌。
拍完《一秒鍾》後,張藝謀對她更是大加贊賞:
" 劉浩存,你今天攔不住了,宇宙都攔不住你。"
可實際上,唯一表演好點的作品《送你一朵小紅花》,算得上真摯自然,卻是 " 演自己 "。
其次," 一張聰明的白紙 " 的 " 聰明 " 要另論。
至少從采訪中來看,沒有絲毫體現。
一張 " 嗯 ... 怎麽不算呢 ..." 的表情包就足以橫掃互聯網,在大多數微信友人的 999 個表情包庫裏占下一席之地。
上影節的直播,主持人提到有關演員的定義。
支支吾吾半天,最後可愛的捂嘴:這裏,會播出去嗎?
(直播哦,你說呢?)
在《中國電影報道》的采訪中。
評價張譯:" 他就是很努力。"
評價易烊千玺:" 然後他也很努力。"
評價張導張藝謀:" 很勤奮。"
緊接着主持人套路提問:" 你覺得自己算是有天賦嗎?"
她不假思索地羞澀承認:" 怎麽不算呢 "。
(有網傳說是此段被剪輯,但無官方聲明。)
一時之間不知道誇她單純呢還是單純呢 ......
以及 " 爲啥要批評我,我又沒做錯什麽 " 看似合理實則跑題。
手握頂級資源卻不見一絲進步和努力,永遠是白紙本身就是一大問題。
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價格," 捧殺 " 又何嘗不是達摩克利斯之劍。
" 謀女郎 " 光環的美好饋贈
早已在暗中标好了價格
總之,和張藝謀的力捧不同,劉浩存觀衆的路人緣總顯得有那麽點不讨喜。
而路人好感的徹底崩塌,源于一場 " 她星途璀璨,她終身癱瘓 " 的新聞。
因爲爆出媽媽舞蹈培訓班學員癱瘓,并且拖欠賠償款(發生于 2012 年 10 月,2018 年被強制執行)。
這直接引燃了網友的怒火,并且燒到了劉浩存身上。
在此之前,她的不讨喜也頂多是源自 " 德不配位 " 和 " 強捧之恥 " 的資源咖。
卻因爲此事,一夕之間被動背上 " 劣迹藝人 " 的頭銜。
之後,一個 " 超前點播 " 的 # 劉浩存發長文道歉 # 的熱搜跳上來。
網友像等待戈多一樣等待 " 長文 "。
就當時而言,其實這事但凡劉浩存态度誠懇一點," 禍不及子女 "、" 連坐不可取 " 也能成爲一場有力的公關,也不至于如此難看。
可惜,羅生門般的 " 道歉 " 熱搜讓網友再次見識 " 資本的力量 ",誠意未至營銷先行更加激化着矛盾。
這背後暗含的邏輯,是網絡群衆與資本的對立。
而事情爆發 5 個月後,大家更氣憤的是從來沒給公衆任何解釋,亦沒有道過歉的她,參加了 " 殘健融合春節文藝晚會 "。
在舞台上表演詩朗誦,呼籲關愛殘疾人士。
考驗着 " 互聯網究竟有無記憶 ",卻無異于給群衆怒氣再澆一把火。
明星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他們被大衆檢視的結果。
然後,任何一個微小細節都可能被無限放大讨論,最終成爲某種情緒的集中出口。
往往也是因爲如此,劉浩存的一句采訪一個表情注定會被大衆一通分析,這是 " 造星 " 的反噬。
成也 " 謀女郎 ",敗也 " 謀女郎 "。
輕易被捧上巅峰被神話時,也是最容易被質疑被批判的。
" 内娛完了 " 又何嘗不是一種 " 置之死地而後生 ",留給人造演員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當浪潮褪去," 流量 " 也褪去了。
" 謀女郎 " 應該是一個機會,而不是一種表彰。
否則就如一位知乎網友所說:
" 如果不是周冬雨,會有馬冬雨、王冬雨,然後她們依然會被嘲諷,依然會被強捧,依然會被推上神壇,依然會在牆倒後遭遇衆人推。"
看似娛樂圈最講究 " 際遇 " 的地方,實則也離不開厚積薄發,沒有人可以真的靠 " 抄近道 " 走向成功。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要想在娛樂圈繼續 " 長紅 " 亦是如此。
但更危險的是,娛樂圈名與利的背後暗藏的血與淚。
警告着衆人,别做被娛樂圈寵愛的小孩,上一個已經退圈了,另一個已經收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