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曹安浔
編輯 | 周智宇
中國房地産行業正在進入一個關鍵時刻,無論民營房企還是央國資房企,都在加快風險出清,身處其中的人們,與之共沉浮,也在不斷見證、創造着曆史。
一個多月前,遠洋集團兩家大股東派出聯合工作組入駐遠洋,爲房地産曆史上罕見;一個多月後,遠洋集團獲得了一次債務豁免違約的機會,亦是業内首次。
8 月 14 日,遠洋集團公告稱,因未按時支付 2023 年 1 月 30 日 -7 月 30 日期間的利息(2094 萬美元)導緻違約,遠洋 2024 年到期的、票面利率爲 6% 的有擔保票據自 8 月 14 日上午 9 時起于香港聯交所停牌。
與之前的出險房企類似,債務違約、停牌、重組已經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卻有些不同了,遠洋開了 " 原地複活 " 技能。
公告顯示,遠洋将于 8 月 17 日舉行債券持有人會議,表決有關票據的特别決議案。如果特别決議案予以執行,則上述違約事件将獲得豁免。
8 月 16 日,遠洋于上交所發布情況說明稱,鑒于當前參會人數及投票贊成數已達到所需通過比例,若同意征求備忘錄及通告所載的其他條件達成,那麽将于 2023 年 8 月 18 日或前後豁免違約事件,預期将不會構成對公司經營、财務管理、外部融資及償債能力的影響。
按照遠洋之前對該票據的修訂,本期利息将延期至 9 月 30 日支付。遠洋獲得了喘息之機。
對此,58 安居客研究院院長張波指出,公開債券的持有人會議隻要達到約定比例,就可形成特别決議案,大部分情況下是對債券進行延期支付,并附帶相關條件。但遠洋這個特别決議案是關于違約豁免的。
IPG 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發行人與債權人達成違約責任豁免,相當于修改債券章程或者訂立補充協議,當然是可以的。
這也意味着,遠洋集團已重新恢複信用,繼續堅守 " 零違約 ",也意味着将債務風險控制在了單個債券内,避免發生交叉違約。
這亦是房地産行業風險出清的标志性事件,開辟出新的債務償還思路,在業内首次釋放出鼓勵房企和相關債權人協商重建信用的新信号。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這是業内第一宗違約豁免的案例,此前都沒有聽說過。對行業來說,違約前後盡快召開債權人會議商讨,正在成爲更清晰高效的解決方式,提高債務重組效率,遠洋此舉給業内也提供了一個解決模式。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認爲,各方債權人與其共輸,不如給企業緩沖的時間,結果可能要比集中催債好得多。
在過去兩年裏,房企一旦違約,就會觸發交叉違約條款,無法再在公開市場進行融資,企業流動性和信用狀況會急劇惡化,加劇經營的困難,很快隻能進入整體債務重組。
尤其從花樣年備受争議的 " 躺平 " 開始,市場和投資者對民營房企的實控人出現信任危機,後面陽光城、富力、奧園、佳兆業等紛紛出險,債務重組就成了标準解決方案,再也難有一個 " 白衣騎士 " 從天而降拯救房企。
截至目前,已有華夏幸福、富力、融創等房企通過了境外或境内外債務重組方案,進行展期或債轉股等,給企業經營争取了時間。
相比此前漫長而複雜的整體債務重組、信用重建,遠洋這次 " 豁免違約 " 沒有損傷信用,爲房企正常融資、經營争取到了更多時間,而在這來之不易的時間裏,房企就可能等到 " 轉機 "。
" 債權人願意給遠洋豁免,也說明對企業有一定信心," 有香港機構人士分析,當前市場政策頻出,銷售回暖,大家都對未來稍稍樂觀了些;當然,遠洋的央企背景也是一個原因。
該人士還認爲,遠洋的這單債務處置,也可以給碧桂園的債務重組提供一個參考。
黎明前的夜是最寒冷黑暗的。好在,最近兩個月,行業政策端開始回暖,在 7 月 24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爲優化樓市政策定調後,新政落地加速,如鄭州 15 條新規、南京多條優化政策、江蘇省發改委意見稿等,都旨在進一步刺激住房需求。
随着政策春風不斷,銷售端的複蘇也有希望了。中信證券預計,2023 年房地産市場基本面是兩頭高,中間低,三季度可能是全年基本面最爲低落的時間點。
" 當前的基本面下行既是行業面臨長期壓力的有序釋放,也是行業在 2023 年底銷售再次上行之前的必要調整 "。
在這之前,房企依然需要爲活下來而花式保信用、保經營、保交樓,這考驗着房企的生存意志、财務管控、經營能力。
從恒大到碧桂園到遠洋,房企已走向了不同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