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方玉
編輯 | 蘇建勳
作爲一種高科技産品,無人機在航拍、快遞等領域廣泛應用,已經逐漸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實際上,在農業、植保、測繪、電力巡檢等工商業領域,無人機也大有可爲。
近日舉辦的第 24 屆東亞及西太平洋電力工業協會 ( 亞太電協 ) 大會上,工業級智能無人機研發制造商雲聖智能參展并展示了多款全自主無人機巡檢系統産品,展示了無人機在電力巡檢領域的多項應用。
雲聖智能成立于 2017 年,經曆過八輪融資近十億元,是一家以人工智能爲核心,依托四維全息實景地圖,以工業無人機、全自動機場、地面機器人、物聯網雲平台爲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尤其在電力運維領域深耕多年,在全國多地國網公司樹立了标杆項目。
長期以來,巡線一直是電力行業最辛苦、最麻煩的工作之一,在 2019 年之前,基本依靠人工徒步巡視。在沙漠、高原和深山等炎熱和極寒的複雜環境下,不僅耗人力、效率低,更有着不小的安全風險。
用無人機代替人力給電網巡檢,就像插上了翅膀,成爲了 " 會飛 " 的運維工,不僅大幅提升了巡檢效率,還能通過可見光、紅外、多光譜、激光雷達等發現和識别人工巡線難以發現的缺陷。
雲聖智能無人機巡線 圖片來源 : 企業授權
看似簡單的無人機,實際上是數字孿生、人工智能算法、物聯網和 5G 端邊雲融合等軟件技術和碳纖維材料、半固态電池、絕緣噴塗和 AI 芯片等硬件技術的深度集成。
當前無人機在電網巡檢中的應用仍處于早期階段,廠商的産品和服務質量良莠不齊。部分無人機廠商的産品雖然号稱無人,實際上仍然需要電網公司專門培訓無人機飛手,手動操控無人機。
" 以前無人機飛 20 分鍾沒有電了,飛手得背一大包電池。所以雲聖智能要制造一個設備,讓無人機自動的更換電池和傳感器,于是我們率先研發出了全自動機場,同時解決了電源和無人化的問題。" 雲聖智能聯合創始人兼 CMO 朱勝利博士告訴 36 碳。
據介紹,雲聖智能的無人機可以做到全過程無需人工幹預、自動規劃航迹,自動更換傳感器,爲用戶提供 7 × 24 小時全自主無人化巡檢,能夠實現真正意義的無人機數據采集自主化和無人值守化。
全自主無人化巡檢的實現,主要得益于雲聖智能 " 機網雲一體化 " 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其中的無人機、機場、物聯網和 AI 人工智能全部由雲聖智能自研。
" 有的無人機企業,硬件機器從 A 家買,機庫從 B 家買,軟件 C 家寫的,最後攢在一起服務客戶,這樣無法滿足客戶定制化的需求,反應會慢好幾拍。而雲聖智能呈現的是全自研的交鑰匙的一站式解決方案,這是雲聖智能的競争力所在。" 朱勝利表示。
雲聖智能的無人機在電力領域的應用也不僅限于電網場景中的輸變電和配電,在光伏電站、風電電站等新能源發電側、抽水蓄能等儲能電站均有應用,同時也可以适應山區、林區,炎熱、極寒等複雜環境。
剛剛過去的亞太電協大會上,雲聖智能提出并構建了面向 " 源網荷儲 " 的 " 新型電力運維系統 ",可以對整個電力從發電到電網到用電再到最後 " 儲 " 的鏈條進行全過程的監測和運維。
" 源網荷儲 " 中不同環節的不同主體對于無人機設備的尺寸、續航、精度和傳感器類型等都各有不同。雲聖智能構建起了大中小型的全産品矩陣生态,可以滿足下遊客戶的多樣化需求。
此外,不光是在空間維度上發現電力設施的缺陷病害并進行檢修維護;在時間維度上,雲聖智能的雲平台還可以按照時間存儲和管理這些流程中的數據,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實現電力基礎設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和運維。
" 我們在業内第一個将時空理念融入新型電力運維系統中,也是第一個能夠從設計、勘察、基建、安監、運維、叠代等全鏈條進行數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的企業。" 朱勝利表示。
當前,我國的大電網建設接近尾聲,而數字電網、智能電網和新型電力系統正代替傳統電網建設成爲新的增長點。
公開資料顯示," 十四五 " 期間,國家電網計劃投入約 2.23 萬億元推進電網轉型升級;南方電網建設規劃投資約 6700 億元加快數字電網和現代化電網建設進程,僅兩家巨頭企業的投資将超過 2.9 萬億元。
僅就智能電網市場而言,有機構預測,2030 年國内智能電網的市場規模将突破 3000 億元。這無疑爲以巡檢無人機爲代表的二次電力設備帶來了廣闊的市場需求。
雲聖智能的使命是用四維能力提高生産生活效率,解民生之多艱。朱勝利表示:" 雲聖智能将秉持使命,通過前沿技術和産品創新把‘源 - 網 - 荷 - 儲’打通,讓新型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用電都能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