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時捷中國研發團隊第二次大規模擴建
文|徐蔡钰
編輯|李勤、楊軒
面對中國市場的銷量疲态,保時捷發起智能化沖鋒。
36 氪從多處信源獲悉,保時捷中國研發團隊正在擴建,補齊智能座艙、ADAS 高級輔助駕駛等智能化研發能力爲本次擴建的目标之一。有保時捷人士告訴 36 氪," 研發團隊是保時捷中國的戰略重點之一,這個團隊未來将負責智能化應用在中國的适配開發工作 "。
保時捷中國研發團隊于 2022 年成立,由于此前僅負責進口車型在華上市的測試準備工作,該團隊在兩年時間内,規模發展不足 50 人。本輪招聘是保時捷中國研發團隊成立以來第二次大規模擴建。
保時捷對座艙部門的需求是提升其座艙的語音識别能力、優化語音控制功能。ADAS 高級輔助駕駛業務則處于較早的啓動期,崗位職能主要是對中國智駕市場的調研及分析。
在座艙本土化上,同爲外資品牌的特斯拉,曆時三年在華搭建了 400 人規模的團隊,才交上一份合格答卷。保時捷雖然首輪招聘人數不多,但内部已爲壯大規模做好了準備。
知情人士告訴 36 氪,中國研發團隊将從上海浦東搬遷至車企研發雲集的上海嘉定,并将同步搭建保時捷的研發實驗室。
今年 8 月,保時捷第二款電動車型上市。然而,59.8 萬元起售的中型 SUV 純電 Macan,似乎沒能複刻轎跑 Taycan 初上市的銷量盛況。在追逐性價比與智能化體驗的中國市場,保時捷的競争力正在萎縮。
本次智能化部署,能爲保時捷提供重振銷量的特效藥嗎?
保時捷的智能化計劃
以駕控體驗爲品牌基因的保時捷,對智能駕駛一直持積極态度,但似乎不追求落地速度。
2023 年底,保時捷任命了前奔馳 CTO Sajjad Khan 進入董事會,負責保時捷智能車機、車載操作系統及智能駕駛等業務。新高管上任後,保時捷迅速對外撒金,投資了一系列智能領域公司,其中就包括美國自動駕駛公司 Applied Intuition。
在更具體的功能落地層面,保時捷采取了多路并行的策略。
保時捷一直對母公司大衆汽車集團旗下軟件公司 CARIAD 寄予厚望。但由于功能交付不斷延期,去年 5 月,保時捷與自動駕駛公司 Mobileye 達成合作,将共同開發量産的 ADAS 方案。
保時捷與 Mobileye 的合作主要圍繞 Mobileye 的 SuperVisionTM 系統展開,目标是能夠支持駕駛者在各種道路條件下雙手可離開方向盤。而由于希望兼顧人類駕駛與智能駕駛,功能開發的集成和調整将由保時捷全權負責。
本輪中國研發團隊搭建後,便将展開對中國市場智能駕駛的調研與分析,未來也将繼續擴大團隊,負責相關功能在中國落地的适配性開發。
在與用車體驗更相近的座艙領域,保時捷顯然更加迫切。
目前,保時捷仍然以 Carplay 爲車機核心,是爲數不多支持 Carplay 2.0 版本的車企之一。今年一季度起,保時捷旗下各車型紛紛推出了 Carplay 2.0 版本的更新。在 2.0 版本中,用戶不僅可以通過 Carplay 聽歌看視頻,還可以完成車輛空調、氛圍燈等車輛控制。
在語音體驗上,目前在售的保時捷車型僅能執行簡單的語音喚醒。比如純電車型 Taycan,用戶僅能通過語音控制車輛空調及座椅加熱。與此同時,保時捷的語音喚醒率、識别速度均有很大限制。相較已在角逐大模型上車體驗的中國品牌,保時捷的體驗顯然不夠豐富。
但從中國智能化研發團隊的搭建可以看出,保時捷正在做出改變。
智能化能否打破銷量困局?
保時捷目前面臨的的壓力之一,便是中國市場銷量的不斷下滑。
2022 年,保時捷中國區銷量直逼 10 萬輛,連續 8 年成爲保時捷全球最大單一市場。然而,中國市場經濟環境産生變化,同期中國自主品牌快速崛起,保時捷在中國的年銷量在 2023 年下滑至 7.9 萬輛,今年前三季度更是隻有 4.3 萬輛。中國市場銷量的減退,直接導緻保時捷經營利潤與回報率降低。
銷量之外,保時捷的純電轉型也并不順利。保時捷曾明确表示,目标到 2030 年,交付車型中 80% 都将是純電車型。今年,保時捷銷量王牌車型 Macan 迎來純電版本。
純電 Macan 似乎很難像首款純電車型 Taycan 一樣成爲爆款。有保時捷經銷商告訴 36 氪,59.8 萬元的起售價公布後,純電 Macan 的市場反饋并不佳。
中國自主品牌能以更低的價格,爲用戶提供更大的空間、更豪華的配置及更智能的用車體驗。缺乏綜合産品力支撐的高溢價,成爲攔住用戶的門檻。其中,與中國自主品牌相差甚遠的智能化體驗是核心問題之一。
2025 款的帕拉梅拉、卡宴、Taycan 等車型,已搭載保時捷最新的車機系統。這一代保時捷車機首次支持了視頻 App 愛奇藝及各類地圖 App 的使用。但與之配套的語音喚醒功能,似乎進步不多。
多位保時捷車主告訴 36 氪,基礎的調溫度、開關窗、調音量一類車輛控制指令無法響應,更無法實現搜索導航目的地或中途更改目的地等進階需求," 保時捷似乎聽不懂中國話,但這些功能又是我們非常需要的 "、" 有車機導航,但語音屢屢搜不到目的地,所以很少使用 "。
本次擴建中國研發團隊,保時捷便試圖提升智能化産品力,爲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體驗。新團隊的使命之一,便是讓保時捷聽懂中國話,同時能夠執行更多車輛控制功能。
這一舉措有希望提升中國市場用戶的座艙體驗,但保時捷做的似乎還不夠。
同爲外資車企的特斯拉,也曾經曆座艙本土化的開發。從 2019 年實現國産化,特斯拉用三年時間搭建了一個 400 人規模的中國創新團隊,來負責本土功能的開發。
在用戶使用頻率最高的導航領域,特斯拉與百度地圖達成了合作,特斯拉上正式出現了本土的、好用的地圖導航功能,大幅提升其車機的實用性。
在語音闆塊,時至今日,特斯拉仍在持續推進語音本土化。在 2023 年底的 OTA 升級中,特斯拉再次優化了語音識别功能,讓用戶能更方便地控制空調與導航。
然而,自主品牌已湧向語音大模型上車的技術方向,特斯拉固定指令式的語音功能已略顯落後。還在面臨聽懂更多中文難題的保時捷,已與中國市場拉開較大距離。
保時捷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市場車主的平均年齡僅 37 歲,且女性用戶比例高達 50%。而這樣的消費群體,用戶心智正在被理想、蔚來、小米等自主品牌占領,座艙的智能體驗逐漸成爲其購車的必選條件。試圖通過補齊智能化短闆來掃清銷量疲态,保時捷不僅需要更多投入,還需要加快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