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集市火鍋,起風了
前不久,内參君在福建探店時關注到一個勢頭很猛的區域品牌——朱富貴火鍋。以海鮮自選的模式,結合集市、大排檔等接地氣的元素,朱富貴火鍋一躍成爲了區域 " 排隊王 "。
在福建漳州碧湖萬達商圈,一整個四層隻有朱富貴一家店,攏共 188 張桌子,仍需要排隊 2 個小時以上。
自從福州的朱富貴火出圈後,全國各地都誕生了各式各樣的海鮮集市火鍋。尤其今年以來,海鮮集市火鍋已經在廣深、上海、杭州、台州,乃至重慶、成都等城市遍地開花。
廣州的有米粥料 · 海鮮粥底火鍋,把傳統的粥底火鍋,升級成了海鮮自選的模式,消費者直接拿着菜籃子選擇自己喜歡食材,像極了在逛菜市場。
台州的梁富貴 · 海鮮集市火鍋也已經開出了 10 多家門店,主要集中在台州、甯波一帶。
福州的另一家海鮮火鍋品牌海大富 · 海鮮集市火鍋,如今已經開到了上海、成都等城市 .......
此外,還有一大批 " 富貴系列 " 的品牌,散落在全國各地,門店數量大多隻有一兩家,比如糧富貴 · 海鮮集市火鍋、同富貴 · 海鮮排擋火鍋、成富貴 · 海鮮排擋火鍋、夏富貴 · 平價海鮮集市火鍋 ........ 單單在上海,就有不下 20 家 " 富貴系 " 火鍋品牌。
自選模式下,海鮮如何做出高性價比?
這些海鮮火鍋最大的創新之處,便是集體擁抱了 " 自選模式 "。自選模式早已有之,在快餐、串串等品類中應用較廣,如今也被火鍋行業借鑒。
從消費者體驗端來看,自選模式既有互動感,又更容易自己把控成本。
自選模式一般都有較全面的菜品體系,這些海鮮集市火鍋基本上都有 100-200 多個 SKU。
比如「海大富 · 海鮮集市火鍋」主打 200+ 食材放肆選,擁有基圍蝦、羅氏蝦、小青龍、北極貝花蛤、扇貝、蛏子等等海鮮産品;有米粥料 · 海鮮粥底火鍋也是主打 100+ 菜品任挑,粥無限續。
一些餐廳也推出了較爲少見的特色食材。比如福州的小東巷海鮮火鍋,憑借養殖鳄魚的穩定供應鏈,在自選池内劃出 " 鳄魚專區 ",鳄魚肉脆彈無腥的獨特風味質感,也成爲店内的特色招牌之一。
食材的展現和 " 現殺 " 也都凸顯了海鮮的 " 鮮 "。在取餐區,活蝦、活鮑魚、活蟹等,店員可以快速處理,現點現殺。許多顧客評價," 可以看到蝦活蹦亂跳的樣子 "" 看着就很新鮮 ".......
自選模式之下,一方面消費者更有參與感和互動感,另一方面還能顯著降低人員的服務成本。
而另一個吸引消費者的則是,性價比。
這些餐廳大多以餐盤顔色來區分産品價格,比如朱富貴火鍋的價格體系,就是綠盤 5 元,黃盤 10 元,紅盤 15 元,鐵盤 22 元,針對普通用戶和會員又有不同的折扣。消費者全程自由選購,就餐完畢後再根據盤子來計算價格。
海鮮集市火鍋将海鮮價格标準化、平民化,打破新鮮海鮮 " 價高水深 " 的傳統觀念。
小火鍋的形式更是強化了 " 性價比 " 的概念。
随着性價比消費愈演愈烈,小火鍋在今年熱度重燃。而海鮮集市火鍋,大多都是采用了小火鍋的形式,一人一鍋。
海鮮小火鍋的客單價一般在 100 元出頭,客單價雖然不低,但是可以嘗到遠超普通火鍋店更新鮮、種類更多、價值感更高的食材。整體來看,還是相當注重性價比。
再加上裝修上是低成本的 " 大排檔風 ",仿佛就是把大排擋搬進了商場。極緻地降低裝修成本,同樣是今年主流的趨勢,删繁就簡,将成本更多地傾向産品。
做出差異化容易,做大規模難
海鮮集市火鍋集結了當下各種熱門趨勢,很快便做出了差異化,并且熱度正在高漲。但要将這一模式做出規模化,則又是另一回事。
一方面,是來自 " 自選模式 " 的挑戰,食材損耗及供應鏈成本難以把控。
當顧客有了自主選擇權後,挑肥揀瘦基本是不可避免的。那些被挑剩下的食材,最終往往隻能被浪費掉。要是把控不好,很容易出現食材耗用嚴重的問題,進而使成本結構失去平衡,這會直接對餐廳的運營和維持産生影響。
若要減少因顧客挑剔而導緻的食材耗用,餐廳必須嚴格把控食材或者出品的品質、品相、口味等方面。這樣的話,就對餐飲企業的供應鏈把控能力有了更高要求,也必然會增加食材供應成本。
另一方面,則是海鮮供應鏈的挑戰,成本高、供應不穩定,複制難度較大。
海鮮本身的價值感,就決定了産品價格很難往下壓。再加上海鮮自選如果要保證足夠多的 SKU,所需要的門店面積也相應的要比傳統火鍋店更大,也加重了投入成本。
目前來看,當前以海鮮爲主的品牌,規模化程度都不高,比如朱富貴目前也隻有 10 多家門店,都集中在福建地區。
再加上,海鮮的供應受季節、捕撈等因素影響,可能導緻供應不穩定。比如螃蟹,冬季較多,夏季較少,冬天的價格就比夏天低。
另外,爲了保護水産資源,每年的 5~9 月是我國的禁漁期,長達 4 個多月的時間禁止捕撈。漁民和大海集體放假,供應短缺,價格因而也會上漲。
小結
當前,火鍋賽道已然步入了競争異常激烈的白熱化階段。在這一形勢下,賽道的創新呈現出越來越細分的态勢。像海鮮集市火鍋這類的差異化形式出現,也爲這個大紅海注入了更多創新與活力。
然而,在追求差異化的基礎之上,這些創新品牌若要實現長遠發展,還必須堅守産品質量,不斷提升運營效率。隻有如此,它們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穩健前行,在火鍋存量市場中拿下一席之地。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餐企老闆内參 ",作者:内參君,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