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訊網 報道】一年前,我試駕過廣汽傳祺 M8 的大師版,2.0T 動力,當時最主要的感受是特别舒服。前不久,我又試駕了它的宗師混動版,這回的感受是,在繼續保持舒服的同時,混動的表現挺不錯,油耗有所下降。也就是說,再次進階,檔次升高,是宗師混動版留給我的主要印象。
傳祺 M8 是廣汽乘用車的一款中大型 MPV,分爲領秀、大師和宗師 3 個系列,其中宗師系列是去年年底才推出的,除了外觀、内飾和配置等方面的變化,最大亮點是增加了 2.0T 混動。事實上,M8 自上市以來,表現不錯,連續 2 年銷量都超過 6 萬,是自主品牌同級車裏的第一。把合資車也算進來,它的前面是 GL8 和賽那,M8 位居第三。随着宗師系列的上市,檔次升高,性價比優勢明顯,估計随後會與 GL8 和賽那産生更爲激烈的競争。
接下來,從外到内,爲您分享此次試駕的見聞與感受。
首先看外觀。在車頭部分,領秀、大師和宗師各有不同,其中大師和宗師比較相似,都是巨大的一體式中網,區别在于格栅造型不同。相比之下,宗師的格栅線條更爲粗壯有力,看上去有種很威嚴的氣勢,據說該設計的寓意是 " 東方雄獅 "。在中網底部,宗師采用直線造型,前照燈也是全新的設計,顯得更爲大氣。
車身側面,宗師在 D 柱處增加了裝飾,車身型面有個從前車門開始的斜線,逐漸上升,并與上下直線構成 "Z" 形。前後車門的拉手,變成一體式,比大師版的分體式好看。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别爲 5212 × 1893 × 1823 毫米,軸距 3070 毫米,整備質量 2150/2245 千克(2.0T/2.0T 混動),最大設計質量 2790/2890 千克(2.0T/2.0T 混動)。
尾部變得很整潔。首先,貫穿式尾燈是新的設計,與車身匹配的更和諧;其次是尾杠顯得很 " 幹淨 ",沒有多餘的刻畫,與整車的大氣風格,形成很好的呼應。
四輪均爲通風盤,匹配 18 英寸車輪,輪胎規格 225/55R18,拍攝車的裝車胎是米其林的浩悅 4 代,這是一款濕地性能很好,噪音比較低的輪胎。無備胎。
讓我略感驚訝的是,車輪中心位置的車标,永遠是正的,不會跟随車輪轉動。這種設計,以前隻在勞斯萊斯上見過,可那是入門級都得 500 多萬元的奢華車,想不到 30 萬元的宗師也有配備,實在是太越級了。
底盤部分,車頭下方很平,一大塊護闆将發動機倉進行了全覆蓋。
前懸架是麥弗遜式,後懸架是多連杆式,排氣管爲雙出,隐藏在車底,出口朝向地面。
宗師的動力分爲 2.0T 和 2.0T 混動,2.0T 混動發動機的型号是 4B20J2,最大功率 140 千瓦,最大淨功率 140 千瓦,最大扭矩 330 牛米 /1500-4000 轉 / 分鍾。
驅動電機前置前驅,最大功率 134 千瓦,最大扭矩 270 牛米。該車的混合動力,源自廣汽傳祺去年發布的钜浪混動。钜浪混動分爲 2 種,第一是廣汽自研的 GMC 雙電機串并聯混動系統,第二是與豐田合作的 THS 功率分流混動系統。宗師混動版裝備的,是後者。
與發動機 / 電動機匹配的,是電子無極自動變速器(E-CVT),最高時速 180 公裏,使用 92 号汽油,百公裏綜合油耗 5.42 升(NEDC 标準)、5.91 升(WLTC 标準)。
此次試駕位于北京市區和郊區,駕駛時的主要感受,一是沉穩而有力,二是非常舒服。
所謂沉穩有力,不僅是因爲它的動力很充裕,更在于加速呈線性,從起步到中高速,整個過程不急不躁,力量感十足,但又沒有輕浮與暴躁。這種表現讓我想起電影《葉問》裏,金山找逼葉問出手的那段戲。
至于舒服,一是懸架的緣故,該車中配以上是電磁懸架,軟硬可調,二是噪音控制得相當好,三是座椅舒服,四是視野開闊。此外,由于車身高大,在車流中很占優勢,由此帶來的好心情,恐怕也能轉化爲一種舒适感。
關于車内噪音,我記錄到的數字是:怠速 34 分貝,時速 80 公裏 55 分貝,時速 100 公裏 56 分貝,120 公裏 58 分貝。這是個非常好的成績,至少比去年試駕的大師版要低一些—— 80 公裏 58 分貝,100 公裏 61 分貝,120 公裏 65 分貝。
與大師版相比,由于電機的加入,宗師版的質感升級顯著。事實上,在起步和初段加速,基本上都是靠電機驅動,如果起步時深踩加速踏闆,大概在時速 30 公裏左右時,發動機啓動,與電機合力驅動;如果徐徐踩下加速踏闆,純電驅動的時間就會延長,差不多到了 60 公裏左右時,發動機才會啓動。
電驅動的時間如此之長,是省油的關鍵。在 3 天的試駕中,每次熄火前,我都記錄了儀表顯示,最高一次的油耗是 7.9 升,最低一次是 6.1 升,其餘大都在 6.2-6.6 升之間(平均時速大都在 25-45 公裏之間)。對于一輛身材魁梧的 MPV 來說,這個成績真不錯,混合動力功不可沒。隻可惜沒有經曆過二次加油,不知道儀表顯示與實際加油之間,有沒有誤差。
作爲對比,去年試駕大師版的記錄是:市區,平均時速約 18 公裏,表顯油耗 12.8 升;市郊,平均時速約 40 公裏,表顯油耗 10.4 升。
性能方面,使用舒适駕駛模式,用我本人常規駕駛方式,記錄到成績是:0-100 公裏加速 8.34 秒,40-80 公裏加速 3.8 秒,80-120 公裏加速 5.94 秒。如果改用運動駕駛模式,也許還能再快點兒。不過,對于一輛以乘坐爲主題的 MPV 來說,強調加速的意義不大,這種車要的是舒适與安全,不是競速。
爲了保障安全,它有許多駕駛輔助,比如車道偏離預警、車道居中保持、自适應巡航、主動制動、前方碰撞預警、後方碰撞預警、倒車車側預警、開門預警、并線輔助、交通标識識别、疲勞駕駛提示,等等。被動安全方面,具備内置行車記錄儀、車内生物監測;氣囊方面,不僅有前氣囊、側氣囊和前後排頭部氣簾,就連後風擋也有氣囊。
開啓全速自适應巡航後,儀表盤随之進入行駛顯示,其中包括距離前車還有多遠,都能顯示出來。
在倒車過程中,畫面自動切換成透明模式,讓駕駛者清楚地知道四輪位置和角度。當接近某個障礙——比如馬路牙子時,又自動恢複成實景,并能告訴駕駛者距離馬路牙子還有多遠。
分享了外觀、動力與駕駛感受之後,接下來爲您介紹它的内飾與空間。
内飾造型與大師版很接近,區别在于中控屏更大,副駕面前的飾闆猶如一幅畫。顔色方面,分爲黑 + 灰、黑 + 紅。
帶有加熱功能的真皮多功能方向盤,是全系标配,并具備上下 + 前後可調功能。方向盤手感很好,多功能按鍵的觸感基本上無懈可擊。
12.3 英寸的全液晶儀表是标配,顯示界面分成幾種不同的風格,總體感覺十分清新,并能與中控屏聯動。
14.6 英寸中控屏同樣是标配配置,車機配備高通骁龍 8155 芯片,具備導航、路況顯示、車聯網、手機映射等功能。語音控制的範圍是導航、多媒體、電話、空調、天窗。音響方面,低配是 8 喇叭,中配以上是雅馬哈 16 喇叭音響。
中間平台較寬,面闆爲亮面,除了擋把,還有 2 個翻蓋,分别是儲物槽與雙杯座。
後部的中央扶手位置較低,對駕駛者的手臂支撐比較有限。扶手爲對開,其下的儲物盒容積不算大,但也還算說的過去。
座椅分爲真皮、真皮 + 仿皮兩種。前排座椅電動可調、加熱、通風和駕駛席位置記憶,均爲标準配置。
全車無鑰匙進入與雙側電動車門,也是标準配置。該車的手機 APP 裏,不僅包括車門控制,還具備空調、啓動、車況、定位等遠程功能。
座椅布局是 2-2-3,第二排是獨立座,除了與前排座椅相同的電動可調、加熱、通風,還增加了按摩功能。每個椅面的寬度是 465 毫米,進深 510 毫米,椅面至車頂高 1020 毫米。
2 個座椅扶手上,都有一塊液晶屏,用觸摸操作的方式,對座椅的前後、椅背角度、腿托等進行電動調節,此外,座椅加熱、通風和按摩的操作,也在這裏完成。大師版也具備這些功能,但它的操作是實體鍵,比該車的觸摸操作更爲便捷。
第二排座椅的一鍵 SPA 功能,頗爲有趣,按下後,座椅自動調成如下圖所示的樣子,然後啓動按摩功能,并随之播放輕柔的音樂——第二排的頭枕音響,效果相當不錯。
第二排的兩個座位,各自都擁有一個小桌闆。桌闆面積挺大,伸出的距離也很長,比民航客機經濟艙裏的小桌闆強多了。
第二排座椅的前面,有個雙杯座,具備加熱或制冷功能——真是個很貼心的設計。
杯座下方,靠近地闆處,是個小小的儲物盒,打開後,裏面有 220 伏電源插座,還有一個遙控器。
遙控器的作用,是控制車頂處的液晶屏,它是專門爲乘客提供娛樂的屏幕,旁邊,還有個專用的獨立空調控制面闆。
第二排座椅的中間,有個小小的過道,最小寬度 145 毫米,供人員進出第三排。第三排座椅比較厚實,椅背與坐墊與 " 正常 " 座椅沒什麽區别。所謂 " 正常 ",指的是緊湊型 MPV 與中型 MPV 的第 3 排座椅,通常會弄得很單薄,一是節約空間,二是以臨時乘坐爲主。中大型 MPV 則不然,它的第三排乘坐屬于常态。不過,這款車的第 3 排座椅雖說可供 3 人乘坐,但如果真得滿員,恐怕會很擁擠,還是坐兩人比較合适。
第三排座椅後面的行李廂,最小進深 460 毫米,寬 1200 毫米,容積 516 升,将 2 個 24 英寸旅行箱放進去,顯得很寬松,擠一擠的話,總共可以放入 3 個 24 英寸旅行箱。如果是 26 英寸旅行箱,箱子頂部與後風擋距離基本貼合,電動尾門恐怕無法關閉,最好将椅背往前調一下,就能順利關門。
如果滿員,行李又比較多,可将第三排座椅适當前移。從下圖可以看出,軌道上有 2 條白色的标線,将座椅前移到第 1 條标線,行李廂進深就會從 460 毫米,增加到 590 毫米;将座椅前移到第 2 條線,行李廂進深就會擴至 680 毫米。24 英寸行李箱的最大長度,恰好是 680 毫米,箱子豎着擱進去都行,估計能放 6 個。也就是說,6 位乘客,假設每人都有一個旅行箱的話,也能放得下。
第 3 排座椅可折疊,折疊方式爲椅背往前放倒,然後将椅子整體向前翻起,豎立在第 2 排座椅的後面。此時,行李廂進深從 460 毫米,增加至 970 毫米,容積擴大至 1586 升。
這下子,行李廂的容積可寬敞多了。我手頭有 2 個 26 英寸、4 個 24 英寸的旅行箱,把它們全裝入,還有富裕空間。根據目測,即使再來 5 個 24 英寸的箱子,也能擱進去。
後部行李廂比較寬敞,是它在實用性方面的一大亮點。而有些同級車,第三排座椅幾乎貼着後風擋,滿員時,行李空間就會變得非常小,很不實用。
最後的總結:
以往,在中大型 MPV 的陣營裏,自主與合資的分水嶺,大緻是 20 萬元。傳祺 M8 的宗師版,雖然也有 26、28 和 29 萬三款車型,但更具亮點的,是 32 和 34 萬元的兩款高配,也就是說,它以很強的動力、經濟的油耗、寬敞的空間和豐富的配置,向合資車發起了挑戰。
與傳祺 M8 的領秀、大師相比,宗師的檔次升高許多,動力進階不少,這些都是它發起挑戰的本錢。畢竟,合資車與它配置接近的車型,價格高達 40 多萬。
更多内容:傳祺 M8 宗師系列車型配置盤點。如您用電腦或平闆電腦閱讀,點擊下圖可直接進入。
廣汽傳祺的 M8 是一款中大型 MPV,分爲領秀、大師和宗師 3 個系列,其中宗師系列是去年年底才推出的,最大亮點是除了 2.0T,還有 2.0T 混動,行駛質感與油耗,更具優勢。本文将其車型配置做一番盤點,供您選車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