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份開始沒多久,很多新動畫的第 01 集基本都放完了。這兩天話題最足的要屬《Girls Band Cry》了吧,本季的少女樂隊動畫之一。
Girls Band Cry,有民間翻譯的版本叫 " 閨泣 "(對應 鬼泣),也有翻譯成 " 閨哭邦 " 的(對應 鬼哭邦),當然,還有圖省事直接簡稱 "GBC" 的。
制作班組一大半來自《LoveLive!》動畫原班人馬,第 01 集交代了故事背景。主角井芹仁菜高二退學,以上大學爲目标獨自一人前往東京,結果坐錯站來到川崎,在街頭意外邂逅了自己的偶像桃香。
一番交心之後,主角通過一場露天表演成功挽留了萌生退意的對方。大城市裏,幾個人開始尋找屬于自己的容身之處……這樣的故事。
(主角 井芹仁菜)(吉他 河原木桃香)企劃本身其實很早就啓動了。
2021 年 6 月 27 日的時候,東映動畫、環球音樂和音樂制作公司 agehasprings就宣布舉辦 Girl ’ s Rock Audition(類似試鏡會),募集新樂隊企劃的成員。
并公布這個企劃将會有由東映動畫制作的動畫作品。不過最後的聲優都是通過後來單獨邀請加入的,實際上試鏡活動并沒有錄取任何成員,很神奇。
(聲優合照)但很顯然," 閨泣 " 從一開始就是二三次元聯動的多媒體混合企劃,今後肯定會有現場 Live 演出活動的計劃。
動畫正式放送之後,第 01 集的表現超出很多人的預期,劇情整體節奏很快,動畫的演出場景也非常有魄力,意外的有趣。
盡管 3D 部分有很多不足,比如背景的渲染很爛,感覺像是把攝影後期扔垃圾桶裏了一樣,但是動畫師爆肝手 K 的人物表情十分活靈活現,演技令人眼前一亮。特别是女主角被人帶偏,誤以爲 " 豎中指 " 是表示友好的橋段,把一個初入社會、懵懵懂懂的土妹子形象鮮活地表現了出來。這兩天網上到處都是豎中指表情包。很容易聯想到《孤獨搖滾》裏喜多豎中指(其實沒豎)的梗。
很多人看完第 01 集就直接開香槟了,抱着好奇心态打算繼續追更下去。後續會不會爛尾,目前無從得知。
不過這一季還有另一部《夜晚的水母不會遊泳》的新番,也是相似的少女樂隊題材。正好我最近看到網上有人調侃" 百合樂隊拯救二次元(暴論)"。
(《夜晚的水母不會遊泳》)(網上的評價,頭像也很有意思)所以就想随便聊聊,爲什麽現在流行起 " 少女組建樂隊 " 的故事,是從哪裏開始的。
…………
實際上,要說最出名的帶 " 少女 "" 樂隊 " 元素的企劃,應該是《Bang Dream!》(簡稱 " 邦邦 ")吧。國内爆火的賣溝……不對,MyGo 也算是邦邦一個分支。
或許有老哥會聯想到更久遠的《K-ON!》,不過輕音少女受限于時代,二次元的角色和三次元的聲優,兩者間的界限還是比較分明的。《K-ON!》當年也辦過演唱會,形式是假彈真唱。讓聲優拿着代表角色的樂器假裝演奏,擺擺樣子(已經有點雛形)——但樂器仍然屬于 Cosplay 道具的性質。
(K-ON 2 Live Come with Me!!,B 站有熟肉)視頻裏很明顯,吉他貝斯都沒有連線。敲鼓的佐藤聰美除了偶爾幾個花樣動作以外,其他時候都是在敲同一個慢很多的節奏,沒有做踩低音鼓的動作。
事實上,直到多年以後,才正式出現 " 聲優親自演奏樂器 " 的多媒體混合企劃,邦邦是其中一個代表。這種有真人樂隊演出的被叫作 " 實團 "。
(主唱是寺川愛美)木谷高明曾經在采訪披露過《Bang Dream!》的最初起源于某個武士道員工(也有說法是某高層)看了 2014 年 愛美 的一次演出。
當時偶像大師 "MOIW2014" 演唱會的現場,愛美抱着吉他 Solo 彈唱《流星群》,作爲茱莉亞這個角色初披露個人曲,讓所有觀衆大受震撼。
原來偶像聲優真的可以現場演奏吉他,完成一場 100% 的搖滾演出嗎?
——意識到舞台的可能性,某員工在武士道内部的作品企劃會議上,描述了這個閃閃發光讓人 " 星 " 動的瞬間,力薦「以愛美爲中心組建的樂隊企劃」。這才有了後來的《Bang Dream!》。愛美也被邀請出演動畫主角 " 戶山香澄 ",并擔任 Poppin'Party 樂隊的吉他兼主唱,進而有了其他邦邦樂隊。
順帶一提,愛美在國内有一個诨名叫 " 邦高祖 "。到 B 站搜索 " 愛美 "" 夢開始的地方 "" 邦邦 " 等關鍵詞很容易能找到那場偶像大師的 Live 視頻切片。
差不多就是:
①二三次元結合緊密的偶像企劃
↓
②誕生了 " 搖滾 " 屬性的另類偶像,聲優親自演奏樂器
③催生了各種二三次元結合緊密的 " 少女樂隊 " 企劃
在此之前不是沒有少女樂隊題材的故事。但基本上聲優是聲優,角色是角色,兩者界限分明——就跟《K-ON!》那幾位一樣,主業還是配音,而不是線下演出。
(愛美在《偶像大師》裏的角色叫茱莉亞,是個樂隊出身的少女)很長一段時間裏,二次元偶像主流還是《偶像大師》爲代表的傳統事務所偶像,以及《LoveLive!》爲代表的學園偶像。
結果在 " 拉 "" 偶 " 打得不可開交之時,偶像動畫的話語權有一種慢慢被邦邦一類的少女樂隊 " 奪取 " 了的味道。
(BanG Dream! It's MyGO!!!!!)這幾年以 " 少女們開啓音樂活動 " 爲賣點的多媒體混合企劃有不少。而且不止是少女樂隊,有着其他形式的各種嘗試。
比如 DJ 主題的《D4DJ 電音部》,演出基本就是一部分女聲優操台,一部分女聲優在舞台上表演,下面都是觀衆蹦迪。
又比如爵士樂主題的《Swing Sing》,演出形式是爵士樂隊演奏 + 聲優演唱。但是這個企劃很迷," 一期生 " 請了幾個我很喜歡的女聲優做宣傳,結果後來參加活動的都是新一批的 " 二期生 ",現在有點半死不活的樣子。
大大小小,各種噱頭的企劃不少。其中最出圈最成功還是 " 樂隊 " 主題的企劃,阿宅接受度比較高,所以陸陸續續出現各種少女樂隊動畫,背後基本都有日本的各大唱片公司支持。
比如之前提到的《閨泣》背後是環球音樂和音樂制作公司 agehasprings,其他的比如二次元熟知的 " 爛鐵 "(Lantis)," 哥倫比亞 " 等等……
(爛鐵官網)(哥倫比亞)而且明顯能感覺到近些年的動畫題材,從類似 " 夢想 "" 未來 " 的熱血青春,向 " 現實 "" 掙紮 " 等青春傷痛的方向在轉變,一定程度反映了觀衆的口味轉變,離最開始的偶像味道越來越遠。
不過歸根結底,動畫、聲優都是外在。
背後本質是日本非常成熟的音樂教育産業,培養了一大批詞曲創作、樂器演奏的相關從業人員,經由多媒體混合企劃,輸出各種産品,被人們消費。
(愛美在 D4DJ 也有角色)消費者從線上資料的消耗(流媒體的動畫、音樂)獲得精神滿足,被引流到細分的消費領域(谷子周邊、專輯 CD、線下演唱會門票、粉絲團月費會員)。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一個詞,叫 " 宅充 "——意思就是每天忙于宅文化(各種動漫聖地巡禮、打遊戲、去自己推的演唱會)而過着充實生活的人。
我認識很多在日本留學的阿宅朋友,他們每天不是在日本各地旅遊聖地巡禮,就是在跑活動,真是讓我這個社畜羨慕的不行。真正的阿宅其實是很忙的——特别是比較 DD 的,推的偶像很多,内容多到根本消化不過來。
所以你會發現,不少日本偶像企劃的衍生音遊手遊,光從暢銷榜流水來看,感覺像要死了一樣,線下動員能力卻嘎嘎強,光是靠賣周邊、賣門票就能活得很滋潤——遊戲、動畫、音樂起到引流作用。反觀國内,我覺得有一點比較悲哀的是……
國内二次元圈子現在主要還是以手遊爲止,雖然遊戲質量其實做得很好了,甚至可以說爆殺日遊,但是對細分消費的引導還是不夠,導緻社區裏存在過分看重流水的風氣(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線下聯動活動,我覺得是一個好兆頭)。玩家也隻有遊戲一個娛樂途徑,很少有線下的同人交流生态,或者像日本那樣本土的聲優節目,源源不斷産出的本土二次元音樂内容等等可以消化。于是那些多餘的、無處散發的精力,基本全消耗在了 " 社區 PVP" 裏。
當然,這都是題外話了。
總之,今後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 " 少女開啓音樂活動 " 的日本動畫故事,作爲一種載體與模闆,把背後成熟的音樂産業推銷出去。直到大家開始膩味這類題材爲止,到時候再有新的形式出現。
-END-
往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