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第一季度," 價格戰 "、" 内卷 " 讓汽車行業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再将時間拉長到過去的整個 2022 年,缺芯、限電、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均大大擾亂了汽車行業的步伐。面對複雜多變的大環境,一家車企要實現穩健發展相當不易。
從已經公布 2022 年年度及 2023 年第一季度财報的車企來看,鮮有哪家企業能夠持續完成逆勢增長。長安汽車則是個例外。其 2022 年實現盈利 77.98 億元,2023 年第一季度繼續盈利 69.7 億元,如此表現在一衆車企集團中堪稱鳳毛麟角。這凸顯出,長安汽車面對複雜的競争環境,發揮出了強勁的韌性和過硬的綜合實力。
長安汽車業績高增的首要拉動力是其汽車産品受到了市場和消費者歡迎,銷量穩步攀升:2022 年長安汽車銷量完成 234.6 萬輛,同比提升 2.0%,創近五年銷量新高。根據 5 月 10 日長安汽公布的 4 月份産銷快報,當月公司銷售汽車 18.1980 萬輛,同比增長 57.23%。1-4 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達 78.9788 輛,同比增長 2.94%。其中,自主品牌銷量 67.1940 萬輛,同比增長 7.99%;自主乘用車銷量 50.8275 萬輛,同比增長 19.20% 綜合銷量、營收和淨利潤表現來看,長安汽車的營業收入增長好于其銷量增長,而淨利潤增長又優于營收增長。這是長安汽車真正的巨變所在,即在銷量增長的同時,長安汽車還實現了産品結構優化、自主品牌日益壯大、中高端矩陣貢獻頗多、新能源汽車占比提升,這些都爲其發展注入了全新的高質量因子。
長安汽車的發展并非沒有過波折。自 2017 年起,長安汽車展開轟轟烈烈的 " 第三次創業 - 創新創業計劃 ",最初的兩年其面臨了明顯的陣痛期,汽車銷量和業績承壓。。到了 2020 年,随着轉型成果逐步發揮效應,長安汽車業績開始觸底反彈,直至 2022 年來到一個階段性的新高。觀察其發展曲線不難發現,目前的長安汽車正處在一個明确的上升周期當中。
曆經轉型涅槃之後的長安汽車,其應變能力已不同于往昔。面對智能化電動化的大潮,長安汽車在新能源、智能化、産業生态、出海等方面有了完備的準備,擁有了在新時代全方位的增長實力。
盈利能力凸顯上升勢能
長安汽車是汽車行業中少有的能夠逆勢實現營收與利潤雙增長的企業之一。
據長安汽車 2022 年年報顯示,其全年實現營業收入 1212.53 億元,同比增長 15.3%;歸母淨利潤 77.98 億元,同比增長 42.46 億元,增幅 119.52%;扣非歸母淨利潤 44.59 億元,同比增長 28.06 億元,增幅 169.8%。
2023 年一季度,長安汽車當季實現營業收入 345.56 億元,同環比基本保持穩定;歸母淨利潤 69.7 億元,同比增長 53.65%。扣非歸母淨利潤約 14.81 億元。
長安汽車 2023 年第一季度的業績基本延續了 2022 年的增長态勢,上升勢能明顯。且第一季度淨利潤幾乎相當于去年全年,即便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後,仍然有 14.81 億元的可觀淨利潤。
還有更多财報數據都支持長安汽車具備高質量經營能力這一點。長安汽車開始由單純的規模增長,向 " 規模 + 效益 + 價值創造 " 高質量發展轉變。
降本方面,2022 年長安汽車成本費用同比降低 4.72 個百分點。其中,營業成本占比同比降低 3.85 個百分點、期間費用占比同比降低 0.48 個百分點。2023 年,長安汽車仍将聚焦産品效益提升,努力實現質的穩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實現股東利益最大化。
長安汽車過去幾年的轉型取得階段性成功,帶來了銷量和業績的同步提升。持續的研發投入爲長安汽車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能。持續的研發投入,讓長安在新能源、智能化、造型能力方面,已實現與外資品牌的并跑甚至局部超越,已開始向二個外資品牌反向輸入技術、平台和産品。
如果說此前長安汽車是靠着規模打天下,靠賣出多少車來論成敗,那麽如今的長安汽車已脫離了傳統路徑,其走出了一條高質量、高效益、高價值驅動的全新路子。
産品結構優化、品牌梯隊明晰
長安汽車轉型的一大要點是,對旗下品牌和産品做适時的全局性調整。長安自主品牌已經成長爲集團的重中之重,這一點與國内其他車企集團保持着差異。
長安自主品牌的中高端突破富有成效。随着阿維塔、深藍汽車等中高端品牌的産品上市,長安整體的産品結構得到大幅優化,單車盈利随之提升。
阿維塔科技與深藍汽車作爲長安突破中高端的兩大尖兵,目前均獲得外部投資的認可與支持。2022 年深藍汽車完成 B 輪融資,募集資金 49.77 億元。阿維塔 2022 年融資募集資金 49.67 億元。後續阿維塔還将有序推進上市融資發展。
在新能源領域,長安汽車的快速增長勢能得以确立。2022 長安汽車新能源産銷已近 30 萬輛,産品銷量同比增長 160.5%,排名第六,同比上升四位。2023 年,長安汽車在保持傳統競争優勢的基礎上,将投放 13 款新能源産品,包含 C589 智電 iDD、深藍 S7、阿維塔 E12 等電氣電動化産品,以推動新能源占比持續提升。今年長安還将面向家用新主流人群,打造電動序列——長安啓源。
長安自主品牌不僅是集團的銷量支柱,還成爲絕對的利潤來源。在 2022 年長安汽車集團 234.6 萬輛的總體銷量中,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實現銷售 187.5 萬輛,同比提升 6.8%,占集團銷量 80%,穩居中國品牌第二。2022 年長安自主闆塊淨利潤達 108.59 億元,扣非後淨利潤達 75.20 億元,同比改善 67.92 億元。
從全行業橫向來看,長安汽車憑借對産品品質的打磨,在多個細分市場占據競争優勢。數據顯示,2022 年,CS75 系列上險 21.7 萬輛,其中第二代 CS75 PLUS 上市後持續保持中國品牌燃油車緊湊型 SUV 第二。UNI-V 上險 9.87 萬輛,位居中國品牌燃油車緊湊型轎車第四。Lumin 上險排名細分市場第二。
與此同時,長安品牌汽車市占率逐年提升,已從 2019 年的 5.17% 上升到 2022 年的 6.98%,今年一季度市占率占全行業的 8.54%。
産業生态與海外戰略助力
電動化、智能化是當前汽車行業最顯著的兩大發展趨勢。而在發展模式上,掌握更多全産業鏈的主動權對于整車企業而言尤爲關鍵。
對此,長安汽車探索在産業生态方面與合作夥伴合作,建立牢固的夥伴關系。如,2022 年與甯德時代成立了電芯合資公司,從事動力電芯生産制造,年産能将達到 25Gwh。預計上半年公司注冊落地,年内投産,屆時将進一步提升長安汽車産業鏈安全性和韌性。
在研發創新方面,長安汽車如過去多年一樣堅持穩紮穩打,在新能源和智能化兩大領域落地了多項先進技術成果,如 iBC 數字電池管家、原力電動(包括原力超集電驅和原力智能增程等),以及 " 諸葛智能 "。
智能化産業布局方面,去年年底,長安設立了長安科技公司,加速推進中央集成式整車架構—— SDA。未來,長安汽車将依托長安科技,圍繞 SDA 架構布局 " 芯器核圖雲網天 " 的産業鏈集群,加速長安汽車整體向科技型企業轉型。智能制造方面,長安首個 "5G 工廠 " 已于 2022 年 12 月動工,預計 2023 年年底投産。
長安汽車的中長期發展目标是明确的。其預計,2023 年,集團銷售 280 萬輛,同比增長 20%。 2025 年,力争實現集團銷售 400 萬輛,其中,長安品牌銷售 300 萬輛,新能源銷售占比 35%,海外銷售占比 15%。2030 年,力争實現集團銷售 500 萬輛,其中,長安品牌銷售 400 萬輛,海外銷售 120 萬輛。
新能源産品方面,到 2025 年,長安系中國品牌将推出 27 款全新新能源産品。其中深藍汽車推出 S7 等 6 款産品,阿維塔推出 E12 等 4 款産品,智電 iDD 推出全新緊湊型轎車、SUV 等 5 款産品,長安啓源推出 A07 等 5 款産品,凱程推出智慧物流、電動皮卡等 7 款産品。
開拓海外市場将成爲長安汽車接下來發力的一個重點,也将是其中長期目标得以實現的重要的助力。數據顯示,2022 年長安汽車海外出口規模突破 24.9 萬輛,同比增長 57.3%,全年排名第四,同比持平。
2023 上海車展舉辦之際,長安汽車正式發布海外戰略 " 海納百川 " 計劃,到 2030 年,長安汽車海外市場将實現 " 四個一 " 的發展目标:即海外市場投資突破 100 億美元,海外市場年銷量突破 120 萬輛,海外業務從業人員突破 10000 人,将長安汽車打造成世界一流的汽車品牌。
在國際化市場進程上,長安将加快布局歐洲、美洲、中東及非洲、亞太、獨聯體五大區域市場。2024 年之前,将完成東南亞和歐洲兩大重點區域市場的進入。未來長安将進入全球 90% 以上的市場。海外産品方面,到 2025 年長安将推出不少于 30 款全球産品。
短期内,長安的海外市場将仍然以長安品牌爲主,後續适時研究投放深藍品牌、阿維塔品牌以及商用車凱程品牌。國際化運營方面,将成立東南亞事業部,歐洲區域總部,還将适時在美洲、非洲等地建立區域總部。同時,逐步建立不少于 20 個本地化營銷機構,海外市場網點突破 3000 家。
從品牌、産品、研發、産業鏈、銷售和公司經營多個層面看,長安汽車的穩健發展不啻爲自主車企集團全面成功轉型的一個樣闆。現階段長安汽車依然在不斷根據行業情況優化調整其發展節奏,以在新時代争取更大的主動權。面向未來,長安汽車更加笃定了向智能低碳智能出行科技公司轉型與向世界一流品牌邁進的總目标。
(沈飛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