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 · 蓋茨和微軟員工對《掃雷》的癡狂,隻是後來美國人掃雷成瘾的縮影。
在 2012 年推出的 Windows 8 之前,微軟的操作系統總是會内置一批小遊戲,而《紙牌》和《掃雷》這兩部遊戲經久不衰。在世界範圍内,Windows 系統的銷量早已破億,這兩款遊戲的潛在玩家數量自然也要按億級來計算。
計算機課上的中小學生,以及正在工作的社畜,都很難拒絕這些遊戲的誘惑。哪怕在 Windows 系統不再自帶《掃雷》的今天,仍有一批玩家執著于刷新時間記錄,突破極限,挑戰自我。
國人在 2006 年建立的排名網站 " 掃雷網 "
風靡全球之前,肯定要先風靡美國。20 世紀 90 年代,《掃雷》一經推出就成爲爆款,令上百萬美國成年人沉迷其中。
事實上,《掃雷》是最早被美國人貼上 " 浪費時間 "" 遊戲成瘾 ",乃至爲此産生恐慌的遊戲之一,在此之前的俄羅斯方塊,都未能實現這樣的壯舉。當時的美國主流輿論,會以一種我國玩家非常熟悉的悲觀口吻談論《掃雷》狂熱,大肆批評遊戲的 " 成瘾性 "。
媒體也舉了不少活生生的例證,其中最知名的一位,就是微軟的創始人比爾 · 蓋茨——既然這位親手釋放出 " 魔鬼 " 的人,都無法抗拒它的誘惑,那麽還有誰能夠抵擋得了呢。
1
1990 年 5 月 22 日,Windows 3.0 首次亮相。Windows 3.0 具有不少領先業界的創新之處,成爲微軟第一部廣受贊譽的操作系統。
它擁有圖形用戶界面,使用縮略圖來表示文件和應用程序,還自帶記事本、寫字闆、畫圖、計算器等應用程序,支持更豐富的屏幕顔色。
Windows 3.0 使用界面
但放到三十多年前,上述的這些概念和術語宛如天書。很多人隻是把電腦看作一種大型企業才會用上的生産力工具,無從理解新系統的美妙之處。
微軟希望讓電腦和操作系統對一般人也具有吸引力,便萌生了引入遊戲的做法。奈何當時的主流遊戲發行商也不把 Windows 當作正經的遊戲平台,微軟隻能自力更生,呼籲員工提交自己業餘時間編寫的遊戲程序。
剛發售時的 Windows 3.0,就内置了經典的《紙牌》遊戲和黑白棋。同年的 10 月 8 日,微軟發布了拓展性質的 Windows 娛樂包(WEP),廣告标語如下:" 現在您可以使用 Windows 3.0 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大功能來摸魚(goof off)"。
WEP 的包裝封面
WEP 的廣告
微軟批給 WEP 的預算很少。WEP 的産品經理布魯斯 · 瑞安(Bruce Ryan),不得不親自爲 WEP 編寫用戶手冊,打印了兩頁半的 Word 文檔,然後把它帶到當地的複印店,複印了 2 萬份。
WEP 甚至沒有足夠預算進行質量測試。倒也沒必要批預算,畢竟這七款遊戲包括俄羅斯方塊、井字棋,以及本文的主角——《掃雷》,無不具有簡單易上手、适合上班摸魚的特性。單靠微軟的一部分員工内部消化,就足以解決測試問題。
" 我們用自己的産品扼殺了我們自己的很多生産力 ",瑞安如是說。
《掃雷》在這一過程中脫穎而出。微軟辦公室裏流傳着這樣的一個笑話:《掃雷》是微軟曆史上最經受考驗的産品。瑞安的上司、遊戲首席産品經理利比 · 杜贊(Libby Duzan)也說,《掃雷》是 " 參與創建 WEP 的每個人最喜歡的遊戲 "。
" 這是你走出大廳時會看到的事情之一……在人們的電腦上。在那時的微軟,人們都會熬到深夜,晚上 9 點鍾的時候,你會看到他們休息一會兒,打開一局《掃雷》。"
Windows 3.0 版本《掃雷》截圖
這些 " 測試人員 " 并非剛需。一些同事經常反饋遊戲出了漏洞,編寫掃雷的程序員往往會要求他們發送一份屏幕截圖,然後指着截圖揪出他們犯下的邏輯錯誤。
有一次,一個營銷部門的同事堅稱 " 遊戲的專家難度是不可能通關的,應該取消 ",還說自己嘗試了至少 20 次。瑞安卻覺得,這并非不可能,爲了說服這位同事,瑞安用他的電腦嘗試了一局專家難度,隻用 10 分鍾就通關了。
瑞安并沒有說過自己如何應對這種需要運氣的情況
瑞安的确是個掃雷好手,他在遊戲最簡單的初級模式中創造了 6 秒通關的速度紀錄。他還向全公司群發了電子郵件,向所有員工發起挑戰。
公司裏唯一對此做出響應的人,就是比爾 · 蓋茨,他的記錄是 5 秒鍾。
2
1990 年的比爾 · 蓋茨還不是世界首富,卻也是個億萬富翁。他明明可以将錢投入更精緻的娛樂項目上,可那時他卻沉迷于下屬寫出的小遊戲。
1990 年,比爾 · 蓋茨與盒裝的 Windows 3.0 合影留念
一切始于蓋茨發給瑞安的一封郵件:" 我剛剛在 10 秒内解決了(初級難度的)掃雷。這很棒嗎?" 瑞安回複道:" 是的,10 秒真的很棒。我認爲我們現在的記錄是 8 秒。"
顯然這樣的回複激發了蓋茨的某種好勝心理,讓他開始将刷新掃雷記錄視作自己的使命。蓋茨将大量的時間投入到了《掃雷》裏,他自己也意識到這一點,便卸載了自己電腦上的《掃雷》——卻忍不住跑到别人的電腦上接着玩。
" 記錄高分的文件是文本文檔(很容易手動修改),因此我們有一個規則,即必須有人實時目睹新記錄的産生。于是……在某個星期天的下午,我們收到了比爾的電子郵件,他說:‘嘿,我想我剛剛取得了新的高分。記錄在邁克 · 霍爾曼(Mike Hallman,時任微軟總裁)的電腦上。’我們當時想着:啥?(What?)"
後來的 Windows XP 系統
将《掃雷》高分記錄放到了程序注冊表裏
這是另一位産品經理查爾斯 · 菲茨傑拉德(Charles Fitzgerald)對那一天的回憶。蓋茨就是在霍爾曼的電腦上,創造了《掃雷》初級難度的新公司記錄:5 秒。當天晚上 7 點,瑞安跟着一批好奇的員工來到了霍爾曼的辦公室,隻爲看看老闆的新記錄。
蓋茨的掃雷成瘾,已經影響到了他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第一個希望改變這種狀況的人,不是他的下屬,而是他的妻子梅琳達 · 弗倫奇(Melinda French,2021 年 5 月宣布和蓋茨離婚)。
1993 年,蓋茨和弗倫奇觀看一場籃球比賽時的合照
某一天,弗倫奇把瑞安叫到她的辦公室,請他 " 幫公司一個忙 ":不要和蓋茨分享掃雷記錄的進步。" 比爾對遊戲的關注不是一件好事。比爾有很多重要的決定要做,而掃雷不應該占用他的時間!"
瑞安聽從了弗倫奇的建議,但沒有采用她的行事方法。僅是向蓋茨保密記錄,用處不大,因爲他還會把自己當成目标反複挑戰。
最終,瑞安決定動用一些堪比作弊的手段,創造一個蓋茨永遠不可能挑戰成功的《掃雷》記錄,同時向蓋茨證明:自己才是《掃雷》領域的老大。
理論上,在《掃雷》的初級難度,倘若地雷集中刷新在某個區域,玩家就有可能在 1 秒内清出整個屏幕的地雷。
《掃雷》的初始版本從 1 秒而非 0 秒開始計時
這可能要嘗試個幾萬次,但 1990 年的技術水平已經能夠支持這樣的嘗試。Windows 3.0 擁有一款繼承自早期系統的内置軟件 " 宏錄制器 "(Macro Recorder),它能夠記錄按鍵和鼠标移動,再将對應的操作映射到快捷鍵上,從而快速執行複雜的功能。
Windows 3.1 的宏錄制器使用演示
瑞安用宏錄制器編寫了一個簡單的腳本,這個腳本将反複循環兩個工序:自動點擊遊戲界面角落的網格,開啓一局新遊戲;按下新遊戲按鈕,刷新地雷的位置。
倘若在最理想的那局遊戲裏,第一步工序成功探明了所有網格,掃出全部的 10 顆地雷,遊戲就會彈出記錄時間的窗口,蓋住原有的新遊戲按鈕,自動中斷第二步工序及腳本循環。" 所以我把它放在那裏,然後開始了一天的會議。四個小時後,程序就獲勝了。"
瑞安向蓋茨發送了假記錄的截圖,還在郵件裏洋洋得意地表示:" 抱歉,你 5 秒鍾的紀錄已經永久消失了,因爲我認爲你沒有辦法隻用 1 秒通關。"
第二天早上,瑞安收到了蓋茨的回複郵件。這封郵件的标題是 " 總裁被替代了 "(Chairman Displaced),而正文像是蓋茨給自己寫墓志銘:" 我的關鍵技能正在被電腦取代……這項技術太過分了。當機器比人類做事還要快的時候,我們如何保持人類的尊嚴?"
隻不過越往後面讀,瑞安就越确信蓋茨在開玩笑。盡管蓋茨承認腳本一勞永逸地打破了他的《掃雷》記錄,但他并未服輸。" 我想我必須嘗試中級水平。讓我們看看有沒有機器無法打敗我的項目。"
瑞安打印的那本《掃雷》用戶手冊顯示
WEP 發售時的中級記錄是 47 秒
3
比爾 · 蓋茨和微軟員工對《掃雷》的癡狂,隻是後來美國人掃雷成瘾的縮影。WEP 原本的預期銷售人群是 " 不受監管的商人 ",實際銷售的結果卻遠超預期。
1991 年,美國家用電腦雜志《計算!》(COMPUTE!)如此報道微軟的成就:" 說到 WEP,除了無聊的俄羅斯方塊之外,它還包括我最近看到的最令人上瘾的遊戲:《掃雷》。如果你有 Windows 系統,還有足夠的、鑄鐵一般的自制力,能在玩《掃雷》前完成你真正的工作,那麽這一部遊戲就值 WEP 的全部價格(39.95 美元,相當于現在的 92 美元)。"
文章标題:《物美價廉的好遊戲》
圖源互聯網檔案館
1992 年,升級版本的 Windows 3.1 上線,将《掃雷》直接并入了默認的預裝文件。越來越多的 Windows 用戶玩上了《掃雷》,掃雷熱也變得一發不可收拾。
在意識到《掃雷》對生産力的潛在負面影響之後,部分企業和政府部門做出了抵制措施。波音和福特等公司要求安裝 Windows 系統時移除《紙牌》和《掃雷》,或者讓微軟運送不包含遊戲的系統産品。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伊利諾伊州和弗吉尼亞州政府先後發布了禁令,禁止工作人員在政府部門的電腦上玩遊戲。
也該輪到主流媒體下場批判一番了。1994 年 3 月,《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題爲《辦公室雷區》的報道,開篇就闡明了結論:
" 随着企業和政府在選擇聯網的個人電腦時放棄了笨重老舊的大型機器,美國正在發現比爾 · 蓋茨的微軟帝國真正的惡魔本質。控制全球 80% 新電腦的微軟 Windows 軟件預裝了兩款陰險的遊戲——《紙牌》和《掃雷》。這是否意味着,在全國的辦公室傳播的生産力軟件,反而在播下懶惰、分心和美國資本主義崩潰的種子?"
包括比爾 · 蓋茨在内,這篇報道引用了若幹《紙牌》和《掃雷》成瘾案例。某個幫水處理廠安裝系統的公司總裁反饋,客戶第二次見到他時所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在《紙牌》中獲得了 2000 分 "。還有一位女士聲稱,因爲《掃雷》,她上廁所都有困難,每次看到牆磚,她的眼睛都會自動将它們自動劃分出掃雷的格子。
同年 12 月,《華盛頓郵報》的政治專欄作者理查德 · 科恩(Richard Cohen)又寫了一篇專欄,公開承認自己沉迷《紙牌》,甚至令自己的婚姻生活和人際關系受到了影響:
" 我警告你,不要開始遊戲,更不要把一張黑色的 Q 移到另一張 K 上,以免在你意識到之前,就已經危害到你的婚姻、忽視掉你的家人。
" 我隻能推測這些遊戲,尤其是《紙牌》,對美國人的生産力産生了什麽影響——更不用說整體智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還會影響出生率。
" 我的工作和家庭生活都受到了影響,有時我的手臂因伸手去拿電腦鼠标而疼痛。……我應該寫那些本可以讓我成爲普利策(新聞獎)人物的文章,但紅色的國王和黑色的皇後對我無情地招手。"
2019 年退休前,科恩曾四次獲得普利策評論獎提名,卻從未獲獎
1999 年,科恩又補充了一篇專欄。他把《紙牌》視作比爾 · 蓋茨對世界上所有普通人開的一個玩笑,以便玩弄那些本來比他更自律的人。" 當其他人都在玩遊戲時,比爾 · 蓋茨正在接管世界。"
科恩說,身邊的許多人都公開承認自己有瘾。" 我認爲他們是勤奮的典範,他們在孩提時代就開始整理床鋪和做作業,他們也承認自己無法停止玩這樣或那樣的遊戲。"
另一位拿過普利策獎的專欄作者查爾斯 · 克勞薩默(Charles Krauthammer),也不幸沉迷了《掃雷》。在 1995 年發表于《時代》周刊的一篇專欄中,他分享了 " 泛濫療法 ",這種療法旨在将病人充分暴露在自己恐懼的事物中,從而迅速治好自己的恐懼。
于是,克勞薩默沒日沒夜、廢寝忘食地玩掃雷,一遍又一遍地單擊重啓新遊戲的按鈕,哪怕自己不想玩了,也要強迫自己回到電腦前,直到 " 頭腦麻木,兩眼交叉 "。
克勞薩默于 2018 年逝世
他和科恩都是備受争議的保守派作者
專欄文章不是正經的新聞報道,發表的評論也相對誇張,很難說這兩位作者不留情面的批判中有多少認真的成分。
克勞薩默說,他寫完專欄後的下周還會繼續嘗試 " 泛濫療法 ",或許隻是給自己的掃雷瘾找了個借口。而在科恩的第二篇專欄文章中,他提到自己換了電腦,沒過幾天就找到了開始菜單裏的 " 配件 " 和裏面的《紙牌》。文章的最後一句話是:" 我稍後會寫完這篇專欄。"
21 世紀以來,互聯網和寬帶網絡進一步普及,遊戲和娛樂手段愈發豐富,美國人對 Windows 預裝遊戲的成瘾現象才不治自愈,也能以更客觀的視角看待曾經的狂熱。美媒 Ars Technica 的編輯凱爾 · 奧蘭(Kyle Orland),對社會上的掃雷恐慌做出了如下的評價:
" 在美國商界和領導階層的某個部分,存在一種傳統觀點,認爲《掃雷》《紙牌》和其他預裝好的電腦遊戲,要爲數十億美元工資的損失和稅收的浪費負責,這些都需要立法來保護。更重要的是,遊戲本身成了一種象征:計算機革命改變美國人工作和生活方式之快,令一部分人感到焦慮。"
4
《掃雷》成瘾,搞不好是《掃雷》自己治好的。正是因爲《掃雷》等預裝遊戲的大獲成功,令微軟和各大遊戲廠商對潛力無窮的 PC 平台充滿信心,發行了更多更好玩的遊戲,稀釋和轉移了大衆對《掃雷》的焦慮。
換成瑞安的說法," 我們意識到遊戲真的可以成爲向人們展示圖形用戶界面如何真正工作,并讓人們對此感到興奮的工具 "。
在 Windows 3.0 推出前,電腦和電腦遊戲一般需要使用鍵盤輸入文本進行操作,而鼠标還是非常稀有、很少用到的東西。《掃雷》和《紙牌》都被微軟視作教授用戶使用圖形界面和鼠标的電子版教程,像《紙牌》的科目是拖拽專精,而《掃雷》緻力于讓用戶愛上鼠标右鍵。
早期的微軟鼠标包裝盒
作爲對比,當時蘋果出産的鼠标往往隻有一個按鍵
很多人還不知道鼠标右鍵能做什麽,而《掃雷》的出現極大提升了右鍵使用率。在《掃雷》裏,鼠标左鍵用于探察方格,右鍵是在可能含有地雷的方格上插旗子做标記。
倘若旗子沒插錯,将鼠标上的左鍵和右鍵同時按下,就能瞬間揭開多個沒有地雷的格子。隻用一次操作探出大半區域所帶來的成就感,并不亞于《紙牌》通關時播放的華麗動畫。
《掃雷》和《紙牌》改變了人們對于電腦、操作系統和鼠标的觀念,也在接下來的三十年裏,徹底改變了 PC 遊戲行業。基于鼠标的控制方法,開始無縫對接此後無數登陸 Windows 平台的遊戲,從休閑益智的摸魚小遊戲,到高度依賴鼠标的射擊遊戲,都得感謝《掃雷》和《紙牌》所做出的貢獻。
參考資料:
《Minesweeper》—— Kyle Orland
https://arstechnica.com/gaming/2023/02/how-bill-gates-minesweeper-addiction-helped-lead-to-the-xbox/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ndows_3.0
https://minesweepergame.com/history/windows-entertainment-pack.php
https://www.washingtonpost.com/archive/lifestyle/1994/03/09/office-minefield/3b74132a-5f0a-455f-a04e-6171d023149b/
公衆号近期改版,文章容易在時間線消失
推薦把遊研社設爲星标,不錯過每一篇報道
點擊下方卡片關注遊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