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世紀 90 年代,國人對于南非的認知,或許要始于 beyond 樂隊的這首歌《光輝歲月》——
" 鍾聲響起歸家的訊号,在他生命裏,彷佛帶點唏噓。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争中 ……"
這是 beyond 樂隊獻給當時南非黑人民權領袖納爾遜 · 曼德拉的歌,也讓更多人知道了這位後來的 " 南非國父 "。
随着時間流逝,beyond 的歌早已成爲難忘的經典,可世人對納爾遜 · 曼德拉的評價,卻遭遇了抛物線式的滑落,亦如南非已從發達國家滑落到發展中國家一般。
南非過去究竟有多發達?又爲何說國力的衰退與曼德拉當選南非總統有着直接關系?
回答這些問題,或許得先了解習下南非的曆史。
得天獨厚的資源大國
南非,一個被上天眷顧的 " 彩虹之國 ",地處非洲大陸最南端,東、南、西三面爲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環抱,氣候宜人,而且礦産和物産極爲豐富。
南非的礦産資源種類繁多,資源總量占非洲的 50%,居世界第五位,并且儲量巨大,品質極優。特别是黃金、金剛石的儲量和産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也被譽爲 " 黃金之國 "。
伴随着大航海運動,歐洲白人、亞洲黃種人等各種族人群彙聚于此地,與本地非洲黑人形成今天南非的主要人口結構。
如今的南非,總人口約爲 5600 萬,黑人約占 80%,白人約占 8%,有色人種占 9%,亞裔占 3%。
而在 1912 年,南非白人曾占到總人口的 22%,是南部非洲白人數量最多的國家。
最初來到南非的白人是 17 世紀的荷蘭與法國殖民者,他們在南非開普敦等地建立了最初的殖民地。
随着大量歐洲人遷移至此,逐漸本土化,演變爲今天南非白人的祖先——布爾人(也稱阿非利卡人)。
布爾人到達南非的時間,比英國人早了差不多一百年,所以英國人開始殖民南非後,大量剝奪布爾人的土地,雙方就這樣結下了仇。
1902 年,英國在第二次布爾戰争中擊敗布爾人,吞并了布爾人建立的德蘭士瓦共和國,将其變爲英國殖民地。
1948 年,伴随非洲民族解放運動的熱潮,英國殖民統治力量開始削弱,南非也乘機實現了獨立。
由于英國人和布爾人都屬于白種人,彼此雖然長期不對付,可英國人離開南非後,還是将管理大權移交給了布爾人。
爲了與後來的南非黑人執政時期相區别,這一時期,也被稱爲 " 白人南非 "。
南非的布爾人掌控大權後,野心極度膨脹,企圖成爲 " 非洲一哥 ",随便找了個借口便吞并了納米比亞,将其變成了南非的一部分。
納米比亞面積廣闊,同爲非洲的礦産大國,這使得當時的南非版圖空前遼闊,資源也極爲豐富,推動了獨立後的南非快速發展。
但執政的布爾人有着濃厚的種族意識,對黑人懷有強烈歧視。
1958 年," 白人南非 " 當局推出《班圖斯坦法案》,強制将 1000 萬黑人限制在占南非領土 12% 的土地裏,實行種族隔離制度。
" 白人南非 " 的種族隔離制度是将國内分爲白人、黑人、有色人種和亞裔四個種族群體,賦予白人最高的權利和地位,剝奪其他種族的公民權和自由,而黑人遭到不公平待遇最爲嚴重。
爲此,南非不惜以成立南非共和國名義,表示要退出 " 英聯邦 "。
英聯邦是由英國自治領以及獨立後的前英國殖民地組成的國際組織,南非是創始成員國之一。如果退出英聯邦,南非就會失去關稅互惠的有利條件,南非政治經濟都會因此受損。
事實上,南非也不算主動退出,而是被踢出去的。
1961 年,英聯邦的亞非成員國極度反感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看到南非改制後,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以此爲由,要求開除南非英聯邦會員國的資格。
南非本來還想耍耍賴,留在英聯邦,可看英國也沒挽留的意思,隻好作罷。
既然沒有了英聯邦的内部束縛," 白人南非 " 政府便放開手腳,變本加厲推行了數百項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
南非雄厚的礦業資源
按照 " 白人南非 " 當局的相關法令,國内黑人外出時必須随身攜帶身份證、通行證,否則會立即遭到逮捕關押。
坐公交車時,哪怕白人身邊有空的座位,黑人也不允許坐下,隻能縮在車尾。
而且,南非黑人沒有享受教育的權利,隻能給白人打工,做最苦最累的工作;而且黑人不允許和白人通婚,一旦發現就直接入獄。
" 白人南非 " 一系列倒行逆施的種族隔離政策不僅受到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也爲自己後來的命運埋下一顆 " 定時炸彈 "。
這一時期的南非雖然在國際上因爲種族隔離政策被抨擊,但國内經濟卻十分發達。
這倒不是南非白人有多聰明,而是南非的礦産資源太過富饒。
南非高原有着綿長的礦床,因爲數十億年的岩漿活動,将大量地殼深部的礦物帶到近地表,從而爲成礦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
這些成礦帶爲南非貢獻了全世界 88.7% 的鉑族金屬、12.8% 的黃金、17.8% 的紅柱石和 37% 的螢石,儲量世界第一。
此外,南非的錳(占全球現探明儲量的 24.1%,同後)、鉻(37.1%)、锆(25%)、蛭石(35.9%)儲量世界第二;釩(23.1%)、磷酸鹽(9.4%)儲量世界第三;鑽石(12.1%)和钛(9.8%)儲量世界第四;此外,煤炭、鐵、鉛、鈾、銻和鎳礦等儲量同樣名列前茅。
更令人羨慕的是,經過了上百年的開采,南非優勢礦種的年産量和儲量仍穩居世界前列。
可以說,除了石油、天然氣和鋁,南非什麽都不缺。
因此,礦業開采構成了南非基礎經濟中最大的部分,逐漸形成了西開普、伊麗莎白港 - 埃滕哈赫、德班 - 派恩敦(Pinetown)和南德蘭士瓦四大工業區。
20 世紀 20 年代,南非在英國殖民者的安排下,開始發展重工業,以推動制造業的發展。
非洲最著名的 " 南非鋼鐵公司 ",就是于 1928 年成立,一度是南非重要的經濟支柱。南非的汽車制造、煉油、采礦設備、機械制造和軍火工業等重化工行業,也從這時開始起步。
到 20 世紀中葉,南非不僅是非洲大陸,甚至有可能是整個南半球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工業一度占南非國内生産總值的 36% 以上。
雖然南非從工業化過程中得到了一些好處,部分實現了現代化。但作爲英國殖民地,大量的資源其實都是被英國人控制。
英國統治南非期間,牢牢控制着南非的采礦業、工業和金融業,資源所帶來的收益源源不斷地彙入歐洲市場。
南非發達的工業制造體系也不是爲本國服務,無論民用還是軍用産品,都是優先供應英國及歐洲市場。
甚至南非的黑人也成爲另一種資源,兩次世界大戰中,南非有超過 30 萬的黑人被英國征召送到了戰場。
但客觀上說,南非相對穩定的政治局勢,還是促進了南非經濟的高速增長。
南非的科技經濟
1942 年到 1962 年的 20 年間,南非經濟持續高增長,幾乎是每隔 5 年國内的生産總值就可翻一番;1960 年至 1970 年,南非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與當時經濟發展最快的日本相匹敵,堪稱 " 非洲經濟巨人 "。
到 20 世紀 70 年代中期,南非已是南半球中工業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形成工業門類齊全,技術先進,以高端制造,鋼鐵,機械制造,化工,運輸設備以及采礦業等爲核心的産業體系。
包括電子、計算機和原子能等高科技工業,南非也依靠自身實力建立起完備的工業體系。
在工業的帶動下,南非農業也實現了高效率發展。當時南非的農業不僅能滿足國内需求,還能夠對外出口大量的糧食,成爲非洲糧倉。
經濟的高速發展,更讓南非各行業百花齊放,成果驚人。
和其他貧瘠的非洲國家相比,南非的道路建設總長度約 3.4 萬公裏,其中 1.8 萬是電氣化鐵路,交通運輸業十分發達。
此外,瀕臨海洋的南非航運業也十分繁榮,擁有總噸位 75 萬噸級的商船團隊,海港城市德班也是非洲最大和最繁忙的貨運港口。
由于貿易發達,南非百萬富翁的數量曾是非洲大陸其他國家的數倍之多。
甚至,科技和文化的繁榮,讓南非也是整個非洲大陸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多的國家。
僅從經濟和工業角度來看,白人南非時期基本實現了發達國家的入門标準。在醫療和科技領域,還一度超越絕大多數發達國家。
上世紀 70 年代,南非的醫療水平曾領先世界,全球第一例心髒移植手術就是 1969 年在南非成功完成的。
更令人震驚的是南非的軍事科技,除了研發出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主戰坦克與戰機,當時的南非依托領先世界的原子能科技,在以色列幫助下開發出了核武器,并曾嘗試開發洲際導彈(幸好沒有成功)。
軍事核技術也被南非轉爲民用,設計建造了庫博格核電站。時至今日,南非仍是非洲大陸上唯一擁有核電站的國家。
另一方面,南非也面臨嚴峻的現實問題,超過 90% 的黑人原住民仍處于極端貧困的狀态,他們長期處于社會底層,從事着繁重的體力勞動。
事實上,廉價的黑人勞動力是南非整個工業體系早期資本原始積累的基本方式,也是南非經濟快速發展的核心要素。
但當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高度時,占人口絕大多數的黑人長期生活貧困,必然會制約南非國内的消費品市場,也同時限制了南非其他産業的繼續發展。
同時,南非的白人當局因爲實行種族隔離政策,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嚴厲批評和制裁,嚴重拖累了國家的發展建設。
正所謂 " 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 "。
南非黑人爲争取民主和自由,不斷與白人當局發生沖突,各類流血暴力事件層出不窮。
爲了反抗白人南非當局的壓榨,南非黑人曾進行過多次反種族主義鬥争,湧現出多支黑人政治團體,實力最強的當數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簡稱 " 非國大 "。
" 非國大 " 創立于 1912 年,曾長期主張非暴力鬥争。但在 1960 年被南非白人當局宣布爲 " 非法 " 組織後," 非國大 " 決定開展武裝鬥争,成立 " 民族之矛 " 軍事組織,總司令便是著名的納爾遜 · 曼德拉。
直至今日,世間對于曼德拉的争議持續不斷,普遍認爲他是個偉大的民權領袖,卻未必是一個合适的國家領導人。
備受争議的南非總統曼德拉
1918 年,曼德拉出生于南非特蘭斯凱,先後獲南非大學文學士和威特沃特斯蘭德大學律師資格。
當律師時,曼德拉便積極投身反抗白人南非當局的政治活動,曾成功組織領導了多次反對種族隔離政策的運動,赢得了南非黑人的尊敬。
1962 年,曼德拉被白人南非當局逮捕入獄,自此,曼德拉開始了長達 27 年的 " 監獄生涯 "。
曼德拉入獄期間,源于他高尚的品格、堅強的意志,以及他領導的南非反種族歧視鬥争的偉大意義,他受到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尊敬,也因此獲得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内的 100 多個獎項,更成爲南非黑人的 " 精神領袖 "。
1990 年,南非白人當局因爲實行種族隔離政策,一直受到國際社會的嚴厲批評和制裁,被迫宣布解除隔離,實現民族和解。
1990 年 2 月 10 日,曼德拉被無條件釋放,随即發表了著名的 " 出獄演說 ",并當選 " 非國大 " 副主席職務。
曼德拉猶如歸來的摩西,在全世界黑人中的威望達到了頂峰。
1994 年 5 月,南非首次的多種族大選結果揭曉後,曼德拉成爲南非曆史上首位黑人總統,開啓了後來的 " 黑人南非 " 時期。
不可否認,曼德拉作爲一個全世界公認的偉大政治家,他成爲南非總統,是衆望所歸,得到幾乎所有國家的認同。
但一個充滿理想主義情懷的政治家,是否是一位優秀的國家領導人,曼德拉領導下的南非給出了答案。
這裏首先需要說明的是,南非國力的衰退是長期的,如果将其全部歸咎于曼德拉和 " 非國大 " 有失公允。但是,曼德拉上任後推行的一系列政策,确實對南非經濟衰退負有重要責任。
首先就是曼德拉領導下的南非 " 自廢武功 ",無條件将核武器交給聯合國,既沒有要求國際社會給予補償,也沒有顧及南非此前爲此付出的巨大代價。
在此之前的白人南非因爲被世界孤立,花費巨資打造了核武器,成爲核大國,就是希望突破國際封鎖,在國際舞台有個談判砝碼。
爲了讓南非棄核,歐美以及俄羅斯曾想方設法,以各種手段威逼利誘,都未能讓白人南非政府放棄。
可曼德拉上台不到半年,便宣布棄核。這個舉動讓他和黑人南非政府名聲廣受贊揚,卻讓南非永遠失去了與大國平等談判的砝碼。
而且,曼德拉是個不貪不占一心爲民的好總統,可他背後的 " 非國大 " 未必人人都有這麽高的覺悟。
事實上,當時南非最令人垂涎的礦産,是被 " 非國大 " 的上層利益集團與南非白人精英把控,真正富裕的是那些手握權力的黑人及少部分白人資本家。
在此過程中,大量沒有背景的白人礦業及制造企業被沒收并購,使得南非礦業在南非的 GDP 占比從 1970 年的 21% 下降到 2011 年的 6%。
即便如此,礦業依然占據南非出口市場的近 60%。但是,錢卻被僅占南非人口 10% 左右的黑人政治精英組成的利益集團拿走了。
更重要的是," 非國大 " 政府爲了提升所謂 " 黑人權益 ",制定了《黑人經濟授權法》,旨在提高黑人及其他膚色族群對經濟的 " 參與度 ",給這個國家造成了沉重災難。
南非經濟衰退的根源
按照新政府的規定,以前白人優先、限制黑人準入的就業政策當然全部廢除,大量白人被從原來的工作崗位趕走,大批隻受過初級教育甚至文盲的黑人被充實到政府以及企業崗位。
與此同時,由于黑人南非實施寬松的邊境政策,南非一夜之間被蜂擁而至的黑人兄弟占據,大量擠占原本白人的工作崗位。
值得一提的是,相比很多國家的黑人和白人的緊張關系,南非在曼德拉的倡導和建議下,種族問題是以一種相對溫和的方式解決,并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暴力事件。
不過,面對逆轉的國家現狀,南非白人隻能選擇移民海外,其中不乏高技能的人才和管理人員。
許多南非白人企業家上百年的努力和積累,一夜之間灰飛煙滅。
根據南非統計局的估算,1994 年至 2004 年期間,有 100 萬至 160 萬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移居海外。
高技能人才流失直接導緻南非衆多企業關門,技術停滞不前,加速了南非的去工業化進程。
在這些内外因素的影響下,南非由于過早去工業化,經濟持續衰退,經濟總量從非洲絕對第一,先後被尼日利亞和埃及超越,淪爲第三。
南非曾經引以爲傲的除了工業,還有金融業,開普敦曾是非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也一樣灰飛煙滅。
衆所周知,金融業事關一個國家的經濟安全,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可曼德拉政府在歐美國家的鼓動下,居然全面放開金融業,允許外國資本控股本國金融企業。
僅僅數年時間,南非的銀行和金融企業就被外國資本控制,金融命脈徹底掌握在國外金融資本的手中,南非經濟基本就由幾個主要大國操控。
此外,白人離開後,南非黑人從中獲益,也對南非昔日領先世界水平的醫療以及工業體系造成緻命打擊。
過去南非的醫療以及經濟發達,是因爲白人政權對相關行業考核要求嚴格,毫不遜色歐美國家标準。
曼德拉上台後,爲了提升黑人醫生及會計師比例,硬生生将所有标準一降再降,黑人隻需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拿到這些過去難如登天的執業資格,從業水平可想而知。
大量沒有受過教育,更缺乏經驗的黑人充斥南非社會後,使得南非電力系統、交通系統老化後,根本得不到有效維護,逐漸無法滿足工業發展的需要,工業經常因爲缺電而影響生産。
去工業化不僅造成南非經濟停滞,失業率也急速攀升,成爲整個非洲大陸失業人口最高的國家。
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黑人南非政府搞的所謂 " 專才 " 教育模式。
簡單說,南非的學校隻教授單一專業技能,缺啥教啥,其他擴展性的知識碰都不碰。
這其實是黑人政府很清楚同胞的 " 學習能力 ",是爲滿足勞動力市場需求而設計的快速解決方案。
這種教育模式的好處是技術速成,很适合低端勞動力市場的需求。
可問題是,一旦工作崗位發生變化,隻受過 " 專才 " 教育的黑人便啥也不會了;加上南非黑人綜合能力比較差,自然幹不過那些啥都會、啥都能幹的外來務工人員。
既然就業市場的崗位不足,國家采取的措施應該是擴大制造業等等勞動密集型産業。
産業擴大,就業崗位也就多了,這是最簡單的市場經濟規律。
可執政的 " 非國大 " 考慮到同胞遭受了多年不公待遇,實施的是提高工資收入和失業補貼來維持社會經濟,可這種違背經濟規律的高福利政策将南非經濟再次拖入泥潭。
養尊處優多年後,南非黑人和曼德拉的 " 聖人 " 格局沒法比,骨子裏又覺得是外來務工人員搶占了自己飯碗,基本上每隔幾年就來一次 " 排外運動 "。
外來務工人員被趕走了,投資企業也被吓跑了。如此一來,南非的經濟更加不景氣,就業崗位驟減,失業率飙升,基本陷入死循環。
1980 年,南非的人均 GDP 是 2700 美元;1994 年,曼德拉上台後,南非人均 GDP 爲 3500 美元,到 2002 年,南非人均 GDP 一路狂跌到了 2500 美元,讓人不忍直視。
南非的預期壽命指數,更是從 1992 年的 62.25 歲高點下降到 2005 年的 52.57 歲的低點。
大量失業年輕人無所事事,加之南非警察系統的腐敗和低效,導緻該國謀殺、搶劫、縱火等刑事犯罪高發。
随後的南非,更是全世界謀殺案、搶劫案、強奸案發案率最高的國家,也是艾滋病發病率最高的國家,沒有之一。
以至于有人戲稱,南非财政報表上唯一增長的數據,就是越來越多的貧困補助開支。
南非經濟現狀的啓示
南非黑人政府成立以來,雖有心将多年黑人受欺壓的局面迅速扭轉,但由于沒有完善的制度設計和長期眼光,所有政策都隻看重眼前利益,使得國力不斷衰退。
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去工業化多年,南非依舊是非洲大陸的工業強國。
面對本國經濟的持續低迷,南非從 2006 年實施 " 南非加速和共享增長倡議 ",加大政府幹預經濟力度,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實行行業優先發展戰略、加強教育和人力資源培訓等措施,促進就業和減貧。
此後數年,通過積極引進外資,南非政府以廉價的勞動力市場重振經濟,使得國内經濟年均增長均超過 5%,各項産業有了相應複蘇。
2011 年,南非人均 GDP 直接飙升到了 8100 美元,成爲非洲唯一的 " 金磚國家 "。
況且,相比大多數依然處于軍閥混戰,工業基礎薄弱,一窮二白的非洲國家,南非整體的投資環境在非洲大陸仍然比較優越,加之白人人口居多,讓海外企業對其有着獨特的感情。
2012 年,南非公布了《2030 年國家發展規劃》,提出放松勞動領域管制,降低營商成本,以此促進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發展。
如今,南非憑借舊時工業基礎,在全球汽車制造業已占有一席之地。不僅是全球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和進出口主要國家之一,同時還是寶馬、戴姆萊 - 克萊斯勒、大衆、豐田等跨國公司在非洲的主要生産基地。
南非政府也相繼加大在公路、鐵路、港口、電力等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支持經濟快速發展;并進一步明确産權制度,放寬資源産業投資限制,吸引了衆多金磚國家前來投資和貿易合作。
2017 年,南非與金磚其他成員國之間的貿易總額爲 4870 億蘭特,2022 年增至 8300 億蘭特,年均增速約爲 10%。其中,對金磚國家的貿易總額占南非全球貿易總額的 21%。
金磚國家中,中國與 " 非國大 " 執政下的南非一直有着密切的友好往來,經濟關系更爲顯著。
南非是第一個同中國簽署共建 " 一帶一路 " 合作文件的非洲國家,也是中國在非洲投資存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截至 2022 年 8 月,中國對南非直接投資(含金融類)存量爲 101 億美元,涉及礦業、金融、制造業、基礎設施、媒體等領域。南非對華直接投資 8.9 億美元,集中在食品、礦業等行業。人民币還是南非儲備貨币之一。
對于南非來說,工業化對一個國家經濟提升的重要性,并非不知。
自曼德拉之後,南非曆任總統都将推動工業增長作爲重要目标,可去工業化來得容易,再返工業化卻面臨萬般困難。
工業設備老舊,技術工人缺乏,國内政治腐敗叢生,社會各類動亂頻繁,諸多曆史積壓的問題讓南非的工業複蘇之路始終積重難返。
南非經濟由盛及衰的教訓表明,不顧實際地去工業化并不能加速國家的現代化腳步,相反還會将國家拖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同時,主動放棄金融、軍事等領域國家利益,一味讨好某些國家和利益集團,也絕不可能增加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的說話分量。
認真參考南非這一路趟過的 " 渾水 ",我們或許才能學會如何避開那些礁石和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