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月 23 日,聯發科全新次旗艦芯片天玑 8400 正式發布。其所采用的 Mali- G720 MC7 GPU 和對各種端側 AI 體驗的支持,令遊戲玩家和 AI 重度用戶眼前一亮,但天玑 8400 最吸引消費者的依然是全大核架構。
2023 年,在手機 SoC 普遍采用大小核,甚至超大核 + 大核 + 小核設計之時,聯發科天玑 9300 就率先采用全大核設計,将行業帶入了全大核時代。2024 年 10 月,聯發科新款旗艦 SoC 天玑 9400 來襲,基于第二代全大核架構,在單核性能提升 35%,多核性能提升 28% 的同時,能效也大幅升級,60 幀模式下運行《原神》《星穹鐵道》等大型手遊,功耗均不到 4W。
在聯發科的帶動下,部分手機 SoC 廠商緊随其後,旗艦 SoC 也選擇了全大核架構設計。不過,之前基于全大核架構的 SoC 基本爲旗艦芯片,而現在天玑 8400 的到來将全大核設計帶到了次旗艦 SoC 領域。
據聯發科介紹,天玑 8400 的 8 顆核心全部爲 Crotex-A725,其中 1 顆頻率爲 3.25GHz,負責高負載場景;3 顆頻率爲 3.0GHz,負責對于中高負載場景,4 顆頻率爲 2.1GHz,負責低負載場景。得益于全面提升的全大核設計,天玑 8400 單核性能提升 10%,多核性能提升 41%,多核能耗降低 44%。
過去手機 SoC 選擇大小核設計,根本原因在于 CPU 核心架構、制程工藝、優化技術落後,大核心在低負載場景下難以有效降低功耗和發熱,因而需要專爲低負載場景開發能效核心(小核心)。經過多年時間發展,各項技術飛速進步,不但核心架構和優化技術全面升級,天玑 8400 更是采用了極爲先進的台積電 4nm 制程工藝,令芯片的能耗和發熱表現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手機 SoC 性能的提升,也給了軟件開發者偷懶的機會,不用費心費力優化 App。正因如此,App 愈發臃腫,對于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的小核心甚至在日常使用場景下,都可能出現性能不足并造成卡頓的情況,每當此時系統就需要調用大核心,反而會導緻功耗飙升。種種因素疊加,就導緻小核心逐漸顯現出無力感,能夠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
反而是大核心因性能強大,日常使用性能夠用,且無需頻繁在大小核心之間切換,能夠一定程度下減少 SoC 的功耗。全大核架構的設計,還可以提高 SoC 的性能上限,例如在散熱模組更強的平闆電腦上,就可以長時間性能全開,暢玩大型手遊。
天玑 9300、天玑 9400 兩代旗艦 SoC 已證明了全大核設計的領先,其他廠商的跟進,則進一步凸顯出聯發科對于行業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如今,聯發科再接再厲,将全大核架構帶到了輕旗艦和中端市場,或将改寫 2000 元 -4000 元價位手機的遊戲規則。或許在明年,2000 元以上的安卓手機,搭載非全大架構 SoC 的機型将所剩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