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寶馬已經相繼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其中,奔馳上半年銷量超過 37.72 萬輛,年度同比增長 6%。在奔馳中國 2023 年上半年的銷量中,邁巴赫、G 級、AMG、長軸距 C 級轎車和 E 級車均實現雙位數增長。此外,在 A 級車、GLB SUV、EQB 純電 SUV 等車型的領漲下,新生代豪華産品矩陣表現搶眼,年度同比增長超 36%。
而寶馬 2023 年上半年在中國市場銷量爲 392,580 輛(含 MINI 品牌),同比增長 3.7%。寶馬沒有公布單一品牌或者單一車型的銷量。不過,如果奔馳将 smart 的銷量計算到其中,則其已經反超寶馬,重新奪得中國市場豪華車冠軍。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smart 已在國内市場累計交付 23,540 輛,由此奔馳在中國銷量将超過 40 萬輛。
不過,誰是第一,對奔馳和寶馬而言已經不重要。可以清楚地看到,盡管新勢力們增長迅速,但 BBA 受到的影響非常有限。另外,現在更重要的是在新能源汽車打下市場來。
在寶馬的上半年業績中,該公司強調了新能源的銷量。其中,BMW 品牌的純電動車型銷量同比增長 283%。寶馬的電動車在上半年銷量爲 44,864 輛。其中,BMW iX3 和全新 BMW i3 在上半年的銷量均超過 2.1 萬輛。而奔馳隻是低調地表示,奔馳新能源産品矩陣交付穩健攀升,純電 EQ 車型持續穩健增長。根據乘聯會的數據,我們可以簡單計算一下奔馳、寶馬在中國的電動車具體情況。
從數據來看,寶馬在中國有三款國産新能源汽車,除了上述的 iX3、i3 還有一款 5 系的插混産品。從銷量來看,i3 上半年銷量爲 22,003 輛,而 iX3 銷量爲 20,481 輛,5 系插混的銷量爲 3,600 輛,整體來看寶馬上半年在國産的新能源汽車上銷量約爲 4.6 萬輛。按照目前的進度,寶馬今年在中國完成 10 萬輛的純電動汽車銷量問題不大。
而在奔馳這邊,目前奔馳在全新平台的産品實際上是 EQE 和剛上市的 EQE SUV 兩款。EQE SUV 在上市後第一個月的銷量爲 1,533 輛,就其價格區間來看表現不算差。而 EQE 在今年上半年的銷量爲 3,355 輛,月均銷量在 500 多台,看起來這個銷量似乎不怎麽好,但是在 40 萬 + 的市場中,真正純電動銷量月銷過千的目前甚至還沒有。
在 40 萬以上的純電動車,目前新品牌的産品有 ET7、ES8、蔚來 EC7、蔚來 ES7、智己 L7 等,這些産品的銷量目前掉線,都還趕不上奔馳 EQE SUV 的表現。當然,EQE SUV 也剛上市,後續的表現如何還需要觀察。在 40 萬以上這個級别中,目前 EQE SUV 在 6 月的純電 SUV 中已經暫列第一的位置了。而寶馬同類型的産品目前還處于進口階段,尚未國産。當然,如果奔馳要大規模地提升電動車銷量的話,需要等到基于 EQXX 打造的緊湊型産品上市之後了。
從今年上半年的銷量來看,寶馬在新能源汽車上的銷量在 BBA 中位居第一,其 4.6 萬輛的銷量也超過了很多新勢力。就銷量來看,今年上半年蔚來累計銷量 5.46 萬輛,智己銷量爲 0.988 萬輛,阿維塔銷量爲 1.08 萬輛,而 AITO 問界的銷量爲 2.59 萬輛,小鵬爲 4.14 萬輛,極氪爲 4.26 萬輛。由此來看,寶馬的銷量在高端新能源汽車中,并不算差。
寶馬在電動車上銷量表現與價格也有很大關系。寶馬于前幾個月推出大幅促銷優惠活動,旗下純電車型 BMW i3 降幅高達 10 萬元以上。以 BMW i3 eDrive 35L 爲例,其官方指導價爲 35.39 萬元,部分 4S 店優惠後售價爲 24.8 萬元。而華晨寶馬 iX3,這款産品在上市後兩個月就官降 7 萬元,後面又再降 6 萬元,落地價僅 34.59 萬元。有網友打趣說," 降價前:雜牌電動;降價後:真香啊。"
另外,截至發稿時奧迪還沒有公布其 2023 上半年的銷量情況。但是從乘聯會的數據來看,奧迪今年上半年在電動車上也實現了突破。
奧迪在中國有一汽奧迪和上汽奧迪兩個合資公司,其中作爲主力的一汽奧迪目前有 4 款新能源産品,這裏面最核心的是 Q4 e-tron。這款車的銷量在今年上半年基本處于穩步提升之中:在今年 1 月還隻有五百多輛,現在一個月已經超過 2,000 輛了。Q4 e-tron 的銷量提升在于價格調整,使得整體價值凸顯。今年奧迪實施了大幅度降價策略,全系優惠 5 萬元,使得價格優勢突顯。目前,入門款車型的價格已經降至 23 萬元左右。
在這個價格之下,相對還沒有取得消費者信任的新勢力,而更有品牌美譽度和号召力的奧迪 Q4 e-tron 無疑更具有吸引力。就細分市場來看,在 6 月的 30 萬級别的純電 SUV 中,奧迪 Q4 e-tron 位列第四名,超過了智己 LS7、阿維塔 11、岚圖 FREE、小鵬 G9 等産品。
在最近一年多的時間中,BBA 已經被新勢力了 " 吊打 " 了很多次。前有蔚來 CEO 李斌說 " 月銷量超過寶馬 3 系 ",後有理想 CEO 李想說,理想的産品将直接将中大型 SUV 幹趴下,并放言在 2024 年之前,BBA 國産後的中大型 SUV 的主力車型銷售價格将會低于 50 萬元。在随後,目标變成 " 一個月銷量會比 BBA 加起來還要多 "。看完這些言論,大抵都會覺得 BBA 們已經日薄西山,完全不行了。
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BBA 的産品好像一直處于悶聲不響的狀态之中,不過,從上半年奔馳和寶馬的業績以及 BBA 在新能源上的表現來看,事情沒有外界說得這麽糟糕。從這些新能源産品的策略和市場表現的變化來看,隻要 BBA 稍微調整價格和産品策略,就可以實現迅速地反擊。不過,現在的是問題是,BBA 是否願意放下身段參與競争?
另外,BBA 在新能源汽車上銷量得到快速回升,還說明了另外一個趨勢:成熟豪華品牌的産品并不是沒有市場,并且随着進入更大的主力市場,其品牌優勢展現了出來。在電動車上,目前市場上更信賴 BBA 此類品牌産品的消費者還是大有人在。這是 BBA 們的機會所在,但不好好把握也可能很快失去。現在 BBA 也正在探尋在電動車上建立一種新的定價模式。
比如奔馳的 EQE SUV,作爲一款與 GLE 同級别的産品,其定價遠遠低于燃油車,是少見的油電倒挂的産品。這說明了奔馳在電動車産品上在摸索适合自己産品市場價格,在尋求品牌與市場的平衡點。這個過程中,寶馬和奧迪也同樣在進行。有意思的是,奧迪的改革力度遠大于奔馳、寶馬。根據明鏡 pro 在 7 月 11 日獲得的信息,奧迪将會與上汽智己在平台上進行合作。這也将打開奧迪中國在電動車上的新大門。未來的變數還很大,現在确實誰也不敢說拿到了上岸的船票。
不過,即便 BBA 目前還是在悶聲發财之中,但在新能源上新勢力們高歌猛進也足以令老牌品牌們感到擔憂。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