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07
導語
" 大魔王 " 來勢洶洶。
作者丨崔力文
責編丨曹佳東
編輯丨别 緻
八天的國慶長假,在意猶未盡中過去。
殊不知,開工第一天,車圈之中就爆出一張含金量滿滿的海報。從相關内容來看,10 月 6 日,問界新 M7 大定再創新高,超過 7,000 輛,該車自 9 月 12 日發布至今,已經大定超過 5 萬輛。
對此,華爲常務董事、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董事長餘承東,則在朋友圈發文感慨道:" 問界新 M7 起死回生,真不容易,感謝智選車、車 BU 及相關各部門将士們的拼搏。"
作爲旁觀者,從中感受到的更多是一股 " 恐怖氣息 "。
因爲,僅從這款産品本身的綜合實力來看,談不上絕對的 " 遙遙領先 ",但随着其定價大幅下探至 25 萬元,加之華爲最近 " 輕舟已過萬重山 " 的強勢歸來,多重因素疊加還是将問界新 M7 徹底打造成了妥妥的 " 爆款 "。
并且可以預見的是,有了問界新 M7 的成功經驗,後續逐一到來的智界 S7、問界 M9,終端表現都令人充滿期待。
也恰恰基于這樣的背景,今天文章标題後半段提出的疑問,則想抛給所有新勢力造車。無論承認與否,華爲的瘋狂發力,瞬間讓本就厮殺激烈的中國新能源市場,再度變爲一部絲毫不留情面的 " 絞肉機 "。
順勢,結合各家 9 月的成績單,隻能說:" 喜憂參半,冷暖自知。"
排在第一位的埃安,輸出依舊非常穩定,51,596 輛的銷量又一次創下品牌曆史新高,AION S 與 AION Y 則承擔着絕對的 " 賣車重任 "。相比之下,外界愈發關心肩負沖高重任的昊鉑,能夠在一片紅海中爬到怎樣一個位置。
排在第二位的理想,9 月交付量達到 36,060 輛。可以肯定,30-50 萬元新能源 SUV 市場的 " 話語權 ",正在被其憑借 L9、L8、L7 牢牢掌控。更爲重要的是,9 月理想新增訂單已經突破 4 萬輛。
也正因如此,李想之前所揚言的:" 我們僅通過三款 SUV,超過了 BBA 任何一個品牌在中國市場全部 SUV 産品的銷量之和;随着純電車型以及明年理想 L6 的交付,我們有信心在 2024 年實現總銷量超過 BBA;哪怕聚焦高端家庭用戶這個細分市場,也可以做出非常大的規模。"
現在來看,好像并不隻是單純的畫餅。不過,随着問界新 M7 的崛起,這家新勢力造車已然迎來最強大的對手。
排在第三位的深藍,在接連拿出 S7 與煥新後的 SL03 後,位于 15-25 萬元的價格區間,牢牢站穩了腳跟。
排在第四位的零跑,憑借 " 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 的定價策略,讓 C11 與 C01 兩款産品,成爲旗下的絕對支柱,9 月共交付新車 15,800 輛。但是愈發好奇這樣的 " 透支型 " 打法,究竟能夠持續多久?
排在第五位的蔚來,表現令人大跌眼鏡,不知出于何種原因,其交付量在 7 月、8 月好不容易爬升到 2 萬輛大關後,再次環比下滑到了 15,641 輛。
上月,随着全新 EC6 的入場,蔚來 NT2 平台的 8 款車型全部鋪設完畢。至此,手握目前新勢力造車最爲龐大與繁瑣的産品線,交付量卻無法穩定在一個相對可觀的水平線上,真的有點說不過去。
排在第六位的小鵬,在打出 G6 這張足夠具有競争力的 " 底牌 " 後,還是收獲到了足夠欣慰的結果,9 月共交付新車 15,310 輛。
與此同時,2024 款 G9 在上市 15 天内,收獲大定 15,000 輛,對于這家新勢力造車來說也可謂雪中送炭。不出意外,何小鵬之前财報會議中承諾的單月交付 2 萬輛,今年大概率将順利實現。
排在第七位的哪吒,9 月共交付新車 13,211 輛,而它目前的打法與零跑頗爲趨同,都是通過 " 極緻性價比 " 來開拓消費者。
排在第八位的極氪,雖然不久前剛剛把 001 進行了大幅度的 " 官降 ",但結合目前的大環境,以及競品的攻勢,隻能說效果一般。而在售剩餘兩款車型,看似也無法承擔走量的任務。
由此愈發好奇的點集中在,這家新勢力造車真正意義上沖向更高的 " 突破點 " 又在哪裏?
至于排在榜單後四位的岚圖、創維、阿維塔、極狐,更想說:"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距離 1 萬輛的及格線,仍有較爲巨大的差距。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當下持币觀望的潛在用戶仍有許多,整個大盤消費活力的恢複程度,遠沒有想象中的樂觀。進而形成的連鎖反應,身處中國新能源市場站穩腳跟的機會真的不多了。
接下來,采取怎樣的辦法從泥潭中突圍,将會是抛給它們一道無法回避的考題。
當然,将視角放大,進入四季度," 價格戰 " 絲毫沒有減弱的趨勢。對于所有留在牌桌上的新勢力造車,目前需要做的就是拼盡全力保證銷量。不然,沒有份額,拿什麽談論未來?
而氣氛烘托到這裏,還想分享一組統計:2023 年 1-7 月的汽車行業收入 53148 億元,同比增 12%;成本 46378 億元,增 12%;利潤 2583 億元,同比增 1%;汽車行業利潤率 4.9%,相對于整個工業企業利潤率 5.4% 的平均水平,仍偏低。
毫無疑問," 不賺錢,保銷量 " 已經成爲常态,對于文章的主角們亦是如此。大家能做的就是:熬下去,熬到弱者全都倒下的那天。
當然,在此過程中,務必時刻警惕類似華爲般的 " 大魔王 " ……
崔力文
愛車如命,
更愛電動汽車的小編一枚 ~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