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創業圈 作者:何秀蘭
文 | 記者 何秀蘭
随着半年報的陸續披露,A 股 5 家主要上市險企今年上半年的經營業績浮出水面。從總體上看,5 家險企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但其總投資收益回暖,銀保渠道價值貢獻度有效提升。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5 家上市險企合計實現營業收入 15475.26 億元,同比上升 5.91%;合計實現歸母淨利潤 1341.88 億元,同比下降 6.58%;合計實現總投資收益 2588.74 億元,同比上升 5.47%。
投資收益方面,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上半年的總投資收益同比出現下滑。中國人保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總投資收益出現波動是受到新金融工具會計準則以及資本市場波動的影響,但公司上半年的總投資收益率爲 4.9%,總投資收益率領先同行水平。公司下半年的投資策略依舊以審慎投資爲主,追求穩定的投資收益。
在營收規模整體上升的同時,各家險企上半年的壽險新業務價值均保持兩位數的增長幅度。在拓展保費規模方面,銀保渠道依舊是各家險企的 " 必争之地 "。今年上半年,人保壽險、太保壽險、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均實現翻倍增長。
投資業務作爲險企主營業務之一,各家險企上半年總投資收益雖總體回暖,但同比變化幅度出現分化。其中,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同比下滑最爲明顯,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同比增幅最爲突出。
圖源:圖蟲創意
營收規模和新業務價值普漲,銀保渠道價值貢獻度提升
在 A 股 5 家主要上市險企中,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是壽險巨頭,中國平安和中國太保的壽險業務占比較高,中國人保則以财産險業務爲主。
營收方面,今年上半年,除新華保險外,其餘 4 家險企均實現營收同比正增長,中國平安的營收增幅最爲明顯。(注:除中國人壽外,以下數據均爲新準則口徑)
其中,中國人壽以 5535.95 億元的營業收入穩居行業首位,營收同比增長 4.79%。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也實現了營收的同比上升,上半年該三家險企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4887.83 億元、2806.66 億元、1755.39 億元,同比增速分别爲 7.65%、6.89%、6.48%。新華保險實現營業收入 489.43 億元,同比下降 4.74%。
财産險方面,财險 " 老三家 " 增長持續,成爲帶動營收增長的重要力量。人保财險上半年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 3009.3 億元,同比增長 8.8%,截至今年 6 月底,人保财險業務規模占财産險市場份額 34.3%,保持行業首位。同期,平安産險實現保險服務收入 1558.99 億元,同比增長 7.8%;太保産險原保險保費收入 1050.23 億元,同比增長 14.3%。
值得注意的是,資本市場的不确定性以及利率下行的環境下,壽險儲蓄型産品階段性回暖,銀行作爲儲蓄型産品的天然溫床,成爲壽險重點發力的銷售渠道。
聯合資信評估股份有限公司《保險業季度觀察報》稱,近期銀行存款利率下調,資本市場波動下理财産品收益率走低,市場對于儲蓄型産品需求釋放,以增額終身壽爲代表的保本保收益産品持續受到市場追捧。個險代理人規模下降,未來短期内,銀保渠道仍爲人身險公司維持業務規模的主要動力源。
資深精算師徐昱琛對記者分析稱,銀保渠道是當今險企比較大的業務增長點,現在的銀保渠道和過去相比有一些變化,主要爲期交産品的占比在不斷提高,期交産品主要以 5 年期爲主。銀行雖然能帶來較大業務産量,但其傭金和手續費比較高。另外,銀行吸引客戶從儲蓄轉移到購買保險産品,對于保險産品的收益和回本的期限有較高的要求,這其實也增加了負債成本。
今年上半年,各家險企努力提升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銀保渠道價值貢獻度有效提升。人保壽險、太保壽險、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銀保渠道新業務價值均實現翻倍增長,同比增幅分别爲 331.1%、305%、174.7%。
新業務價值是衡量壽險公司增長潛力的重要指标,今年上半年,5 家上市險企壽險新業務價值均實現 2 位數增長。具體來看,中國人壽、中國平安(壽險及健康險)上半年新業務價值均超過百億元,分别爲 308.64 億元、259.6 億元,同比增長分别爲 19.9%、45%;太保壽險、人保壽險、新華保險分别實現新業務價值 73.61 億元、24.9 億元、24.7 億元,同比增長分别爲 31.5%、66.8%、17.1%。
中國人壽和新華保險雖未單獨披露上半年銀保渠道的新業務價值,但從已披露的數據來看,兩家險企銀保渠道長期險期交保費的規模在不斷上升。上半年,該兩家公司長期險首年期交的保費分别爲 172.94 億元、95.11 億元,同比增長分别爲 59.19%、100%。
淨利潤 " 兩升三降 ",總投資收益總體回暖
盈利方面,上半年 5 家險企的歸母淨利潤呈 " 兩升三降 " 格局,除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外,其餘 3 家險企的歸母淨利潤同比均出現倒退。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人保實現歸母淨利潤 198.81 億元,同比上升 8.66%;新華保險實現歸母淨利潤 99.78 億元,同比上升 8.57%。
受投資收益同比下降影響,中國人壽上半年歸母淨利潤下滑至 161.56 億元,同比下降 36.28%。中國太保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 183.32 億元,同比下滑 8.68%,其中太保壽險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 12.5%;中國平安上半年實現歸母淨利潤 698.41 億元,同比微降 1.25%。
險企的投資收益影響着利潤表現,受益于市場回暖等因素,上半年 5 家險企的總投資收益總體上升,但變動幅度出現分化。中國人壽總投資收益同比下滑最爲明顯,中國平安總投資收益同比增幅最爲突出。
具體來看,中國人壽和中國人保上半年的總投資收益同比出現下降,2 家公司分别實現總投資收益 876.01 億元、314.86 億元,同比分别下降 11.1%、2.65%;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上半年的總投資收益同比出現上升,3 家公司分别實現總投資收益 796.39 億元、382.49 億元、218.99 億元,同比分别上升 41.63%、4.11%、1.46%。
對于投資收益下降的原因,中國人壽半年報解釋稱,權益市場低位震蕩,權益類資産投資收益減少。
記者注意到,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對聯營企業遠洋集團的賬面價值調減金額 21.94 億元,于今年上半年出清該筆長期股權投資。另外,源于權益市場的波動,中國人壽投資資産減值由 56.78 億元上升至 128.35 億元。
中國平安将投資收益上升的原因解釋爲,主要受資本市場波動,金融資産投資收益上升。中國太保則解釋稱,股息和分紅收入的增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的增長等原因帶來了其投資收益的上漲。
中國平安今年上半年負債端表現亮眼,是唯一實現總投資收益率上漲的險企,其年化總投資收益率同比上升 40 個基點至 3.4%。東吳證券研報稱,這是中國平安多年來首次交出一份超預期的中報,頗有行業龍頭卷土重來之勢。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平安長期保持着一年兩次高分紅的慣例。根據公告,中國平安将向股東派發 2023 年中期股息每股現金人民币 0.93 元(含稅),并向 H 股股東提供以人民币或港元收取股息的選擇。
投資業務作爲險企的主要經營業務之一,在 " 資産荒 " 的市場環境下,如何做好資産和負債的匹配管理,實現資産和負債的良性互動,依舊是各家險企的重頭戲。
徐昱琛對記者表示,保險産品定價利率的下調有利于降低險企負債成本,資産端涉及險企的投資策略,一方面保險公司的投資要和負債的成本和期限相結合,做好成本和期限的匹配;另一方面,在現有的環境下提高投資收益,尋找優質資産,既要适當提高收益,又要控制信用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