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2 月 24 日 ( 星期五 ) 上午,國新辦舉行 " 權威部門話開局 " 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科學技術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 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科技強國 " 有關情況。
科學技術部部長王志剛介紹,這些年,基礎研究經費從 2012 年的 499 億元增長到 2022 年的 1951 億元,年均增長近 15%,接近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速度的 2 倍。
我國基礎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建成了 FAST、穩态強磁場、散裂中子源一批國之重器,量子信息、幹細胞、腦科學、合成生物學等領域也部署了一批重點項目,在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測量等方面都有一些成果,在量子計算機原型機、人工合成澱粉、納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國際影響力的重大原創成果。
當前,我們國家在一些方面都有 " 卡脖子 " 的技術短闆,怎麽樣從源頭上找,把它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搞清楚,這就需要從基礎研究上下功夫。另外,基礎研究還要發揮優秀團隊、優秀人才的作用。真正的基礎研究,是從提問題到提出好的研究方法,好的研究範式到最後能夠解決問題,回答一些科學難題,同時能夠就一些方法規律作出描述。要真正有一些做基礎研究的高水平科學家以及團隊。
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談 ChatGPT
會上,路透社記者提問:近期,ChatGPT 在國内引起了廣泛的反響,我想請問一下科技部如何看待這種人工智能驅動的技術,從監管方面,科技部有何考量?謝謝。
科技部高新技術司司長 陳家昌 :
人工智能作爲一個戰略性新興技術,日益成爲科技創新、産業升級和生産力提升的重要驅動力量。基于自然語言理解的人機對話是人工智能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您所提到的 ChatGPT 最近形成了一種現象級的應用,表現出很高的人機交互水平,表現出自然語言的大模型已經具備了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一些特征,在衆多行業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潛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VCG41N1188747468
從人工智能大的發展趨勢來講,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特點。一是人工智能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具有滲透性、擴散性和颠覆性作用。特别是在科研端,人工智能爲生物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的一些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新的途徑,正在引領科研範式變革。二是在互聯網、大數據、超級計算、智能計算、腦與認知相關技術的共同驅動下,人工智能領域加速發展,日益呈現群體性突破态勢,特别是 " 智能 +" 的範式,在制造、交通、醫療等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有些黑燈工廠,工序高度自動化、智能化,大大提高了生産能效。在醫療領域,人工智能輔助的診療系統,覆蓋了 3000 多種常見病,在 27000 多家基層醫療機構得到應用,表現出人工智能的滲透性很大。
從我們國家研發布局和進展來看,中國政府非常重視人工智能,2017 年國務院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在這個規劃指引下,科技部成立了人工智能規劃推進辦公室、戰略咨詢委員會和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這兩年也制定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則》和《倫理規範》,啓動了人工智能重大科技項目,确定了以 " 基礎軟硬件 " 爲主體," 基礎理論 " 和 " 創新應用 " 爲兩翼的 " 一體兩翼 " 研發布局。同時依托龍頭企業,建立了一些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台,一方面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另一方面提升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速度。我們建設了 18 個國家創新發展試驗區,鼓勵各地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各地特色的應用場景。從進展來看,國内學者提出了 " 神經形态完備性 " 理論,研發了異構融合類腦芯片,同時國内科研機構研發了中文多模态預訓練模型、圖文音三模态大模型,從技術水平來講也都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下一步,科技部将把人工智能作爲戰略性新興産業,作爲新增長引擎,繼續給予大力支持。一是推動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創新體系,加快基礎理論研究和重大技術攻關。二是推動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在重大應用場景中錘煉技術,升級叠代,培育市場。三是推動建立人工智能安全可控的治理體系。四是全方位推動人工智能開放合作。謝謝。
王志剛 : 我補充一點,ChatGPT 确實挺熱。剛才陳家昌司長介紹了相關情況,記者朋友的問題實際是兩個,一個是怎麽看 ChatGPT,一個是在倫理方面怎麽應對。怎麽做到推動發展的同時,兼顧科技的兩面性,加強倫理規範。ChatGPT 本身是一個大模型,什麽叫大模型?就是大數據、大算力、強算法。剛才講了,确實在自然語言理解、自然語言處理等方面有進步的地方,同時,在算法、數據、算力上推進了有效結合。
我們國家對于任何一個新的技術,包括 AI 技術出來以後,在倫理方面都采取了一些相應的措施,對科學技術發展趨利避害,讓利更好地發揮出來。謝謝大家。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企業參加或牽頭的占比已接近 80%
此外,發布會上,科技部副部長吳朝晖表示,按照中央的部署要求,科技部近年來一直在政策、要素和項目等方面持續發力,支持企業提高創新能力。具體在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以及成果轉化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下一步要繼續圍繞 " 四個強化 " 來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一是強化企業在科技創新決策方面的主體地位。我們持續支持企業在更大範圍、更深程度參與國家科技創新決策。具體做法包括吸納更多企業界科技專家進入國家科技專家庫,也包括建立企業家科技創新咨詢座談會議制度,還要引導企業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開展研發。
二是強化企業在研發投入中的主體地位。據統計,2022 年企業研發投入占全社會研發投入已超過 3/4,這是一個很好的趨勢。科技部一方面繼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繼續加大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落實力度。同時,建立起金融支持企業創新的工作機制,打通科技、産業、金融的鏈條。
三是強化企業在科研組織中的主體地位。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企業參加或牽頭的占比已接近 80%,要繼續做好這項工作,使更多企業能夠牽頭組織國家科技計劃項目,也鼓勵更多的企業提出科技需求,發揮企業出題人、答題人以及閱卷人的作用。
四是強化企業在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2022 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已達到 4.8 萬億,企業貢獻了超過 80% 的技術吸納,要進一步優化政策,支持企業提高成果吸納和成果轉化能力。同時,科技部推動技術交易市場和技術轉化機構的有效互動,從而構建起高質量高标準的技術要素市場,使得各種成果在企業端能夠彙聚。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央視新聞、中國網直播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