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即将再次迎來 " 中國時間 "。
據報道,中國将擔任亞太經合組織 APEC 峰會 2026 東道主,繼 2001 年、2014 年之後第三次舉辦 APEC 峰會。
前兩次峰會花落京滬,2026 年 APEC,哪座城市有望脫穎而出?
一
能否承辦重要國際盛會,曆來都是城市能級和國際影響力的見證。
2026 年,中國第三次成爲 APEC 峰會東道主,前兩次分别落地上海、北京,誰能第三城的有力競争者?
京滬之外,呼聲最高的當屬廣州,深圳、成都其次,而舉辦過國際峰會的杭州、西安、廈門、青島同樣有一争之力。
作爲亞太地區層級最高、領域最廣、最具影響力的經濟合作機制,APEC 共有 21 個成員,涵蓋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主要國家,占世界人口的近 40%,以及全球貿易額的 60% 以上,地位舉足輕重。
從曆屆 APEC 會議的舉辦城市來看,各國一般都以作爲政治中心的首都爲首選地,但也不乏經濟中心或其他國際化城市的身影。
澳大利亞的首都堪培拉與經濟中心悉尼,韓國的首都首爾與第二大城市釜山,越南的首都河内與知名旅遊城市岘港,都是這種配置。
在國際上,不是每個國家都将峰會放在首都。
美國三次 APEC 峰會分别花落西雅圖、夏威夷、舊金山,日本兩次峰會分别落地大阪、橫濱,俄羅斯唯一的一次放在了遠東的海參崴。
究其原因,APEC 會議是亞太經貿合作爲主題,面向亞洲與太平洋地區是題中之意,相關舉辦城市自然也要有" 面向亞太 "的區位屬性和經貿往來優勢。
作爲重大國際峰會,涉及面廣,影響力大,不是一般城市所能承擔,首都以政治交往功能爲中心,而經濟中心一般也是國際化大都市,在全球範圍都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因此成爲 APEC 會議的标配。
二
回到 2026 年 APEC,誰最有希望成爲中國 APEC 第三城?
京滬雖然都已舉辦過 APEC 峰會,但上海舉辦年份是 2001 年,迄今已有 23 年之久。
這 23 年,不僅中國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上海同樣日新月異,從中國經濟第一大市,逐步晉級爲國際經濟、金融、航運、貿易和科技創新中心。
因此,如果要展現頂尖城市的突出發展成績,新一屆 APEC 會議未必沒有再次放在上海的可能。
不過,這些年,上海早已成爲衆多國際級盛會的主場,未必需要 APEC 會議的再次加持。
抛開京滬來看,誰的希望最大?
其一,國家批複的戰略定位,是否擔起國際交往的重任,是不是國際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推動者。
從最新獲批的各地 2035 總規可以看出,廣州拿下了綜合性門戶的超級定位,這是與北京、上海足以比肩的高定位。
所謂綜合性門戶,指的是居于國家戰略要津,對内引領區域發展,對外承擔對外交往、資源配置功能,代表國家開展國際交流。
與之對比,深圳則有 " 對外開放門戶 " 的定位,着眼于外貿和投資層面,與 APEC 以促進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的宗旨相契合。
成都則被賦予 " 西部對外交往中心 " 的重任,沈陽則拿下了 " 東北亞重要的中心城市 " 這一定位,均凸顯了其國際影響力。
其二,是否具有國際化的影響力,領事館數量、航空樞紐等級、跨國企業數量,以及更爲宏觀的世界城市排名是主要參考指标。
根據 GaWc 發布的 2024 世界城市手冊,北京、上海位列 Alpha+ 級城市,廣州跻身 Alpha 級城市,深圳位居 Alpha- 級城市,成都、天津等城市跻身 Beta+ 級。
GaWC 關注的是全球連通性及全球化經濟的融入度,衡量的是生産性服務業(金融、廣告、法律、會計、管理咨詢等)的發達程度,以此來定位一個城市世界影響力。
從領事館數量來看,上海、廣州斷崖式領先,成都其次,重慶、沈陽、昆明、南甯等地領先,而深圳、杭州等經濟強市則沒有領事機構。
領事機構數量,是一地國際交往水平的體現,往往布局在大區中心,與經貿聯系度、跨國企業分布、外國人數量等息息相關。
國際航空樞紐也是如此。根據最新國家航空樞紐分級,北京、上海、廣州爲國際航空樞紐全方位門戶,成都、深圳、重慶、昆明等 7 城爲區位門戶,而大連、杭州、合肥等 10 城則爲區域樞紐。
其三,有沒有舉辦大型國際盛會的經驗,是否具備擔起大型國際盛會的實力。
北京、上海曆來都是各大國際盛會和國際賽事的首選地,而在京滬之外,一衆超大特大城市也開始嶄露頭角。
從國際峰會來看,G20 之于杭州,金磚峰會之于廈門,上合峰會之于青島,中亞峰會之于西安,都拓寬了這些城市的想象空間。
從國際大型賽事來看,廣州、杭州先後承辦了亞運會,深圳、成都先後承辦了大運會,武漢有軍運會,南京則有青奧會,多數城市都經曆了大型賽事的曆練。(參閱《誰能拿下中國奧運第二城》)
當然,這些都隻是坊間的猜想,誰能最終勝出,取決于國家層面的宏觀布局,一切皆有可能。
三
承辦國際峰會,能帶來什麽?
長期以來,我國的大型國際高端會議,幾乎都花落以北上廣爲代表的一線城市身上。
近年來,随着國家戰略重新布局,加上國際地緣格局變化,一衆強二線城市由于其區位優勢或産業優勢,借助國際盛會,開始在全球舞台嶄露頭角。
2016 年,G20 峰會在杭州舉行,杭州也成爲北京之外第二個舉辦 G20 峰會的内地城市," 杭州共識 " 更将其推向了新的高位。
這些年,杭州一直以躍居 " 一線城市 " 爲追求,這背後除了數字經濟帶來的強大助力之外,不乏以 G20、亞運會爲代表的一系列國際盛會的加持。
2017 年,金磚國家峰會在廈門舉行,這場會議誕生的 " 廈門宣言 ",鼎新了全球經濟治理架構。
随後,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系創新基地落戶廈門。借助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廈門在十四五規劃中,順勢提出了 " 五中心一基地 " 的超級定位,除了金磚基地之外,從國際貿易中心到國際航運中心、國際旅遊會展中心,無不是以 " 國際 " 爲起點。
2018 年,上合組織峰會在青島舉行,青島成爲繼北京、上海之後第三個舉辦上合峰會的城市,也是上合峰會擴員後舉行的首次盛會。
借助這場盛會,青島拿下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的超級利好,而 " 辦好一次會,搞活一座城 " 的口号從這裏不胫而走。
2023 年,中國—中亞峰會在西安舉行,這是中國同中亞五國建交 31 年來,六國元首首次以實體形式舉辦峰會。
自古以來,西安就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随着 " 一帶一路 " 戰略的提出,西安再度成爲新亞歐大陸橋中國段最大的中心城市,在中國與中亞關系日益密切的當下,西安的重要性與日俱增。
因此,國際峰會或國際賽事之于城市,既能帶來經濟層面 " 盤活一座城 " 的乘數效應,又能帶動城市能級、國際影響力的全面提升。
所以,中國 APEC 第三城,究竟花落誰家,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