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見過罕見的 " 三箭追尾 " 麽?
第一支箭正中 10 環
後兩支箭依次射中前一支的箭尾
三支箭形成重疊而摞的現象
這可不是射箭,而是射弩
2019 年 5 月,李曉黎射出 " 三箭追尾 "
雲南省射弩項目傳承人李曉黎
在 2019 年第十一屆全國民運會
雲南射弩隊選拔賽上
就射出了這個成績
最終他以 20 箭 193 環的成績入選雲南隊
當然,這三箭的成績記爲 30 環
李曉黎被稱爲 " 射弩王子 "
他參加過五屆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
獲得過射弩項目的 9 塊金牌
及 5 塊全國少數民族射弩錦标賽金牌
李曉黎展示所獲獎牌
他不僅會射弩,還會制弩
他和朋友改良的傳統弩因成績好
被業界稱爲 " 昆明弩 " 走俏各隊
如今 55 歲的李曉黎成了射弩老師
不僅教學生射弩,也教制弩
李曉黎制作的弩
弩據傳起源于戰國
是我國古代重要的狩獵工具
從遠古抵禦外敵、精準狩獵的武器
演變爲民族傳統體育的競技項目
射弩走過了千年曆史
在我國不少少數民族地區世代相傳
資料圖:2018 年 6 月 21 日,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霞若鄉施壩村的傈僳族婦女在射弩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楊宗友 攝
如今射弩運動在年輕人中成爲新時尚
它不僅走進了校園
還成爲了熱門選修課
學生們不僅能學習射弩技藝
還能學着做弩弓和箭羽
這所掀起射弩風潮的學校是——
雲南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
該校爲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普及傳承
從 2019 年開始将 " 射弩 "" 制弩工藝 "
作爲一門新專業、新技能引入校園
每周開設 8 節射弩課,每節 1 小時
學校專門建了 700 多平方米的射弩場
聘請李曉黎做專任教師
" 左手持弩、右手托舉,
左眼閉、右眼睜,拉弦、瞄準、扣扳機 "
正在給學生上課的李曉黎邊說邊演示
話音剛落,一箭離弦,直奔靶心
托舉 3.5 公斤的标準弩練穩定性并不容易
傣族學生謝顯琳完成了立姿和跪姿訓練後
額頭滲出了汗水
" 我覺得女孩練射弩很酷!"
下半節課
李曉黎把課移到了弩箭制作傳習所
他指着牆上各式标準弩與傳統弩說:
" 做弩弓最好選用岩桑木
它是長在岩縫裏的桑樹
穩定性好、蟲不蛀
扳機用牛骨,弩弦用達克隆線 ……"
李曉黎開始手把手教大家纏護弦繩
" 每一扣都要拉緊,這樣才能保證精度 "
彜族學生李清紅纏得很認真
他從小就對射弩有深刻印象:
" 以前家裏開墾荒地
老一輩會用弩箭驅趕野豬
而且一射一個準
現在有這個學習條件
我想跟着師父把射弩、制弩都學會
今後參加比賽,再去教自己的學生 "
在學校政策的扶持下
在李曉黎的帶領下
學生們快速掌握了射弩的核心技藝
射弩進校園的五年中
該校已經培養出一支 12 人的射弩校隊
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儲備了人才
" 學會制弩,才能更加了解射弩。
民族體育是可敬的、有趣的、智慧的,
希望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這項運動。"
李曉黎說
一支弩箭
穿越千年的民族記憶
承載厚重的民族文化
更留下曆久彌新的非遺傳承
文案:嶽冉冉、高萌、王安浩維
圖視:王安浩維、高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