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威是一家國内領先的生産超聲波傳感器和執行器的企業,專注于爲全球提供傳感器應用解決方案。公司緻力于智能傳感器和執行器的研究、設計、制造和銷售,擁有換能芯片制備、智能算法、精密加工技術和産品結構設計等技術優勢。産品廣泛應用于汽車電子、智能家居、安防和消費電子等領域。
在傳感器産品方面,奧迪威的車載超聲波傳感器在餘振、工作溫度、存儲溫度和防護等技術指标上已經超過了博世、村田制作等國際廠商,取得了一定的行業地位,成功進入汽車制造商的前裝供應鏈,成爲車載超聲波傳感器的主要供應商,實現了對國際廠商的進口替代。此外公司持續精進工藝技術,豐富産品系列,擴展消費電子領域産品線,爲國内和國際市場提供更加優質的傳感器應用方案,已經與同緻電子、海爾智家、美的環境、肯斯塔、美國耐普水表等國内外知名客戶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一、業績穩步增長,盈利能力持續提升
1.營收和淨利潤穩步增長,2022年受環境影響出現下降
犀牛之星APP顯示,營收方面,奧迪威由2018年的2.93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3.78億元,複合增長率爲6.58%;歸母淨利潤由2018年的0.28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0.53億元,複合增長率爲17.29%。
其中,2019年經曆了較大的業績下滑,其營收同比下降了14.08%,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了80.23%,主要是下遊汽車行業低迷的沖擊以及國際貿易形勢的波動引起市場競争加劇,價格和銷量齊跌導緻。2020年和2021年受到汽車市場回暖和産品銷量增加的影響,業績實現快速增長。2020年營收同比上升33.48%,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上升577.9%,超過2018年的業績水平;2021年營收同比增速達23.99%,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達57.12%。
2022年,由于國内疫情以及芯片短缺等因素,國内汽車市場景氣度受挫,行業庫存減少。同時,奧迪威執行器及下遊的整機産品主要出口到境外市場,歐美地區防疫政策放寬以及物流周期縮短導緻終端客戶調整了采購策略并減少庫存量。因此,奧迪威執行器訂單需求減少,營收同比下降9.15%,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1.36%。
奧迪威産品以傳感器和執行器爲主,2022年傳感器産品收入2.57億元,占營收規模的68.59%,占比呈逐年增長态勢;執行器營收占比30.76%,營收占比逐年下降。未來随着自動駕駛、代客泊車、智能水表等下遊應用不斷普及和拓展,傳感器産品的市場需求将進一步增長,營收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
2.整體毛利率和淨利率水平穩中有升
2019-2022年奧迪威毛利率總體呈穩定增長态勢,2022年銷售毛利率達到35.15%。分産品來看,2022年傳感器毛利率達到37.32%,由于傳感器業務仍處于發展階段,受到ROA系統和自動駕駛系統的滲透率提升等因素的影響,毛利率逐年上升;執行器毛利率在2022年爲27.80%,與上年同期相比減少2.56個百分點,主要由于海外物流周期縮短,庫存量降低,訂單交付量減少所緻。
淨利率方面,2019-2021年公司淨利率增長迅速,盈利能力提升,2022年公司淨利率爲13.92%,與上年同期14.36%相比小幅下降。從總體來看,淨利率水平穩定提升。
3.規模效應逐步顯現,期間費用管控較好
2019-2022年,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和财務費用三者占營收的比例整體下降,從13.65%下降至10.87%,規模效應逐步顯現。2023H1三費銷售占比爲9.51%,整體延續下降趨勢。
4.重視研發能力,研發費用提升
2018-2022年,奧迪威研發費用率均保持在7%以上。傳感器是萬物智聯時代的關鍵部件,前沿技術發展較快,爲确保産品與技術保持一定程度的先進性,需高度重視研發。
二、傳感器行業下遊應用廣泛,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1.主營産品應用場景廣泛
奧迪威主營産品爲傳感器和執行器,下遊應用領域廣泛。
執行器産品包括電聲器件和霧化器件,電聲器件應用于安防領域;霧化器件應用于智能家居領域,主要用于家用及工業加濕器和香薰器等。
傳感器産品的上遊生産材料包括半導體、金屬、陶瓷等原材料;中遊是各種傳感器産品;而下遊應用領域十分廣泛,包括了汽車電子、工業電子和消費電子等。奧迪威公司的傳感器産品線涵蓋測距傳感器和流量傳感器等,其中超聲波傳感器中的測距功能應用最爲廣泛,車載超聲波傳感器已經在汽車電子領域獲得了一定市場份額。超聲波流量傳感器則在智能儀表領域擔任核心角色,是智能水表、熱表和燃氣表等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奧迪威還推出了新産品壓觸傳感器,未來有望替代線性馬達,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領域。
資料來源:億渡數據
2.物聯技術日益成熟,随下遊領域智能化程度加深,傳感器市場規模持續擴大
2.1智能傳感器行業
随着"十四五"期間發展5G、物聯網的戰略地位更加明确,科技和智能不斷與傳統産業結合,誕生了衆多智能化的産品和服務,如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能儀表、智能安防、5G應用和智能醫療等。在這其中,傳感器作爲智能檢測裝置,信息采集精密度高、功能多,是重要的數據采集入口,已經廣泛應用于工業、汽車、消費、通信等不同領域,發揮低成本、高效率、廣覆蓋的優勢。除此之外,在航空軍事、交通管理、農畜牧業、實驗室檢測等細分領域,傳感器也在步入快速拓展期,"新經濟"、"新基建"、"數字化"、"智能化"等主題成爲經濟發展的新動能,因此,在物聯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下遊市場需求越發龐大,傳感器市場規模穩步提升,産業前景廣闊。
根據賽迪顧問統計,2016-2020年,國内傳感器市場規模從1472億元增長至2510億元,CAGR約爲14.3%。其中2019年增速受下遊需求縮減影響有所放緩,2020年就已恢複正常增速水平。2022年8月9日,工信部副司長楊旭東先生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傳感器市場需求日益旺盛,預計到2023年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将突破3800億元。根據賽迪咨詢數據,預計2026年我國傳感器市場規模将達7082億元,CAGR爲19.0%。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
智能傳感器作爲物聯時代信息交互和感知的重要來源,是未來傳感器市場的重要一極,未來智能傳感器産業将持續擴大。資料顯示,按營收計算,2017年的我國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由772.2億元提高至2021年的1057.6億元,CAGR爲8.18%,預計2026年将增長至1610.9億元,CAGR爲8.8%。從全球智能傳感器的産量結構來看,中國産出占比10%,主要集中在美國、德國和日本。全球CAGR高于中國,這主要是因爲中國智能傳感器的相關研究起步較晚,研發技術有待提高,中高端智能傳感器90%以上依賴于進口。
資料來源:頭豹研究院
2.2超聲波傳感器行業
超聲波傳感器是智能傳感器産品的一個重要分支,也是奧迪威的拳頭産品類型,具備頻率高、波長短、繞射現象小、方向性好、能定向傳播等優勢,因此可以廣泛應用于物位(液位)檢測、機器人防撞、汽車智能駕駛、自動泊車、各種超聲波接近開關以及防盜報警等多領域,目前已經成爲絕大多數車型必備的實用配置之一。
據賽迪顧問數據,2020年全球工業智能傳感器市場按産品類型劃分,超聲波傳感器産品數量占比6%。超聲波傳感器在智能汽車系統及智能家居、儀表等領域具備不可或缺性,随着這些傳統領域的智能化程度加深,超聲波傳感器的占比也将穩步提升。
随着智能汽車數量的增長,超聲波傳感器安裝量也随之增長,規模也有所提升。據ICV Tank數據顯示,預計2023年全球車載超聲波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約113億美元,2027年模将達到160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爲9.08%。
數據來源:ICV Tank
得益于L2及以上智能汽車滲透率的提升,我國車載超聲波傳感器市場規模逐漸增大。據市場調研機構數據,2022年我國車載超聲波傳感器規模達到58億元。在智能汽車的進一步普及與技術提升下,預計2027年我國車載超聲波傳感器規模将達到80億元。
數據來源:華經産業研究院
3.借汽車智能化之勢,下遊需求迎來發展新空間
從智能傳感器行業下遊細分應用領域占比情況來看,汽車電子是最大的應用領域,傳感器能對汽車的行駛速度、距離、發動機轉速、排氣循環系統等指标進行參數測量和控制,也能爲智能汽車的智能座艙及智能駕駛系統服務,占比約24.2%;其次分别爲工業制造和網絡通信,分别占比21.1%和21.0%;消費電子與醫療電子也是應用傳感器較廣的行業,占比爲14.7%和7.2%。
數據來源:中商情報網
從奧迪威下遊客戶行業來看,汽車電子爲第一大需求領域,而智能汽車近年來在政策及技術革新的雙重推動下高速發展,未來有望持續上升;安防、智能儀表及家居是奧迪威開展較早的業務領域,積澱深厚且市場較爲穩定,随着其他領域産品的加速拓展未來可能占比降低,但總體預計保持穩定;消費電子屬于新興業務領域,營收暫不穩定,随着新産品的推廣及拓展有望加速成長。
3.1汽車電子領域方興未艾
(1)超聲波傳感器近距離探測精度高、成本低,但存在測距短、障礙物識别能力一般的劣勢
實現自動駕駛的核心技術是ADAS(Advanced Driver Assistance Systems),即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該系統利用多種車載傳感器實時收集車輛内外的數據,并使用分析、識别、偵測和追蹤等技術對道路條件進行評估和預測,當有必要時,将向駕駛員發出警告,以提高駕駛的安全性。
智能汽車上的車載傳感器可以分爲四種類型:攝像頭、超聲波傳感器、毫米波傳感器和激光雷達。每種傳感器都有其獨特的優勢和功能,适用場景和受限場景不同,它們相互協作以實現全面的ADAS。通過将不同類型的傳感器組合使用,可以提高車輛的感知和識别能力,提高駕駛安全性和舒适性。
從成本角度來看,超聲波傳感器是當之無愧的最佳選擇;就測速測距能力而言,毫米波傳感器和激光雷達的測距範圍更廣,能夠達到更遠的距離。相比之下,超聲波傳感器的測距距離較短。在暗光識别能力方面,除了攝像頭之外,超聲波傳感器、毫米波傳感器和激光雷達均擁有更高的優勢。若技術提升成本降低,毫米波傳感器與激光傳感器将可能取代超聲波傳感器。
從中短期來看,由于ADAS滲透率較低,各類傳感器之間暫不存在相互替代關系,更多的是同步提升性能指标,相互融合實現一定程度的互補以提升ADAS系統的智能水平,因此中短期内,超聲波雷達市場滲透率将繼續提升。但從長期來看,随着汽車智能等級的提升,未來車企車載傳感器搭載量的規劃将影響超聲波傳感器的出貨量,如特斯拉第三階段取消超聲波傳感器的應用,對其發展産生不利影響,部分超聲波雷達可能會被綜合性更好的毫米波雷達或激光雷達替代。
(2)APA自動泊車普及推動超聲波傳感器需求增長
超聲波傳感器主要應用于汽車的倒車雷達和自動泊車輔助系統中,通常安裝在汽車的保險杠或側面。安裝在保險杠稱爲UPA,用于測量車輛前後障礙物;設于側面稱爲APA,用于測量側邊障礙物。
APA超聲波傳感器是自動泊車輔助系統的核心部件,探測距離較遠,可用作探測車位寬度,獲得車位尺寸及車輛的位置信息。APA自動泊車技術已經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發展多年。由于成本高昂,配置規模一直較低。随着高級輔助駕駛功能的發展,多家輔助駕駛企業推出了行泊一體的技術方案。用輔助駕駛的技術架構實現自動泊車功能。該技術一方面提高了輔助駕駛系統的性價比,另一方面加快了APA的普及速度,并爲自動泊車提供了遙控泊車、循迹泊車以及自主代客泊車等高級泊車功能,已經成爲絕大多數車型必備的實用配置之一。目前新能源乘用車已經有三分之一配置了APA功能,随着自動化駕駛的發展,APA自動泊車技術有望成爲搭載标配。
資料來源:乘聯會
(3)ROA系統,智能座艙的必備法寶
智能座艙、自動駕駛,是智能汽車的兩大核心模塊。汽車智能座艙是指在車内集成了各種智能科技和互聯功能的駕駛艙空間。它的設計目的是提供更便捷、安全、舒适的駕駛和乘坐體驗。随着科技的不斷進步,汽車智能座艙在過去幾年取得了顯著的發展,并且正朝着更加智能化、互聯化和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ROA系統(Rear Occupant Alert,即後排乘客監測系統),是智能座艙不可或缺的法寶。2019年現代汽車推出了ROA系統,其核心功能是通過利用超聲波傳感器監測後排座位,主要探測是否有兒童運動,以确保後排兒童和其他乘客(包括寵物等生命體)的安全。如果司機鎖車離開後,該系統檢測到有兒童或其他乘客運動,會立即發出報警聲,并使車身閃光燈閃爍,并通過現代智能系統向車主手機發送警報信息。此外,儀表盤還會顯示提醒信息,以提示車主在離開車輛前檢查後排座位。
目前,使用超聲波傳感器監測是ROA系統成熟的感知方案。車載ROA系統對傳感器方案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尺寸小、環境耐候性好、成本優等都是必備條件,尤其在保護汽車美觀度上更是提出隐藏式的要求,所以一般安裝于車頂與尾箱頂部。
相對于安裝在座椅上的傳感器而言,超聲波傳感器擁有更廣闊的探測範圍,更适合用于監控車輛後部乘客。比如,兒童或寵物可能躲藏在座椅之間,安裝在座椅上的傳感器無法探測到,導緻警報信息無法及時傳遞。因此,超聲波傳感器安裝在車頂位置,可以監測到更大範圍,在座椅之間也能找到兒童或寵物,防止意外事件發生。另外,如果兒童和寵物進入後備箱中,安裝在後備箱頂上的超聲波傳感器也能高精度探測到他們的存在,及時向車主發送警報信息确保安全。
根據國際汽車安全"風向标"EuroNCAP最新标準,MEMS超聲波傳感器方案或将憑借良好的生命體征探測功能,更廣的感應範圍、更小的尺寸和隐藏式安裝優勢成爲主流。奧迪威在2022年發布的應用了PMUT技術的"MEMS超聲波傳感器方案",是小尺寸、環境耐候性的突出代表,也是指向角更大、隐蔽式安裝的優秀"代言人"。
未來,汽車座艙硬件性能、座艙軟件、算法都會得到飛躍提升,通過更成熟的感知與豐富的交互技術主動地爲駕駛員和乘客提供場景服務,MEMS超聲波傳感器在ROA應用将是其中技術變革的重要一環。
(4)ADAS等級提高,車載超聲波傳感器單車裝載量不斷增加
不同的自動駕駛級别對傳感器的數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随着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升級,可實現的功能也越來越豐富,汽車中搭載的超聲波傳感器數量不斷增加。根據奧迪威招股說明書,L1級别智能車所需的超聲波傳感器數量在4-8顆,合計傳感器數量6-14顆,但當自動駕駛等級達到L2級别時,所需的超聲波傳感器數量就變爲8-12顆。随ADAS等級提升,車載傳感器單車裝載量将實現翻倍。
資料來源:中國信通院
數據來源:招股說明書
(5)汽車智能化步伐加快,ADAS滲透率有望大幅提升,爲超聲波傳感器帶來更大空間
全球汽車銷量自2021年以來實現增長,2022年,全球汽車銷量與上年基本持平;2018-2020年我國汽車銷量連續下降,在2021-2022年有所回暖。與此同時,以純電動、插電混動式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斷攀升,汽車廠商們越來越關注于技術升級和駕駛體驗提升。随着"互聯網"向"物聯網"的轉變,智能化已成爲汽車行業的重要趨勢。除特斯拉、本田等國外知名車廠品牌外,比亞迪、小鵬、蔚來、理想等國内車企也紛紛加入智能網聯車的大浪潮中。
目前奧迪威在汽車電子領域的第一銷售客戶爲同緻電子,奧迪威通過同緻電子成爲福特、大衆等傳統車廠的一級供應商;2021年德賽西威入股,奧迪威有望通過德賽西威将車載傳感器産品拓展至新一代造車勢力,爲其帶來新增量。
數據來源:中汽協
目前爲止,智能車仍處于發展階段,全球ADAS滲透率也處于較低水平,自動駕駛處于逐步由L2向L2+、L3過渡階段。根據RolandBerger數據,截至2020年,美國、歐美及中國三個地區ADAS滲透率以L0和L1爲主,分别占比爲42%和48%,L2及以上占比10%相對較低。中國L2及以上占比隻有9%,相比歐盟的14%仍有差距。
資料來源:招股說明書
随着深圳2022年8月1日起允許完全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在限定區域内合法上路,我國自動駕駛向前再進一步,L2級及以上滲透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在2023年1季度,新能源乘用車L2+級輔助駕駛的裝車占比已經達到了4.9%,比去年同期高了4.2個百分點。
在2023年1-4月,中國L2級乘用車上險量累計234.9萬輛,同比增長32.2%,乘用車L2級輔助駕駛滲透率達41.7%,較上年同期增加10.7個百分點;其中4月滲透率達43.3%,自2023年2月以來連續3個月超40%,國内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在快速擴張。消費者對智能化汽車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願意爲L2級輔助駕駛買單,将進一步驅動智能網聯汽車産業發展。
智能化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及ADAS系統的進一步應用預計将爲超聲波傳感器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資料來源:智能網聯汽車創新聯盟
根據ICV Tank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L2級别自動駕駛滲透率爲28.54%,預計2025年達到53.99%;而國家發改委預計,2025年中國的智能汽車滲透率達82%。根據中汽協數據,2019年全國乘用車産量約爲2136萬輛,2022年全國乘用車産量約爲2384萬輛,CAGR爲3.73%,可以假設2025年全國乘用車産量達2700萬輛,結合這些滲透率指标,并按L0車型标配4顆超聲波雷達,L1車型标配8顆超聲波雷達,L2/L2+以上車型标配12顆超聲波雷達的要求進行測算,預計2025年全國超聲波雷達将達2.2億顆。
3.2智能儀表領域随智能城市建設不斷發展擴大
(1)産品種類豐富,國外客戶群體穩定
奧迪威在2006年進入智能儀表市場,并于2007年開始量産其一代流量傳感器。奧迪威生産的流量傳感器産品主要包括超聲波熱表流量傳感器、超聲波水表流量傳感器、熱表/水表表體及超聲波氣體流量傳感器。客戶群包括多個國際表計品牌商,如丹麥肯斯塔、美國耐普和德國恩樂曼。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近70%的智能儀表銷售收入來自海外市場,30%則來自國内市場。随着境内市場政策及下遊需求的改善,智能儀表行業将迎來新發展。
(2)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智能儀表滲透率提升,智能化需求帶來市場規模增量
随着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水表、熱表、電表以及燃氣表作爲"民用四表"的重要組成部分,智能化發展已成爲行業的趨勢。超聲波智能儀表因其精準度高、使用壽命長以及低能耗等特點,将會逐漸取代傳統機械儀表成爲市場新寵。盡管目前在智能儀表市場中,應用超聲波傳感器的智能水表、智能熱表或智能燃氣表的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但其發展空間巨大。随着超聲波技術的不斷普及,智能儀表的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流量傳感器的銷量也将随之增長,超聲波傳感器在智能儀表領域的應用也将繼續提升。
以智能水表爲例,在市場需求量及增長率方面,2009-2019年,國内水表産品市場需求量由4489萬台增長至7193萬台,年均複合增長率爲4.83%;其中,智能水表市場需求由571萬台增長至3230萬台,複合增長率達18.92%。在市場滲透率方面,2009-2019年,在一戶一表、三供一業、定期強檢輪換、階梯水價收費等政策推動下,我國智能水表産品市場供給快速增長,國内智能水表市場滲透率已由12.72%提高至44.91%。2021年6月,中國計量協會水表工作委員會正式發布《我國水表行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綱要》,提出至2025年将智能水表銷量滲透率提升至60%,有望帶動核心部件流量傳感器的需求增長。
資料來源:邁拓股份招股說明書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數據,全球智能儀表市場規模2022年達1423.35億元(人民币),預計全球智能儀表市場在預測期間将以7.8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并預測至2028年全球智能儀表市場總規模将會達到2253.39億元。至2026年,我國智能水表産量預計由2020年的3764萬台上升至7174萬台,需求量由2020年的3732萬台上升至7094萬台,智能水表增速快于水表行業整體增速,從而帶來智能水表滲透率進一步提升。綜合行業企業銷售單價,2021年我國智能水表平均單價的行業中值約爲233.80元/個,假設以235元/隻的智能水表平均單價進行測算,則預計2026年我國智能水表行業市場規模約爲167億元。
3.3智能家居領域技術逐漸成熟
(1)布局智能家居産業,多點開花
近年來,随着消費者對品質生活的追求及5G、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智慧生活、智能家居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成爲消費者關注的新理念。
奧迪威在智能家居領域的産品有内嵌于機器人和掃地機的避障傳感器模組,有用于加濕器和香薰器的霧化器件,還有用于飲水機、冰箱等設備的測距傳感器。其中超聲波霧化換能器的能量轉化率在行業内處于較高水平,已被國内多家主流電器廠商采用,而避障和測距傳感器等産品随着智能家居的普及和機器人等新興細分行業的爆發有望實現進一步增長。
(2)智能家居前景廣闊,技術持續升級拉動設備内置傳感器需求提升
家庭信息化依靠物聯網的發展在于機器之間的協作來實現,傳感器就是其心髒所在。超聲波傳感設備與智能家居系統深度綁定,功能擴大至檢測溫度、濕度、空氣質量等環境傳感系統,形成家居智能化場景,包括掃地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等,可見超聲波傳感器用途日益廣泛。
根據Statista的統計數據,全球智能家居行業規模自2017年的398億美元增長至2021年的1,044億美元,複合增長率達到27.26%。預計2022-2026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規模預計将從1261億美元增長到2078億美元,複合增長率爲13.30%,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數據來源:Statista
根據中商産業研究院統計,2016-2021年國内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從2608.5億元增長至5800.5億元,CAGR達17%,2022年國内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約爲6515.6億元。中商産業研究院預測,2023年我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可達7157.1億元。
數據來源:中商産業研究院
傳感器與智能家居設備深度綁定,随着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提高,對加濕器、掃地機器人等智能家居電器需求提高。掃地機器人爲智能家居電器中的主流産品,近年來中國掃地機器人銷售規模整體呈增長趨勢,除2019年有小幅下降外,持續穩步擴張,2021年零售額爲110億元,同比上升17.0%,預測2023年掃地機器人零售額将達131.3億元。
未來居民消費持續升級,對智能家居需求持續擴大,智能家居市場前景廣闊,拉動設備内置傳感器需求提升。
3.4消費電子領域有望搶占先機
觸覺反饋技術是應用于用戶體驗領域中的前沿技術,能通過作用力、振動等一系列動作爲使用者再現觸感,被廣泛應用于以智能手機、平闆以及筆記本電腦等消費電子領域。
目前,消費電子産品的觸覺反饋技術主要采用線性馬達,但線性馬達存在尺寸大、功耗高、反饋較慢等問題。奧迪威作爲超聲波傳感器和相關執行器領域的技術領先企業,已成功設計、研發并推出了新一代觸覺反饋産品——壓電執行器。壓電執行器作爲未來的發展方向,具有小型化、高響應速度、低功耗、更安全等優點。随着産品技術和工藝的提升,壓電執行器有望替代智能手機、平闆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終端産品中的線性馬達。由于替代空間較大,加上新技術的優勢,壓電執行器必将促進應用需求的升級,從而創造增量。
根據賽迪顧問數據,2019年中國傳感器消費電子領域市場規模達322.1億元,同比增長19.7%。由此可以看出在傳感器市場中,消費電子行業發展迅速,受益于物聯網技術的快速推廣及消費電子類産品的穩增,消費電子内嵌傳感器發展前景光明,壓觸執行器有望實現産品替代。
三、政策環境良好,傳感器發展步入快車道
1.傳感器行業支持力度持續加大
自2010年物聯網被列入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之後,國家非常重視物聯網産業及其配套産業的發展,傳感器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傳感器産業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大。國家相繼出台了多項政策,重點支持新型、智能傳感器、高端、微型傳感器和智能化、微型化電聲器件等敏感元件的研發及應用。
2013年12月,工信部聯合科技部、财政部和國家标準委發布《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化儀器儀表産業發展行動計劃》,計劃提出到2025年,我國傳感器及水平要跨入世界先進行列的目标。自此開始,國家級政策文件頻發,均強調重點推動傳感器發展。
資料來源:華安證券研究所
2.行業政策推動傳感器市場進一步擴大
智能傳感器和執行器屬于物聯網感知層的核心基礎電子元器件,國家物聯網政策鼓勵深化其在智能家居、汽車電子、智慧醫療、能源表計等下遊領域的應用和發展,爲傳感器和執行器産品帶來了更多市場。
車聯網和智能汽車的相關政策顯示,要加快車載視覺系統、激光/毫米波雷達、多域控制器、慣性導航等感知器件的聯合開發和成果轉化;推進車載高精度傳感器等産品研發與産業化。
2020年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增強我國企業産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在此背景下,儀器儀表行業迎來了廣闊的國産替代契機。近年來,我國密集出台涉及儀器儀表行業及相關應用領域的産業政策,加強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高端通用科學儀器的設計研發,推動高端科學儀器設備産業快速發展。
四、同行業對比
全球超聲波傳感器行業以國外廠商爲主,主要企業包括法雷奧、博世、村田制作、上海尼塞拉、TDK集團、CeramTec集團等。由于我國超聲波傳感器研究起步較晚,在過去一段時間發展較慢,高端的傳感器産品仍然主要依賴進口。目前我國已形成完整産業鏈體系,自主研發的高端傳感器可以憑借價格優勢與國外企業競争,逐步實現國産替代。
國内市場上,傳感器行業産品分散,未出現具備産業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目前我國相對具有一定規模的傳感器公司都分布在各自的細分領域内。綜合考慮業務範圍,選取中航電測、四方光電、森霸傳感、蘇奧傳感作爲可比公司。
從财務指标看,奧迪威的營收和利潤規模較小,毛利率水平處于中間水平,還有較大發展發展空間;從研發情況看,奧迪威研發投入占比處于較高水平,高于森霸傳感和蘇奧傳感,低于四方光電,與中航電測較爲接近;從PE的角度看,奧迪威對應PE爲29.79倍,市值爲16.87億,處于中下水平。奧迪威作爲國内超聲波傳感器領先企業,募投項目逐步建設投産,進口替代疊加汽車智能化有望推動業績穩步增長,考慮到22年同行業平均估值爲40倍,公司估值水平有望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