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生活科普類博主 " 打工人小張 " 在互聯網上爆火,其所創作的 " 如何如何 " 系列,在 " 細枝末節 " 處給予了有需求的學生、初入社會的年輕人等群體莫大的幫助。實際上,除了生活、社會向,大學生面對未來應該做什麽,怎麽做同樣一頭霧水。大學生版 " 打工人小張 " 需求旺盛,極度稀缺。
01
畢業不包分配後,
大學生尋找畢業港灣
随着 1999 年我國大學生擴招後,畢業大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就業壓力大,成爲了每年畢業季經久不衰的話題。21 世紀以來,國家高度關注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先後頒布了《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服務規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等政策文件。
爲鼓勵大學生就業," 應屆生 " 身份成了許多崗位的門檻,卻也在後續過程中成爲一道 " 枷鎖 "。即使在獲取信息途徑發達的互聯網時代,大學生還是對有關就業、實習之類的事情知之甚少。曾有不少已經畢業工作的大學生表示," 剛知道可以…… "。
在曾經的畢業包分配年代,職業生涯規劃可有可無,開啓就業雙向選擇之後,我國也認識到了其具有重要意義,開始将國外優秀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引入到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研究中并加以發展,形成了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指導的理論雛形。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都将大學稱之爲象牙塔,其似乎成爲了學業與社會之間的真空或混亂地帶。一方面學生可以專注學業,另一方面也可以 " 提前 " 踏入社會,選擇力所能及的兼職或實習。而在課程之餘的種種選擇,都将會悄然改變未來加入社會之後的發展路徑。
在從學生角色轉變爲獨立的成年個體時,這一人生巨大的變化是每個大學生都必須面對的。美國發展心理學家愛利克 · 埃裏克森将這一變化稱之爲 " 危機 ",即發生必要變化的時間。他認爲成年期的後來任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這一危機的結果。在大學階段職業選擇、信息獲取在學校經曆中占據越來越重要地位。
02
職業生涯規劃:得到了
不珍惜,失去了想擁有
在經曆三四十年發展後,絕大多數高校已經先後開設了職業生涯規劃課,通常爲大一、大二必修。部分中小學也曾嘗試開展該類課程,爲孩子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之中,似乎依舊存在着一些問題。
多數大學生缺乏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他們普遍認爲在大學階段就開始進行職業規劃還爲時過早,尤其是在大學前半階段,誤以爲職業生涯規劃是走進社會後自然而然就會做的一件事。尤其是在當前 " 躺平 "" 拒絕内卷 " 環境下,相較于在大學時期進行合理規劃與實習,他們更感興趣的或許是去劇組兼職八路或大佐。
在與衆多已經畢業或還未畢業的大學生溝通過程時,他們都曾把職業生涯規劃課歸爲 " 水課 "。" 就是玩 "、"PPT 課 " 等論調頻繁出現。在學習強國等平台中,我們可以搜索到多所大學發布的有關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比如武漢理工大學、華東交通大學等等。
經過了解發現,此類課程确實多偏向于理論知識教學,無論是線上慕課還是線下校園課程,其照本宣科之意明顯。但也不難理解,每個學生都具有獨特性,以大課形式進行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無法針對每位學生,提出适配建議,也就自然 " 淪爲水課 "。
唯一與個人相關的,大抵都是學期末的 "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 "。在互聯網多平台分享的相關規劃書下," 避一避 " 言論頻出。借鑒來的職業規劃成爲他們最後的交差作品。
不止職業生涯規劃書," 抄來的職業生涯 " 還體現在大學後半程的方方面面。不是每所大學,都配備職業發展教育服務中心,能夠擁有 1 對 1 答疑的機會。許多大學生已知的隻有考研、考公、考編或直接就業。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與實踐之間,常令人迷茫。考研有考研機構老師以供咨詢,考公有公考培訓機構……培訓與培訓之間難以互通。忘記提前規劃,盲目跟從他人計劃也爲常事。泛泛而談的選擇,或許有些人在開始後才發現并不适合自己。
03
大衆的職業,小衆的規劃
嚴格意義上說,高考志願填報也爲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一環。但由于分數區間明确,目标較爲清晰,家長參與度高,行業發展路徑更爲明确。不似大學中的職業生涯規劃," 有人管,又好像沒人管 "。而在中學其餘階段的職業生涯教育中,又變爲與大學課程相同的模式與境遇。
跨過大學,社會上的職業生涯規劃多針對于已經在某個行業工作過一段時間的職場人士。并且,在此發展體系中,職業生涯規劃師培訓,要比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市場需求度更高。
一般而言,行業從業者、企業人力資源相關人員、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老師、輔導員、有計劃開展該領域副業的人等,更有培訓需求。而我國目前暫未完全形成職業生涯規劃咨詢相關市場,人們消費意願不高。免費的 MBTI 測試、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一抓一大把,付費咨詢尚有門檻。
整體而言,其依舊爲小衆賽道,有學員坦言,如果不是公司報銷培訓費用,自己是不會來學的。
每年畢業季,各類雙選會、校園招聘周、招聘月頻頻出現,以促進學生就業。然 " 能就業、就好業 " 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前期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不止高校内,在整個學習生涯與職業生涯當中," 規劃 " 理念還未普及完善,予以重視。小衆的培訓市場,目前隻能吸引到小衆的人群學習。
推薦關注:
關注『黑闆洞察』後台回複【2022】或者 點擊『閱讀原文』,立即獲取多份教育行業賽道、投融資等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