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周一就煩,
罵罵咧咧搬磚,
但忽然看到小熊老師潮男舊照上了廣東民生逼瘋本人就笑出了聲,
黑曆史被老家本地台播報,甚至還多圖連放,擱誰誰不瘋啊——
還好強哥現在圈粉不再靠嘻哈風穿搭咯,
人家靠的是實力。
張頌文的實力,我們早在《我就是演員》裏就見識過了——
同樣是試鏡失敗跟家人打電話的即興表演,一個仿佛是日常敷衍,簡單講幾句台詞,2 分鍾完事了,情緒幾乎都沒有波動。
章子怡看完滿臉問号驚呼一句:這就完了?這啥呀?
張頌文呢,不見其人先聞其聲。
還在屋裏跟導演說好話争取機會,戀戀不舍地回頭張望。
出了房間,默默脫下戲服。接到父親的視頻電話,整理好儀容外表,故作堅強地報喜不報憂,道道家常。
實在憋不住了,出畫蹲下身擦擦淚,繼續若無其事講電話。
四兩撥千斤就演出了漂泊在外打工人的辛酸和不易,一個失意不得志的小演員浮現于前。
如此細膩的表演質感,觀衆怎能不共情?
前浪後浪差距這麽大怎麽搞?還是李誠儒老師一針見血:沒餓着。
張頌文呢,的的确确是 " 餓 " 過的,一 " 餓 " 就是二十年的蟄伏期。
被嘲笑過,被譏諷過,一年被片方拒絕百來次是常态。
最大的苦惱是,40 來歲了還沒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點自卑。不是北京,而是在老家韶關,把大家着急壞了。
被很多人稱爲 " 表演教科書 " 的張頌文,不是天生就演戲異禀。
16 歲出來打 工,闖蕩社會。職中畢業後,幫别人裝過空調,在大排檔洗過碗,在印刷廠做過挂曆,在汽水廠當過洗瓶工。
幹過最久的是導遊,滿世界地到處飛,護照換了一本又一本。因爲常跑東南亞順便學了幾句泰語,能跟當地人無縫對話,還拿了優秀員工的稱号。
轉行的契機,是别人無意中的一句話。
一次,一位日本翻譯問他:夢想是什麽?
從小就被丢在電影院長大的張頌文,想了想回答說:想每天看電影,做跟電影有關的事兒,但實現不了。姑娘就說,有個學校叫北京電影學院,出來你就能做電影。
張頌文二話沒說,毅然辭職去了北京,開啓北漂之旅。
25 歲,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不僅是全班年紀最大的,也是全校年紀最大的。張頌文走在路上,同學都喊他 " 老師好 "。
年齡沒難倒,但普通話難住了他——因爲廣東口音太重,普通話嚴重不合格,學校開出錄取條件:四個月内内普通話還不過關,就自動退學。
咋辦?往死裏練。
拿幾顆小石子含在嘴裏,練卷舌音,走到哪兒含到哪兒。
大半夜十二點鍾,在操場上大聲念台詞。而站在張頌文邊上,一起練台詞的女同學,就是這次一起搭戲的女主角海清。
憑着這股勤奮勁兒,第一名入學的張頌文當上了班級裏的班長,又以專業第一的優秀成績畢業。
但迎來的卻是沒名沒顔值,畢業即失業的殘酷現實。
就拿跑組來說,第一年,被 360 個劇組拒絕;第二年自尊心受挫,跑了 280 個劇組;第三年,200 多個劇組。
後來,有人在群演中瞅見他,滿頭問号:你不是北電尖子生嗎?怎麽跑這兒來了?
張頌文沒好意思說,要再不演,自己就連演員都做不了了。群演群演,好歹也是演員。
有導演嫌棄他的 " 認真 " ——明明是跑個龍套,卻非要拉着你問人物背景人物關系,甚至想看完整劇本,誰理你啊?
《這個殺手不太冷靜》裏的魏成功就是這樣的小龍套
收入也成了問題,市區自然是住不起了,就搬到順義郊區,租個小院子種種花。
好兄弟兼同學的周一圍說,誰都有不得志的時候,但慘到張頌文這個地步是真沒有。
去他家裏坐一坐,都要回車上拿一件羽絨服才坐得住,因爲沒錢買鍋爐燒煤供暖。
04 年,無戲可拍的張頌文接受了母校的邀請,回校做起了表演助教,專攻影視表演技巧的研究。
之後幹脆成立了自己的表演工作室,幹起了一對一教學。學生呢就是那些大明星們,像是鍾漢良、林志玲、李菲兒、田亮 ……
偶爾來戲了,就出去當幾個月的演員。
這樣的生活,一直到 18 年才漸漸迎來寒冬裏的曙光——
老搭檔婁烨找他出演《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的唐奕傑,一個開發區主任。
婚禮合照,一個踮腳的動作,就暴露出了這個角色的自卑和懦弱。
不少網友觀後感:張頌文演了這片?人呢?哪兒呢?啥?那是他演的?
然後是大火特火的《隐秘的角落》,他飾演朱朝陽的父親。
開機前十天,劇組緊急找到他,請他出演,張頌文一看劇本不錯,接了。
誰也沒想到,這個決定讓他一腳踏進了大衆視野。
網絡上有人發起演技排名的投票,張頌文排名前列。
那場吃馄饨的戲,無人看了不爲之動容。
店主不知情,照例打包三份馄饨。張頌文也沒解釋,默默拿走,把一份馄饨放在了垃圾桶上。
但走了兩步又回頭拿了起來,坐在女兒平時坐的位置,盈着淚,一口一口,吃掉了這碗 " 多餘的馄饨 "。
《掃黑》7 分鍾的即興表演,落馬官員對鏡頭忏悔,被稱爲紀錄片式演技。
正片裏沒有,劇本裏也沒有,他說,這是給角色做的人物小傳,給自己留念的。
《狂飙》就更不用說,從底層挨欺負的小魚販,到隻手遮天的強哥,真的演啥像啥。
年輕演員請教他,怎麽演好戲?
他誠懇勸告,首先要摘下墨鏡好好生活,再來談表演:" 你要跟這個社會活在一起,坐一坐公交車,走到大街上,看看絕大多數的老百姓是什麽樣的。"
所以,你能在他的微博裏看到濃郁的生活氣息——
今天在家附近買了二十斤的紅薯。
今天吃了好多好多好吃的,吃撐了。
今天路過菜場,拍照打個卡吧。
要不就是小院兒的花開了,立刻分享給大家,
樹是怎麽種的,什麽時候種的,花又是如何開的,
活脫脫一個旅遊 + 美食 + 人文博主。老粉都知道,這是他長期寫博客留下的習慣。
每條微博下,他都會認認真真回複網友的評論,标點符号都不漏一個。
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那份真誠——不是明星,也不是演員,就是普普通通一個老百姓。
閑來無事就去菜市場坐坐,熟門熟路地揀張椅子坐下。
有時候靜靜觀察,有時候就跟攤主們搭搭話:最近身體怎麽樣?你家孩子現在誰帶呢?怎麽不賣花了?
《狂飙》賣魚能演那麽生活化,也是張老師在菜市場旁邊坐出來的。
無意間在電視上看見張頌文,攤主下意識驚呼:你都能做演員?
有時候張頌文也會主動打個招呼:嗨,我上次那個戲就照着你演的。
張頌文挑戲不看團隊不看導演,也不看編劇攝影美工,就隻奔着角色去。
難度嘛越大越好,最好還是自己以前沒演過的。" 角色沒興趣就一切免聊。"
鏡頭一開機,過去幾十年的人生閱曆和細微觀察就會自動派上用場——
演主任,去機關單位上班體驗生活,增重 30 斤,把額頭前面的頭發剃光。
《隐秘》吃馄饨那場戲,提前斷食三天,熬了幾天大夜。
拍《1921》,爲了更真實還原被圍剿時的角色狀态,他在泥地裏爬行,手指插進泥裏。
演李大钊執刑,他要求不用替身,全身上下隻靠一條威亞保護,把所有人吓得不輕。
但他說:" 隻要我的生理極限能扛得住,我就努力演完。"
後來有些名氣了,找上來的本子多了,張頌文開始 " 飄 " 了。
跟劇組提條件:不要酒店,就幫我租一個房子,最好能做飯的那種。
在上海拍戲時,他就住在居民區,沒戲的時候也到點下樓逛一逛,感受這座城市的氣息。
當時,在戲裏有了 N 套房的張頌文,現實生活中依舊住在北京六環外的順義鄉下。
他在院子裏看雪,賞花,逗貓,會客,一年四季,慢慢的過。
明明已經有了取暖條件,屋裏頭卻依舊很冷。
他說害怕自己不平靜," 這麽多年看着身邊的人大紅大紫,也有失敗的,火了以後,是不是應該先等一等,冷靜一下。"
經過十多年的寒冬,靠《狂飙》終于大火,他已經迎來了屬于自己的春天。
但他并沒有選擇紙醉金迷,而是和老友聊聊家常,過接地氣的生活,拍拍想拍的戲。
也許就如他自己所說,火了以後,先等一等才是對的。
(《狂飙》唐小龍扮演者林家川爆火後談張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