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左茂軒
編 輯丨張明豔
随着小鵬汽車在 3 月 17 日晚間發布 2022 年财報,蔚來(NIO.US/9866.HK)、小鵬汽車(XPEV.US/9868.HK)、理想汽車(LI.NASDAQ/2015.HK)全部交出了 2022 年成績單。
雖然 " 蔚小理 " 均未能完成此前的銷量預期,但随着規模的增長都實現了收入的增長。2022 年,蔚來、小鵬、理想的營收分别達到 492.69 億元、268.6 億元和 452.9 億元,同比分别增長 36.34%、27.95% 和 67.67%。
然而,造車新勢力依然難以走出增收不增利的困境,虧損還在擴大。2022 年,蔚來、小鵬、理想分别虧損了 144.37 億元、91.4 億元、20.32 億元。蔚來和小鵬均創下了自 2018 年車輛交付以來的最大年度虧損額。
整體而言,電動汽車仍是個賠錢買賣,目前整個行業内隻有特斯拉和比亞迪兩家頭部新能源車企實現了年度盈利。在企業尚未達到一定規模的情況下,造車新勢力仍然難以逃離虧損的 " 魔咒 "。
2022 年,是造車新勢力邁過企業 " 從 0 到 1" 的階段之後,驗證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強弱的一年," 蔚小理 " 不同的發展路徑已逐漸清晰。
不過,随着傳統車企加速轉型,以及 " 價格屠夫 " 特斯拉帶來的全行業降價潮,當下," 蔚小理 " 面臨着巨大的發展壓力。
虧損擴大背後
2022 年," 蔚小理 " 分别交付了 122486 輛、120757 輛、133246 輛,增速分别爲 34%、23% 和 47%。
具體來看,理想汽車盡管在售車型數量最少,但市場走勢相對穩健,并在 2022 年 12 月率先突破了月交付量 2 萬輛大關。接連推出理想 L9、理想 L8 接棒理想 ONE,雖初期引發輿論風波但随着後期大規模交付而得到平息。
蔚來産品線最爲豐富,但多款車型處于向二代平台的換代期,主力産品 ET5 還在産能爬坡階段。
小鵬汽車在 2022 年遭遇較大挑戰,尤其下半年出現數月銷量持續性下滑。首款 30 萬元以上車型 G9,因爲複雜淩亂的産品配置、脫離用戶需求的産品規劃以及高價低配的策略引發大量批評,未能達到預期。
交付量的增加,提升了企業的營收規模,但 " 蔚小理 " 距離賺錢似乎還有一定距離。
導緻三家車企 2022 年虧損擴大的原因,也有來自各家企業不同的内部因素。
2022 年," 蔚小理 " 的毛利率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蔚來的車輛銷售毛利率從 2021 年的 20.1% 下降到 2022 年的 13.7%;理想從 20.6% 降到 19.1%;小鵬從 11.5% 降到 9.4%。蔚來、理想、小鵬 2022 年的公司毛利率分别是 10.4%、19.4%、11.5%,上年分别爲 18.9%、12.5%、21.3%。
毛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電池成本上漲和新老車型換代。
去年,碳酸锂價格瘋漲,主機廠面臨着巨大的成本壓力。而新造車企業又爲了市場競争,無法将成本壓力全部轉嫁給消費者,大部分隻能自己承擔。
不過,由于理想汽車的産品均爲增程式電動汽車,電池容量較低,成本上漲壓力要低于蔚來和小鵬,毛利率下滑幅度較小。此外,第四季度随着利潤更高的理想 L9 的交付,理想汽車的毛利率快速回升。
蔚來去年第四季度毛利率表現大跌眼鏡,從三季度的 16.4% 降至 6.8%。
蔚來财務高級副總裁曲玉解釋道,毛利率銳減至 6.8% 主要是由于四季度在老款 866 車型的庫存撥備及采購承諾損失共計 9.85 億元人民币,剔除此方面影響後去年四季度的整車毛利率爲 13.5%,與前一季度相比有所下降的主要是産品組合變化即 ET5 毛利較低,但各種着補後的這一毛利率依然低于市場 16% 的一緻預期。
研發投入的加大也是 " 蔚小理 " 虧損擴大的重要原因。蔚來、理想、小鵬去年的研發費用分别爲 108 億元、68 億元、52 億元,蔚來和理想,研發開支均較上年翻倍。
此前,小鵬汽車在研發上最爲激進,直接對标特斯拉,試圖将智能駕駛打造成企業标簽。2022 年,小鵬在研發上的投入有所放緩,研發開支僅增長 27%。整體來看,小鵬在智能化方面積累的優勢并不明顯。
蔚來仍然是造車新勢力中最舍得花錢的企業。在銷售及管理費用方面,蔚小理分别花了 105 億元、67 億元和 57 億元。這與三家企業不同的商業模式有關。
此前,理想汽車 CEO 李想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在用戶運營方面,蔚來是汽車界的海底撈,理想更像星巴克,自己更喜歡星巴克,能保證用戶足夠的快捷方便、效率夠高。"
現金儲備方面,截至 2022 年底," 蔚小理 " 分别有 455 億元、382.5、584.5 億元。短期來看,幾家企業的現金流沒有大問題,但造車新勢力仍然需要加速将各自的商業模式跑通。
亟需解決的内部問題
從各家主要的财務情況來看," 蔚小理 " 目前都有各自亟需解決的問題。
對造車新勢力來說,長期主義和降本增效仍然是一個需要不斷調整和平衡的問題。從企業内部發展來看,蔚小理三家企業都将在 2023 年加大對效率的提升。
蔚來 CEO 李斌在 2023 年公司内部信中指出公司在效率方面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2023 年公司的工作任務會增加很多,但公司的資源投入隻會小幅增加。
李斌在财報電話會上坦言,效率提升是蔚來今年的工作重點之一。
" 去年團隊擴張較快,增加了新項目。今年的重點是提高人效,而非減員或關停項目,追求同樣的人力帶來更多的産出。對于研發和固定資産的投資,我們會看時間和投資的優先級。整體重點關注産出量、産出質量和資源優先級。" 李斌說。
對于産品矩陣較爲豐富的蔚來來說,能否在新品推出節奏、研發水平、産品質量把控以及量産落地等方面實現高效協同,是蔚來 2023 年将要面對的挑戰。
" 蔚小理 " 之中,目前生存環境最爲艱難的是小鵬汽車,無論是競争力下滑銷量不振,還是 G9 發布失利暴露出在産品策略、市場營銷、團隊協作等方面的問題,都倒逼着小鵬汽車從内部進行改革。
今年 1 月,從一線銷售依靠打拼一路升任至長城汽車前總裁的王鳳英,接任小鵬汽車的總裁,成爲小鵬汽車的二号實權人物。
小鵬汽車董事長、CEO 何小鵬透露,通過大刀闊斧的組織結構優化,小鵬汽車戰略和組織調整在一季度已取得顯著成效。
" 目前,小鵬汽車所有研發、生産和供應鏈體系直接向何小鵬彙報。總裁王鳳英已全面負責産品規劃與銷售服務體系,并在品牌營銷上進一步強化。未來兩年,将進一步通過銷售網絡的扁平化管理,加強網絡布局和提高一線銷售人員戰鬥力。"
據了解,小鵬汽車營銷體系日前已完成變革,在内部組織管理結構上,汽貿和 UDS(用戶發展服務中心)兩個渠道團隊完成合并;銷售體系上,全國兩大渠道的銷售大區撤除,調整爲小區制,重新在全國劃分爲 20 餘個銷售小區,每個小區内的直營門店和授權經銷商均由小區負責人主管。據相關人士透露,合并後小鵬汽車直營門店和授權經銷商之間避免了直接競争,轉變爲各個區域之間的競争,弱化了對消費者間的影響。
此外,面對激烈的行業競争,何小鵬認爲,除了實現領先的自動駕駛和美學設計,以及大幅度提高産品規劃、營銷效率、組織能力外,超強的成本控制能力将會是小鵬汽車接下來赢得競争的核心能力。
" 小鵬汽車将通過平台模塊化和技術創新兩個方向來推進降本戰略。從今年開始,我們的純電整車平台、電子電氣架構、動力系統、智能輔助駕駛軟硬件将全面平台化,進入真正的體系化造車階段。" 何小鵬表示,小鵬汽車已經制定了明确的執行路線圖,通過技術創新、配置優化等多種手段,從今年到明年實現自動駕駛的超 50% 成本下降,整車硬件含動力系統約 25% 的成本下降。
理想汽車内部也正處于變革中。
去年 12 月,理想汽車高層調整,與李想搭檔 7 年的沈亞楠卸任總裁一職,由總工程師馬東輝接替。空缺近一年的 CTO 一職,由從華爲加入理想汽車近一年的系統研發部負責人謝炎出任。
同時,李想宣布公司将向矩陣型組織升級,李想稱,改革是因爲公司已經進入到新的階段," 要爲千億、萬億規模營收做好準備 "。他表示,矩陣型組織最大的特點是确保全流程的管理質量,橫向團隊規劃路、修路、運營路,縱向團隊造車、開車、運營車,高質量的道路配合高水平的車隊,把持續創造的價值源源不斷地運送給消費者,并獲得商業上的成功,産生良性循環。
有規模才能盈利
在虧損十幾年後,特斯拉在 2020 年才第一次實現年度盈利。特斯拉盈利的關鍵在于規模,随着特斯拉上海工廠開始生産交付,特斯拉 2022 年的年度交付量從上一年的 36.75 萬輛增長至 49.9 萬輛。
在業内看來,在堅持大額研發投入以提升企業長期競争力等戰略性虧損的前提下,造車新勢力需要達到 30 萬輛左右的年交付規模才有望扭虧。
2023 年,蔚小理都有着較高的銷量預期。理想計劃今年拿下國内 30-50 萬元區間 20% 的市場份額,這一價格區間 2023 年市場總銷量約 140 萬至 150 萬輛,對應的銷量目标爲 28 萬至 30 萬輛。蔚來的目标是超過雷克薩斯在中國的銷量,相對保守的小鵬也定下全年銷售 20 萬輛車的目标。
不過,由于今年年初特斯拉發起的價格戰,對中國新能源車企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由于産品定位與特斯拉等品牌有着明顯差異,理想汽車受到的價格沖擊最小,今年前兩個月交付量均超過了 1.5 萬輛,整體走勢仍較爲穩健。
爲了進一步将價格下探,理想 L7、L8 推出了更便宜的 Air 版。此外,理想今年的重點還有高壓純電動車平台,但純電家用 SUV 市場現有産品衆多、競争激烈,理想汽車能否打造出具有競争力的産品還有待觀察。
蔚來預計 2023 年第一季度車輛交付量将在 3.1 萬輛 -3.3 萬輛之間。李斌在 3 月 1 日晚間的财報電話會中也坦言,一季度是切換至第二代平台産品的轉換期,新車交付初期還有産能爬坡的挑戰。
被寄予厚望的 ET5 的月交付情況至今仍低于月銷 1 萬的目标。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曾在去年底表示 ET5 的銷量在當時尚未體現出市場競争力,今年一季度的數據将更有說服力。但現實情況是,ET5 的産能和市場需求恐難以滿足期待。
在财報電話會中,李斌表示,ET5 自 2022 年 9 月正式交付以來,生産穩步爬坡,交付整體上升。不過,針對 "ET5 作爲銷量主力面臨訂單減少以及領導層是否繼續保持 ET5 月均銷量穩定過萬的預期 " 的問題,李斌未正面回應,但他對 NT2.0 平台全系産品全部發布後,"ET5+ET5 Touring+ES6" 組合合計月銷 2 萬台的目标富有信心,NT2.0 平台的現有車型月銷量總目标是超過 3 萬台。
此外,蔚來計劃推出更具規模化效益的子品牌,據了解,其第二品牌代号 " 阿爾卑斯 ",聚焦在 20 萬 -30 萬元價位區間,首款車型将在 2024 年量産。
小鵬汽車 1 月、2 月的銷量分别爲 5218 輛和 6010 輛,與蔚來及理想之間的差距進一步拉大。
3 月 10 日,小鵬 P7i 正式上市,售價區間爲 24.99 萬 -33.99 萬元。起售價達到了 24.99 萬元,相比特斯拉 Model 3 标準版的 22.99 萬還貴了 2 萬元。
相比品牌力更高的特斯拉,作爲小鵬汽車主力車型的中期改款版本,小鵬 P7i 的定價高于外界預期,似乎難以扭轉小鵬汽車當前的銷量下滑趨勢。
新産品方面,小鵬 G6 将在上海車展亮相,并在年中正式發布和啓動交付,何小鵬稱,"G6 量産爬坡後将是 P7 銷量的 2-3 倍。" 此外,下半年小鵬汽車也将發布一款 7 座純電 MPV 車型。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黎藹慧
21 君薦讀
新造車企業 2 月交付量回暖:理想、蔚來破萬,埃安重回月銷 3 萬輛
" 決賽圈 " 大考:蔚來 2022 财年曆史性虧損,2023 年聚焦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