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智能化正在成爲當下車企的熱門課題,新車都在研究如何把車機做的更像手機。但是,車機變得智能後,一些曾經手機上才會發生的死機、卡頓如今出現在了汽車車機。
近日,有消息稱,智己出現大規模車機故障,包括儀表屏突然不顯示車速、擋位等重要信息,雷達提醒、轉向提示音消失無聲,流媒體後視鏡不顯示等。
對此,智己汽車客服表示,由于在更新最新的版本系統導緻出現車機屏幕不顯示的問題,智己官方緊急進行了 OTA 推送升級,隻要車主們進行了正常的系統更新,就可以解決這一問題。
這一次智己大面積故障再次将智能車機安全問題推到台前,智能與安全如同硬币的兩面," 既要又要 " 的同時,還需要完美的平衡兩者的關系。
車機系統成爲投訴重災區
如果翻看汽車投訴投訴和召回信息一定會發現,智己汽車這樣的事件并不是個例,智能車機是目前汽車質量問題的重災區。
2019 年,蔚來 ES6 曾出現因爲 FOTA 導緻車輛系統黑屏,在長安街上滞留一個小時。到了 2023 年,蔚來 ES6 和蔚來 ET5 也都出現過駕駛過程中車機黑屏,無網絡且死機等問題。特斯拉也被爆出過在駕駛過程中,中控頻繁死機的情況。
中控問題在豪華車型中同樣存在,2022 年,保時捷在美國市場召回 12000 輛保時捷 Taycan 車型,其原因是由于軟件存在問題導緻主屏幕可能無法顯示。
車機問題似乎不分品牌不分國界、國産品牌、德系、日系、美系,都有各種類型的車機使用問題。
新能源汽車時代,大多數中控操作都集成在中控屏幕,讓用戶不得不注重車機體驗。随之而來的便是消費者對于車機的投訴與吐槽。
車質網過去一年有關車身附件和電器的投訴中,幾乎都和中控系統有關,典型問題包括車機卡頓,系統無法升級等。
針對車機問題,有的車企推出升級措施,但是部分方案中需要收費,這也引起用戶的吐槽。2022 年 6 月,在蔚來 ES7 發布會上,蔚來創始人李斌宣布了針對老款 "886" 硬件升級計劃,車機花費 9600 元至 12600 元,更換 8155 芯片等,可以将車機升級至 Alder 智能系統。不出意料,這一收費方案引起老車主的不滿。
早在 2020 年 12 月,領克也推出過車機升級計劃,用戶花費 2950 元升級車機芯片和軟件系統。2021 年,比亞迪曾推出過針對老款漢、唐的升級方案,用戶花費 2999 元可升級車機系統。這些方案幾乎都引起了老車主的不滿,甚至有車主在投訴網站投訴方案歧視老車主。
芯片能力限制車機發展
汽車如此多的零件中,爲何偏偏是中控成爲投訴的衆矢之的?
回答這個問題不得不提到智能化浪潮下,車企對于汽車理解的變化。360 公司創始人周鴻祎曾經說過,智能汽車就是輪子上的超級手機。
随着智能座艙的發展以及芯片算力的提高,車機實現了與車輛硬件的深度融合。中控屏幕不再負責簡單的導航和音樂軟件,空調、車窗、燈光、座椅都可以在中控内操作。特斯拉 Model 3 煥新版甚至将換擋操作一起集成在中控内。
主打智能座艙的車型一般都會搭載高通 8155 芯片,如果了解 3C 的用戶可能有所了解,8155 芯片就是骁龍 855 芯片。相比之下,8155 芯片不需要考慮散熱問題和續航問題,GPU 性能更加強大。
如果将車機看作是一個大号的手機,卡頓、死機也就說得通了。畢竟,手機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死機正常不過。
車機在不斷升級 OTA 後,數據量逐漸增大,增加對于芯片的壓力。北方工業大學汽車産業創新研究中心研究員、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認爲,車載軟件不斷的升級背後,就是代碼行數的增加,軟件的尺寸變大,算法越來越複雜,硬件一般是不變的,所以升級以後明顯就變得卡頓,變慢了。
手機芯片的生命周期一般是 3 年 -5 年,汽車使用周期明顯要更長,至少要在 6-15 年。但是智能座艙芯片普遍無法支持這麽長時間,8155 芯片一般會在 2-3 年後逐漸出現延遲,即便是 8295 芯片,車機在 3 年後,流暢度也會大打折扣。
由于車機不能像手機一樣,用幾年就換新,這也就導緻各種主打智能化的智能汽車随着使用時間加長,使用感受直線下降,很可能在一段時間之後成爲一台車上的短闆。
智能車機無法一蹴而就
汽車的使用場景決定車機需要時刻保持流暢運行,畢竟手機死機可以重啓,車機死機很難讓車輛停下來重啓。
爲了保證車機系統流暢度,很多車企也采用了多芯片方案,智能座艙搭載雙芯片或者四芯片,确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延長車機使用年限。
同時,有部分車企會持續對車機進行升級優化,盡量保持良好的使用狀态。但是,流暢運行的前提一定是在芯片算力支持下。因此,保持穩定的前提是控制功能數量。有可能導緻新車功能無法下放到較早的車型,這還需要考慮車主是否滿意。
手機領域解決的方法是推出更新的芯片和産品,如果将此方法類比到汽車領域,則需要爲車機更換芯片。例如極氪曾投入 3 億元,免費爲用戶将老車型 820A 芯片更換爲 8155 芯片。但是這種方法耗資巨大,車企注定無法爲所有車輛全周期維護。如果車型 " 硬件支持周期 " 結束,車主需要自費更換,則有可能引來車主不滿。
從分析來看,這是智能汽車發展中正面料的一個瓶頸。想要突破,不能依靠某一個車企,需要汽車行業與芯片行業共同開發,硬件方面研制出更适合汽車車機的芯片,軟件方面推出更加适配的應用和系統。
智能化汽車讓消費者體驗到了燃油車時代沒有的體驗,車機不僅能夠導航、放歌,還能照相、看視頻。不過,硬件限制也導緻在一段時間之後體驗會有所下降。
安全是車輛的首要指标,對于車企來說,如何平衡智能化與流暢度是所有車企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