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個詞來總結上半年車市,我覺得是混戰。燃油和新能源的割裂,自主與合資的焦慮不同,新能源之間生出鄙視鏈,價格戰從年初到現在一直貫穿始末。這些,都使得上半年的車市足夠精彩。
不得不打的價格戰
今年初,特斯拉打響汽車價格戰第一槍,随後問界、小鵬、蔚來等新能源品牌紛紛跟進。3 月份,武漢市聯手東風汽車集團公司旗下各品牌将價格戰推向高潮。" 隻賣 12 萬元 " 的雪鐵龍 C6 沖上熱搜,湖北車市火爆一時。一時間,北京、廣東和重慶等多個省市,長安和廣汽豐田等多個車企也紛紛加入補貼和降價行列。
與此同時,自主品牌都紛紛通過降低産品門檻來達到價格戰的目的,比如紅極一時的比亞迪冠軍版。上月,以 " 不降價 " 宣稱的蔚來也正式加入到價格戰中," 自 2023 年 6 月 12 日起,全系新車起售價格将下調 3 萬元,但新車主不再享受終身免費換電等服務。
與上半年暗流洶湧的價格戰相對應的,是汽車行業的 " 維和 "。近日,比亞迪、長城、特斯拉在内的 16 家車企聯合簽署了一項承諾書——《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争市場秩序承諾書》,不打價格戰是其中的一個默契。
所以汽車行業幾十年的價格戰,會因爲這一紙承諾書而消失嗎?
在我看來,價格戰不得不打。一方面,數據顯示,今年的庫存壓力尤其是燃油車的庫存壓力,位于近幾年的較高水平,高庫存成爲壓垮燃油車價格的最重要因素。
而新能源汽車降價原因與燃油車不同,首先,碳酸锂價格降低,原材料産能過剩等原因,使新能源汽車成本大減;而作爲新勢力龍頭的特斯拉的多次降價,對整體市場價格波動也有 " 特斯拉效應 "。
所以有競争就有價格戰,價格戰的存在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補貼,可以是降配置,可以是用用戶權益做交換。價格戰貫穿整個汽車發展進程,下半年的金九銀十還将愈演愈烈。
自主合資各有各的焦慮
價格戰拉到明面也恰巧說明了車企的焦慮,不難看出經過上半年的角逐,自主相比合資有彎道超車之勢,而合資被卷得有些懵有些無力。
一個鮮明的例子。今年第一季度,比亞迪的上險量全面超越大衆成爲第一,可以說,比亞迪的持續趕超,徹底改寫了中國車市外資大比分領先的格局。要知道,大衆還是合資中新能源進程較快的企業,上半年,ID. 家族累計銷量爲 28100 輛,保持合資電動車銷冠。
被自主品牌卷的最懵的還屬日系車企。日系三大品牌從 2021 年開始便迎來了連續的銷量同比下降情況,也正是這種銷量上顯露出的疲态開始讓人懷疑曾是車市金字招牌的日系品牌,吸引力是否正在慢慢下降。
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中國式内卷。這種内卷特點是招數多,速度快,而日系缺的不是技術,不管混動和純電,他們都是鼻祖一樣的存在,可惜腳步沒踏對。眼下,日系正在惡補油電混動和插混産品,東風日産 E-POWER 全面鋪開,首款插混産品啓辰大 V DD-i 超混動前不久發布,價格打到 15 萬以下。本田皓影等明星産品的 e:PHEV 和 e:HEV 版本今年全面鋪開,主打油電同價,從新品節奏和定價上,不難看出日系的緊迫感。
其實,國産新能源的日子也沒想象中好過。幾年過去,資金和盈利依舊是擺在新勢力面前的一大難題。今年一季度理想憑借低成本套娃邏輯,加上冰箱、電視、女王座的産品賣點,在财報中笑傲群雄,但每月連續盈利依舊很難。而蔚來、小鵬更是慘不忍睹,虧損巨大。
後續,理想在純電研發,補能設施等方面還有巨大投入,蔚來和小鵬因銷量的不足,賬上資金緊缺,近日,蔚來新完成中東資本的注入。小鵬則是将希望寄托在 G6 上,作爲全村的希望 G6 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訓,配置誠意可見,日前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發微博稱,G6 上市後訂單火爆,但它能不能爲小鵬其他産品帶來熱度和銷量依舊是課題。
新能源生出鄙視鏈
一個更有意思的現象是,每一個時期車市的鄙視鏈都無處不在。比如自吸發動機看不上渦輪增壓,四缸看不上三缸,非承載看不上承載式的、機械四驅看不上電子四驅的、全時四驅看不上适時四驅的、帶全三把鎖的看不上隻有後差鎖的。這樣的鄙視鏈也傳到了新能源市場,純電的鄙視插混車型,插混看不上增程式,增程覺得高燃油車一等。
純電品牌的優越感來自于,它們認爲插混、增程技術都是過渡技術,最終走向純電動的,一步到位直接上純電最超前直接,所以以特斯拉爲代表的純電新勢力一直認爲自己是鄙視鏈的最頂端。
混動技術分爲多種路線,有串聯式、并聯式,還有串聯 / 并聯混合式。而增程式屬于混動技術中最簡單的串聯式,電機直接驅動車輛,油用來發電,但能效比低,饋電油耗極高。所以增程式在混動技術裏面,屬于被鄙視的。
但增程式在燃油車面前又表現出很自信,比如 " 大嘴 " 餘承東就表示," 要趕緊淘汰純燃油車,增程式是當前最好的解決方案,增程式的問界 M5 一點點油,就能跑很遠,比燃油車強多了。"
但銷量上的鄙視鏈恰巧與之相反,增程式和插混産品的增速遠超純電産品的增速。從交付量來說,以增程爲主打的新勢力品牌理想、零跑、哪吒交付量遠超蔚來、小鵬。所以鄙視鏈這東西,大多數都是意想,誰能賣的好還得活久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