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 | 一紙枕書
編輯 | 酒醬紫
《要久久愛》終于被擡上來了,多少觀衆馬不停蹄地去追劇了?
結果——
乘興而至,敗興而歸。
劇情看起來是想要複制《請回答 1988》的路線。
一個大院長大的少男少女,友情與愛情交織,以人物群像爲亮點。
但導演的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
一方面是拍不出來群像之間的情感聯系,好像除了女主是個自來熟,其他人壓根都是逢場作戲。
而且劇情太磨叽,人物之間莫名其妙的敵意,也是讓人勸退的一大原因。
另一方面就是選角有問題。
說到底這部劇還是沾上了青春校園元素,選角應該找點年輕面孔。
但明明是一群高中生,卻各個都老氣橫秋的。
看來 " 強行扮嫩 " 這場風,終究又刮到了江蘇衛視。
女主帶頭 " 扮嫩 "
楊紫,90 花中的佼佼者。
童星出道的她,似乎在觀衆心中一直長不大," 夏雪 " 的形象可謂是深入人心。
但不知不覺間,楊紫都 31 歲了。
一腳步入中年人行列,還要在劇中扮演正值高中的少女,怕不是在逗觀衆?
說實話,這部劇的濾鏡還真不誇張,所以楊紫的黑眼圈、大眼袋,還是深深的法令紋全都暴露無遺。
哪怕是紮着馬尾辮,也還是沒辦法掩蓋年紀的問題。
我想很多年齡小的觀衆們,打眼一看就知道這是個正在扮嫩的阿姨,絕非是同齡人。
而且誰家高中生參加運動會還要化上全妝?
楊紫這假睫毛都要翹到天上去了,如果跳高那裏的撐杆壞了,她都可以站着當工具。
還有這橘色調的口紅、毛流感的眉毛以及亮得不能直視的卧蠶高光,看起來像是僞素顔,怼臉鏡頭一下子就露餡了。
看來楊紫對于自己的年紀也沒什麽自信,尤其是一把年紀還裝嫩,心虛得很。
形象上的差距不是輕易能彌補的,她在劇中的表演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明明很努力去放下包袱,想要裝出那種不拘小節的" 女漢子 " 人設。
但偏偏一張臉跟發面饅頭似的,五官亂飛起來就更沒眼看了,怎麽演怎麽别扭。
不僅如此,楊紫賣萌的戲份也是讓人渾身起雞皮疙瘩啊。
搖頭晃腦,咋咋呼呼。
人群中就她一個人看着瘋癫得不行,其他人的畫風都很正常。
而且猜對了撲克牌後,她還吐着舌頭對範丞丞撒嬌。
換成年輕小花估計能讓人感到可愛,但看到楊紫做作的姿勢,屏幕前的觀衆隻覺得頭皮發麻。
終于明白這部劇裏範丞丞爲啥看着這麽不開心。
跟大自己 8 歲的演員來上演感情線,還要每天容忍她強行扮嫩的樣子,這心裏估計累得不行了。
原本楊紫在 90 花中,一直都是演技備受認可的存在。
但在這部劇過後,差評滿天飛。
除了尴尬的臉蛋,主要原因還是她現在演什麽都有 " 邱瑩瑩 " 的影子,就喜歡用浮誇的表情來展現自己不顧及包袱的态度。
殊不知," 毀臉 " 不等于好演技。
就比如她吃巧克力派這段戲,明顯就是故意扮醜。
本來那東西裏也沒有多少巧克力醬,莫名其妙糊了一嘴不說,還故意呲牙對着鏡頭,讓人沒覺得好笑,反而感覺埋了巴汰,太倒胃口了。
" 麥當當 " 看到這段後,不會要找楊紫賠錢了吧?
當角色沒辦法讓觀衆感同身受的時候,演員就失敗了。
這一次的楊紫,恐怕沒辦法再創造熱度紀錄了。因爲不光她扮嫩,這部劇其他的演員也沒好到哪裏去,越看越勸退。
扮嫩演員真不少
别看範丞丞比楊紫小 8 歲,但 23 歲的他去裝未成年的高中生也是相當違和。
首先,他這個發型就沒有代入感。
那個時候的男高中生基本都是寸頭,又或者是清爽幹淨的發型,至少不會像他這樣看着就像是明星,一點學生氣都沒有。
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出道太早,範丞丞比一般的中年人還要圓滑世故,眼神也早就失去了少年的精氣神。
在這部劇中,他一雙 " 死魚眼 ",看什麽都是一個樣,木木呆呆,一點情感波動都看不出來。
仔細一想,他跟楊紫就是兩個極端。
一個使不完的牛勁,演得讓人腳趾扣地。
一個目光空洞無神,演得讓人昏昏欲睡。
不僅看不到 CP 感,還有一股子工業糖精的味道撲面而來。
2024 年了,校園劇别搞這些尬的,行不?
另一邊,女二号朱顔曼滋也是一把年紀了。
30 歲的她在劇中素面朝天,本就寡淡老成的臉更突兀了。
當她跟楊紫、方悅喬站在一起的時候,三個人看着就像是偷了學生校服的班主任,感覺下一秒就要去找學生訓話了。
而且笑起來的朱顔曼滋,滿臉褶子,法令紋都能将晚上路過他們的蚊子夾死。
我在這張臉上看不到任何青春年少的影子,隻有經曆過歲月後的麻木與疲倦。
還有與朱顔曼滋在劇中組 CP 的王乾宇,同樣是30+的年紀,高中時期與博士時期,基本看不出來什麽差距。
很想問導演,幾個菜呀,喝成這樣?
選角可以接地氣,但是不能接地府吧。
結語
不知道從什麽時候開始," 扮嫩 " 成爲一種風氣,開始荼毒國産影視劇。
一群上了年紀的中年演員,非要在劇中跟年輕人搶活幹,滿臉的皺紋又遮蓋不住,最後隻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劇作口碑撲街,路人緣也敗光了。
而眼下連楊紫也走上了扮嫩的路線,還帶着《要久久愛》劇組的所有演員扮嫩。
隻想說,觀衆的命也是命啊。
同樣都是青春題材的劇作,張一山主演的《曾少年》就清醒很多,分爲上下兩部,學生時代交給真正的少男少女們去演繹,長大後的戲份再由這些熟悉的演員去扮演。
觀衆并沒有覺得難受,反而感受到了劇方的誠意。
所以國産劇導演們還是跟《曾少年》好好學一學,别在搞中年人演青春期角色這一套了。
那麽對此你怎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