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字體關注第一職場網
" 教練式 " 職業規劃首創者
專注職場——定位、規劃、晉升、轉行
更有一群上進積極的小夥伴
一起分享一起成長
一起活出自信美麗的自己
♥
文 / 文馨
明天,就是三八女神節了,緻敬每一位巾帼女王。
她們,不僅是家裏的 " 賢内助 ",是家裏的半邊天,生娃持家,日夜操勞,更是職場上的女達人,一路披荊斬棘,擁有無窮的向上生長的力量。玫瑰向陽,綻放芳華!
前幾天,我身邊一位辣媽分享了她重回職場的心路曆程。
她今年 38 歲,今年 2 月底剛剛拿到新公司的 offer,以前在職場上她是經理級别,這次面試居然還提爲了副總監,她感覺特受鼓舞,沒想到自己重返職場,不僅薪資水平漲了,還能在崗位級别上又上了一個新台階。
我問她有什麽秘籍,她說自己這幾年在家帶娃,但是該學習的業務知識一樣也沒有少,而且還考了幾個有分量的證書,所以簡曆修改以後,新增了一些專項自學技能,而這種自學能力是很多單位最爲看重的。
她說,很多單位不願意招聘 35 歲 + 的員工,很多員工就是覺得 35 歲以上的人,學習能力是下降,而事實上恰恰相反,如果真能給她們機會,相信她們不會比剛畢業的學生做得差。所以,在這一點上一定要讓面試單位知道。
在簡曆中,她不僅僅體現學習能力,更有一種持續不懈的毅力,這也是用人單位比較看重的。她,不僅沒有因爲在家帶娃落後于社會,而更有前瞻的眼光,和對本崗位行業更深刻的認知,這一點也難能可貴。
這位辣媽說,自己修改好簡曆後,在獵聘、智聯、BOSS、前程無憂全都更新了一遍,并且每周保持 3-4 天逛招聘網站的頻率,可惜最初結果并不理想,面試的機會少之又少,僅有的幾次面試機會也被人家婉拒,甚至人家還會說出 " 您挺優秀的,但是與我們公司不是很匹配等 ",有的直接說年齡不符合。
她也經曆過等待、焦慮,不斷懷疑自己,卻屢敗屢戰,沒有放棄,還是堅持看書閱讀,不斷豐盈自己,以及對複雜事物的判斷和面對壓力時如何調整心态。
然後再投簡曆,被忽略,然後再投,被拒絕,還是再投,直到遇到心儀的公司。
最終,她遇到了這個相識恨晚的領導,但她說更多的是,随着年齡與閱曆的增長,心态上越來越平和,而且自己已經盡力了,對這份工作也很滿意。
網上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說找工作,就好比找對象一樣,孜孜追求的,有可能終其一生愛而不得,但也有可能轉角遇見愛。
所以,人啊,無論在什麽境遇下,都不要自怨自艾,自我放棄,否則以後的人生路一定會有下坡的。
而且,任何成功都不能忽略運氣的成分,但是規劃和有方向的努力非常重要。工作之初,所謂的優勢可能是微乎其微的,但你要善于把微弱的優勢持續加強變成自己的核心優勢,也就是不要随意更換賽道,主線清晰。并且,不放棄學習,終身學習,這樣社會不會淘汰你。
比如,你 35 歲以上重返職場,你可以選擇一家規模不大,但在細分行業領先的企業。這時,你不必非去一家大公司做螺絲釘的角色,可以是一家成長型公司,選對老闆,選對平台很關鍵。
你可能需要在一個職場上的過渡期,比如從一個部門再調到另一個部門,而且薪酬水平一般會低于你的預期,但你可以跟公司領導溝通,提出一個自己能接受的合理的薪酬方式。
比如你達到了公司要求的某項能力,薪酬是否可以破格提升等等,也是讓公司知道你是具備這項能力的。
我有個同學,當初她 40 歲重返職場,說自己的工資是按 60% 發放,如果公司考核後,滿意她的表現,在年底給她補齊。她之所以敢這樣去談,是因爲她對自己的能力自信。一年結束,公司給她補齊了工資,同時還設立新部門并加薪。
所以,重返職場,當你的年齡不具備優勢時,可以放低對薪酬的預期,但盡量不要在職業發展機會上放低要求。
你想,如果公司本身不具備成長性時,那你的發展一樣也會受限,工作的不穩定導緻你在重新選擇工作時,将面臨更加被動的局面。
不要說社會淘汰了你,而是你自己首先淘汰了自己。
互聯網時代,瞬息萬變,如果你僅隻滿足于一些基本技能和一份重複性的工作,随着時間推移你的就業優勢必然下降,所以不要試圖用大學四年學習的知識去混一輩子,如果是這種狀态,被淘汰是時間早晚的事。
所以,任何時候,一定要給自己一個職業發展目标,在技能、知識、職稱、專業資格認證、能力方面列出計劃,在目标指引下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邊界,就不容易失去就業優勢。
我認識一個寫作的大姐,50 多歲了,依然還願學習自媒體。有一次她邀請我去她家,說是想簡單學一下怎樣做公衆号,這位大姐是會一些最初級的排版,但是還有很多疑惑。
令我沒有想到的是,她居然羅列出了 2 張 A4 頁滿滿的這些問題,而且每個問題都問得特别詳細。
這位大姐說,你時間寶貴,我昨晚上弄了 3 個小時,把我想問的、想學的、百思不得其解的這些問題,都想全了,希望一次性能解決。
你看,盡管 50 多歲了,她依然有這麽強的學習能力,而且她真的在做,很用心的去學習,而不是應付。
她說,在自媒體創作,也是保持和外界的一種連接,她并不認爲這是一個隻有年輕人才可以幹的事,恰恰她可以分享經曆、經驗,和更多年輕人形成互補。
所以,一輩子很長,要想職場上一路順利,要有自己的規劃,靠目标牽引,謀劃好自己的職業發展,做自己職場人生的掌控者。
前些年,有一些做微商的媽媽,還有的媽媽,分享育兒心得,做寶寶營養餐,也有一些通過互聯網做起來的一些媽媽群大 V,都是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更新,不斷提升自我的結果。
而我在育兒期間,也有自主工作模式,會接一些地産策劃案,有一些顧問服務,按月收費等等,還會一些文學上的投稿與寫作,向上管理咨詢等内容,實際上這些工作,并沒有讓我離開職場太久,也沒有放棄自身的專業能力,反而在跟着這個社會,一起在進步。
在這裏,我還是想誠懇的說,雖然全職媽媽能很好的陪伴孩子,但從個人職業生涯角度講,我不建議在家做全職媽媽超過一年的,不僅僅因爲你失去一年的工資收入,更耽誤的是個人成長的機會,甚至影響長遠的職業發展。
一位過來的大姐曾跟我說:甯可工資都給了保姆,也不能自己帶孩子。這是她從女性職業發展的角度給出的真誠建議。
孩子小,家庭會面臨很多問題,但撫養孩子,一定是一家人的責任,甚至是兩代人、兩家人共同的責任,而不是一個隻因爲生了娃的媽媽,全部是她的責任,這也是很不公平。
所以,我們特别呼籲,不能用媽媽的身份犧牲女性職業發展。特别是現在開放二胎、三胎,女性生完三個孩子基本失去了職業發展的黃金階段,尤其需要考慮清楚生育和職業發展的關系,妥善處理。
從 20 歲到 30 歲:
從 30 歲到 35 歲:
從 35 歲到 50 歲:
這是他一路心路曆程和咨詢感悟,告訴你如何一步一步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隻有極少數人才能讀懂。
在長期的一對一生涯咨詢,我們遇到了很多一而再、再而三犯錯的客戶,總結一下,給大家提個醒:
1)如果你不想走研究型 / 專家技術型路線,人力資源市場上 80% 以上的崗位,本科學曆足夠用。
2)如果想通過讀研轉換方向,請盡可能控制在 27 歲之前畢業,最遲不要超過 30 歲。
3)如果沒有搞清楚方向在哪,建議把考研、讀研的錢的時間省下來,投資于自身長遠規劃,會讓你獲益更多。
4)職場發展很糟糕的人都會犯的兩個錯誤,一是屢次犯錯,二是拖延。尤其是拖延,一直拖到 27 歲以後,會讓你非常非常被動。
5)雖然很多人都明白 "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但 90% 的人從未在方向選擇上進行過任何有價值的投入。" 有價值 " 指的是能夠讓你改變現狀的具體可行的方法和路徑,而非心理按摩或精神麻醉。
6)決定人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是 " 認知 ",與學曆、專業、能力沒有太大關系(因爲這些都可複制)。未來的職場競争,是 " 認知 " 的競争,這才是真正的底層競争力。
最後,我想說,不管公司平台再好、職位多高,必須選擇能發揮自己優勢的工作,或在現有優勢基礎上能幫助你形成更大優勢。
第二,人到中年,企圖通過考證實現跨行風險是極大的,特别不要指望通過考證進入一個知識密集、對專業積累和行業資源要求特别高的領域。現在行業競争都很激烈,跨行前要深入了解,做好個人優劣勢分析,不要從一個紅海跳入另一個紅海。
第三, 35 歲或以後的女性想重新就業,如果缺乏專業上的優勢,可以嘗試把自身在育兒、家庭生活經驗等方面的優勢與就業、創業結合起來,多考慮服務業方向,可提高就業成功率。
時刻保持清醒,保持競争力。知足且上進,溫柔且堅定,祝願大家無論家庭還是職場,都能活成真正的女神!
延伸閱讀:
1、從 35 歲到 50 歲:實現人生價值突破的 3 個關鍵詞
3、從 20 歲到 30 歲:多想想後路,少幹些自毀前程的事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