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個BBC卧底記者團隊暗訪一年扒出色情黑産團夥的紀錄片引爆了全球讨論。
紀錄片叫《BBC之眼:追查「癡漢」》。
《追查「癡漢」:誰在售賣中國日本性侵偷拍影片》
這是一個專門偷拍"公共場所猥亵女性身體"的團夥,駐紮在日本,三個幕後主謀來自中國,猥亵+偷拍+牟利一條路打通,他們号稱"在這一塊一家獨大"。
他們擁有至少三個猥亵視頻網站,固定團隊成員15人,卻能每月穩定制作30-100條視頻,也就是說每月至少有幾十上百個受害的女性,遍布亞洲,大多在中國大陸。
這些猥亵視頻吸吸引了上萬的付費會員,大部分是中國男性,網站每月穩定收入在5000到10000元,同時他們還"無私"開課教學,教更多偷拍犯參與猥亵拍攝。
癡漢網站頭版便有"迷奸"版塊
猥亵手段包括"頂臀""抄底""強摸""街she",甚至不乏迷奸視頻。
地點通常在地鐵上拍攝,有的在公交車、自動扶梯或是商場裏,會員還可以"根據喜好定制"。
卧底記者假意想要投資色情網站,接觸到核心人物NOCTIS(臧新宇),他是The VERSUS樂隊的成員,在B站上小有名氣,光是他一個人就曾至少上傳5000+猥亵視頻。
左:LUPUS,右:NOCTIS
順藤摸瓜到樂隊另一個成員LUPUS(傅垚),他當着記者的面眉飛色舞地描繪自制AV流變史,表示"變态的男人就喜歡看女人在公共場合被X"……
記者抽絲剝繭找到幕後最大的主謀——齊叔,(代号:貓咪)。
這個傳說中的"大神"原來才27歲,叫湯卓然,廣州增城人,看起來像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大學生。
"貓咪"湯卓然
紀錄片在網上引起轟動,齊叔竟然轉發了!挑釁意味明顯。
而猥亵網站至今仍能打開……
這一切罪惡的緣起,來自一種日本文化「電車癡漢」,看似無害的娛樂化調侃。
「癡漢」——
潛伏在人群中的性犯罪者
在紀錄片中,「癡漢」被蓋章爲性犯罪者。
但在更廣泛的社會認知中,很長時間裏癡漢都未被如此嚴肅地看待過。
就連「癡漢」這兩個字的選用,都給人一種愚癡的、癡心的笨拙感,不乏美化嫌疑。正如百度百科裏對癡漢的解釋,看字面意思還以爲是褒義詞。
雖然性侵害行爲各個年代都不缺乏,但電車癡漢這個神奇的物種,是伴随着日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經濟騰飛,電車事業的蓬勃發展,一同成長起來的。
我們都見過日本早晚高峰的新聞圖,列車員需要推乘客進去才能勉強關上門,車内更是擠成沙丁魚罐頭。
潮濕的氣候催生蟑螂,擁擠的環境也催生出越來越多揩油的手。
但癡漢并不僅限于擁擠的電車裏,他們潛伏在公共場所的各個角落,瞄準目标,伺機而動。
有數據統計女性最容易遇見癡漢的場景,除了常見的在電車上站立或坐着,就連檢票口的擦肩而過、等車時的漫不經心,甚至女性自認安全的購物環境比如便利店、書店等,都會遇到癡漢。
甚至,越是女性放松警惕的場所,注意力放在别的事情上比如買菜時,癡漢越是容易得手。
和渴望獲得視線的暴露狂不同,癡漢的行動宗旨是不引人注目。
他們不僅會仔細觀察周遭的情況,還會穿便于犯案的服裝,最好能和街景融爲一體,深得變色龍真傳,所以癡漢又被說成是"透明人"。
癡漢和我們刻闆印象中流着哈喇子的邋遢大叔相去甚遠,他們可能是穿着白襯衫西裝褲的公司職員、學校老師、公務員、大學生......
但正常的外表下,他們的"小衆愛好"卻一點都不正常。紀錄片中展示出網站的細分領域,才是他們深夜流連忘返的性癖基地。
日本的癡漢問題之嚴重,已經成爲一種久治不愈的頑疾。
2019年,日本專門研究性騷擾行爲的機構"#WeToo Japan"調查發現,全日本至少有70%的女性曾經遭受過癡漢的性騷擾,但半數以上的女性都選擇了默默忍受。
然而,癡漢留給女性的心理創傷卻可以延續很久。孝子在15歲第一次遭受猥亵之後,幾乎每天都會遇到癡漢,一度因此而厭學、抑郁。
"我逐漸喪失了戰鬥精神,我的自尊和自信開始瓦解。"
女性在痛苦中忍受,但癡漢卻愈發猖狂。
他們會在網絡上相約當癡漢,警方就多次在埼京線上抓到癡漢性騷擾一個女人。
因爲癡漢經常相約埼京線集體作案,埼京線甚至以"癡漢電車"而聞名。
他們甚至會趕時令給自己過節。
每年一月份,日本都會有全國性質的共通考試,類似中國的高考,無數女學生需要搭乘電車趕考。
而癡漢們卻把這一天當做狂歡節,美其名曰"癡漢祭",是他們大飽手福的日子。
電車裏的校服裙、露出的手臂小腿、上衣透出的内衣痕迹、柔軟的衣服褶皺,甚至是好聞的頭發香味,都可以讓他們性喚起。
如同上野千鶴子對男性戀物癖的解讀,癡漢的發情機制并非天生,而是高度的文化産物,是社會建構出來的結果。
就像巴普洛夫的狗一樣,聽到鈴聲響就自動流下口水,癡漢們也會對即便是片斷的女性符号條件反射般的産生反應。
然而,就是這樣的性變态在大庭廣衆之下對女性實施的犯罪,卻能長存如此之久。
因爲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癡漢行爲都是被日本社會默許的。
日本有着全球最發達且扭曲的性産業。在日本的AV世界裏,性不單純是性,更是一種"對支配欲、成就感和優越感的渴望",是一種獨屬于男性的精神勝利法。
這樣的色情文化,是最适合滋養性變态的土壤。
其次,日本是高度男權的社會。在男性眼中,女性的社會角色除了顧家的賢妻良母,便是紅燈區裏負責洩欲的色情工具。
在慣于物化女性的社會氛圍裏,不把女性當人,不把侵犯女性人權當作犯罪,是遊離在法律之外的潛規則。
遭遇了癡漢的女性,大多也因爲羞恥感,選擇了沉默。
據日本警察廳2010年委托民間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在大都市通勤、上學的女性,有13.7%于一年之内在電車内遭遇過"癡漢",但是其中向警察報告或咨詢的僅有10.9%,近90%選擇了沉默。
少數站出來反抗癡漢的女性,也幾乎得不到周圍人的支持。乘客們大多選擇視而不見,生怕惹禍上身。
有持無恐的癡漢,有苦難言的被害者,無動于衷的旁觀者......
狹小的車廂空間,就這樣成爲性犯罪者的天堂。
癡漢産業化
讓他們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得到社會默許的性犯罪者并不沒有止步于此,癡漢,更是被發展成一門生意,在色情世界中大行其道。
爲了迎合這種性變态需求,性産業者開發出各式各樣的以癡漢爲主題的商品和服務。
網站裏打着癡漢tag的AV,貨架上封面露骨誘人的癡漢主題成人漫畫、遊戲。電車癡漢不僅沒有被禁止,反倒成了一大創作母題,成爲最受消費者喜愛的一大類型。
光是電腦前的虛拟體驗還不夠,還有癡漢主題線下俱樂部,緻力于讓消費者擁有逼近真實的刺激體驗。
俱樂部的房間被布置成車廂内部的模樣,把手、座椅、廣播音,都按照真實車廂打造,性工作者穿着學生或工作族的制服,提供"被騷擾被冒犯"的性服務。
紀錄片中,記者探訪了一家癡漢俱樂部,店長驕傲地說在這裏"癡漢就是王道",還爲其正當性辯護道,讓癡漢在這裏發洩,可以使現實世界的女性免受傷害。
可這樣的體驗門店,到底會規避真實風險,還是成爲癡漢的訓練場所?值得懷疑。
在媒體人@ssshiye 看來,癡漢體驗店的存在諷刺至極。
「這家體驗店仿佛這個現行世界的隐喻。
在一個男性主導的世界,男性不斷擴張的欲望從來不會被質疑、被管束,它隻會不斷的被整個以他們爲中心的規則滿足和取悅。
對男性來說,世界确實是個大遊樂場。他們在其中盡情玩樂、通行無阻。而女性則是遊樂場中一切服務于男性的設施,是驚險刺激的過山車,是浪漫溫情的旋轉木馬,是轉角處可以歇腳飽腹的餐飲店,也是一天的玩樂和喧嚣後收拾殘局努力讓一切恢複原狀的清潔工。」
當女性還在爲現實生活中被癡漢、被尾随、被偷拍求助無門時,世界卻永遠可以爲男性的欲望開綠燈,發明五花八門的産品,将他們的變态性癖發揚光大。
然而,即便合法商品已經琳琅滿目,也并未滿足他們,不合法的生意又在暗處滋生。
癡漢們開始蠢蠢欲動,從真實世界取材,實施真實的犯罪。
比如紀錄片曝光的網站就是典型,上線的視頻都是真實的偷拍,而且大多made in China。
對女性實施性犯罪,錄制下來過程,制成商品流通,供人購買下載,再生産更多偷拍視頻。一條非法産業鏈就這麽做強做大,侵犯女性無數,卻沒有半點後果。
很遺憾地告訴大家,即便被記者調查披露個底朝天,但這非法的齒輪卻依然正常運作着。
截止發稿日,網站依然沒有得到關停處理。記者去質問作爲網站宣傳渠道之一的Twitter,得到的回應卻是大便表情包。作爲網站用戶基地的telegram(同樣是N号房發生地),也是無人監管的狀态。
作爲網站主謀的代号"貓咪"的湯卓然,已經被記者曝光身份,但依然在紀錄片上線之後大搖大擺從日本坐飛機回國。
打開他的推特主頁,挑釁似的轉發了紀錄片,當作網站的免費廣告。既無法律後果,又無愧疚之心。
從頭至尾,女性都被裹挾在這巨大的産業鏈中,被擺在貨架中心的重要位置,但無論是消費者還是生産者,都從未把女性當做人來看待。
紀錄片最後,記者上前追問湯卓然,爲何要做這樣的違法勾當,有替那些女孩想過嗎?他閉嘴不答,用暴力攻擊代替語言。
同樣的問題向那些已經接受治療的癡漢,他們也隻會對家人、朋友感到抱歉。那些受害的女性怎麽想,不重要。
正面連接曾采訪過香港52名偷拍者,他們回答更是令人發指。
偷拍的對象不重要,特征記不住,偷拍她們的裙底,就像拍風景、拍食物那樣。
圖源:正面連接
《52個偷拍的男人,和被他們傷害的女性》
他們就像活在隻有一種性别的世界裏,如此自洽,如此雲淡風輕。
日本打擊癡漢三十年
前進一步後退半步
對性犯罪的漠視和娛樂化體現在方方面面,譬如網絡上我們能毫無負擔地使用"癡漢臉"這個詞在任何場景,完全失去了原本的暴力性。
以前的報刊雜志上可以赫然看到作者介紹自己做"電車癡漢"的體驗,什麽樣的女性可以作爲癡漢對象"大顯身手",還有假借女性口吻大談"被癡漢"的"快感"。
現實中的1988年"大阪地下鐵禦堂筋事件"更是令人震驚。
大阪電車是癡漢聚集地
禦堂筋線,大阪第一條地鐵,每日120萬人流量,一個女性曾鼓起勇氣制止兩個男性性騷擾女乘客,不僅沒得到旁人支持,而且遭到了打擊報複。
"你敢反抗,下一個就強奸你",女孩被兩個性騷擾犯尾随跟蹤,最後在一個建築工地上被用球棒毆打、鋸子威脅、并慘遭強奸。
而由于強奸犯還很年輕,最終法院判了3年6個月。
事件發生不久,一些勇敢的女性成立了"反性暴力女子協會",向大阪交通局和地鐵運營方提出幾點申請。
女子協會三點訴求
各部門的反應卻非常遲鈍,他們成立的小組名叫"小型暴力對策委",小型暴力,問題不大,還用"會給男性乘客帶來不快,貼告示還是免了吧"等托詞敷衍女子協會。
在女子協會的堅持抗争下,1989年第一份反癡漢的廣告終于出現。
"如果遭遇騷擾,請毫不猶豫地高呼。"
雖然目的是爲了消除性暴力,但廣告連"性暴力""癡漢"這樣的表述都沒有出現。
聊勝于無,總是個開始。
1994年,大阪車站出現了"癡漢是犯罪"的傳單。
1995年,日本地鐵警察隊成立了"癡漢等被害咨詢所"。
2000年出現了女性專用車廂。
女性車廂
但是從數據上看,設立女性專用車廂後,風化案的數字并沒有顯著下降,但帶來的争議卻源源不斷(廣州也有過女性車廂,也是各方不讨好)。
首先人流量太大男性還是會去女性車廂,同時女性要承受"她這樣也配被癡漢嗎"的羞辱,遭遇癡漢後又被指責"自己不去女性車廂",最後還落得個"逆向歧視男性"的罪名。
政府确有加大力度打擊癡漢。
《迷惑防止條例》規定:癡漢行爲可判6個月以下拘留或50萬日元以下罰款。屢犯者加倍,處一年以下監禁或100萬日元以下罰款。
根據日本刑法,若判定強制猥亵罪可處6個月以上或10年以下徒刑。
地鐵各處是打擊癡漢的标語
癡漢高發的線路有警察專門巡邏,就像紀錄片裏那樣,警察發現有乘客一直來回坐某一段線路,便可以合理懷疑他是癡漢。
且日本在癡漢問題上采取「有罪推定」原則,即被指控的男性必須提供自己沒有性騷擾的有利證據,非官方統計,電車癡漢的定罪率高達99%。
爲避免産生誤會,男性會在地鐵上雙手舉起握住吊環,或一手提公文包一手拿報紙,證明自己雙手無暇顧及其他事。
月曜日展示男士被指控的标準姿勢
「有罪推定」的前提是日本癡漢的問題太猖獗,享有"癡漢大國"的惡名,推測每年有65萬受害者,但這也讓日本男性感到委屈,認爲"把男人當成怪物,根本就是歧視"。
爲此,日本保險公司"創意性"推出了癡漢保險,每月交590日元,當遇到癡漢指控時,會得到賠償,保險公司會雇律師幫助打官司。
癡漢保險
還有公司做「癡漢冤罪證明系統」,由内置微型相機的手環+配套雲端服務器組成。如果被懷疑,可以調視頻打官司。
手環使用流程
不想舉起雙手避嫌,也不想買癡漢保險的男性提出「男性專用車廂」的建議,結果投票出來女性支持的更多(20歲到29歲女性支持率最高)。
男性車廂的民意調查
"癡漢是犯罪"已經在日本宣傳二十多年了,但是2010年的民調依然有90%的女性選擇沉默,52.6%選擇"忍耐",45.1%選擇"逃離現場",僅10%向警察報告或咨詢。
平均觀念水位的變化不是一句"你可以勇敢,你可以反抗"就能輕易改變的。
Not all men(不是所有男性是性騷擾犯)是男性常見的反駁論點,但是Yes all women,所有女性都在性騷擾恐懼之中,又是不争的事實。
伊藤詩織《日本之恥》2018年
網上的輿論認知相當混亂,有人惡意模仿女性口吻"募集癡漢",2013年關西JR和歌山線的電車上,多名男性對女性伸出鹹豬手,警察追究發現原來有人冒充她發言"想被癡漢"。
《爲什麽90%的日本女性選擇沉默?》
當然還是有很多舉措,能夠幫助女性建立更加安全的公共空間。
譬如一款叫DigiPolice(電子警察)的app,點擊"癡漢擊退"便有發聲功能,幫助遭遇性騷擾完全失語、發不出聲音的女孩吓退癡漢。
"電子警察"
另一款app則是女性點擊"通報",列車會有"本車廂有癡漢發生"的廣播提醒乘客互相注意。
"報警防狼"
還有「防癡漢印章」,使用UV着色油墨技術,紫外線可見,近期洗不掉,能給施害者蓋章作爲證據,向警察請求幫助。
"癡漢印章"
《追查「癡漢」》的紀錄片引發關注,日本近期将通過首個反偷窺法,禁止在未經同意下拍攝含有性剝削内容的影片和照片。
類似的法案,香港也有,偷拍在香港正視「入刑」,「窺淫罪」最高監禁5年。
日本出台反偷窺法
當然除了立法,還有越來越多的心理咨詢介入、女性組織互助等舉措出現。
日本打擊癡漢三十年,進步是緩慢的。
也許這就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真相,就像戴錦華老師說的:
要謀求一點社會變化,都得經過曠日持久的抗争堅持,都要付出生命、都要去流血才能達成。但是倒退是瞬間完成的。
又到了6月盛夏,日本癡漢傳染病突發的季節。
又看到新聞裏的溫馨提醒:大家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