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亞迪有點「飄」了。
年初的仰望品牌發布會上,比亞迪剛剛展示了自家百萬級電動車仰望 U8「橫着走」和「水上漂」,最近又在秀了一把橋上原地掉頭。
如果說以前比亞迪在大家心中的印象是國民電動車,随着仰望品牌的亮相,越來越往「車圈雜技選手」秀肌肉的方向走了。
近期,仰望品牌舉行易四方技術場景解讀會上,對于易四方技術平台底層技術邏輯和場景能力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解讀。參加完這次技術解讀會後我想說:仰望「橫着走」,真不是靠麥克納姆輪。
易四方,四電機之夢的「重啓」
把時間撥回到 2004 年,那時國内汽車市場還是合資品牌和國外車企的天下,如今我們熟悉的比亞迪汽車剛剛正式成立滿一年。就在那年的北京國際車展上,被主流媒體稱爲「中小車企」的比亞迪發布了一台純電動概念車—— ET。當時頂着藍天白雲 logo 的比亞迪爲這台概念車配備四個輪邊電機,可以獨立控制四輪扭矩。
正所謂「領先一步是先進,領先兩步是先驅,領先三步是先烈」,十八年前大家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遠沒有如今這麽高,比亞迪也遠不是如今的「迪王」,這個四電機技術可以說是天時地利都不合适。
然而當年的比亞迪并沒有放棄,而是在商用車上嘗試四電機技術的改良,十八年之後把這項技術改進優化後打造成了一個全新的技術平台,也就是那個讓仰望 U8 可以「原地掉頭」「橫着走」的易四方技術平台。
如果說是哪種執念讓比亞迪對這項技術堅持了十八年,那大概是在電動平台下,四電機對于四輪驅動天然的靈活性和性能優勢。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我們最熟悉的四輪驅動代表就是 quattro。要将同一個發動機輸出的動力分配到四個車輪,需要線通過中央差速器将動力分配到前後軸,再分别由前後軸差速器将扭矩分配到兩個車輪。這決定了動力經過這需要複雜的結構;需要經曆至少兩個差速器的分配;需要在機械差速器有限的扭矩分配比例下,将盡可能多的扭矩分配給不打滑的車輪。然而就算是最優秀的 quattro 技術,當某個車輪被困打滑時,機械差速器也無法将動力 100% 傳輸到不打滑的一側,幾次動力分配後也要有能量損耗,更不用說輸出負扭矩反轉這種「天方夜譚」的設想。但是在電動化時代,這些都可以實現。
(輪邊電機高效率的特性)
當驅動車輪的動力從發動機變成了電動機,如果給每個車輪都配上一個輪邊電機,不僅能通過四個電機獨立控制四個車輪,甚至能讓車輪正轉、反轉切換。四個輪邊驅動電機相互獨立,沒有了橫向的機械鏈接,傳輸路徑短,同步性強,效率更高。未來,通過标準化的底盤平台,電驅動與底盤平台能夠深度融合,作爲動力源和基礎載體,實現上下車體完全解耦開發,也就是滑闆地盤的雛形。
事實上,發現四電機驅動這個優勢的不隻是比亞迪一家,在過去一兩年裏,悍馬 EV、Rivian RT1、現代 IONIQ 5,甚至寶馬 M4 純電版的諜照中,都看到四電機驅動的設計。不過相比之下,即将在今年上市的仰望 U8 可能是中國消費者能最早接觸到的四電機量産車。
重構汽車驅動,有多難?
可能每一個開着大中型 SUV 等龐然大物出街的人,在錯車時都遇到過這樣的困擾:汽車爲什麽不能像坦克那樣原地調頭?
坦克的原地掉頭,是控制坦克兩個履帶以相反方向轉動,轉彎外側履帶正轉、内側履帶反轉實現調頭。一側正轉、一側反轉,從原理上看并不難理解,難的是如何分别控制汽車内外兩側的車輪的扭矩,甚至分别控制汽車的四個車輪。
要實現的原理也很簡單,如果給每個車輪都配上一個電機,不僅能通過四個電機獨立控制四個車輪,甚至能讓車輪正轉、反轉切換。這就是易四方技術平台實現坦克原地調頭的原理。
問題是,當采用四電機驅動系統時,如何精準的控制四個電機間的協同合作,如何精準的感知路況,如何讓最終呈現出的性能最優化,需要的不隻是四個電機,而是感知、控制、執行三個維度之間的密切配合。
爲了實現這種效果,感知方面,易四方率先發揮了輪邊電機強大的感知能力。相比于傳統燃油車的全時四驅技術通過監測兩車輪間的轉速差來感知車輪是否打滑,易四方通過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智能駕駛傳感數據,不間斷的全方位感知車輛運動狀态,爲後續的決策、執行環節提供感知數據基礎。
在控制環節中,區别去燃油車機械結構的動力傳輸,易四方技術平台搭載中央計算平台 + 域控控制架構高度協同的電子電氣架構,能實時互通感知信息和控制策略,以毫秒級的響應速度獨立調節四個車輪的動态。以車輛單輪爆胎爲例,以每秒 1000 次的頻率精準調整剩餘三輪的扭矩,通過驅動輪及時對車身姿态進行強有力的補償幹預,幫助駕駛員将車輛穩定可控地停下來。
執行層面,易四方技術平台搭載了四個輪邊電機。相比于能夠實現純粹的四輪獨立驅動,并根據駕駛場景的需求,對四個車輪的動力進行獨立精準的控制。
而電動車本身大馬力直出的優勢,也讓易四方技術平台搭載的電驅總成系統最大馬力可超 1100 匹,最高轉速可達 20500rpm。同時,爲了讓傳統效率進一步提高,易四方技術平台全系車型都将标配 800V 高壓 SiC 電控,最高效率可達 99.5%。
感知、控制、執行三個維度的協同合作,800V SiC 平台的夾持,讓仰望 U8 不僅能擁有原地掉頭、極限爬坡這樣良好的越野性能,也能提升在冰雪路面上提升車輛操控的極限,甚至在不慎誤入深水是,也能通過應急浮水模式,依托精準的四輪扭矩矢量分配能力使車輛保持驅動力,獲得短時間漂浮脫困的能力。
最後
重新翻閱 2004 年關于北京國際車展的報道,有不少這對比亞迪 ET 這款概念車的質疑聲音。當年,那些提出質疑的人一定想不到,四電機獨立驅動這個「初心」,比亞迪會堅持了十八年。比亞迪似乎一直在憋着一口氣,找一個合适的時機、合适的産品,将自己壓箱底了近 20 年的技術拿出來,隻爲了證明比亞迪作爲一個自主車企,也能做高端品牌,也能做出頂尖的技術。
仰望能夠「橫着走」,真不是說說而已。
仰望憑什麽能「橫」着走?,首發于Geek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