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AI 和物聯網(IoT)浪潮席卷全球的當下,小米正憑借其獨特的戰略布局和強大的生态優勢,悄然改寫科技行業的競争格局。
高盛本周稍早前公布研報稱,小米在 AI 和 IoT 領域的戰略布局,通過構建操作系統級别的 AI 代理——小愛同學和全球最大的 AIoT 生态系統,未來幾年有望實現強勁增長,成爲 AI 行業最終的赢家。
小米處于有利地位,能夠以更高效的方式提升其 AI 技術能力,通過 AI 擴大其 " 人 × 車 × 家 " 生态系統并推動銷售增長,并且有望在長期内向互聯網 / 軟件服務領域上遊邁進,通過構建操作系統級别的 AI 代理——小愛同學和全球最大的 AIoT 生态系統。
高盛将小米 12 個月目标價從 38 港元大幅上調至 58 港元,較周五收盤價高 12% 以上,并重申了 " 買入 " 評級。

AI+AIoT 生态系統
報告指出,小米正在構建操作系統級别的 AI 代理—— Xiaoai,并将其打造爲全球最大的 AIoT 生态系統。這一戰略的核心是将 AI 技術深度融入小米的硬件、軟件和服務中,實現從智能手機到智能家居、電動汽車的全方位智能化連接。
截至 2024 年,小米的 AIoT 設備連接數已接近 9 億台,這一龐大的生态系統爲小米在 AI 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高盛還認爲,各公司在 AI 大語言模型能力方面的差距逐漸縮小,小米的差異化優勢體現在兩個方面:
首先,獲客成本低,小米擁有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市場份額(2023 年占比 13%),這意味着其 AI 技術可以通過海量的設備快速落地和推廣。
其次,小米的 AI 技術不僅局限于軟件層面,還通過硬件與軟件的深度結合,實現了更高效的智能化體驗。例如,小米的智能汽車 SU7 Ultra 和即将發布的 YU7,不僅在性能上對标豪華品牌,更在智能化配置上展現出強大的競争力。
業績還有很大想象空間
高盛對小米的财務前景持樂觀态度。報告預測,小米 2024 年至 2027 年的收入複合年增長率(CAGR)将達到 26%,淨利潤 CAGR 更是高達 35%,這一增長速度在亞洲科技巨頭中名列前茅。高盛還特别提到,小米在 AIoT 和汽車領域的增長潛力巨大,預計這兩個領域在 2024-2027 年間的收入 CAGR 分别可達 17% 和 99%。
在智能手機業務方面,小米的全球市場份額在 2024 年第四季度達到 13%,較去年同期略有增長。與此同時,小米在中國市場的智能手機銷量在 2025 年 1 月實現了超過 40% 的同比增長,顯示出其在國内市場的強勁競争力。高盛認爲,随着小米在 AI 技術上的持續投入,其智能手機業務有望通過智能化功能的提升進一步鞏固市場份額。
電動汽車業務方面,高盛預計,小米 2025 年的智能電動汽車交付量将達到 36 萬輛,超出管理層此前設定的 30 萬輛目标。其中,高端車型 SU7 Ultra 的交付量有望達到 1 萬輛,其售價預計爲 75 萬元人民币,毛利率将是普通車型的 5 倍。
高盛還指出,未來幾個月内有幾件事值得關注:
2 月末的新産品發布會,屆時将發布 SU7 Ultra、小米 15 Ultra 以及其他 AIoT 産品(例如集中式空調),随後小米 15 Ultra 将于 3 月 2 日全球發布;我們将關注官方定價、訂單量以及可能宣布的增值服務;
SU7 Ultra 将于 3 月在紐博格林賽道進行測試;
電動汽車工廠的進展,包括一期工廠的擴建、二期工廠的建設以及第二個電動汽車工廠的更新;
YU7 将于 6 月至 7 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