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 導購
專注于新能源車資訊及導購
關注
首先祝大家 2024 年快樂;其次這是一篇源自 " 熱門話題 " 的選題;最後個人覺得,如果 2024 年都能開上 BBA 級别的車,大夥應該也會挺開心的。
近日,網絡有着一個很熱門的話題:再不努力以後隻能開 BBA 了。在行業内引起了激烈的讨論,同時也讓不少消費者産生了共鳴,主要原因是當下國産新能源車越賣越貴了,比如問界 M9 46.98 萬元起步、理想 MEGA 要 60 萬、坦克 900 要 70 萬、蔚來 ET9 預售 80 萬、仰望 U8 109.8 萬。看着這些價格,網友表示 " 真是沒錢買國産了 "。
還有人表示,原本以爲小米的車會便宜點,但雷老闆直接表示 " 不要再說 9.9 萬了,14.9 萬也不可能,但凡這種表現和配置的,都在 40 萬元以上 ",所以小米的 SU7 應該也會走高端路線。說實話,相比于動辄優惠好幾萬的 BBA 來說,某些國産車是越來越貴了,但另一方面消費者對國産車的價格還停留在過去,總覺得應該是幾萬十幾萬。
試想一下,以前讓你花 100 萬去買輛比亞迪的車,你是不是會覺得瘋了吧," 百萬級比亞迪 " 過去沒人敢想現在卻做到了,這就是我們國産車向上的進步。另外很多人隻看到定價上的數字,卻沒從它們的産品以及體驗上去了解,這些大幾十萬的車型各方面都足以媲美傳統的 BBA,甚至在豪華度上還更強一點,欠缺的隻是品牌力而已。
當然了,國産新能源車并不全是這些貴的,比亞迪、五菱、長安、吉利、長城等等還是有着很多親民的,所以 " 隻能開 BBA" 顯然是個僞命題。不過話說回來,國産電動車很貴也是個不争的事實,究其原因這也是它們對市場的無奈之舉。很多時候,做品牌必須得先做高端,然後再往下降維,正所謂現在賣得貴,是爲了将來賣得便宜。
這其實并不難理解,作爲一個全新的品牌,首先你就得讓大夥記住你,那麽造高端車型無疑就是一個捷徑,同時也能彰顯出自己的造車實力,當年特斯拉就是這麽操作的,從 100 萬的車慢慢下探下 20 萬 30 萬,從而實現銷量上質的提升。此外,新品牌由于供應鏈等原因,整車的成本普遍偏高,這也是它們定價高的一大原因。
隻是原本都是在背後的吐槽,爲什麽最近會和 BBA 扯上關系呢?某種程度而言,這也傳遞出了合資品牌的一種焦慮,畢竟在當下的國内汽車市場,普通國産電動車搶了日系車的市場,高端國産電動車正在蠶食 BBA 的份額,國産品牌的全面崛起正在打破傳統市場的布局,擺脫了海外品牌主導中國市場的局面,因此它們确實是該急了。
猶記得,以前的自主品牌在定價方面,總是謹慎得怕定得太高被 " 噴 ",反觀現在反而是在無形中透露着一種自信。有人說,以前的我們剛入場,不知道應該怎麽玩,也沒有新的賽道,玩的也是合資剩下來的,沒辦法隻能一步步往上試探,而現在我們有了新能源這根新賽道,就給了我們從上往下打的機會,所以大家都想緊緊握住。
因此對于 BBA 來說,國産車定什麽價格,那是它們的本事,并不存在所謂的 " 隻能 " 問題,但前提是品質得對得起這個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