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年前,即 1939 年 11 月 30 日,正如當時蘇聯報紙宣傳的那樣,蘇聯軍隊開始 " 将芬蘭從資産階級壓迫下解放出來 "。
蘇聯海軍 DB-3 轟炸機。
換句話說,蘇聯軍隊入侵芬蘭領土,開始了所謂的 " 冬季戰争 "。當然,蘇聯空軍也沒有袖手旁觀。當天上午,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第 1 水雷魚雷轟炸機團的兩個 DB-3 轟炸機群帶彈起飛,搜尋芬蘭海軍 " 威内莫伊甯 " 号和 " 伊爾馬裏甯 " 号沿海戰列艦。這兩艘戰列艦的 10 英寸(254mm)艦炮可以對蘇聯軍隊造成嚴重傷亡。
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第 1 水雷魚雷轟炸機團 DB-3 轟炸機,采用蘇芬戰争時期的塗裝。
其中一個機群遭到芬蘭戰鬥機的攔截,有兩架轟炸機被擊落,第三架轟炸機成功逃脫。另一個機群很幸運,在漢科半島附近的一個錨地發現了這兩艘沿海戰列艦,并通過無線電報告了它們的位置。随後,該機群發動攻擊,投下的炸彈都沒有擊中這些戰列艦。
得知這一情報,第 1 水雷魚雷轟炸機團一個中隊傾巢出動,中隊指揮官尼古拉 · 托卡列夫少校指揮八架轟炸機,共攜帶 10.5 噸高爆炸彈。然而,芬蘭沿海戰列艦不會老老實實等待蘇聯轟炸機的到來,剛一遭到空襲時,它們就起錨出海轉移到其他地方。
尼古拉 · 托卡列夫少校(左)和他的中隊 1939 年 11 月 30 日突襲赫爾辛基的地圖。陰影部分是炸彈落下的區域。請注意,它幾乎覆蓋到了蘇聯大使館。
兩小時後,當托卡列夫少校指揮的中隊到達指定的錨地時,撲了一個空,該中隊在附近也沒有找到芬蘭沿海戰列艦的影子。起飛前,托卡列夫沒有時間确定備用目标的位置,而備用目标的作用就是防止在錨地撲空時,作爲接下來的轟炸目标。當時,他必須做出一個艱難的決定:要麽把炸彈扔進海中然後直線返航,要麽自己尋找備用目标。
很快,托卡列夫少校找到了備用目标,決定主動攻擊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港口,以及内部的船舶。傍晚時分,他率領中隊抵達赫爾辛基,從海上進入市區,向港口投下炸彈。接着,所有轟炸機跟随長機投下了炸彈。
被蘇聯空軍炸毀的赫爾辛基市區建築物。
當 DB-3 機組返航後報告,港口内的兩艘船舶被炸彈直接命中,岸邊的兩座大型倉庫被炸并燃起大火。然而,不幸的是,這份報告并不真實。托卡列夫少校駕駛的長機按下投彈按鈕太晚了,此時長機已經飛過港口,飛到了建築密集的市中心上空。
其餘的機組人員按照長機的信号投下炸彈,導緻所有的炸彈都落在了赫爾辛基市中心。不出意外的是,10.5 噸高爆炸彈給這座城市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有 97 人喪生,236 人受傷,死傷大部分的都是平民。
赫爾辛基市内的消防隊趕到現場撲滅火災。
但是,托卡列夫少校并沒有因爲其緻命錯誤而受到任何懲罰。次年,即 1940 年 4 月 21 日,他因 " 戰鬥任務表現出色 " 而被授予 " 蘇聯英雄 " 稱号。同年 8 月,他成爲波羅的海艦隊航空兵第 1 水雷魚雷轟炸機團團長。值得注意的是,早在 1939 年 11 月 18 日,也就是蘇芬戰争爆發前兩周,蘇聯空軍司令部就曾發布命令,禁止轟炸居民樓和其他民用設施。
所以,蘇聯軍事和政治領導層并不負有這場悲劇的直接責任。然而,在面對關于赫爾辛基轟炸事件大量無可辯駁的證據時,當時的蘇聯外交部部長、人民委員莫洛托夫斷然否認這一事實,給國際社會留下了極不好的形象。
赫爾辛基技術大學被空投炸彈擊中,正在燃燒。在他的前面是沙皇亞曆山大二世的紀念碑。
任何人都可以參觀這座城市的廢墟,很快赫爾辛基的照片出現在世界上除了蘇聯之外所有的主要報紙上。不過,12 月 2 日,莫洛托夫正式表示,蘇聯 " 沒有轟炸也無意轟炸赫爾辛基,而且尊重芬蘭人民的利益!" 坦率地說,這看起來很愚蠢,然而這位蘇聯外交家似乎并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智慧。
尼古拉 · 托卡列夫參加了衛國戰争,晉升爲少将和航空師師長,但繼續親自執行作戰任務。1944 年 1 月 30 日,在克裏米亞上空他駕駛的轟炸機被德國高射炮擊落,英勇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