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14 日消息,根據 DealStreetAsia DATA VANTAGE 最新獲取的東南亞電商巨頭 Lazada 向新加坡會計和企業管制局(ACRA)提交的文件,Lazada 集團又從母公司阿裏獲得了 3.529 億美元的注資。數據顯示,去年阿裏分三次向 Lazada 注資共計 16 億美元,包括 2022 年 5 月的 3.7825 億美元、2022 年 8 月的 9.125 億美元、2022 年 12 月的 3.425 億美元。
阿裏 2022 年對 Lazada 的 16 億重大投資,可以說是阿裏自 2018 年以 20 億美元增持 Lazada 後的首次投資,這一舉動,發生在蔣凡調任接管 Lazada 後的五個月。
2016 年,阿裏斥資 10 億美金拿下 Lazada 的控股權;17 年阿裏 10 億美元增持 Lazada,持股比例由 51% 提升至 83%,18 年阿裏再次以 20 億美元增持 Lazada。在此後的 2019、2020、2021 這三年内,即彭蕾、皮爾 · 彭龍、李純這三任 CEO 在任時期内,阿裏并未再對 Lazada 進行注資。
Lazada 在 2019 年之後就面臨着 Shopee 的瘋狂進攻,并被 Shopee 迅速反超,此後在東南亞市場競争中一直掉隊。
從時間點上來說,2022 年阿裏把 Lazada 業務交給蔣凡之後,重新啓動對 Lazada 的注資,或者也是阿裏試圖扭轉東南亞競争局勢的一次嘗試。
比較明顯的是,除了提供資金支持外,阿裏對 Lazada 的人事任用上也發生了實質性的轉變。
過去,Lazada 各個國家的 CEO、業務高管等主要都是阿裏天貓的高管、淘寶的高管、菜鳥的高管、1688 的高管轉崗過去接手。以 2018 年爲例,阿裏派來上百位阿裏中層幹部接管 Lazada 的關鍵崗位,在 2018 到 2020 年期間,Lazada 在印尼、馬來西亞、泰國和越南的團隊領導人更換了三輪以上。
經曆了管理文化沖擊、高管頻繁變動帶來的内耗等一系列問題後,現在的 Lazada 不再執着于以往的 " 阿裏式 " 改造,而是選擇正視這幾年 Lazada 本地化遭遇的困局,并解決掉過去的一系列頑疾。
2022 年蔣凡接手後,更換了 Lazada 的 CEO 并調整了其管理團隊,在用人上更多的傾向于本地化、實幹型、能幹型。其中,董铮接替李純成爲 Lazada 集團 CEO,同時兼任 Lazada 印尼 CEO。董铮是 Lazada 任職最久的高管之一,也是長期紮根東南亞、精通東南亞本地市場、伴随 Lazada 集團成長起來的管理人才,被稱爲 " 沒有阿裏味的 CEO"。
Lazada 内部的人大都看好董峥這個人。雷峰網了解到,很多阿裏人認爲董峥是實幹幹出來的,而且确實把越南和泰國市場做起來了,泰國也是所有市場裏發展得比較好的地方,其他市場相對來說不如人意。
翻開 Lazada 的人事變動曆史,董峥确實算得上是 Lazada 的 " 救火隊長 " 角色。
2019 年 3 月,阿裏從中國派遣到 Lazada 越南擔任 CEO 的張一星,就職不滿一年就返回了阿裏杭州總部,董峥接任了其 Lazada 越南 CEO 的職位;2021 年 5 月,原天貓服飾事業部負責人劉秀雲在接任泰國 CEO 短短四個月後就宣布離職,董铮在就任越南 CEO 的職位上兼任了泰國 CEO 一職。
替換掉李純是 Lazada 在蔣凡治下的第一大動作。董峥接任 Lazada 集團 CEO 之後,馬來西亞的 CEO 以及 Lazada 的産品負責人相繼離職了,Lazada 泰國 CEO、菲律賓 CEO 也全都更換爲在當地成長起來的業務負責人。
這一調整過後,Lazada 明面上看是暫時結束了李純時代在業務、管理上雙重混亂的局面。李純自 2020 年接手 Lazada 之後,Lazada 在 6 個市場全部被 Shopee 超過了,其在任上,Lazada 内部人事變動可能也是最頻繁的一段時期。
一位印尼電商負責人透露,李純管理下的整個 Lazada 印尼公司内部協同不是很順暢,很多時候,物流負責人和電商業務負責人互相都不了解對方的工作内容及進展,這就導緻很多内部協作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有一種說法是,杭州總部對李純并不滿意。雖然兼任印尼的 CEO,但在 2020、2021 兩年期間,李純一直待在新加坡,對印尼業務一直是遠程電話 / 視頻遙控指揮。蔣凡、董峥上位後,李純在 Lazada 集團内部的嫡系,也基本都走了。
回到 Lazada 業務層面,得到集團資金支持的蔣凡,将本地化運營的重任更多放在了 Lazada 上,由 Lazada 統一主導全球各市場的本地化電商運營。
一個動作是,Lazada 已經接管了歐洲的速賣通,在歐洲的所有本地的東西全都給 Lazada。阿裏集團的戰略是,Lazada 做本地的,Aliexpress 做跨境的,目前 Aliexpress 在西班牙、法國的本地員工都撤掉了,整體打包給 Lazada。
另一個動作是,蔣凡開放了 Lazada 第三方物流。過去,Lazada 的商家和消費者無法自主選擇快遞公司,隻能走官方合作方,這就導緻快遞的時效、服務、安全無法保證,消費者和商家對此怨氣較大。
整個 2022 年,蔣凡對阿裏的海外業務一直處在梳理、調整的狀态。但多位業内人士都認爲,蔣凡的到來其實對 Lazada 沒帶來多大的實質性改變,原因是 Shopee 領先太多,用戶的心智已經被轉移,Lazada 幾乎不可能翻盤。
不過,Lazada 也并非毫無進展。
一個不可忽視的進步是,根據 iPrice 的數據,從 2021 年第四季度到 2022 年第二季度,Lazada 逐漸取代在雅加達上市的本土電商平台 Bukalapak,成爲印尼訪問量第三大電商平台,僅次于 Tokopedia 和 Shopee。
SimilarWeb 的數據也顯示,Lazada Indonesia 的流量在過去三個月中一直相當穩定: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2 月期間的總訪問量爲 2.486 億(平均每月約 8287 萬);同期,Shopee 和 Tokopedia 的訪問量分别超過 5 億和 3.728 億;同樣在雅加達上市的 Blibli 爲 8920 萬;Bukalapak 爲 5680 萬。
此外,2022 年下半年,Lazada 在泰國、菲律賓等國家的市場份額都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東南亞電商業務,是全球互聯網巨頭們都正在擠破頭争搶的一塊 " 大餅 ",對于 Lazada 來說,一切都變得更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