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曉陽
編輯 / 子夜
" 人形機器人第一股 " 或将誕生。
1 月 31 日,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 " 優必選 ")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拟在香港主闆挂牌上市。
優必選是全球少數能生産出人形機器人的科技公司,其自研的人形機器人 Walker X,身高約 130cm,體重 63kg,擁有 41 個高性能伺服驅動關節,能在複雜的地面行走,能為人類按摩、擰瓶蓋。
圖源優必選招股書
人形機器人發展至今,已經不是新鮮的概念。這是機器人賽道中最早被提及,也最難實現的産品。但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廣闊,甚至被認為堪比智能手機、智能汽車,将給全球經濟帶來巨大影響。
機器人技術不斷升級、全球勞動力短缺問題凸顯、客戶付費意願增強……推動着機器人産業加速發展,各國将其上升至國家戰略,人形機器人企業也迎來紅利期。
近些年,不斷有巨頭押注人形機器人,就在去年的特斯拉 "AI Day" 上,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 擎天柱 "(Optimus)現身;同年,小米推出人形機器人鐵大(CyrberOne)。巨頭效應下,人形機器人相關概念被進一步炒熱。
國内人形機器人企業也受到資本的熱捧。自 2012 年成立以來,優必選科技完成了多輪融資,參與投資的機構不乏騰訊、啟明創明、工商銀行、鼎晖投資、科大訊飛等知名企業及投資機構。
随着技術提升,人形機器人正在一步步接近人類的想象,受到更多來自市場、資本的關注,但這也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前沿技術,企業仍在難落地、難盈利的困境中苦苦掙紮。
落地量産,優必選的探索走到哪了?
優必選的人形機器人早已走出實驗室,不僅四次出現在春晚的舞台上,為歌手孫楠伴舞或表演 " 群舞 ",還在迪拜世博會中國館進行了為期半年的服務,完成了 1000 個場次的接待任務。
近幾年,為了讓人形機器人适用于更多場景,在現實生活中以更靈活的狀态與人互動,優必選一步步對人形機器人進行改良,并于 2018 年開發出第一代 Walker 機器人,實現中國雙足機器人行走能力的突破。
之後優必選又叠代出 Walker X(大型仿人服務機器人)、Alpha Mini 悟空(小型消費級機器人)、Yanshee 偃師(教育機器人)等人形機器人。
優必選熊貓機器人優悠,圖源優必選科技微博
顯然,這些人形機器人看起來更像 " 人 "。相比其他服務機器人,人形機器人更像是一種 " 進階版 ",它需要更高的感知、交互能力,還擁有類似人類的運動能力,能平穩、敏捷地行走。
比如 Walker X,其技術突破主要表現在 " 眼睛 "、" 四肢 " 具備的能力上。
擁有了 " 眼睛 ",Walker X 可以在走路時 " 看清 " 道路、避開障礙,可以識别人臉、手勢和物體。
創造出類似人類的 " 眼睛 ",則要基于多目視覺傳感器、U-SLAM 視覺導航、物體檢測與識别算法等多項技術突破。
" 四肢 " 的能力,則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通過步态規劃與控制技術升級,Walker X 能在樓梯、碎石、草坪等複雜地形平穩行走,最高行走速度為 3km/h。
另一方面,基于手臂、手掌具備的自由度,Walker X 可以操控冰箱、咖啡機、吸塵器等家電,提供按摩、擰瓶蓋、端茶倒水等服務。
Walker X,圖源優必選科技微博
在優必選一直講述的技術故事中," 四肢 " 能力背後的伺服驅動器技術,被作為重點提及。
伺服驅動器技術充當的是整個軀幹、關節,是人形機器人靈活運動的基礎。Walker X 便擁有 41 個伺服驅動關節。為了讓人形機器人更像人類,伺服驅動關節,需要快速響應、準确定位、平穩運動。
不過,在 " 如何讓機器人更像人 " 這一問題上,其他公司也有不少探索,可以走樓梯、跳躍的 ASIMO,擅長踢足球、拳擊的 NAO,都在滿足人們對人形機器人的想象。
其中,波士頓動力推出的 Atlas,相比優必選 Walker 系列,在運動流暢能力上更為出色,能進行跳躍、攀登、後滾翻等高難度 " 跑酷 " 動作。
Atlas 的視頻演示,圖源波士頓動力公司官網
此前優必選曾強調,Walker 系列與全球其他人形機器人的不同之處在于,其可以量産。
在關鍵技術上,優必選稱其已設計生産 40 餘種伺服驅動器,掌握從 0.2Nm 小型伺服驅動器到 120Nm 大型伺服驅動器的量産能力。
但實際上,Walker 系列還并未完成量産。2021 财年,優必選售出一台真人尺寸的人形機器人 Walker-2 用于教育,2022 年前 9 個月售出兩台 Walker-X 用于通用商業目的。
目前人形機器人的造價偏高,據浙商證券報告,Atlas 人形機器人的成本約 200 萬美元。更多公司希望壓低其造價,但這也是一個需要漫長時間達成的目标。
優必選創始人兼 CEO 周劍曾在 2021 年的一次采訪中提到,人形機器人要真正進入家庭服務,至少還需要 5-10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優必選遇到的問題,也是全球人形機器人商業化的現狀,生産成本高、核心技術發展不成熟、維護成本高昂等因素,導緻人形機器人尚無法實現量産。
硬科技逃不過虧損,
人形機器人還在等春天
至今為止,優必選完成了 9 輪融資,總融資超 10 億美元,但從優必選披露的招股說明書中可以看到,其仍在持續虧損,靠融資輸血。
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前三季度,優必選總營收分别達人民币 7.40 億元、8.17 億元、5.29 億元,分别産生淨虧損為 7.07 億元、9.18 億元、7.78 億元。
除了虧損,優必選的負債總額也達到 15.8 億元。2021 年、2022 年,優必選分别向銀行貸款 3.69 億元、2.56 億元,2022 年的這筆貸款擔保人為實控人周劍。
優必選虧損的原因,與許多硬科技公司相似,在支付高昂的研發成本的同時,由于商業化落地難、市場需求不足,導緻業務規模不足以産生規模效應,難以實現盈利。
優必選擁有 1692 名員工,其中研發人員超過了 40%,研發開支也很龐大,2020 年 -2022 年前三季度,總投入超過 12 億元。
目前優必選已經形成了 To B 與 To C 兩大業務。To B 方面,面向教育、物流、康養、安防等行業提供定制智能機器人解決方案。
To C 方面,則推出面向普通消費者的 " 智能服務機器人 " 和 " 智能家用機器人 ",前者主要為家庭教育、家庭娛樂和兒童發展設計的小型機器人,後者主要用于家庭環境、智能生活方面的智能機器人家電産品。
Yanshee(偃師),圖源優必選微博
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優必選已累計推出逾 50 類産品,擁有近 1000 家企業客戶,已售出 50 萬台機器人産品。
但相比真人尺寸的 Walker 系列人形機器人,優必選面向教育領域的小型機器人更受消費者歡迎,也貢獻了更多營收,在過去三年占總營收比重超過了 50%。
教育機器人市場競争激烈,門檻較低,科技公司通過教育機器人可以快速切入人形機器人領域。放眼未來,随着技術提升,人形機器人告别早期競争後,玩家還要進行多元化布局,不再僅靠教育市場存活。
但目前而言,作為一家人形機器人公司,虧損是逃不過的。
近期,優必選計劃赴港上市,時代周報報道稱,一位參與過優必選公司投資調研的投資人表示,優必選急于上市,一方面是為了打通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另一方面是優必選遲遲不能盈利,背後投資方或有意變現退出。
不僅是優必選,更多玩家仍掙紮于商業化難題。
著名的人形機器人公司波士頓動力,已經三易其主,先後被谷歌、軟銀收購,如今控制權又交給了韓國現代汽車。一直以來,波士頓動力的人型機器人看重技術突破,缺乏商用場景,難以盈利,這也引發了 " 東家 " 的擔憂。
軟銀的 Pepper,曾被譽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 " 心髒 " 的機器人,但早在 2020 年 8 月便已停止生産;本田 ASIMO,全球最早具備人類雙足行走能力的人形機器人,也在 2022 年宣布退役,結束長達 20 餘年的表演生涯。
Pepper、ASIMO、Atlas 作為行業先驅,或告别市場,或找不到合适的應用場景。
在國内,如優必選一般的新興玩家,也仍在探路。自研出 GINGER 系列人形機器人的達闼科技,營收主要來源于雲 AI 解決方案和智能設備,而非人形機器人業務。自研出 ARTROBOT 系列仿人機器人的北京鋼鐵俠科技,将應用場景拓展至航天領域,但仍未落地到工業、民用領域中。
人形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廣闊,但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身處其中的玩家也将經曆更多挑戰、面臨更多風險。
特斯拉、戴森、小米入局,
巨頭效應帶來了什麼?
人形機器人尚未大規模落地,但特斯拉、亞馬遜、戴森等巨頭的入局将市場炒得火熱。
人形機器人已經變成特斯拉最重要的産品研發項目,馬斯特一直強調,随着時間推移,這項業務的重要性可能超過電動汽車。
2022 年特斯拉 "AI Day" 上,特斯拉人形機器人 " 擎天柱 " 現身,其身高約 1 米 72,體重約 57 公斤,每小時可行走 8 公裡,可負載 20 公斤的物品。
Optimus,運用了特斯拉最先進的 AI 技術,如視覺神經系統、自研芯片和 FSD 硬件。
與此同時,Optimus 主打靈巧的機械手,馬斯克曾多次提及,現在的機器人,仍無法實現人手撿起零件放置在電池上的簡單操作。Optimus 在手指、手臂的靈活操作上下功夫,能負重 9KG 的物品,自适應抓取不同形狀、尺寸的物體。
Optimus 的走向已經明确,在進行技術突破的同時,特斯拉偏向于設計能落地、可量産的人形機器人。馬斯克表示,第一版 Optimus 有望在 2023 年投入生産,其售價将在 2 萬美元左右,并在 3-5 年内實現量産。
Optimus,圖源特斯拉微博
除了特斯拉,戴森、亞馬遜等海外科技巨頭也在押注人形機器人。2022 年 5 月,戴森曾公開表示将在未來 10 年内推出可以做家務的人形機器人、打造 " 英國最大、最先進的機器人中心 ",為此擴招千名員工,計劃投資 50 億。亞馬遜則通過投資的方式參與進來,其參投的 Agility Robotics 公司研發的雙足機器人 Digit 現已開售。
在國内,小米也公布一款自研的全尺寸人形仿生機器人 CyberOne(鐵大),雷軍稱,CyberOne 背後的智能、機械能力,全部由小米機器人實驗室全棧自研完成。
随着科技巨頭深入市場,将推動人形機器人的技術突破、産業鍊升級。
尤其是特斯拉的加入,對行業意義重大。首先,人形機器人涉及視覺系統、控制系統、傳感器等多種技術,特斯拉已經将智能汽車領域積累的技術運用到 Optimus 身上,智能化技術的複用以及高額的研發投入,或将推動人形機器人核心技術的提升。
其次,特斯拉在智能汽車方面的市場營銷策略,也能用于人形機器人領域。Optimus 的量産也能參照 Model S 等長線産品的起量、穩銷量、改版換代等一系列商業化節奏。
特斯拉的加入可能讓國内玩家備受壓力,但 Optimus 的量産計劃,離不開中國供應鍊,屆時可能将推動零部件的需求起量,給上遊企業帶來更多機會。中國供應鍊得到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優必選等國内人形機器人玩家也能受益。
不過,巨頭效應可能也持續不了太久。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最終能否如期量産,仍需要持續觀察。即使産品正式發布,也可能面臨消費者需求不足、銷量不及預期等問題。
市場終将回歸理性,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叠代在短時間内難以完成,人機交互、運動控制等核心技術仍需持續突破,這一切決定了量産還需漫長的時間。
企業需要投入更多時間、資金,持續進行研發,但新冠疫情、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下,跨國供應鍊緊張,影響了人形機器人的生産交付。宏觀經濟下行,則導緻具備消費品屬性的人形機器人的需求受到影響。
随着大環境不确定性增加,投資機構更為謹慎,更為關注回報,對硬科技的熱情逐漸減退。
人形機器人産業的發展和崛起,仍是一場漫長的征途,企業要想在硬科技賽道上突出重圍,離不開技術優勢和資本投入,但這也是企業面臨的普遍難題。
(本文頭圖來源于優必選微博。)
連線 Insight 旗下矩陣号「連線出行」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