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月 8 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聲明。聲明稱,關于 16 家汽車生産企業簽署的《汽車行業維護公平市場秩序承諾書》中," 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争秩序 " 涉及 " 價格 " 表述,表意不當,有違《反壟斷法》精神,現将上述條款從承諾書中删除,并敦促 16 家及其它汽車生産會員企業,嚴格遵守《反壟斷法》及相關行政法規、指南、規章,自主定價、公平競争,共同爲産業規範健康創新發展貢獻力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 " 中汽協 ")成立于 1987 年 5 月,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準的社團組織,是在中國境内從事汽車(摩托車)整車、零部件及汽車相關行業生産經營活動的企事業單位和團體在平等自願基礎上依法組成的自律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
7 月 6 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攜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中國重汽、奇瑞、江淮、吉利、長城、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特斯拉等共 16 家車企代表聯合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争市場秩序承諾書》(下稱《承諾書》)。
《承諾書》主要内容涵蓋四方面,包括:一、堅持遵守行規行約,規範市場營銷活動,維護公平競争秩序,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争秩序;二、注重營銷宣傳方式方法,不誇大宣傳、不虛假宣傳,不爲吸引眼球、增加獲客而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性宣傳;三、發揚質量爲先、品質爲本的工匠精神,以高質量産品,高品質服務,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在穩增長強信心防風險等方面積極擔當,勇挑重擔,攜手爲國民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在這份《承諾書》中," 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争秩序 " 成爲行業關注焦點,換句話說,就是不打價格戰,不打輿論戰,行業人士也将其視爲 " 不降價 " 承諾。從簽署這份協議的車企名單來看,既有傳統汽車廠商,也有造車新勢力,不過這份簽署很快在網上引發質疑。有質疑聲認爲,此舉違反了《反壟斷法》的相關規定。據了解,《反壟斷法》(2008 年)第 13、16 條規定,禁止具有競争關系的經營者達成固定或者變更商品價格的壟斷協議;行業協會不得組織本行業的經營者從事禁止的壟斷行爲。行業觀點認爲,這份《承諾書》第一條提及的價格内容中,車企聯合具有達成壟斷協議的嫌疑,而 " 非正常價格 " 的表述有達成價格一緻或限制或固定價格的嫌疑。
需要注意的是,簽署《承諾書》并不能保證價格穩定,整車廠商和經銷商仍然會根據市場因素的變化來調整價格。同一日,南北大衆分别對旗下 ID. 品牌車型進行價格調整,最高 8.7 萬元。其中,一汽 - 大衆宣布從 7 月 6 日起 ID. 家族車型 15.59 萬元起,而上汽大衆也宣布旗下 ID.3 車型最高降價 3.7 萬元,即日起至 2023 年 7 月 31 日,12.59 萬元起即可入手,限量 7000 台。
實際上,進入 2023 年以來," 價格戰 " 一直是汽車行業的關鍵詞。從年初開始,汽車市場掀起了一場史無前例的 " 價格戰 ",并且越演越烈。1 月特斯拉兩款國産車價格下調至曆史最低價,随後多家新能源車企跟進降價。今年 3 月,湖北省推出史上最強購車補貼政策," 價格戰 " 由此進一步蔓延至燃油車領域,其中東風雪鐵龍 C6 最高補貼 9 萬元更是成爲行業熱門話題。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内超 40 家汽車品牌、上百款車型,通過廠家補貼或經銷商降價等方式參與價格戰中,優惠幅度普遍在 3 萬 -10 萬元。
與此同時,新車價格下探嚴重,如比亞迪通過推出冠軍版車型降低走量車型的價格,包括秦冠軍版、宋冠軍版等;而哈弗品牌推出的枭龍 / 枭龍 MAX 兩款車型價格也下探至 13.98 萬元和 15.98 萬元。合資品牌方面,如一向需要加價的漢蘭達新車上市也直降 2 萬元,堪稱 " 史上最拼 " 漢蘭達新品。中國汽車流通協會認爲,新車價格下探嚴重,裸車毛利較低,需求不足依然是當前汽車市場的主要矛盾。
雖然 " 價格戰 " 聲勢浩大,但長久的 " 價格戰 " 未能明顯提振銷量。7 月 5 日,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 6 月國内汽車銷量預計達 250.58 萬輛,環比增長 5.22%,同比增長 0.14%;2023 年上半年汽車累計銷量預計達 1312.27 萬輛,同比增長 8.84%。從數據上看,雖然上半年銷量同比實現了增長,但考慮到去年疫情因素的影響,今年上半年的銷量并不算可觀。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