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11 月 27 日,德國大衆集團旗下大衆汽車品牌首席執行官 Thomas Schaefer 在會議上對員工表示,由于成本過高和生産率下降,導緻大衆品牌汽車缺乏競争力。
爲削減成本,大衆汽車品牌計劃裁員,以提振公司财務前景。目前大衆集團正與勞資委員會就大衆品牌的人員削減計劃進行談判,具體的裁員計劃将于 12 月 6 日初步公布。
Thomas Schafer 表示,對大衆而言 2024 年将是艱難的一年,因爲多個市場面臨沉重的壓力且電動車訂單不如預期。按以往來看,如果不大幅削減成本就沒有足夠的資本來運作。行業人士認爲,通脹和利率上升以及德國電動車補貼的削減,導緻歐洲電動車市場需求疲軟,這也是大衆品牌電動車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而此次的計劃裁員動作也被外界解讀爲是大衆集團在電動車轉型過程中提高效率的第一步。
截至發稿前,大衆汽車官方暫未對上述消息做出回應。
早在今年 6 月,大衆品牌便推出了一項新的成本削減計劃。按照該計劃,大衆品牌的目标是将銷售回報率提高至 6.5%,并在 2026 年将收益提高約 100 億歐元。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大衆汽車首次提及裁員。6 月份,大衆集團 CEO 奧博穆(Oliver Blume)稱計劃對大衆汽車進行大規模重組,重組的第一步是削減成本,以提升集團整體利潤。同時,大衆汽車公司的最高管理層也希望重組集團的結構,并可能涉及裁員。一位高層管理人員稱,這是 " 數十年來最大的重組 "。
之後的 9 月,因電動汽車需求低迷,大衆汽車曾考慮在其位于德國東部城市的茨維考(Zwickau)工廠進行一輪裁員,其中近 300 名員工的合同将于 10 月底到期,屆時大衆将可能通知他們離開,不再續簽。另外約 2000 名臨時員工的命運則不确定。此外,本月初,大衆汽車計劃在軟件部門 Cariad 裁員 2000 人。
官網顯示,大衆汽車集團成立于 1938 年,總部位于德國沃爾夫斯堡,是歐洲最大的汽車公司,也是最早進入中國汽車市場的外國車企之一,旗下擁有大衆、奧迪、斯柯達、保時捷等多個知名品牌。
其中,大衆品牌是大衆汽車集團的營收支柱,也是該集團目前累計銷量最高的品牌,但在利潤層面卻是大衆集團中 " 最拖後腿 " 的品牌。數據顯示,大衆品牌今年前三個月的銷售量雖遠高于包括斯柯達和西雅特在内的其他大衆集團主流市場品牌,但營業利潤率在集團下屬衆品牌中卻是墊底。
盡管大衆集團是衆多跨國車企中電動化轉型相對積極的品牌,但從銷量上看,與目前主力的電動車品牌相比,大衆汽車銷量并不算樂觀。數據顯示,2022 年大衆汽車全球累計銷量爲 456 萬輛,其中,電動車交付量同比增長 23.6% 至 33 萬輛。作爲對比,特斯拉 2022 年全球銷量爲 131.43 萬輛,其中在華銷量爲 43.9 萬輛,而比亞迪銷量爲 186.35 萬輛。
大衆集團曾表示其階段性目标是在 2023 年實現年産 100 萬輛電動車,不過從數據上分析,大衆集團距離這一目标仍有一定的距離。
進入 2023 年以來,大衆汽車開始加速推動電動化進程,尤其是中國市場。今年 4 月,大衆汽車集團宣布投資 10 億歐元在華建立新公司;随後的 5 月大衆安徽宣布将繼續投資安徽合肥,計劃總投資 231 億元人民币。
本月 24 日,大衆中國官方宣布,将在三年内推出專爲中國市場設計的新電動車平台。新平台開發周期爲 36 個月,較大衆汽車集團此前的平台開發周期縮短了約三分之一。據了解,大衆汽車集團計劃在 36 個月内,在中國推出 14 萬 -17 萬元的大衆 A 級入門純電車型,以此深化中國市場。此前,大衆集團中國區首席執行官 Ralf Brandstaetter 在接受采訪時曾表示:" 大衆汽車集團将繼續投資中國,否則三年後将喪失競争 "。
眼下,大衆集團正處于電動化轉型的關鍵時期,按照規劃,到 2030 年,大衆汽車集團旗下包括大衆汽車、奧迪在内的品牌将在華提供超 30 款純電動車型。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球車市發生巨大變革,如今的新能源賽道競争尤爲激烈,大衆集團作爲全球老牌車企之一,如今不僅面臨電動化轉型艱難時期,還面臨特斯拉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外部沖擊,這也意味着留給大衆集團 " 轉型 " 的時間已不多。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