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新聲 Pro,作者 | 趙銘
借助手機共享定位這一工具,越來越多城市正在被成年版「躲貓貓」遊戲攻陷。
一群人分成貓和老鼠,通過手機共享定位實現追捕——和曾經流行過的飛盤、腰旗橄榄球、陸地沖浪闆、槳闆等戶外玩法類似,躲貓貓有運動和鍛煉屬性,但更追求快樂、強調社交。此外,他們的傳播和組織方式都離不開内容社區的繁榮。
在年初,一位抖音用戶發布了共享位置捉迷藏的基礎玩法,并通過抖音巨大的流量池獲得初始關注後,「躲貓貓」借助 B 站、小紅書等線上社區進行傳播,實現了年輕人在線下的聚集,具有足夠的社群感和社區屬性。
三月,B 站多位頭部 UP 主制作了綜藝化的躲貓貓 PUGC 内容,基于高粘性、高互動的社區生态,這類優質内容在 B 站迅速形成讨論。高校大學生将這種遊戲機制引入校園,實現了遊戲的第一輪線下擴散。
九月開始,躲貓貓開始了其第二輪「社會化」的擴散之路。小紅書擅長發現和放大生活潮流趨勢,加之其搭子文化背後所具有的社交屬性,成爲把躲貓貓的線上流量引入線下實踐的接口。
此外,在這個過程中,随着「捉迷藏」「躲貓貓」的各種說法被升級爲「貓鼠遊戲」,《貓和老鼠》中湯姆和傑瑞頭像的在遊戲中的使用,更進一步增加了遊戲的懷舊情懷和童年色彩。
對于玩家來說,躲貓貓流行背後,潛藏的是一種尋找新圈子、找到歸屬感的需求,社群成爲承接這一波線下需求的載體。更多人選擇更熟悉、固定的人和圈子玩在一起,以及選擇離自己更近、更熟悉的公園。
而公園作爲活動地點,爲年輕人提供了另一種親近自然、獲得能量的方式,實現人與自然的真實聯結。
戶外新玩法
如果你在一二線城市,也許你近一個月來會在公園裏閑逛時看到一群帶着夜光手環、一前一後追逐奔跑的年輕人。也有可能你會在公園的某個拐角處,在某棵樹的影子中發現一個蹲着的人——别害怕,他們可能隻是在玩躲貓貓。
「躲貓貓」是繼飛盤等運動之後,在城市青年中興起的最新戶外玩法。正如其名「躲貓貓」或是貓鼠遊戲,遊戲和我們小時候玩的躲貓貓類似,一群人分成貓和老鼠,老鼠可以躲藏,貓可以抓捕老鼠。
不同的是,如今的躲貓貓,借助了新工具——手機共享定位,實現了更動态和更自由的玩法。
前幾天,我在上海一家離我較近的公園,親身體驗了這種玩法。
通過小紅書,我找到如今的這場躲貓貓局的組織者,對方是滬上一個青年社交社群的發起者,躲貓貓是他們新加入的一種團建玩法。在原有社群人群的基礎之上,躲貓貓給他們引入了更多新人。
我被拉入到當天活動的微信群,并付款 29.9 元——許多躲貓貓活動都需要在參加活動前先交付一筆活動費,目前 9.9 元至 29.9 元是主要區間,裏面有時會包含一個低價的保險。
根據規定時間,晚上七點,我到達集合地點,和許多剛下了班的年輕人一樣,等待一場童年遊戲的再現。
組織者在群裏給我們發送了遊戲的基本玩法:近三十個人分成貓和老鼠兩個陣營,貓有 3-5 隻,其餘皆爲老鼠。前者佩戴紅色手環,後者佩戴白色手環。
我們掃碼加入了組織者在高德地圖裏建立的新群組,并各自換上了湯姆或者傑瑞的頭像作爲區分。大家需要在規定的地圖内進行,出線則爲犯規。
作爲老鼠方,我獲得了提前十分鍾四散逃開的時間。之後,貓方開始追捕。我們根據地圖上的頭像辨認貓的方位。當越來越多的老鼠被抓到,黑暗中,紅色的亮點肉眼可見地變多了。
我堅持到了比賽中段,直到被貓方兩邊夾擊。
随着幸存老鼠的逐漸減少,最終,地圖上隻有兩隻老鼠還未被抓到。十多隻貓開始向地圖定位點聚攏。大家打開手電筒,在樹叢中間穿梭,又擡頭望向樹枝,卻哪裏都見不到兩隻老鼠的身影。有人猜測是否他們使用分身術,隻是将手機放置在這個位置時,撥過去的語音電話卻很快就被挂斷了。
我也發現了這個遊戲除了通過運動産生多巴胺之外的第二個樂趣點:你在地圖上看得到的人,卻不一定能在現實當中找到,好像他消失在了這個次元當中。
十分鍾後,耗時一個小時的一輪遊戲宣告結束,兩隻鼠才慢悠悠地走向集合點,向大家宣告他們的勝利。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論着剛才的戰況,在這過程中,很多陌生人通過三兩成群組隊躲避、追捕,建立起了友誼的初步基礎。
親身體驗後,可感覺到躲貓貓确實是一種遊戲感較強的線下遊戲。很多人将它與飛盤等之前風靡過的運動相比,它們确實有共同點,比如相比單純的鍛煉身體,更在意體驗感和社交感。
躲貓貓玩法簡單,不是一項可體系化的運動,可輻射的人群更大;成本更低,不需要專門的裝備,可以一下班就奔赴到相應地點。大家隻要充分調動自己的智慧躲藏,或是充分調動自己的體力去奔跑,就可以獲得遊戲的快樂。
從社交的角度考慮,躲貓貓更有優勢,在玩遊戲的過程中,躲貓貓可以在玩耍的過程中自由結伴,這也讓參與者更容易産生交流和溝通,增加社交的便利性。
社區内容
躲貓貓這種經典玩法已經在我們的記憶裏存在多年,而這一輪新型躲貓貓玩法的發酵,則要得益于線上社區的傳播方式和組織方式。
這種通過定位來實現追捕的玩法,最早可以從去年 B 站的一條視頻中發現端倪。去年八月,Up 主 @而立計劃 突發奇想,和朋友利用定位系統實現一場四川省内的追捕遊戲。不同于如今的普遍玩法,這場追捕隻給被追捕者安排了定位,他可以中途通過飛行模式等手段,打時間差實現瞬移。
這條視頻通過綜藝化的呈現方式大大提升了可看性,實現了站内播放量 58 萬 +、2000+ 評論。不少網友提出,被追捕者在這種機制下太過被動,應該使雙方都能看到對方的位置。而這個建議,似乎也正是如今流行的躲貓貓的核心原理。
今年 2 月開始,抖音、B 站、小紅書都開始出現接近如今形态的躲貓貓玩法,不同平台也呈現出了不同的傳播方式。
@酸酸酸奶在 2 月發布的第一條「開共享位置玩捉迷藏」的視頻普遍被視爲這一輪遊戲開始發酵的源頭。
視頻中,@酸酸酸奶 和四位朋友在公園裏,利用微信共享定位功能捉迷藏。借助抖音巨大的流量池,這一看似簡單粗糙的視頻獲得了 192 萬次點贊和 55 萬次評論。
小紅書用戶 @夜星明 早在 3 月 8 日就開始在小紅書發布自己組織百人捉迷藏的聊天記錄,并征集更多玩家加入。在更多人申請加入之後,他以小紅書擅長的 UGC 攻略内容形式,總結了共享位置捉迷藏的普通玩法和升級玩法,成爲躲貓貓在小紅書第一輪傳播中關注度最高的一條。
在 @酸酸酸奶的基礎玩法之上,@夜星明 還列出了賞金獵人模式(享受追逐的人可以把頭像換成錢币并充當獵物,被抓到要爲獵人轉賬)和循環模式(狗、貓、鼠按照狗抓貓,貓抓鼠,鼠抓狗的閉環模式進行博弈)。
3 月,躲貓貓類似玩法開始在 B 站以 PUGC 的形式引發關注。頭部 UP 主 @中國 BOY 超級大猩猩、@老番茄、@寶劍嫂、@啊嗎粽、@雨哥到處跑等聯合錄制了多期「城市共享位置捉迷藏」遊戲,在 @酸酸酸奶 錄屏記錄遊戲的基礎之上,實現了内容的綜藝化。
在這一階段,這個遊戲還被成爲共享位置捉迷藏,大家稱被抓者爲人,抓人者爲鬼,且玩家最初并不知道誰是「鬼」,同時,他們增加了換裝等操作,增加遊戲難度。
次月,同樣是 B 站頭部 UP 主的 @三十六賤笑帶領另一組頭部 up 主錄制了視頻,視頻進入了當周每周必看列表。此後, @拉宏桑 也和同學把這種玩法帶進了校園。
這一系列視頻完成了躲貓貓玩法在 B 站社區内自上而下的傳播。頭部 UP 主制作的 PUGC 内容爲 B 站用戶提供了共同話題。而基于高粘性、高互動的社區生态,優質的内容容易在 B 站形成讨論、不斷擴大影響力。
此後,躲貓貓進軍大學校園,陸續有很多大學生,打着 # 共享位置捉迷藏 的标簽,在各平台發布相關視頻和内容。
躲貓貓走出校園、走上社會,要依據九月份開始的第二輪社交媒體流量暴漲。
小紅書是第二輪發酵的主力軍。由于其擅長發現和放大生活潮流趨勢,就像挖掘飛盤、腰旗、橄榄球等新鮮玩法一樣,官方也注意到了躲貓貓在年輕人群體中影響力擴大的趨勢,在搜索界面中設置了線下、遊戲、上海等标簽。
很多人在小紅書上找搭子,小紅書也抓住并放大了自己的社交屬性,成爲把躲貓貓線上流量引入線下實操的接口。對躲貓貓感興趣的用戶通過小紅書發布的帖子以及群聊功能,找到了線下實踐的場地和組織。
此外,在這一階段,《貓和老鼠》中湯姆和傑瑞的頭像被引入遊戲,對遊戲也有一定加成。
作爲上世紀八十年代被引入中國的喜劇動畫,《貓和老鼠》老少皆宜,也成爲很多 90 後和 00 後的童年必看動畫。它們的出現,可以再次加強遊戲對于「童年」的投射,使人産生一種懷舊心理。這一 IP 的影響力已經在其最近與瑞幸的聯名中得到确認,此外,頭像中湯姆和傑瑞兩者滑稽的表情,也增加了遊戲中的「火藥味」。
社交方式
和飛盤、腰旗橄榄球等曾經在小紅書興起的新城市運動類似,對于躲貓貓來說,社群是将玩家連接在一起的重要節點——相比一次又一次純陌生人社交,大家最終還是更希望能在遊戲裏交到能沉澱下關系的新朋友,和相對熟悉的人玩在一起。
由于玩法簡單,且沒有專業技能的要求,躲貓貓所屬的社群,垂直屬性往往不強,更多是被一些主打社交的青年社群當做一種新的團建玩法。
這些社群一方面直接借助小紅書這樣的平台進行新人群的拉攏,另一方面,也借助一些青年潮流社交小程序這樣更爲垂直和直接的平台,發布自己的新訊息。
「粗門」給自己定義爲社交潮流運動第一站。不少社群入駐後會在其中發布新活動信息。如今打開粗門,躲貓貓的玩法已經被放置在首頁一級菜單中,僅次于飛盤這一玩法分支。
活動發起頻率上,以上海爲例,即便是在工作日,每天也有不少上海社群在發布躲貓貓活動鏈接。
由于遊戲門檻低且依靠的唯一工具就是手機共享定位,粗門也嘗試将用戶沉澱在自己的平台中,上線了地圖功能,使玩家可以不用高德、百度,直接在小程序中共享位置開啓遊戲。但目前微信群 + 地圖軟件仍然是更多群組優先選擇的方式。
由于人數的增多,現在很多場躲貓貓動辄幾十人甚至上百人,人們需要用頭像這種更直接的方式在地圖上給兩個陣營做區分。有群組功能且換頭像更加便捷的高德地圖代替了微信共享定位。百度地圖也在 9 月上線了組隊模式,便于創建遊戲。
但是,百度地圖和高德地圖,更多還是隻能作爲一個工具而非平台出現。因爲躲貓貓整場遊戲的關鍵,還是人與人的連接,或者說一種對圈子和歸屬感的渴望,社群會成爲他們最終沉澱下來的地方。
躲貓貓的另一個屬性也會加劇這個結果——因爲此前的新城市運動還是傾向于在白天、在明亮的場地,安全屬性更高。而躲貓貓不僅更多在夜間發起,活動場地範圍也更大,有更多視線死角,可能會有安全隐患。
這一點也促使更多人選擇更熟悉、固定的人和圈子一起玩,以及選擇離自己更近、更熟悉的公園。
我參加的那場躲貓貓結束後,一些玩家意猶未盡,提出一起吃宵夜。遊戲的組織者帶着大家走向了燒烤店,并邀請其中的新朋友加入了自己此前建立的青年交友社群。在這個組織裏,還有露營、飛盤、蹦迪等更多社交活動。人們讨論着,什麽時候再組織下一次躲貓貓。
借助一個低門檻、有趣味的童年遊戲,想要交朋友卻不喜歡功利性太強的社交方式的年輕人,能在一種沒有社交壓力的背景中,以一種近乎本真的形式與他人連接,并融入新圈子。
此外,大部分躲貓貓所在的場地公園,成爲年輕人另一個更爲開闊的、親近自然的機會。随着抱樹等療愈方式的興起,人們正在試圖從自然中獲得更多能量,躲貓貓有助于從一個新鮮的視角發現公園,實現人與自然的真實聯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