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中科創星 | 硬科技冠軍企業創業營課堂精華。
分享嘉賓:武文光,中科創達執行總裁,Polytalent 私董會創始人,教練。
注:内容經主辦方和講者審閱授權發布。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青羊
第 7388 篇深度好文:7089 字 | 19 分鍾閱讀
組織管理
筆記君說:
一文重點速覽:
1、一般來說,企業有三大分層:高層、中層、基層。
從作用上來講,高層看戰略方向,中層是路徑規劃,把方向變成計劃,基層是戰術實施。
從業績上來講,高層是市場地位,中層是競争優勢,基層是客戶感知。
2、管理的核心:明确目标,用人成事。明确目标是我要幹什麽,用人成事是實現目标。
3、如何找對賽道:看社會的經濟環境;看産業趨勢和政策;看行業技術和趨勢。
3、你給員工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就是給了他們動力,有了動力,才能出成績。
4、管理者用什麽樣的人,批評什麽樣的事,表揚什麽樣的行爲,都體現着一家公司的文化。
5、無論個人還是企業,我們都在時代的大潮中。隻有順其勢、應其時,才能得其宜。
我大學畢業後就進了一家上汽和福特合資的企業,叫延鋒,後來改名爲延鋒偉世通。我在這家公司裏做了 6 年車間的工藝和質量,2 年研發,後面又負責生産系統的質量,再後面在延鋒集團負責采購。
2008 年,我調去和法國 PO 合資的企業代表中方作總經理,我在這個崗位将近 10 年,一年内扭虧,三年市場第一位,銷售 6.8 億到 85 億。之後調往延鋒内飾負責全球業務。後來我加入創達開始從事軟件行業。這些年我一直做私董會教練,陪伴了很多企業成長。
我從自己的這些經曆中,産生了一些管理心得,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優秀管理者的共同特質
1. 領導者的三大分層
企業中有三層領導者——基層、中層和高層。有些企業沒分這麽細,但基本上也是這三個層次。不同的領導者,承擔不同的角色和職能。
一家企業中,高層看戰略方向,中層是路徑規劃,把方向變成計劃,基層是戰術實施。
但有時候,管理者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确。比如,我們撸起袖子幹的時候,幹的是基層的事;我們跟大家一起研讨計劃實施的時候,幹的是中層的事。
在關注點上,高層關注價值觀和文化;中層關注職能配置、橫向配合,管理者優化的始終是流程;團隊運作的效率,是基層的事情。
從業績上來講,高層是市場地位,中層是競争優勢,基層是客戶感知。
你的市場地位,放在圈子裏跟同行比,做的怎麽樣?這是衡量高層一個最主要的指标。
對中層來講,競争優勢在哪裏?我認爲體現在創新能力上。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還包括流程創新、制度創新、方法創新。
基層是客戶感知,基層的一次交付、一個服務或者一個電話,可能影響别人對你這個企業的體感。基層管理者尤其注意這一點,你手底下員工的工作态度,決定了别人對你這家企業的印象。
我做采購時,有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我們有一種原材料出了問題,就找了一個替代廠商。采購員給對方打電話,開着免提,我在旁邊聽着。電話打到了總機,采購員說:" 喂,是 XXX 公司嗎?" 那邊說:" 是的,我們下班了。" 然後把電話就挂了。我跟采購員說:" 找其他人,這家就别碰了。"
可能我有一些極端,但我不想冒這個風險。從這件事就能看出他們公司的氛圍,我就不能押在他們身上。
基層、中層和高層是相互滲透的,并且和企業成熟度有關,企業的成熟度越高,這些界限越清楚。
2. 什麽是優秀的管理者?
我們經營一家企業,就好像在河裏劃一艘船。很多時候,你不劃這條船,船也會順流而下。
河流就是我們所處的行業、所在的經濟環境。前幾年,我在汽車行業,我的感覺是,你就算什麽也不做,這個行業也會帶着你走。
那管理者的價值和作用是什麽?劃船。
怎麽劃?
首先保持船的方向,然後是船的速度。
基層管理者,是盡可能讓這個船的速度更快,讓這個船速最起碼抵消摩擦力,最起碼不輸給我們的行業增速。
中層管理者要做創新,帶來加速度。中層管理者,是讓它不停地加快。
高層管理者,動嘴不動手,高層的價值是把握方向,保持一直有加速度。
如何保持加速度?靠文化和價值觀。
企業中每件事、每個人都是文化和價值觀的體現。比如,我用什麽樣的人,我表揚什麽樣的行爲,我批評什麽樣的言論等等。
底層的文化、價值觀做好了,大家都願意努力,加速度才能始終存在。
二、管理的核心之一:明确目标
清華大學賀林老師說過,曆史上成功的兩個要素:明确目标和用人成事。
1. 明确目标的 4 個維度
首先用商業的邏輯去思考。你想創業,要麽有技術、要麽有客戶,兩樣都有更好,但是隻有錢是不能創業的。
其次用客戶的眼光去審視。很多創始人都是技術出身,但技術能不能變成商業?要看客戶。自己看着好不算好,能給客戶帶來價值才是真的好。
再次,我們要用行業的視角去批判。我用的詞是 " 批判 ",因爲自己看自己最舒服,我們需要跳出來,站在行業的視角、用挑剔的眼光去看自己的東西。
最後,用未來的标準去衡量。我現在領先,未來 5 年内是不是還能保持領先?我們日常做價值判斷的時候,用未來的角度去看。
2. 明确目标的競争優勢
第一個,技術領先。
技術好,不需要你用拿過什麽獎和評過什麽指标來衡量。技術一個最基本的衡量指标,就是毛利。技術好,一定毛利高。
第二個,成本優勢。你的價格足夠低,也能夠賺錢。
第三個,特許壁壘。你能拿到什麽特許,就能形成什麽壁壘。
3. 如何找對賽道?
我們剛剛說,做企業就像在一條河上劃船。怎麽劃得快,是術;我選擇哪條河去劃,是道,道更重要。
我這些年很幸運,一直從事汽車行業,并且從硬件行業又到軟件行業,去的都是增長的賽道。我做出的那些好業績不是我多牛,而是賽道牛。
在增速的環境下做業務,怎麽做怎麽順;在減速的環境下,就很麻煩。
那要怎麽找對賽道呢?
第一個,看整個社會的經濟環境。
在我看過的那麽多經濟學書裏,有一本書讓我對經濟環境有深刻理解——韋森老師的《中國經濟增長之真實邏輯》。書中用大量的數據證明,中國的經濟增長是在 WTO 以後。作爲企業的一号位,你一定要非常理解社會的整個環境。
第二個,看産業趨勢和政策
産業趨勢也要定量分析。
第三個,看行業技術與趨勢
2000 年之後,你在哪個行業做都賺錢。
爲了讓員工對自己的行業、其他的行業有了解,之前我管理企業的時候,一直給員工找培訓老師上課。我希望通過老師,讓大家打開思路,拓寬視野。我請老師的标準是:一定是有獨立思考、獨立見解的人,不要人雲亦雲。
看懂行業和市場,你才能想明白很多事情,路才有可能越走越寬。
這裏我還想強調一點,我們找對賽道後,一定要學會與如何讓客戶認可。首先你得行,還要有人說你行,關鍵是說你行的人得行。做企業的客戶說你行。
第四,看與客戶的關系
所有的供應商都想着做關系,采購如果不懂關系,怎麽能行?
第一,和供應商吃飯,一頓飯都不吃,怎麽和對方交朋友。不要總覺得是供應商在求我們,我們也有求供應商的時候,位置擺正,别把自己的路越走越窄。
第二個,我在部門的預算裏,專門申請了業務招待費。财務不能理解,我們老闆就能理解。人還是得有人情,你和客戶搞好關系,就是兩家企業搞好了關系。
客戶關系怎麽培養?很多老闆願意親自出馬,見客戶就自己去見,看起來好像挺牛,不是的,你一定要有立體的打法。
什麽意思?就是海陸空都得有,老大是空軍部隊,直接飛過去跟對方見面。接着步兵得跟上,下面得有接觸、鏈接。光上面處理好是不行的,基層也要努力。大組織裏面誰也不能單獨決定,尤其是 To B 的生意,要上下貫通。
另外,在客戶最危機、最困難的時候,我們要給一定的支持。
我做延鋒彼歐的時候,有幾次競争對手出事了,比如斷貨,我都派隊伍第一時間去幫他們。
在不可抗力的因素情況下,你要盡量幫助任何人,包括競争對手,把自己的路走寬,用陽謀、不用陰謀。
三、管理的核心之二:用人成事
1. 管理者用人,有 4 點基本功
管理者的基本功有 4 點:搭班子、帶隊伍、負責任、做榜樣。
① 搭班子
創業,一定要給自己找個好的搭檔。2008 年,做軟件服務的公司一大批,爲什麽最後是中科創達跑出來了?因爲董事長是做銷售的,另外一個創始人内部管理能力超強,還有一個聯合創始人做戰略。三個并肩戰鬥、相互補位,把企業帶起來了。
搭班子很重要,我們不僅要給自己搭班子,企業做大以後,還要給下面搭班子。
② 帶隊伍
一個人再怎麽行,也很難支撐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要帶一支隊伍出來,并且要有梯隊,年紀越輕、越有活力。
③ 負責任
很多管理者總覺得功勞都是自己的,責任都是下面的,尤其在大體制裏面。如果你經常搶功勞、甩黑鍋,時間長了,也沒人幫你做了,都會陽奉陰違。
管理者要懂得爲員工負責任。
有一年,我把一位員工外派到沈陽,客戶說他不行,要我換人。我飛到沈陽,把客戶所有的團隊請到,我的團隊也在。
我說,拜托各位,他就是我的代表,他做好了是他的,他做不好是我的問題,但是希望你們能支持他,因爲我認爲他是在這裏的最好人選。
我說,他前面兩件事沒做好,是我沒有支持好。然後客戶留下了他,讓他繼續做。後面他在裏的幾年,做得很好。
你給下屬負責任,他不會感受不到,他們也會拿最好的成績給你回饋。
④ 做榜樣
任何管理者,都要不斷地内省自己的行爲。因爲你是榜樣,下面都在看你怎麽做。規定和流程有一定作用,但都是有限的,真正要看的是你怎麽做。
開放、學習的心态是進步的基石,我們首先要認可自己行,但是要記住還有改進的空間。
2. 企業家的五重力
之前有學員問我,企業家能給到員工什麽關鍵的東西嗎?
我認爲有 5 個:
第一個,給方向;第二個,給責任;第三個,給信任;第四個,給動力;第五個,給能力。
① 給方向
就是你選擇哪個賽道,做什麽事,怎麽做,客戶是誰,你要把企業做成什麽樣子。你能描繪一個未來,就會有很多人跟随你,比如馬雲。因爲人對未來的期許和對美好願望所帶來的動力,是非常強的。
② 給責任
你作爲一号位,是你的責任,但你要想怎麽讓下面覺得這個事是他的,不是你的,但你又不能這麽說。
我年底,一般會到下面的企業走一圈,讓各個分公司負責人給我述職。負責人是當着所有的員工,給我講他過去一年的總結和未來的計劃。
爲什麽要當着所有人講呢?其實領導是很好騙的,他騙你是很容易的,就像買的永遠沒有賣的精。但他要當着那麽多人騙你,是有巨大風險的。讓下面員工去管,比我們領導去管更管用。
③ 給信任
講個故事,我剛到延鋒彼歐的時候,跟一家公司談合資。那個合資合同有兩百多頁,負責人拿給我簽字。
我說在哪簽字,他說在這。
我拿起筆就要簽,他說不看一下嗎?
我說你主談,你作爲管戰略的,又有法律、财務支持,你們做出來,内容我就不看了,我相信你們。我簽字,隻代表出了問題我負責。
然後他說你等一下,我拿回去再看一下。他就拿回去,3 天之後,他又拿回來,在每個角上做了角簽。他說,你放心簽吧。
很多領導都喜歡表現得比下面人聰明,哪怕挑個錯别字,也能證明他的存在,這是不對的。
領導一旦覺得比下屬聰明,他一定在做愚蠢的事," 你不行,我來 "。
我們平時布置任務,一定要把任務變成員工自己的任務。" 我要做 " 和 " 要我做 ",是完全不一樣的,信任就是這樣。
④ 給動力
給員工動力,讓他們成爲那個主要的角色扮演者。
我說:" 老闆,我一點鍾有個會,三點結束。快的話,三點半能到你辦公室。"
老闆說:" 你也别急,四點鍾到我辦公室就行。"
我到了他的辦公室,他跟我說:" 交給你一個任務,你到延鋒彼歐去做負責人,看能不能扭轉虧損的情況。"
接着,他就給我講了一些背景情況,我聽完就答應了。
他接着說:" 你有什麽要求,你提出來。" 我說:" 我想把事做好,沒有什麽要求。"
他說:" 就按照你的想法做,團隊的人可能不是很強,也可以換成你認可的,但不能急。"
然後就有了接下來的故事。我用一年時間扭虧,三年時間把延鋒彼歐的市場占有率從 6.6% 做到了超過 13%,市場排名第一。
在這個故事中,我的老闆就是一位會給員工動力的領導。
首先約時間,我是可以和他談的,不是說他要求了,我就立刻去,我們是很自然的一個交流過程。
另外他讓我做一個新事業,也給了我很大的空間,讓我完全按照我的想法去做。
這其實非常難得。我們作爲一号位,要讓員工敢于提自己的想法,很自然地提自己的想法。
你給員工足夠的尊重和信任,就是在給他們動力,有了動力,才能出成績。
⑤ 給能力
要培養能力,首先是增加見識,讓大家到外面去看,然後是在崗培養,容忍失誤,再後是系統性培訓。
很多人問我心得。我說,我的時間配置,40% 在市場的客戶,40% 在人力資源。我們重視人才,建立了一整套的培訓培養體系,一整套的人才甄别機制,一整套的人才評價與選拔體系。
你重視人,人就會發揮他的效能和能量。
四、管理,就是點燃他人内心的火焰
1. 管理的基本功
管理,就是點燃他人心中的火焰,讓大家自覺自願有這個熱情。管理者要牢記四句話。
① 我們是行爲的規範
每個管理者都是行爲的規範。下屬主要看你怎麽做,橫向部門配不配合你。
你一直講别人很配合,但是别人到了需要支持的時候,你讓别人等一下,那下屬也不會配合。别人有困難了,你冒着手裏的風險去支持,下次下屬不用向你請示,他自己就上了。
② 我們是改進的動力
我們始終要讓事情去變化、改進。因爲我們在,讓每件事情都不一樣。如果今天跟昨天一樣,明天跟今天一樣的話,要你做管理者幹嘛?人家讓渡出來權利給你,不是讓你做四平八穩的事。
③ 我們是文化的主宰
無論哪一個層面的管理,都是文化的主宰。文化本身很容易做虛,因爲文化是内化于心、外塑于形的。
我常常說聞味道,我可能到你們辦公室走一走,就知道你公司的文化取向是什麽。文化可能跟你提煉出來的使命、願景、價值觀一毛錢關系都沒有,它更多的體現在我們的每個行爲上,尤其是跟員工利益密切相關的一些決策上。
我舉個例子。
有一次,公司舉行表彰大會,讓我上去頒獎。頒什麽獎呢?有個員工,因爲項目推遲了婚期,所以公司給了一個獎項,讓我去頒獎。我上台就說,頒獎是爲了獎勵員工,希望大家複制他的行爲,向他學習,但我不希望他這個行爲被複制。你這一輩子,到底是這個項目重要,還是你結婚重要?
對員工來說一定是結婚重要。獎勵員工,但我要批評他的領導,你難道就找不出另外一個人來代替他做這個項目嗎?
這就是文化取向,它不是你寫在牆上的幾句話,它是你實實在在做出來的行爲。
管理者用什麽樣的人,批評什麽樣的事,表揚什麽樣的行爲,都體現着一家公司的文化。
④ 我們是品牌的象征
我們要通過産品、服務、一定的載體去體現企業品牌,如果把品牌經營好了,産品自然而然也就 OK 了。
2. 給管理者的兩句話
我在公司的年會中,分享了兩句話:
信任感、使命感、緊迫感、自豪感,做出真情實感;
學習力、創造力、凝聚力、影響力,幹得盡心竭力。
什麽叫信任感?
我之前做采購,一個杯子,3 塊錢買來是對的?還是 10 塊錢買來是對的?沒有對錯,取決于老闆對你的信任。信任了,什麽價格都對,不信任,什麽價格都不對,一定能買得更低。
使命感,就是你要做成一件事。沒有緊迫感,就不可能比對手快,企業發展也沒有加速度。全心投入,真情實感,等事做成了,自豪感自然就有了。
學習力,就是你要保持一直學習新東西。創造力,是你要産出新東西。凝聚力,是你到哪裏周圍都有一幫人。你能給大家帶來一些不一樣的想法,就能形成你的影響力。最後你問問自己是不是幹得盡心竭力,有哪些時刻,是你覺得稍微再努一把力,就能做得更好?
五、企業家的自我修煉
1. 企業家的 5 個基本素質
① 自省自驅
自省,就是不要出了問題都是别人的,我們自己有哪些需要調整、需要改進的;自驅,就是不用别人讓你做,我們是自己要做。
② 尊重差異
差異性,是社會進步的一個很大要素。社會一旦趨同,就會走向消亡。
所以我們首先尊重差異,尊重團隊當中人和人的差異。看到一個員工做的和其他人不一樣,就說他不行,這是很傷人的。
③ 追求卓越
企業家永遠不要滿足現狀,學會給自己設更高的目标。
④ 樂于挑戰
樂于挑戰的背後是樂于承擔風險,迎接挑戰帶給你的滿足感。
⑤ 歸因向内
歸因向内是一個組織和個人進步的起點,所有的事情從自己身上找原因。我們能成長、能進步,最關鍵是要歸因向内。
最後,我想說 " 社會學比自然科學要複雜得多 "。
你能做成一個産品,不一定能把一個組織帶好。做成一個産品,是因爲産品是科學的東西,具有重複性和再現性;而社會學的東西永遠不可逆,都是過了這個村就沒這個店,你再來一遍,一定不一樣。
理念也是,我們組織内部和外部客戶關系、社會之間都是這樣,所以,我建議一号位多花一些時間在社會科學上面。
2. 企業家要認識五大力量
做企業,你要考慮怎麽讓自身更有力量,或者從哪幾個方向去搭建自己的力量。
① 技術的力量。技術就不用講了,非常重要。
② 資本的力量。你有沒有錢,尤其是現金流?我相信每個人都會認識到資本的力量,但力量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大家要思考怎麽用好,怎麽平衡。
③ 品牌的力量。我這些年做企業,認識到品牌非常重要,無論是個人品牌,還是企業品牌。尤其在創業階段,創始人很大程度上就是企業的品牌。
怎麽打造這個品牌?就是别人提到你、提到你的企業,第一反應是哪個詞或者哪幾個詞。
④ 組織的力量。我們不要過多依賴于個人,要相信我們搭建起來的那個組織。
⑤ 文化的力量。文化氛圍,就是走進你這個企業,空氣裏彌漫着什麽樣的味道。從任何員工身上,都能反映出老闆的狀态,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無論個人還是企業,我們都在時代的大潮中。我們觀天象,就是看大勢。
我在很多年以前,到浙江紹興大禹陵去拜,看到一塊碑。碑的背面刻了九個字——順其勢、應其時、得其宜。
我印象深刻記到今天,隻有順其勢、應其時,才能得其宜。我們做企業也是一樣,人強,強不過勢。我們一定要判斷好大勢,在大勢當中去找自己的那個空間,體現自己的價值。
3. 生命的價值
我原來把我們企業的文化定義爲奮進的文化,什麽是奮進?就是看準方向,然後一直肩負使命,往前走。
奮進文化就是負重前行。負重是我們要承擔責任,前行是方向要準确,奮進就是我們不停歇、不滿足、不止步,一直往前走。
每個人也好、每個企業也好,每天你對社會貢獻的價值,就是這麽一個柱子。
每天就是一根柱子,人都有波峰、波谷,有你風光無限的時候,也有低沉迷茫的狀态,起起伏伏,一生中每天一根柱子。這個投影面積,就是你這一輩子的貢獻。你把這個投影面積,貼在你的墓上,畫個句号,可能是對你一生最好的诠釋。
這是我對生命的理解,也是我給自己的一個獻禮,謝謝大家。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主辦方簡介——
" 中科創星 · 硬科技冠軍企業創業營 ",是國内首個專注于硬科技領域的創業訓練營,緻力于發掘與長期陪伴硬科技冠軍企業,打造開放、深度的 " 頂級硬科技創業者圈層 "。
冠軍營從 " 好同學 "" 好課程 "" 好鏈接 " 作爲切入點,遴選優質的早期科技企業創始人加入,打磨出硬科技特色的實戰化、産業化原創課程體系,并提供資源鏈接與專家服務。賦能早期科技創業者系統提升商業認知,突破從科技到商業鴻溝中的關鍵障礙,成就硬科技冠軍企業。
掃碼成爲筆記俠的朋友
領取商業實戰方法,叠代你的賺錢邏輯
分享、點贊、在看,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