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汽車組
作者 | 王笑漁
編輯 | 周到
頭圖 | 視覺中國
" 開威馬汽車,住恒大期房 "
" 我就想買威馬,不知能手機開鎖不?"
" 威馬怎麽樣,還能買嗎?"
" 第二個威馬 "
...
這些冷嘲熱諷的評論,并不是出自于威馬汽車的官微。這些陰陽怪氣的評論,反而是在無差别地攻擊那些跟威馬八竿子打不着關系的汽車品牌。
之所以,它們被鍵盤俠們重拳出擊,唯一的解釋就是,它們和威馬一樣,都是造車新勢力。威馬的 " 死 ",讓新勢力們都被冠以 " 下一個威馬 " 之名。
10 月 10 日消息稱,全國企業破産重整案件信息網顯示,威馬汽車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申請破産重整,申請人正是威馬汽車自身。
而在 10 月 18 日,威馬汽車回應稱,公司并未申請破産。目前正在進行的是經上海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的預重整階段。預重整不同于破産重整,是在企業面臨困境的早期階段進行的自救行爲,旨在通過重組債務引進戰略投資人。
作爲昔日國内融資最多的造車新勢力,威馬轟然倒下,已是不争的事實。近半年來,威馬汽車關聯的多家公司股權已被凍結,凍結數額合計超百億元。天眼查信息顯示,威馬汽車被法院強制執行信息有 45 條。十多萬威馬車主,面臨車機無法使用、維修保養沒人管的風險之中。
但網友們的關注點,似乎不在 " 威馬爲什麽倒下 ",也不是 " 威馬的車還能不能正常開 ",亦或是 " 創始人能不能把錢還上 " 等問題,而是把所謂正義的矛頭指向了所有造車新勢力——誰誰誰,是下一個威馬?
實際上,這兩年汽車行業中,破産、倒閉和停産的企業不在少數。在 2022 年,就有寶沃、陸風、獵豹三個曾經叱咤風雲過的品牌,進入了破産程序。中外合資企業更是大批敗走中國,比如像廣汽菲克、廣汽讴歌、大衆斯柯達。
威馬倒下了," 下一個威馬 " 必然會出現。但并不是所有造車新勢力,都會像威馬一樣走向萬劫不複的深淵。究其根本,威馬的死,隻是個例。
威馬的倒下,隻是個例
加拿大籍的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晖,與李斌、李想、何小鵬,本就不屬于同類人。
" 蔚小理的 CEO,是拿自己身家真的投在企業裏,但沈晖沒有 ",一位前威馬汽車員工向虎嗅表示,沈晖不僅自己沒有掏錢,還從企業裏薅錢," 當時他去拉融資,幾乎每一筆投資都能分到一些錢。他就是威馬對外的名片,但實際業務在侯海靖管理(技術、工廠、銷售)。"
最起碼國籍就不一樣
10 月 18 日,威馬汽車在官方微博上回應稱:" 公司創始人沈晖于 1991 年赴美留學,在歐美多地工作和居住多年,近期工作重心以海外事項爲主,因此不存在公司創始人跑路海外的情況。"
而沈晖上一條微博發布時間是 10 月 9 日,顯示 IP 地址爲北京。但實際上,沈晖早已不在國内,據虎嗅了解到,沈晖的個人微博長年由公關代運營,并非全部由其本人發布。
沈晖最早喊出:" 實業興邦,産業報國 " 的口号
雖然創始人常年在海外,但中國資本市場錢,威馬可是一分沒少拿。
2022 年 6 月,威馬汽車正式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當時威馬很有可能成爲繼 " 蔚小理 " 後,第四家登陸港股的新造車企。招股書顯示,威馬累計融資超 10 輪,累計融資規模約 350 億元。而 " 蔚小理 " 在 IPO 之前,融資金額均也沒超過 200 億元。
在威馬多達 26 家投資方中,有上海國資、衡陽國資、上汽、長江産業基金等 " 國家隊 ",也有紅杉中國、成爲資本、SIG 海納亞洲、遠翼投資、新鼎資本等财務投資方,以及百度、騰訊、雅居樂等戰略投資方的支持。毫不誇張的說,威馬的賬戶上一直有 " 大佬 " 往裏打錢。
針對融資的是非,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含沙射影地寫道:" 過去這麽多年,但凡在融資金額上虛報、造假的造車新勢力企業,至今一個不剩,全都死光了。某些借屍還魂的,最後還是個死。 那些配合着一起造假的投資方,過去幾年也普遍業績非常差,因爲價值觀一緻。"
李想還直言:" 蔚小理在融資方面從沒造過假,也沒虛報過,三位創始人是爲數不多真金白銀自己掏幾十億入資的。那些虛報、造假的創始人普遍自己一分錢不掏,再注冊一堆關聯公司吃裏扒外。"
2021 年,是威馬門店全速擴張的一年,當時還喊出了 " 百城計劃 "。2021 年 5 月 9 日,母親節,威馬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開設了上海最大的威馬汽車用戶中心——威馬金橋店。那天沈晖還親自來醒獅點睛,送上開店緻辭。而這,也成了威馬資金開始快速流失的重要節點。
" 爲了賺建店補貼,公司好幾個高管自己開店騙補貼 ,融來的錢早就虛空了 ,研發一點沒做。"一位威馬汽車内部人士向虎嗅表示,威馬的銷售高管年薪在 100-150 萬區間," 他們有好幾位高管是幾百萬年薪,在行業裏算高薪了。"
2019 年初至 2021 年末,威馬汽車銷售門店數分别爲 46 家、92 家、252 家和 621 家。作爲對比,截止 9 月底,理想汽車也不過 361 家零售中心,蔚來有 137 家蔚來中心和 304 家蔚來空間,而小鵬截止今年上半年有 530 家門店。
此前有媒體報道,部分威馬體驗館從 2021 年年底開業後一年多時間,一輛車都沒賣出去。而據招股書披露,2019 年至 2021 年間,威馬向合作門店分别支付了 3.48 億元、7.75 億元和 16.21 億元的返利和補貼,使得公司利潤被大幅蠶食。據了解,威馬每家門店的補貼金額在 100 萬 -500 萬元之間。
無論是創始人背景,還是融資規模,亦或是燒錢速度,威馬都不具備典型性的特征。所以,将威馬的倒下,映射到造車新勢力乃至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都是非蠢既壞的表現。
蔚小理們,下一個威馬?
創業,本身就是一件風險極高的事情。更何況,造車又是複雜程度最高的工業制造。所以,隻要邁上了創業造車這條路,誰都沒有免死金牌。
2022 年初,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論壇上,抛出一個震驚行業的言論,他說:" 随着新能源汽車的加入,中國燃油車市場競争會更激烈。未來 3-5 年,會有 80% 的中國品牌關停并轉。"
本來就勢單力薄的造車新勢力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确保自己留在牌桌上。
首先," 威馬事件 " 會加速消費者向頭部品牌傾斜,消費者更願意選擇有一定保有量、月銷量穩定增長的品牌,這就是所謂的 " 頭部效應 "。
在造車新勢力陣營中,這種顯現已然出現。在 9 月的排名中,明顯地出現了兩派選手,一派是月交付量爲 1 萬多台的 " 高分 " 選手,另一派則是月交付量僅爲 2、3000 台的 " 困難戶 " 選手。
再比如比亞迪,今年 9 月的銷量達到了驚人的 28.7454 萬輛,1-9 月累計銷量達到 207 萬輛。而根據乘聯會的數據,9 月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零售量爲 74.6 萬輛,1-9 月累計零售量爲 518.8 萬輛——比亞迪一家就吃掉了整個新能源市場的四分之一。
頭部陣營的繼續加速,頭尾之間的差距必然會拉得更開。所以,無論新勢力還是傳統車企,當務之急就是搶占市場份額,價格戰也就在所難免。像最近熱度比較高的新問界 M7、2024 款小鵬 G9、智己 LS6 都是這一輪價格戰的訂單受益者。隻要賣得出去,單車利潤已經不重要了。
像智己 LS6 公布 21.49 萬元起的 " 掀桌子 " 定價後,智己汽車聯席 CEO 劉濤就回應稱:"LS6 的價格聽上去好像是一個掀桌子的價格,也有同事開玩笑是掀房頂的價格。但真正基于市場競争定價,它就是理性的。一個品牌能力可持續健康發展,在市場上有相應的聲量,隻要符合這個戰略,都應該算理性的。"
其次,當價格戰繞不開的時候,車企得找到适合自己的 " 回血 " 和 " 止血 " 方式。
像頭部效應的受益者特斯拉,也在飽受内卷的陣痛。10 月 18 日,特斯拉公布 2023 年第三季度财報。數據顯示,特斯拉第三季度總營收爲 233.5 億美元;毛利潤爲 41.78 億美元,同比下滑 22%;毛利率爲 17.9%,低于第二季度的 18.2% 和去年同期的 25.1%。
今年以來,特斯拉旗下的所有車型都經曆多次不同程度的降價,通過犧牲利潤換取市占率的思路,讓特斯拉在新能源領域逐漸失去盈利能力排頭兵的地位。但特斯拉 CEO 埃隆 · 馬斯克的策略,就是——繼續降價的同時,進一步降低生産成本。
" 成本的重要性再怎麽強調都不爲過,我們必須讓我們的産品更實惠,這樣人們才能買得起。" 在第三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馬斯克表示,特斯拉仍将努力降低其汽車的價格。
像新勢力陣營中,零跑這家公司也正在努力實現自我造血能力。10 月 16 日,零跑汽車在港交所公布第三季度财報。數據顯示,零跑今年上半年,零跑汽車的毛利率爲 -6%,而第三季度提升至毛利率爲 1.2%,這是零跑造車 8 年以來首次實現毛利轉正。
" 随着規模不斷攀升及降本措施的推進,我們預計 Q4 的毛利率表現會進一步改善 ",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在業績會上表示,零跑在制造端的成本還有繼續優化的空間,每 6 個月内部會進行一次降本策略的調整。
零跑和不少的新勢力一樣,在今年開始轉向 " 銷量密碼 " 和 " 降本神器 " ——增程式電動車。今年 3 月,零跑啓動雙動力戰略,零跑 C11 增程版的入門價僅 14.98 萬元,C01 增程版則打到了 14.58 萬元。
要知道,零跑所在的是 15 萬 -20 萬元的中低端市場,在此價位段受制于锂電池成本因素,純電車型面臨比較大的成本及毛利壓力。而增程式版本由于電池容量較原有純電版減少了過半,推算得增程版本預計帶來單車 2 萬 -3 萬元的成本降幅,反觀零跑目前增程版本價格僅比純電版便宜 0.4 萬 -0.6 萬元,其中利差不小。
話說回來,有自建工廠、有造車資質的威馬汽車,當初在銷量溫溫不火的時候,就不如早點轉向增程式電動車。死馬當活馬醫,沒準現在還是一匹黑馬。
寫在最後
威馬汽車沈晖的處境,讓人不禁聯想到賈躍亭。
10 月 16 日,在美國忙于造車的賈躍亭發布《緻全體股東和投資人的一封公開信》,其中提到,目前 Faraday Future 市值已經跌到不足 30 多億美元現金投入總額的 1%。
賈躍亭表示," 我個人收到了不公的指責甚至威脅,對于 FF 真實價值和資本市場價值嚴重背離的表現,我其實是最心急如焚的。"
要知道,身在美國的賈躍亭,仍在想方設法把車賣出去、把樂視網欠的錢都還了。而同在異國他鄉的沈晖,不知何時能現身直面投資者和用戶?
更不知沈晖将何時回國,重新掌舵威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