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我國 GDP 規模達到 126 萬億元,同比增長 5.2%,完成年初既定的 5% 左右的增長目标。作爲三年疫情後的第一年,我國經濟在穩步恢複,前期受到壓抑的接觸型服務消費在加快恢複,消費成爲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力量。
不過,2023 年房地産市場繼續收縮、物價低迷等,反映當前經濟依然面臨需求不足的問題。爲此,2023 年四季度,中央财政決定增發萬億國債,央行重啓 PSL 工具用以支持 " 三大工程 " 建設(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 平急兩用 " 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穩增長的宏觀政策在加力。
1 月 22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資本市場運行情況及工作考慮的彙報。會議強調,要采取更加有力有效措施,着力穩市場、穩信心。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緻性,加強政策工具創新和協調配合,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态勢,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相關閱讀:穩市場政策信号明顯!國常會:加大中長期資金入市力度】
如何看待 2023 年經濟表現?如何看待物價低迷的現狀?2024 年如何推動房地産市場平穩運行?如何提振 2024 年資本市場信心?預計 2024 年經濟表現如何?帶着這些問題,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了上海财經大學校長劉元春。
總量修複背景下存在結構分化
《21 世紀》:2023 年我國經濟增長 5.2%,怎麽看待 2023 年全年經濟表現?
劉元春:2023 年中國經濟整體在不斷修複,全年實現 5.2% 的增長,達到了年初 5% 左右的增長目标。5.2% 的增長背後,有些一波三折,存在宏觀數據與微觀感受的溫差,但是相較全球整體經濟表現來看還是好的。
2023 年經濟總量修複的同時,還呈現出結構分化、價格下行、風險暴露等特征。複蘇是不對稱不均衡的,尤其是供需兩端的修複不對稱,體現爲需求的修複滞後于供給的修複,導緻價格持續有下行的壓力。在外部環境和政策的作用下,結構調整的速度比較劇烈,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的景氣狀況分化明顯。當前重點領域風險,包括房地産、地方債、中小金融機構等,背後原因是多元的,但是這些風險背後的主線是跟房地産深度調整密切相關。
物價低迷反映需求不足
《21 世紀》:2023 年四季度我國 CPI 連續三個月負增長,引發市場有關 " 通縮 " 的讨論。國家統計局回應表示,這是結構性的階段性的。如何看待當前物價表現?
劉元春:四季度物價水平低迷,CPI 連續三個月負增長,核心 CPI 同比增速降至 0.6%,PPI 這三個月同比降幅在 2.7% 左右,表明中國經濟面臨的供求不平衡問題更趨嚴峻,需求不足的問題比較突出。
四季度 GDP 平減指數爲負,大緻在 -1.5% 的水平。GDP 平減指數是最宏觀最綜合的價格指标,衡量所有行業的綜合價格表現,能反映出整體宏觀經濟的供求狀況。GDP 平減指數,大體可以通過 CPI 和 PPI 的幾何加權平均得到。
歲末年初這個時點,全年經濟和物價表現很重要,但也需要重視四季度的價格信号,因爲這反映當前經濟依然面臨下行壓力。
2023 年房地産存在 " 超調 "
《21 世紀》:2023 年房地産投資、銷售數據仍然是負增長,雖然相較 2022 年降幅有所收窄。2023 年三季度以來,穩樓市政策在不斷推出,給房地産市場帶來一些積極效應,但是投資和銷售數據整體仍在下行。如何看待這種現象?房地産市場下行的趨勢能否在 2024 年扭轉?政策方面該如何應對?
劉元春:房地産在中國經濟中的地位很重要。
當前房地産市場深度調整,實際上是 " 高負債、高杠杆、高周轉 " 開發投資模式不可持續,原來行業專項資金監管不嚴以及資金套利模式破滅的産物。" 高流轉 " 之所以能發生,主要通過期房制度來實現,經過土地招拍挂、開發設計之後,開始賣樓花賣期房,很快實現資金回籠。正常而言,銷售期房的資金應該進行專戶托管,開發商不能随便取用。但是,在 " 三高 " 模式下,房地産開發商将專戶托管資金取出,用于其他開發投資;同時,還伴随着資金的違法違規拆借,比如部分開發商入股中小銀行,甚至将中小銀行變成提款機等——高杠杆、高債務随之産生,但是這種監管套利行爲是不可持續的,很多發達經濟體都未曾經曆過這樣畸形的開發模式。
" 三高 " 舊模式的破滅,不一定是壞事。不能将當前房地産市場的深度調整,簡單歸爲庫茲涅茲周期調整,也不同于歐美房地産危機,也不是人口結構帶來的。諸多機構測算顯示,市場剛需要大于目前房地産成交量。當前市場存在 " 超調 ",在房地産企業資金鏈緊張,出現爛尾樓的背景下,在這樣的特殊時期住房需求出現大幅收縮。
當前房地産市場深度調整,是舊模式難以維系的産物,因此其調整時間不會太短。2024 年政策應對方面,政府既不能坐視不管,也不能全面接盤,應該對房地産開發企業的業務進行拆分,正常開發業務應給予流動性支持,違法違規導緻資不抵債的該出清要出清。更具體的,一方面要通過 " 三大工程 ",推動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另一方面要對房地産業務進行拆分,正常合理的開發業務應該給予流動性支持,促進房地産市場的供給,進而穩定整體市場。
2023 年 8 月以來,調整優化房地産政策,更多是從需求端發力,即降低首付比例、放開限制性政策等。2024 年推動房地産開發模式的轉型,政策層面要更加注重對房地産開發企業合理流動性的支持,避免供給端出現流動性危機,否則這會加劇企業暴雷、需求收縮、風險釋放。
2024 年依然是房地産市場面臨較大考驗的一年。雖然從同比數據來看,房地産對宏觀經濟的拖累性可能明顯減緩,但艱難期依然會持續。以商品房銷售額數據爲例,2021 年商品房銷售額爲 18.2 萬億元,2022 年下降到 13.3 萬億元,2023 年降至 11.7 萬億元,因爲上年基數比較低,因此 2024 年房地産投資及銷售數據同比增速可能轉正,但房地産行業依然要經曆新發展模式的艱難重構期。
提振 A 股信心關鍵在穩經濟
《21 世紀》:2023 年 A 股從年初的 3100 點,上半年曾上漲到 3400 點,後逐漸跌破 2900 點,最近市場在 2800 點左右拉扯。如何看待 2023 年 A 股市場下跌?2024 年如何提振資本市場信心?
劉元春:伴随市場風吹草動,股票指數下跌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現流動性收縮、股票抛售加劇、進而自我踩踏的現象,這是資本市場比較常見的現象。
資本市場是實體經濟的反射。要提振資本市場信心,不能隻是就股票指數談股票指數,通過活躍交易可能也難以穩定市場,更重要的是要提振市場對經濟的信心。當前很重要的是在擴内需政策方面發力,在積極财政政策、貨币政策方面做足文章,讓微觀市場主體有政策獲得感。
宏觀調控需要錨定一些核心參數。積極财政政策在支出端有明确的擴張效應,貨币政策在微觀主體資金獲得和成本上有明顯反映,是檢驗政策積極性很重要的指标。當土地出讓收入出現明顯收縮,即使赤字規模有一定提升,但廣義财政支出規模可能還有所下降,這會使得積極财政政策效果打折扣,也會帶來宏觀和微觀感受的差異。當 GDP 平減指數爲負、物價出現下行時,貨币供應量如果錨定名義 GDP 增速,可能也會帶來貨币政策擴張效應不夠、微觀主體政策獲得感不夠的局面。
所以,提振資本市場信心,首要的是通過積極宏觀政策的操作,來穩定經濟大盤,給予微觀主體以明确政策獲得感,再輔之以完善資本市場相關政策。
預計 2024 年經濟增長 5% 左右
《21 世紀》:預計 2024 年經濟表現會如何?宏觀政策方面該如何布局?
劉元春:2024 年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有很多支撐點。中國經濟下行的力量出現拐點性變化,因而産生向上的支撐力。2023 年三季度庫存觸底,很多企業今年将進入補庫存新階段。2023 年微觀主體的盈利能力得到一定改善,會對消費和投資的恢複起到基礎作用。2023 年市場對各類風險擔憂的負面情緒得到過度釋放,資本市場出現 " 超調 " 迹象,預計會在 2024 年形成回補的積極效應。房地産依然面臨持續調整的壓力,但是 " 三大工程 " 的托舉效應會顯現,對開發商流動性的支持也會産生明顯拉動效應,疊加上年低基數,2024 年房地産投資增速有望轉正。2024 年戰略性新興産業依然有較好的發展前景,科技自立自強投入的加大會帶來積極效應,像 " 新三樣 " 還會持續發力,中國的出口總量和結構都會相應改善。
2024 年積極财政政策和穩健貨币政策的全面回歸,是支撐中國經濟平穩增長很核心的力量。受房地産市場下行、地方政府債務問題制約,2023 年地方政府的廣義支出規模并沒有擴張。增發萬億國債效應、新的發債方案、地方專項債規模和使用範圍的擴大、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特别是 psl 工具的使用,2024 年宏觀政策的支持力度預計會比 2023 年大得多。
2024 年外部環境總體不樂觀、不确定性較大,世界經濟持續疲軟、地緣政治沖突、大國博弈等,但是中國出口競争力在持續提升,尤其是一些戰略新興行業和中高端制成品,另外 2023 年人民币彙率貶值的 J 效應會在 2024 年顯現。2023 年我國出口以人民币計價增長 0.6%,以美元計價下降 4.6%,預計 2024 年出口規模以美元計價能持平上年。
預計 2024 年經濟增長目标在 5% 左右,但是今年實現 5% 左右的增長具有一定的挑戰。去年 5% 左右的增長目标是有保有壓,因爲 2022 年經濟增長 3%,兩年複合平均增速在 4.1%;今年設定 5% 左右的目标,兩年複合平均增速爲 5.1%,較上兩年複合平均增速足足提高了 1 個百分點。要實現 2024 年經濟增長目标,一方面寄托于經濟的持續修複,另一方面要寄托于結構轉換、政策加力帶來的積極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