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8 月 30 日晚間,碧桂園(02007.HK)發布了其流動性風險正式暴露後的第一份業績公告,由于已提前發布盈利警告,外界對其業績表現已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
上半年,碧桂園股東應占核心淨虧損爲 453.5 億元;營收規模則受此前銷售額結轉影響,同比增長 39.4% 至 2263.1 億元。
碧桂園在财報中表示,爲保交付、保運營,公司對部分資産做了一些量價平衡的安排,加之前期低毛利項目逐漸進入結算周期,以及對物業項目計提的減值增加,對期内毛利及利潤構成了顯著壓力。
财報顯示,上半年碧桂園交付物業所确認收入的平均銷售價格 ( 不含增值稅 ) 約每平方米 7163 元,較 2022 年的每平方米 7592 元有所下降。
虧損仍主要來自計提資産減值。受房地産市場銷售量價自二季度持續下行影響,碧桂園對在建物業及在售的已落成物業計提減值淨額約 403.38 億元,導緻毛虧 242.63 億元;計提金融資産及合同資産減值損失淨額約 66.62 億元;外彙波動帶來的淨彙兌損失約 30.38 億元。
相較于虧損情況及銷售規模,外界對碧桂園更關注的是,公司的債務規模及資金狀況如何。
從财報所述截至今年 6 月 30 日的賬面數字可窺得一角。
财報顯示,碧桂園截至 6 月底的有息負債餘額下降至 2579.1 億元,淨負債率爲 50.1%。其中,今年下半年及 2024 年需償還的債務占比爲 57%;同期,碧桂園的貿易及其他應付款爲 4485.45 億元。
持有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則爲 1011.15 億元,受限制現金爲 294.54 億元。由于碧桂園在中期财務節點後已與名下債券持有人協商展期,其現金覆蓋短期債務倍數的參考意義已不大。
碧桂園管理層也坦言," 雖然公司竭盡全力安排境内外融資本息的償付,但受年内銷售額持續惡化與再融資環境疲軟的影響,公司賬面可動用資金持續減少,當前也正承受着階段性的流動壓力。"
目前,碧桂園的資産尚能覆蓋整體債務,截至 6 月末的總資産爲 1.6185 萬億元,同期總負債爲 1.3642 萬億元。
更爲多方關注的是牽涉到社會穩定及普通購房人權益的保交樓。
此前,據經濟觀察報 8 月 20 日報道,碧桂園内部人士透露,公司賬戶上的資金剛好能基本保障交樓,前期結算款的支付可能還要靠後市銷售。
據第三方機構測算,截至目前碧桂園未交付房源仍有約 90 萬套,碧桂園計劃于今年交付 70 萬套左右,扣除上半年已交付的 27.8 萬套,下半年的交房任務爲 40 多萬套。剩餘的四五十萬套會在未來兩至三年内完成。
碧桂園管理層在财報中承諾," 一定會堅守企業社會責任,努力兌現對業主、對社會的承諾,積極解決問題,堅決不躺平,客觀的外部困難不會成爲公司止步不前的理由。"
具體保交樓措施上,碧桂園表示,将根據銷售計劃密切監察項目施工進度,确保滿足建築及相關付款并按期完工交付;同時與主要承建商及供應商保持持續溝通,并與他們協商付款安排,以便能夠如期完成施工進度;落實主體責任、專款專用、嚴格管理預售監控資金等,切實保障全國範圍内項目的運轉并确保完成保交樓任務。
目前,碧桂園正開源節流,積極改善公司現金狀況。
促銷售去化回款方面,上半年,碧桂園銷售回款率達 92%,經營活動産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保持正向,仍存在一定的造血能力。
盤活旗下資産方面,8 月 25 日,碧桂園将其所持有的廣州亞運城項目 26.67% 股權以 12.92 億元出售予以中海地産,扣除應付款後收到現金約 7 億元。
此外,碧桂園正與債權人協商展期及進行再融資,并采用債轉股的方式減少現金流出。
今年 7 月,碧桂園将總額約 61.37 億元,自今年 6 月 30 日後一年内到期的銀團貸款進行再融資,新貸款期爲 30 個月。
8 月中旬,碧桂園名下債券 "16 碧園 05" 展期方案出爐,與債權人協商展期三年、分 7 期兌付。
8 月 30 日交易時段前,碧桂園與一認購人(建滔集團旗下全資公司)訂立認購協議,後者以 0.77 港元 / 股的價格認購碧桂園約 3.51 億股股份,認購股份總代價約 2.7 億元用以抵債。
同時削減不必要的行政管理開支,上半年碧桂園營銷及市場推廣成本和行政費用約爲 98.6 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減少 1.1 個百分點至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