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太平洋科技
微信的功能頁面,又多了一個功能标簽。
在微信的 " 發現 " 頁面中,繼掃一掃、搖一搖、看一看、搜一搜之後,微信灰度測試了聽一聽功能。
這是半年前微信聊天頁下拉菜單中," 音樂、音頻 " 功能的整合升級,這個整合了微信在音樂、播客、電台、有聲書等泛音頻娛樂市場野心的功能,入口将更加明顯。
圖片來源:Tech 星球
在 Tech 星球的獨家報道中,微信測試 " 聽一聽 " 的目的,是爲了優化用戶收聽音樂及音頻體驗;同時這也能讓微信激活社交網絡與音樂融合的市場潛力,獲得獨特的競争優勢,掘金百億在線音樂市場。
另外有觀點指出," 聽一聽 " 是視頻号之後,微信最重要的一次功能更新,基于 QQ 音樂、微信電台、視頻号音樂人等音頻内容生态優勢,與微信的社交産生化學反應,從抖音手中搶回音樂市場的 " 話語權 ",創造更多的社交流量變現效益。
從商業模式上來說,這些構想或許是第衆多可能性之一,但這真的是用戶需要的功能嗎?進一步而言,從朋友圈廣告到小程序、視頻号的各種營銷,購物、遊戲等各類功能的添加,讓微信變得越來越臃腫,占用手機存儲的空間越來越大,這真的是用戶需要的微信嗎?
曾經的微信,宣揚的是始終保持社交工具的堅持,以不騷擾用戶爲原則,把 " 做互聯網上最好的工具 " 視爲目标。
" 我覺得做産品也是這樣的,我們如果隻是從利益的角度出發,可能會讓我們的産品越走越偏,變成它裏面隻是一些利益的堆砌,這樣我認爲會失去産品更本質的東西。"正如 2018 年," 微信之父 " 張小龍在微信公開課上的這番話一般。
不過如今回頭看,或許是抖音的威脅與沖擊過于猛烈,微信眼裏似乎不再有 " 用戶 ",而是如何對抗抖音,如何更好的流量變現。
01 " 聽一聽 " 背後,是騰訊的無奈
" 聽一聽 " 功能,背後對應的其實是騰訊音樂的焦慮,這是音樂版權護城河失效後,抖音帶來的巨大沖擊所緻。
早在 2011 年開始,騰訊的 QQ 音樂就開始布局在線音樂的版權市場,2013 年就與華誼音樂、傑威爾音樂、華研國際、相信音樂等海内外知名唱片公司結盟合作。
2016 年,QQ 音樂和中國音樂集團(酷狗、酷我)合并成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2018 年整體在港股上市,一直穩居在線音樂行業頭部梯隊陣營。
2021 年,市監總局對騰訊的反壟斷處罰材料顯示,2016 年騰訊和中國音樂集團合并時,兩家合計市場份額超過了 80%;銷售金額合計約占相關市場總收入規模的 70%;曲庫和獨家資源的市場占有率均超過 80%。
這些數據足以說明了騰訊音樂在行業中的強勢地位,也是其難以撼動的競争壁壘。許多優質音樂資源,往往以獨家版權的方式存在于騰訊音樂平台中,其他如網易雲音樂等平台無法獲取版權,用戶自然向騰訊這邊靠攏。
不過轉折點也正是出現在 2021 年,市監總局責令騰訊及其關聯公司解除獨家版權,恢複市場競争狀态。随後網易雲音樂等平台才陸續恢複與各大音樂公司合作,版權歌曲陸續上架。
同樣在 2021 年,騰訊音樂自家公布的年度歌曲榜單中,十首歌全是被貼上 " 抖音神曲 " 标簽的大熱作品,背後的歌手們除王靖雯外,全部帶有 " 抖音音樂人 " 的官方認證。而王靖雯雖無認證,卻也是抖音平台中作用數百萬粉絲的頭部網紅。
這背後的核心原因是騰訊大而全的版權護城河已然失效,抖音接過了音樂發行、傳播邏輯的話語權。這些上榜歌曲并不是傳統歌手的版權歌曲,而是各類草根音樂人的原創新作品。任憑版權門檻有多高,都攔不住這些原創作品沖向市場。
騰訊音樂連續多年布局音樂産業,收編了昔日競争對手酷狗、酷我,熬死了阿裏的蝦米,不斷擴大着對網易雲音樂的領先優勢,卻最終被 " 死敵 " 抖音以短視頻的方式抄了後路,實屬尴尬。直至如今,抖音神曲依舊是音樂作品是否 " 爆火出圈 " 的重要衡量标準。
抖音也内嵌了音樂内容業務
騰訊音樂的用戶也在不斷流失,與抖音不斷增長的數據形成了鮮明對比。2023 年 Q3,騰訊音樂财報顯示,在線音樂服務月度活躍用戶人數爲 5.94 億人,較去年同期下滑 4.2%。而根據 QuestMobile 數據,截至 2023 年 9 月,抖音月活用戶約爲 7.43 億,人均單日使用時長從 2022 年 9 月的 108.4 分鍾提升至 115.2 分鍾。
騰訊想要在音樂以及泛音頻娛樂領域挽回頹勢,借力微信這個社交 " 大殺器 " 無疑是個很好的選擇。通過社交來盤活音樂、音頻娛樂用戶的流量、活躍度,讓流量池變得更有價值,進而吸引更多的内容創作者,誕生出更多爆火出圈的音樂作品,更多提升用戶黏性的播客、音頻作品等。
用抖音的方式來反擊抖音,從抖音手中奪回音樂市場的話語權,讓所謂的 " 抖音神曲 " 變成 " 微信神曲 ",這的确是一個聽上去非常美好的商業故事,很符合微信以及騰訊的利益。但微信忘了最重要的一點,這樣做,打擾用戶了嗎?
一個是功能、服務内容的疊加,是否會繼續增大微信 App 的存儲占用?是否會讓頁面變得更加紛繁複雜,影響體驗?音樂、播客内容的在線緩存帶來的存儲疊加增長如何處理?能否下載到本地,這樣是否也會讓微信占據更大的手機存儲?
另一方面,用戶真的希望被好友列表裏的所有人,每天看到自己在聽什麽,自己喜歡了哪首歌,點贊了哪個播客,推薦了哪些音頻内容嗎?這是否會涉及到用戶的隐私問題,對用戶帶來另一種 " 打擾 "、" 困擾 " 呢?
由于 " 聽一聽 " 功能還在小範圍灰度測試中,我們還并不能直接得到這些問題的答案,但這方面的問題,微信是有" 前車之鑒 "的。
02 用戶願意把一切都放在微信?
2024 開年,微信就因爲 " 道歉 " 沖上了熱搜,被全網關注。這是由于微信朋友圈出了一個 BUG,對用戶造成了困擾。
有用戶發現自己發布了 " 僅自己可見 " 的私密朋友圈後,其他朋友會收到更新提醒,雖然看不到私密朋友圈的具體内容,但能知曉 " 發了朋友圈,但不給我看 " 的情況,造成尴尬局面,影響了用戶的社交關系。
然而翻看各社交平台下該事件消息的評論區,不少用戶并不覺得這個功能上的 BUG 會造成困擾,因爲他們早已不再發布和關注朋友圈。不僅自己不發,也不會再去看列表裏的好友們發了什麽内容,不少媒體将這一現象形容爲 " 朋友圈裏消失的用戶 "。
朋友圈曾經是微信十分轟動的功能創新,甚至被譽爲中文互聯網規模最大、最有價值的 UGC 内容社區。那爲什麽用戶越來越 " 拒絕 " 朋友圈了呢?
演員王凱最近在一檔節目中談到了這個話題,由于道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而沖上熱搜。王凱表示,早期的朋友圈大家都是真心分享生活,分享有趣的事。
但随着微信好友數量從一二十個,增長到一兩千個時,這個列表裏絕大部分人其實并不是自己的 " 朋友 ",朋友圈也就變得越來越混沌、複雜,變得更具功利屬性的一種社交工具了,所以王凱選擇抽身而去,不再發布,也不再關注。這也得到了許多網友的認可與共情。
簡而言之,微信朋友圈的 " 用戶流失 ",其實表明了用戶并不希望在微信中展示一切,讓所謂的 " 微信好友 " 能通過各類窗口,窺探到個人的方方面面。除了用戶自身的原因外,微信越來越多的朋友圈廣告形式,也是影響用戶體驗,甚至 " 勸退 " 用戶的原因之一。
出于流量變現的考量,微信在朋友圈推出了各式各樣的廣告植入,以各種卡片、小程序形式進行展示和互動。廣告窗口的增多,也體現在微信公衆号中,文章的中部或尾部等位置,往往被嵌入了各種卡片式廣告。
這些微信應用内的廣告觸點、頻次的增多,繁雜甚至有點 low 的廣告内容,早已是持續困擾用戶,引發用戶吐槽的缺點。但微信并未真正理會用戶的聲音,未來出于商業化的考量,類似的廣告營銷形式必然會隻增不減。
用戶的心聲其實已經 " 呐喊 " 了好些年。比如朋友圈編輯功能;朋友圈照片能否發 18 宮格;取消共同好友點贊提醒;取消朋友圈長文折疊;可以帶圖評論好友朋友圈;批量删除朋友圈;視頻号可以屏蔽指定用戶;微信雙向删除好友等等。
這些每一個細小功能背後,都是大量用戶對于微信使用體驗的吐槽和希望改進的想法,微信隻需要稍微聽到并且改進任何一點,都是足以産生沖上熱搜、收獲用戶口碑正向效應。但很可惜,微信并沒有做出回應和改變。事實上,忙于 " 搞錢 " 的微信,的确忽略了這些用戶的真實聲音。
這其實也與抖音的沖擊有關。2023 年 12 月,多家媒體報道稱,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在 2023 年的營收達到了 1100 億美元,首次超過騰訊。由于字節跳動還未上市,所以目前騰訊仍然是中國互聯網市值規模最大的巨頭企業,此番營收數據被超越,必然給騰訊帶來了更大的危機感。
抖音的營收規模主要來源于廣告和電商兩大業務,在用戶規模遠不如微信的情況下,相關數據已然超越騰訊,更加說明抖音在流量變現上的優勢能力。騰訊想要追趕,隻能進一步挖掘微信流量池的各類廣告、電商等觸點,提升流量變現效率與規模。
這也是爲什麽微信不再像标榜的那樣 " 以用戶爲中心 "、" 不打擾用戶 "。所謂的 " 用戶體驗 ",逐漸淪爲了騰訊、微信在外部巨大的競争壓力下,反擊抖音的一層包裝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