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蘋果宣布開啟造車計劃以來,關于它的代工廠花落誰家的消息就一直滿天飛,畢竟蘋果可謂是手機界中的 " 一哥 ",它的一舉一動都備受大家關注。
近日網上爆料稱,蘋果供應商龍頭立訊精密與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奇瑞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于蕪湖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在協議内容表示,雙方将共同組建合資公司,從事新能源汽車的整車研發及制造,其中立訊精密持股 30%,奇瑞新能源持股 70%,并且根據爆料稱,蘋果汽車将于 2026 年亮相,首款車型定位為中大型 SUV。
雖然目前蘋果、奇瑞雙方均未就該新聞做任何回複,但是從這一傳聞中可以看出,奇瑞的胃口似乎變得越來越大了。在去年 " 吞并 " 東南汽車、今年又爆出或接盤自遊家,如今再度傳出代工蘋果汽車,這盤棋奇瑞似乎早已布局好。
關于蘋果 " 代工 " 一事
說到蘋果造車計劃,最早可以追溯于 2007 年的時候,當時喬布斯就公開表示過:" 蘋果有平台去設計好一輛車,在不久蘋果公司将要打造一款汽車 "。
為了可以達成造車夢,在經過多年的布局後,2014 年蘋果就啟動了 " 泰坦計劃 "。蘋果組建了 1000 人的汽車團隊,并不斷從谷歌、特斯拉、奔馳、福特等車企高薪挖人,總投資高達百億,堪稱大手筆。
不過自從宣布開啟 " 泰坦計劃 " 後,一直以來蘋果的造車夢進展一直都不太順利,除了蘋果汽車項目多任領導離職、内部沖突與管理問題頻發之外,就連與衆多車企談判展開合作計劃,都被無一例外地拒絕。
盡管前路滿是荊棘,但踏入汽車業似乎對于蘋果而言是一座 " 必須攻下的城池 "。當然,也是因為汽車市場蘊藏着巨大的長期增長機會,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自蘋果宣布進入汽車行業,總市值就立刻上升。總得來說,蘋果對于進入汽車業的決心可謂是史無前例的,在左右權衡之後,最終決定尋找一個合适的造車夥伴。
立訊精密 + 奇瑞 會為蘋果帶來什麼火花
對于網上曝光的協議來看,對于大部分人的解讀是,立訊精密将很大可能會與奇瑞集團聯手為蘋果汽車代工,先抛開這件事是不是烏龍一說,伴随着供應商和主機廠逐漸深入的合作的消息不斷傳出,我們也可以從暗中觀察到,供應商也似乎具備着下場造車的能力。
但話又說回來,假設雙方真如業界猜測那樣,那麼它們會為蘋果帶來怎麼樣的火花呢?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對于有了解蘋果業務的朋友們都知道,立訊精密是蘋果供應鍊企業,為蘋果代工耳機、手表和手機多産品線及零部件等多環節,公司 70% 以上的營業收入來自蘋果。
作為蘋果供應鍊的 " 一哥 ",其實早在十年前立訊精密便開始布局汽車業務,它是針對在于整車的 " 神經系統 ",其包括有連接器 / 連接線、低 / 高壓整車線束、特種線束等均有部署,立訊精密具有一定的開發、制造能力,這種直接參與到汽車行業的行為,相當于直接從幕後走到了台前,也為此次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而作為一家傳統汽車制造廠商,奇瑞的能力并不俗,它的優勢在于汽車制造能力以及經銷渠道,關鍵尤其是在新能源方面的能力方面。在 2021 年的 9 月份,奇瑞正式啟動了 " 搖光 2025" 科技戰略,全力打造包含平台架構、三電、智能駕駛、智雲平台、生态夥伴在内的 13 大核心技術,這些都是可以應用于新能源汽車的整車架構上面,對于蘋果代工一事來說,奇瑞具有着一定的先天優勢。
長期來看,擁有奇瑞的品牌背書、營銷體系等優勢再加上立訊精密的汽車相關業務經驗,很大可能兩者合作,會為蘋果汽車 " 代工 "。按照早前曝光的計劃來看,蘋果汽車最快也要 2026 年才會真正到來,三年後蘋果汽車最終會選擇獨立生産還是代工的模式,還有待時間驗證。
蘋果汽車,還能站穩陣腳嗎?
随着智能化、電動化的成熟,也讓汽車變得越來越趨向于電子産品的發展曆程,而蘋果作為行業内的 " 翹楚 ",一直以來蘋果對于這一方面還是擁有着一定的成熟技術。
說到蘋果軟件層面的優勢,很難繞開的是 IOS 系統。在電腦、手機、手表等方面,IOS 系統一直是蘋果 " 緻勝 " 的關鍵法寶,當然 IOS 系統不光局限于電子産品身上,其包括車機系統。可以看到,很多汽車的車機都依靠 Carplay 來維持的 " 智能生态 ",可以說 carplay 的生态系統,對于大家來說均有着不錯的體驗。
況且,在近段時間外媒信息爆料,蘋果已經聘請了此前福特汽車負責安全和車輛工程的資深高管,不僅如此蘋果在汽車方面有着很多優秀的人才,可以說,無論是人才儲備還是質量上的保證,都是全方位的。
關鍵,蘋果汽車的價格預計将會在 10 萬美元(約合人民币 69.7 萬元)以下。值得注意的是,蘋果汽車在此前公布的專利中,包含了自動駕駛和其他為車輛提供動力的軟件領域的一些專利,同時還涵蓋了許多硬件元素,在蘋果的品牌照耀下以及衆多配置加持等,這個價格确實是會吸引很多消費者眼球。
雖然蘋果汽車的亮點頗多,但千萬不要忘記的是國内新能源汽車競争環境。2023 年 1 月份國産新能源汽車銷量過萬的共有 5 款,這對于蘋果來說無疑有着不小的壓力,如果想從衆多競争者中脫穎而出,蘋果必須拿出競争力非常強的産品,從而吸引更多 " 果粉 ",最終才能站穩陣腳。
寫在最後
最終蘋果無論挑選的是立訊精密還是鴻海集團也好,它們都是一個互相成就的不錯選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汽車領域當中,沒有一個品牌會 " 自帶光環 ",最終産品才是最好的實力憑證,都是需要接受市場去評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