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娛女性劇,頻頻翻車。
被诟病最多的莫過于「僞大女主」人設。
打着大女主旗号,堆砌種種女性困境。
結果女主角逆轉局面,還是得靠男人。
前段時間完結的《好事成雙》如此。
更早的爆款劇《我的前半生》也如此。
不過,魚叔最近發現了一部神奇的新劇。
同樣是女性 + 職場題材。
同樣出現了「靠男人」的劇情雷點。
然而,不僅沒翻車,還高開炸走。
豆瓣開分 8.5,升到 8.7,還在漲。
憑什麽?
今天就來看看這部重新定義了「大女主」的——
《化學課》
Lessons in Chemistry
女主布麗 · 拉爾森,曾憑《房間》拿影後拿到手軟。
然而,2019 年主演漫威大片《驚奇隊長》,卻招來惡評無數。
從年齡到外貌都被攻擊,爲電影的平庸背鍋。
如今,《驚奇隊長 2》即将上映。
預售慘淡,票房撲街,似乎已是闆上釘釘。
與此同時,布麗 · 拉爾森卻在小熒屏上大放光彩。
她回歸最擅長的現實主義題材。
在劇中飾演有着化學家夢想的女主角伊麗莎白。
很多女性求學道路上,都聽過「女生學不好理科」這句警告。
更何況,這可是50 年代,逐夢科研圈對女性來說難于登天。
伊麗莎白已經拿下加州大學的化學碩士學位。
這在女性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年代,已是十分傑出的成績。
和許多大女主一樣,她十分努力。
拼了命地工作。
别人下班她加班,連節假日也不放過。
不停實驗,探索自己的研究領域。
甚至決心摒棄一切有可能幹擾工作的因素。
比如她從不化妝。
直言不打算結婚。
更不會生孩子暫停事業。
論努力,伊麗莎白已經做到無可挑剔。
但可惜的是,她仍然一事無成。
研究未有突破,還被實驗室掃地出門。
一是因爲,沒有博士學位。
但這是因爲伊麗莎白被教授性侵,并且反抗了,導緻兩人鬧掰。
要想拿到博士學位,伊麗莎白需要向教授道歉,承認這是一場誤會。
她當然拒絕妥協。
二是因爲,伊麗莎白的「努力」确實效率極低。
但,并非因爲她能力不行。
而是因爲她被分配的工作,技術含量太低。
雖然拼命進入化學實驗室,但隻能做技師。
明明有能力指導實驗,卻全然沒機會發表高見。
她能做什麽呢?
被要求履行「女性指責」,「照顧」其他化學家:
整理衛生、分發工作服、拿器材、煮咖啡 ......
隻有下班之後的加班時間,她才能進行真正的研究工作。
即便如此,她也無權使用部分試劑。
沒有男化學家在場監督,連在實驗室停留都屬于違規。
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隻要發表出來,便可以成爲一個真正的化學家。
但機構上層,卻百般刁難。
稱伊麗莎白隻是技師,署名會令研究所「蒙羞」。
隻有抹掉她的名字,才有發表的可能 ……
權勢性侵,職場性别歧視 …… 以上種種現象,随便一個放在國産劇裏都能買上幾條熱搜。
而伊麗莎白也确實像衆多内娛大女主,集齊了一個又一個最典型的困境。
甚至劇情走向,都如此似曾相識——
美強慘女主角,遇上了「真命天子」。
化學家伊凡斯,對伊麗莎白由衷地欣賞。
以自己的名望作保,終于爲伊麗莎白換得到了一個像樣的實驗環境。
二人的研究相輔相成。
實驗很快便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
事業上互相扶持,生活上也三觀契合。
伊凡斯并不認同性别決定智商的荒謬邏輯,對伊麗莎白報以平視。
并尊重她的意願,放棄結婚生子選項,隻求互相陪伴。
靈魂深度共振,似乎已是最爲兩全的感情。
眼看着劇情就要滑入俗套。
網友們也開始擔憂起來。
但這部劇卻迅速用一個神轉折,否定了「女性還得靠男人」的既定模式——
伊凡斯,意外身亡了。
留下伊麗莎白平靜地崩潰。
此刻,這部劇的犀利之處才浮出水面。
女人或許真的可以依靠男人往上爬。
但這并不是什麽「性别優勢」。
而是暗中标好了代價的禮物。
在失去靠山後,迎來的是更爲慘重的墜落。
如今,伊麗莎白徹底不被允許進入實驗室了。
爲了繼續工作,她逼不得已隻能在家裏改造出一個實驗室。
沒有經濟來源,便向其他化學家販售「顧問」業務。
甚至曲線救國,哪怕做秘書也要回到研究所。
但造化弄人,困境比此前又多了一層——
伊麗莎白懷孕了。
随着肚子一天天大起來,周圍人的态度可想而知。
伊麗莎白不僅被再次掃地出門。
還意外發現之前的研究成果被盜用,申請到了一筆不菲的補助資金。
伊麗莎白生活困頓,可自己的勞動果實卻全數進了他人腰包。
一切都像早已設定好遊戲規則的完美閉環。
在任何看似有選擇的路口,順理成章地把女性從事業路上逼退。
縱使糾結不安,伊麗莎白還是不得不如這世道所願。
爲了生孩子,停下了工作。
于是旁人再提起伊麗莎白,說辭更像埋葬其人生的一捧土:
勾引著名化學家還未婚先孕的蕩婦。
不僅耽誤了他的事業,甚至還毀掉了他的人生。
又或是自以爲是的女人,明明不夠聰明,卻總幻想能有所作爲。
伊麗莎白如何破局?
如果是在内娛,編劇恐怕會安排一個新男人降臨。
但這部劇,又一次給出了不落俗套的轉折。
伊麗莎白以做科研的架勢,做女兒的每日餐食。
竟然意外因此得到了一份烹饪節目主持人的工作。
「分子料理」的全新事業賽道,不僅徹底改變了伊麗莎白的生活。
還圍繞着家庭主婦的觀念革新,掀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風暴。
好戲,才剛剛開始。
對比之下,不難發現。
「靠男人」橋段本身,不是女性劇的絕對雷區。
内娛一些口碑翻車的僞大女主劇,錯在打着搞事業的旗号,卻把男人、婚姻、家庭當成終極出路。
而在《化學課》裏,這些情節不會影響到女主角的人物塑造、事業線的刻畫。
迅速退場的感情戲,反而讓我們體會到更直白的殘酷。
說到底,有沒有感情戲、是否憑借男人獲得晉升,都不是評判一部女性劇的硬性标準。
最重要的還是,它是否戳破了一些現象背後的真相。
在魚叔看來,《化學課》做到了。
它反駁了生活中一種常見的論調——
女性沒有獲得成功,是因爲「智力不夠,天賦不足」。
前不久,就有這樣一則熱搜:電子競技不相信女性。
起因是一篇文章,寫到了一位電競女選手突然從大衆視野消失的背後故事。
她原本有着相當傲人的戰績,論實力可以進入男隊訓練,論名氣也有不少粉絲。
但卻屢屢被拒絕。
來源:《電子競技不相信女性》 作者劉詩予
終于進了一個男隊之後,又遇到了和教練溝通不暢、比賽上場時間太短、ID 被他人頂替等等問題。
在公開比賽中表現得并不理想。
最終,在一片質疑聲中,她選擇告别職業電競,回到了老家。
曾經被認爲前途大好的新星,宣告退圈。
這則熱搜下,最多的評論是「女生真的不适合電競」「自己菜别怪大環境」……
就如《化學課》劇中,男領導們對伊麗莎白甩下一句:「你就是不夠聰明。」
她們真的不聰明嗎?
劇中戳破了這種話術的 PUA 本質。
在能力并不輸于男同事的情況下,伊麗莎白依然得幹雜活。
有了成果後,也沒有得到重視,甚至沒有署名權。
此外,還被要求帶孩子,平衡家庭和工作。
如此種種壓力之下,她的科研成績不如男人,卻僅僅被歸咎于「不夠聰明」。
潛台詞是,要獲得同樣的認可,女性得比男性克服更多本來就不合理的障礙。
正如《隐藏人物》中,數學天才凱瑟琳被上司責罵。
因爲每次上廁所,她都要跑到三公裏開外的有色人種洗手間,很耗費時間。
而裙裝與高跟鞋的硬性要求,又讓這個過程更加漫長。
她承擔着種族與性别的隐形枷鎖,卻被其他人理所當然地無視了。
确實有一些女性先驅,克服重重阻礙脫穎而出。
比如,居裏夫人。
居裏夫人一生除了不可忽視的學科成就之外。
同樣經曆着被質疑成就、蕩婦羞辱、舉國驅逐等時代重壓。
這讓她更像一個幸存者偏差的個例。
伊麗莎白則是平行時空中,無數個隕落的「居裏夫人」:
科學追求路路不通,但性化自己、回歸家庭兩扇門卻大敞着。
就像波伏娃在《第二性》裏寫下的論斷:
男人的幸運——在成年時和小時候——就在于别人迫使他踏上最艱苦但也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就在于她受到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一切都促使她走上容易走的斜坡:人們非但不鼓勵她奮鬥,反而對她說,她隻要聽之任之滑下去,就會到達極樂的天堂;當她發覺受到海市蜃樓的欺騙時,爲時已晚;她的力量在這種冒險中已經消耗殆 盡。
《電子競技不相信女性》一文中的女選手也類似。
一切似乎都在将她推向「做主播」這條更容易的路。
爲職業電競做準備時,其他隊友都在緊張訓練。
而她卻被安排了拍攝宣傳片的工作,剛進來時甚至被要求訓練時要開啓露臉直播。
來源:《電子競技不相信女性》 作者劉詩予,下同
這都是和電競本身沒有任何關系的「雜活」,意在消費她的外貌。
她上場比賽後,媒體關注的也是她的顔值。
教練對她的态度也并不專業,隻會認爲她是沒天賦。
而對于輸掉比賽的男隊員,又不搬出天賦論了,反而給出具體的建議。
「競技體育,菜是原罪」這句話本身沒有問題。
但在各種場外因素的影響之下,比賽失利是一個菜字就可以概括的嗎?
換句話說,大衆、教練、俱樂部,對女性電競選手的标準,是否真的隻有成績?
絕對公平的環境本身就是過于理想化的,在現實中并沒有百分百貫徹。
卻又在問題出現時,被誤當成了唯一的真理。
這何嘗不是一種諷刺。
無論哪一個領域,能掙脫條框、走到塔尖的人,一定走過了更磋磨的長路。
但這不代表那些條條框框就是合理的、可以忽略的。
成功的她們,本應激勵更多人。
而不是反被利用,變成霸淩失意者的武器。
否則,整套邏輯隻是霸權者的馴化遊戲。
同時,當事人将自己的困境呈現出來,也不是爲了換取一句「菜」或「你就是不夠聰明」的判詞。
發現并指出問題,本身也是一種勇敢。
如同劇中,在性侵事件發生時,伊麗莎白舉起鉛筆刺向加害者。
它是武器,也是計算實驗數據的工具。
事後,有人要求她向加害者低頭忏悔。
她确實後悔。
但後悔的不是傷人,而是:
「我後悔我隻有一支鉛筆」
對于許多争議議題而言,記錄問題已是努力。
那便一次次寫下來,不要後悔。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