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倪毓平 編輯|Jaden
當 AI 浪潮席卷一切時,原本經曆電動化、智能化的新能源汽車形态發生更加劇烈、更加複雜的變化。
" 在我們剛剛參與智能化時,以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爲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又開始和汽車融合。傳統的智能化又迎來了以人工智能爲驅動的新的汽車智能化。汽車變化周期越來越短,甚至出現了變化疊加的特征。"
" 過去的變化還沒有完成,新的變革又要開始,這種疊加的發展成了汽車産業發展的新常态。" 在不久前的全球智能汽車産業大會(2024GIV)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表示。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
新的變革不斷湧現,幾次浪潮的交彙中,汽車行業也不再是單一維度的競争。參與者不斷地奮起,從不同路徑中尋找勝負的賽點。
過去,人們寄希望于智能駕駛,期待端到端大模型會帶來行業決定性的颠覆,終端消費者的出行生活發生質變,汽車行業從此進入新的紀元。但是,車企們很快認識到,智駕競争的代際差距會被時間抹平,決定性的時刻還未顯現。
于是,智能化向座艙蔓延,這裏成爲新的戰場。
智能座艙穿越 " 無人區 "
去年夏天,主機廠們還在爲智能座艙陷入瓶頸感到困擾。
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異軍突起,座艙部分在過去幾年完成了從機械儀表、物理按鍵到數字液晶儀表顯示、一芯多屏的快速叠代,電子電氣架構也從娛樂主機向高性能域控制器轉向。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搭載智能數字座艙(大屏 + 語音 + 車聯網 +OTA)前裝标配交付 1212.11 萬輛,同比增長 49.59%,前裝搭載率爲 57.40%。其中,智能語音整體搭載率已經超過 90%,車聯網前裝标配搭載率也已經接近 80%。
一些頭部供應商概括這種局面," 疫情前國内的座艙産品基本落後國外一到兩代,疫情後從去年開始基本領先一到兩代。"
這種過快的發展很快帶來一個問題:在其他系統還未完全跟上的情況下,中國的智能座艙産品似乎進入了 " 無人區 ",看不到下個階段的發展方向。
好在,大模型出現了。清華大學智能綠色車輛與交通全國重點實驗室教授曹東璞在 2024GIV 的現場談到,大模型上車,推動智能座艙的深入發展。他預計,在座艙發展的藍圖裏,2027 年會出現 L3 高階認知智能座艙。
他在過去兩年從智能座艙的服務質量(人機交互),服務内容豐富度(場景拓展),智能網聯三個角度,對智能座艙進行了對智能座艙進行分級,包含 L0(功能座艙)一直到 L4(全面認知智能座艙)。
" 目前一些座艙在 L2 階段,大部分座艙還在 L1 層面,去年夏天幾家主機廠找商來說能不能盡快把 L3 高階認知智能座艙的定義給出來,反過來指導他們下一代産品的定義。" 曹東璞說。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發布的《AI 汽車發展報告(2024)-AI 定義座艙》中認爲,AI 技術将從語音開始,重塑人車交互體驗,不僅賦予語音助手自然語言交互能力及理解能力,還能通過多模态的方式提升交互準确度和智能化。
博泰車聯網雲端研發中心總經理熊正橋提出關于下一代 HMI 的設想。他認爲,可以通過 AI 的方式去重新定義人機交互處理,包括主題生成、頁面布局、以及頁面内容等,都可以由用戶根據自己的習慣、根據自己對組件和其他方式的喜好,自動進行組合和推送。
"AI 汽車這樣座艙智能終極形态的實現,有賴于強大的理解、記憶、邏輯和生成能力,這恰恰是大模型最擅長的領域。" 百度 Apollo 智能座艙業務總經理李濤在大會上總結。
他觀察到:人們對座艙的使用頻次從最早每天 3-5 次的個位數到今天不僅飙到兩位數,在一些語音交互技術領先的車型上甚至已經達到了接近三位數。
這個現象并不一定代表真的被人所接受。也可能意味着,整體車輛設計的智能化程度比較低,系統無法深度的理解用戶當前所需,用戶隻能不停發原子化的操作指令,系統才能按照指令一步一步的完成他的需求。
" 一個能夠知道用戶上下文、了解你此時此刻所想所需,并且自動生成全局化執行方案的新時代座艙,這也是智能座艙整體的演進的一個終極方向。" 李濤說。
生态應用百花齊放
終于,随着大模型在智能座艙中發揮變革,汽車從一個移動工具将成爲人們生活中重要的第三空間。在這個高頻、不可或缺的場景中,大量的生活信息和服務需求被催生。
支付寶副總裁、數字出行酒旅事業部總經理王敏
比如在車内點單。人們可以在開車等紅綠燈的時候,通過車機下達點一杯星巴克拿鐵的語音指令,整個過程中不需要手動操作和确認。這就要求大模型能夠完成對語音語義的真實理解,同時還能夠模拟人的行爲進行下單。
支付寶副總裁、數字出行酒旅事業部總經理王敏在群訪中進一步補充稱," 有了大模型之後,其實大量的服務可能會被重塑,可能以前大家想到僅僅是停車繳費,今天能在手機端想到的服務,未來大概率同樣可以在車機端完成,包括點單、取快遞、給手機充值、導航、找附近停車場、找附近的充電樁,所有服務都可以完成。"
而在整個商業應用被激發出來後,大量的支付閉環也要在車内同步實現。" 我們的核心理念是,圍繞一個人的服務和需求,将手機端已經擁有的能力可以封裝到整個車機裏面。不需要開手機刷臉,通過純語音的支付能力,實現整個商業和服務、支付的閉環。"
這是一種理想的狀态。在今天,我們更多看到的設計是,将移動 APP 直接遷移到車機中去。一些行業統計的數據表明,單車搭載的 APP 最多達到了 189 個。
" 想象一下,在駕駛過程中需要從 189 個 APP 裏翻你想要的應用是多麽困難 ",李濤認爲," 這些能力并不是基于座艙内用戶的需求所設計的,直接塞到座艙裏真的是好的方式嗎?我覺得不是,不管是過去的計算機語言、還是雲計算,都是從新技術起點出發,從 Thinking In Cloud 到 Thinking In AI 才産生更多所謂新時代的應用。"
進一步地說,用戶需求沒有改變,他仍然有在車内下單的需求,但在這個新的場景中,交互效率的改變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火山引擎座艙大模型負責人張航認爲," 如果你的交互效率像手機一樣點外賣那麽方便,那麽用戶可能就會使用它交互,不是說這個事情在車上做,那個事情不在車上做……我們更直接的就是改變車内的交互效率。"
而随着車内交互效率的提升,我們可以想象兩種結果:一是超級應用将會在這個場景中誕生。
神州數碼汽車業務集團 CTO 劉黎說,人類數字化曆史上已經出現過兩個超級生态了,第一個是 PC 生态中的微軟和英特爾;第二個是蘋果和安卓的手機生态;第三個是英偉達主導的 CUDA,還沒有像前兩個超級生态出現那麽超級,殺手級的應用。
" 而車具有大量的傳感器,遠遠多于手機,還是一個移動的隐私空間,是不是可以成爲構建第四個,或者是下一個超級生态的突破口呢?"
在超級應用的基礎上,火山引擎汽車行業總經理楊立偉提出了第二個可能性:大模型将爲用戶的創作欲提供表達的契機,孵化出更多個性化的應用。
" 以前用戶想創造得開發一個 APP,APP 特點就在于成本特别高、周期特别長,隻能開發所有人的共性需求,沒法個性化。現在大模型帶來的就是,每個人都可以個性化地按照我的場景、按照我的需求創造 Agent。"
從這個角度出發,這可能是車企新的機會。如果一個車企越了解用戶,他的數據積累越多,用戶在車内創造 Agent 的時候,車企可能越懂用戶,這個過程中,與用戶形成越來越強的粘性,用戶忠誠度也越來越強。
" 這可能三五年以後會發生極大的價值,用戶換車的時候更傾向于換那些更懂自己、能力更強的車,就跟現在的手機所有資料儲存在手機的雲端非常像。" 楊立偉說。
他告訴車雲網,大模型會形成更多的差異性。那些在軟件架構、數據積累方面有優勢的車企會更領先,而一些有曆史包袱的車企就走得慢很多。" 大模型就是一個放大器,會在幾年内放大各個車企的座艙的差異。"
開足馬力,迎接算力挑戰
可以看到的是,在未來的幾年中,大模型将推高智能座艙競争的天花闆。令人振奮的光明未來鋪設在眼前。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大模型席卷下的智能座艙開發,正在加速 AI 算力的消耗。算力仍然是發展的瓶頸。
熊正橋坦言,端側算力仍然比較昂貴,即使目前最大的兩千多 TOPS 的也隻能跑 13B 的模型,或者更高一點,整個性價比,産出比還是相對比較有限的。
怎麽追求端雲一體化,更好地執行更高的算力,降低主機廠單車成本,同時優化雲端算力成本是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
黑芝麻智能首席市場營銷官楊宇欣說,人工智能三要素,數據、算法、算力,整個産業鏈是倒三角,越往算力方向走,提供的廠家越少。
疊加艙駕融合、座艙一體的行業趨勢,算力要求有增無減。根據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的數據,端到端智能駕駛領域的起步算力爲 1 EFLOPS,而座艙大模型的基礎模型算力需求大于 10EFLOPS,垂域模型算力需求爲數百到數千 PFLOPS 1。
" 人工智能時代,汽車企業缺的不是産能。多幾個整車廠,少幾個整車廠,不是産業發展的主要矛盾。"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在大會上表示," 到了人工智能時代,汽車行業最缺的是智算的基礎設施,智算基礎設施不足,将會成爲智能網聯汽車加速發展的主要矛盾。"
數據顯示,國内車企現有的算力都在 10 EFLOPS 以下,到 2024 年底,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規劃算力分别是 17 EFLOPS、21 EFLOPS 和 15EFLOPS,三大運營商合計 53 EFLOPS,理想狀态下,一家車企在端到端大模型上消耗的算力就高達 100 EFLOPS,而特斯拉擁有的算力水平是 100 EFLOPS,是所有車企所擁有算力的總和。
軟件的成本也在上升。" 智能汽車擁有的代碼是激增的,十年前一輛汽車隻有一千萬行代碼,現在可能達到一億行代碼 ",科大國創副總裁、科大國創新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曾勇光表示," 随着代碼量越來越增加,未來可能達到幾億行,我相信軟件成本占整車成本也急劇增加,未來甚至達到 50% 以上。"
獲得超高回報前,大模型座艙要求車企及産業鏈條進行持續投入,降本增效也成爲行業發展中的主題。
楊立偉認爲,大模型上車本身就是在幫助車企降本增效," 以前上很多 APP 花了很多錢,開發周期很長、車企要很多開發的人,現在車通過雲的方式上車,成本很低的。而且 ToKen 已經被火山引擎打到很低的價格了,加上我們後續持續的推理優化,這個模型的價格基本上我覺得不會特别高,目前我們在座艙内看調用量成本遠遠低于他傳統的成本,所有車都可以用得起大模型。"
火山引擎汽車行業總經理楊立偉
今年 5 月,火山引擎在 " 原動力大會 " 上引爆大模型市場的價格戰——豆包模型家族的價格爲 0.00008 元 / 千 Tokens,從 " 以分計價 " 到 " 以厘計價 "。
" 按現在豆包大模型在企業市場的定價,0.8 厘就能處理 1500 多個漢字的價格,比行業便宜 99.3%。" 火山引擎負責人譚待曾表示。
這也爲火山引擎入局汽車行業打開局面。目前,它與吉利汽車、長城汽車、賽力斯等 20 多個廠商達成生态聯盟。
" 新能源是第一個淘汰賽,智能化是第二個淘汰賽,在這個過程中,選好我們認爲将來一定能活下來或者有機會跑下來的合作夥伴,和他們深度融合、深度合作,來實現我們自己的目的,也幫助這個産業快速提升或者整合。" 楊立偉在采訪中稱。
大模型上車,讓智能座艙行業終于迎來質變的飛躍, " 汽車更懂你 " 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在這一個眼神、一個手勢和一句指令就能完成的人機交互背後,是汽車廠商、供應鏈夥伴們千帆競發的高度競争。
我就知道你 " 在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