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萬的小鵬汽車,和網約車同款,你會買嗎?
撰文丨 DAN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這邊大衆花 50 億元入股小鵬汽車,那邊小鵬汽車以約 54.2 億元的對價,收購滴滴智能汽車開發業務資産,滴滴也因此成爲小鵬汽車的戰略股東。50 億一進一出,小鵬汽車擴張的野心再也藏不住了。
8 月 28 日,小鵬汽車牽手滴滴,成爲車圈爆炸新聞,小鵬汽車股價應聲大漲。雙方宣布達成戰略合作,滴滴将向小鵬出售智能電動汽車項目相關資産和研發能力,而小鵬将在此基礎上打造一款 A 級智能電動汽車,項目代号 "MONA",作爲其全新品牌的首款産品進入市場。
至此,滴滴造車終落地,小鵬汽車則搭上了快車進軍 15 萬級市場。
2024 年量産,MONA 項目早有端倪
何小鵬曾在兩年前表示,沒有車企能夠在 15 萬級推出有競争力的全自動駕駛汽車。既要攻克技術創新,又要降低成本,對車企而言确實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但是行業變革帶來了很多可能性,智能化的全面普及也并非遙不可及。小鵬汽車和滴滴的合作便是其中一個路徑,滴滴有研發完成的、相對成熟的技術和産品,而小鵬汽車也有現成的工廠,整合一下供應鏈,擴大一下産能,就可以做到快速落地生産。
這裏說的成熟技術和産品,在早些年滴滴造車傳得沸沸揚揚的時候就有端倪。
2020 年,滴滴發布與比亞迪聯合設計研發的首款網約車 D1,随後滴滴啓動造車項目的消息在坊間熱傳。去年,滴滴 " 達芬奇 " 造車項目又成爲了車圈熱搜,甚至滴滴出行有意收購國機智駿,從而獲得造車資質的消息也不胫而走。在達芬奇這個項目中,就有滴滴将打造 15 萬級緊湊型電動轎車的消息。
空穴來風必有因,到了現在,也基本證實了此前所傳的滴滴造車項目,正是此次和小鵬汽車合作的 MONA。MONA 項目預計将于 2024 年開始量産,從收購到量産不到一年時間,也側面證實了 MONA 是一個早已啓動的項目。
何小鵬也表示,小鵬汽車在此次合作中獲得了完成度非常高的準量産轎車車型。而 MONA 項目的設計團隊、測試設備和研發資産,也将收歸于小鵬汽車麾下。對于小鵬汽車來說,這就是可以直接拿來用的項目。
MONA 将主要面向個人市場,但同時它也會成爲一台網約車。這或許也是車企在 15 萬級普及智能駕駛的最好選擇了,因爲隻有形成規模生産銷售,薄利多銷,才可能有成本優勢。
而且目前網約車市場的采購量很大,對于小鵬汽車來說也是極具吸引力的,而滴滴能爲其提供巨大的網約車需求。從雙方設立對賭條款,也可以看出小鵬汽車對 C 端市場有較高的銷量期待。
50 多億的交易,小鵬虧還是賺
一個在滴滴手上遲遲未能落地的 MONA 項目,值得小鵬汽車花這麽多錢嗎?
雖然剛剛獲得大衆的入股,但小鵬汽車還不至于錢多任性。
接盤滴滴造車項目,小鵬汽車看中的不隻是成熟的準量産車型可以給其帶來銷量,還有滴滴在出行生态領域積累的豐富資源和運營經驗。而且滴滴在 2016 年就成立了自動駕駛團隊,是比較早發力這一領域的企業。
随着新能源汽車競争進入下半場,越來越多車企重點布局自動駕駛的研發與普及,比如在城市 NOA 落地這條賽道上,一些品牌就争破了頭。這是一個規模極大的市場,同時也是必然的發展趨勢,沒有車企願意錯過。
但是自動駕駛的研發和普及,涉及到算力、算法模型、測試數據等等方面,僅憑車企一己之力,實現之路可謂漫漫,這也是爲什麽當前那麽多車企牽手科技企業的其中原因。
而滴滴多年來建立起龐大網約車市場,背後有關數據采集的豐富經驗,可以幫助小鵬汽車更好地進行自動駕駛數據的叠代。
另外,針對 MONA 項目,雙方會在滿足合規和保護隐私的情況下共享項目相關的數據,從這一點來看,牽手滴滴也比小鵬汽車自行去打造一款車型來得更便捷。
據了解,小鵬汽車是首家獲得滴滴生态體系全面支持的整車企業,而這個生态體系涉及到多個領域,包括汽車運營、金融保險服務、充電設施等,未來雙方在 Robotaxi 運營方面也會有進一步的合作。
采集數據、運營經驗、市場資源,這些都是作爲新勢力的小鵬汽車目前所缺乏的。因此這筆和滴滴的買賣,值,甚至可以說很賺了。
滴滴的無奈與解脫
對于滴滴來說,和小鵬合作也是其造車夢的最好歸宿了。滴滴表面是在戰略進攻,實則已是被動防守。
早兩年滴滴的日子并不太好過,先是遭遇網絡安全審查,後又因數據安全整改問題,赴港上市受阻。同時,疫情也對滴滴網約車業務帶來了影響。
過去幾年,滴滴在智能電動汽車項目上也投入了很多,但從其一路尋求車企合作,并試圖獲取造車資質來看,道阻且長,一直都未有實質性的成果,而前提大量的投入又亟需回血。
如今和小鵬汽車合作,将智能電動汽車業務剝離出去,可以輕裝上陣,實現更快的回報。而且小鵬汽車是以自己的股份交易的,而小鵬汽車目前在資本市場比較受追捧,對于滴滴來說,這也是一筆很劃算的交易。
另一方面,目前如果滴滴堅持自己下場造車,面對的挑戰非常大。首先其造車傳聞已吹風很久,資本市場對它的想象在減弱,即便未來其宣布造車,融資恐怕也難達預期。
而且,現在已經不是跨界入場造車的最佳時機,行業内卷将身在圈内的企業都搞得精疲力盡,新入場者要麽有錢可燒,要麽帶着技術來搞颠覆,而滴滴在這兩方面都算不上有拔尖實力。
下半年開始,小鵬汽車持續向外借力,從大衆到滴滴,可以看到其不甘從蔚小理三巨頭的時期退出,繼而開啓一系列反攻行動。此次聯姻,滴滴給小鵬汽車帶來的最直觀利好是通過網約車平台擴大銷量規模,再深層次一點的便是自動駕駛的快速叠代和普及,以及正式拉開多品牌戰略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