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很奇怪的現象:一個人的時候,上得了 " 刀山 ",下得了 " 火海 ",扛得起重擔,忍得住打擊。然而,一旦有了伴侶或依賴的人,卻變得敏感脆弱,難以承受壓力。無論是重大變故還是日常瑣碎,似乎都能把原本堅強的内心攪得波濤洶湧,失去了獨自面對困難時的那份從容與堅韌,隻剩下一地雞毛和無盡煩惱。
這或許是因爲,一旦有了依賴,我們開始期待有人能夠與我們共同分擔痛苦和壓力。但在現實面前,我們往往發現,與伴侶相處時,沒事的時候,可以一起嘻嘻哈哈,出事的時候,隻會互相噼裏啪啦。談風花雪月時你侬我侬,談柴米油鹽時你争我鬥。隻要有一點風吹草動,大到工作出問題、家人得重病,小到孩子成績差、家務沒人幹,甚至是原本應當輕松愉快的旅行,都可能成爲伴侶之間的壓力事件,把家庭氣氛攪得雞犬不甯。
我們不禁想問:親密關系中,爲什麽 " 共苦 " 就這麽難呢?到底該如何應對親密關系中的壓力事件?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爲什麽 " 同甘 " 容易
" 共苦 " 很難?
人們往往發現,在分享喜悅與成功時," 同甘 " 似乎自然而然,輕松愉快;然而,當面對困境與挑戰時,想要做到 " 共苦 " 卻顯得尤爲艱難。這是因爲,在親密關系中,随着彼此間情感紐帶的加深,不僅喜悅與幸福會倍增,同樣地,壓力與困境所帶來的負擔也會相應地翻倍。
1. 親密加倍,壓力也翻倍
單身的人,尤其是選擇獨居的人,隻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壓力就萬事大吉;但是,共同生活的伴侶,需要一起面對雙方 1+1 可能大于 2 的情緒和壓力。因爲情緒存在傳染性,壓力會發生疊加效應。
壓力外溢(Stress Spillover)這一現象,就如同一個已經裝滿水的杯子,當再有更多的水倒入時,杯子無法承受,水便會溢出,打濕桌布,甚至可能毀壞桌上的電腦、鍵盤和鼠标。因此,當一個人因爲在某個方面(比如工作、家庭或個人生活)感受到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不僅在該領域内肆虐,還會像漣漪一樣擴散開來,影響到個體在其他方面的情緒和行爲。簡單來說,就是當你在某個地方,比如工作上遭遇煩惱,這種煩惱可能會如影随形,讓你在家裏也變得焦慮不安,易怒暴躁,對親人的态度也變得冷漠或挑剔。
當壓力外溢發生時,就必然會發生壓力跨界(Stress Cross-Over)。這意味着,壓力不是像接力棒那樣,簡單地從這邊傳遞到那邊,讓接棒的人替代送棒的人獨自受苦;而是會像傳染病一樣,悄無聲息地侵蝕另一個人的心靈,使得兩個人一同陷入病痛的折磨之中。在親密的伴侶關系中,這種現象尤爲顯著。
想象一下,當伴侶帶着一身的疲憊和工作的重壓回到家中,你原本可能正享受着悠閑的時光,但因爲伴侶的情緒狀态,那份輕松瞬間被打破。伴侶的焦慮、煩躁,甚至是一個小小的抱怨,都可能成爲引發你情緒波動的催化劑。你開始爲伴侶擔憂,想爲伴侶分憂,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被對方所承受的壓力所 " 感染 ",心情變得沉重起來。
更可怕的是,如果你也滿身疲憊和焦慮,彼此的負面情緒會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壓力的漩渦。原本 5 分的不開心,因爲雙方的互相傳染、交叉、疊加,變成 10 分的難過,情緒越來越低落,再強的抗壓能力,也可能在這樣的情境中逐漸崩潰。兩個人的壓力相互加劇,最終可能導緻雙方都感到無法承受,甚至對彼此産生疏遠或怨怼。
2. 考驗雙方的堅韌與默契
在順境中,共同的快樂如同錦上添花,而在逆境中,如何攜手共度難關,則考驗着雙方的堅韌與默契。面對強大的敵人,我們或許無所畏懼,因爲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清晰;但是,如果隊友不給力,不僅可能拖慢前進的步伐,還可能因爲配合不當而讓局勢更加複雜。
伴侶之間的關系,就像是一場雙人乒乓球賽。在這場比賽中,能否成功接住壓力事件抛來的每一個球,關鍵在于雙方的協作、默契以及共同面對的決心。是應該你接一球、我接一球,互相分擔;還是根據位置,靠前者接近球、靠後者接遠球,靈活應對;又或是根據能力,你接容易球、我迎難度球,各展所長?如果隻有一方在場上疲于奔命,另一方卻袖手旁觀,那麽失敗的結果将不言而喻。
更糟糕的是,如果一方沒接住球,另一個方不給予鼓勵和支持,反而毫不留情地指責和埋怨,這樣的行爲不僅會嚴重損害雙方的信任和感情,更可能導緻這個 " 組隊 " 迅速瓦解,彼此間充滿怨怼。在這樣的氛圍下,别說共同應對外部壓力了,就連保持最基本的體面、避免内讧和掐架都将成爲一種奢望。
因此,在應對生活中的種種壓力事件時,我們不僅要考驗個人的心理韌性——那種在逆境中保持冷靜與堅持、不輕易放棄的品質;更要考驗伴侶的響應性(partner responsiveness )——即伴侶能否對我們的需求和願望給予足夠的關注、尊重、關心和支持,在遇到困難時,及時給予我們情感上的支持、理解以及實際行動上的幫助。
一項發表在《婚姻與家庭》(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上的研究調查了美國 2000 多名成年人婚後 10 年内的幸福感變化,發現個體感知的伴侶回應性不僅能夠幫助我們度過眼前的難關、有效地減輕當前的生活壓力,而且能夠預測未來 10 年的幸福快樂。由此可見,當一方遇到挑戰或挫敗時,另一方的積極響應如同一劑強心針,能夠激發内在的力量,增強共同面對困難的勇氣。
然而,挑戰就在于,當伴侶的壓力如潮水般湧來,與我們自身的壓力相互交織時,人類趨利避害的本能會悄然觸發大腦的 " 應急機制 " —— " 戰鬥或逃跑 " 反應,促使我們采取一系列自我保護策略,諸如逃避現實、相互指責,乃至情感上的疏離與冷漠。
這些短期内的自我保護行爲,雖能在瞬間爲個人緊張的情緒提供一絲喘息,卻猶如一把雙刃劍,長此以往會悄然侵蝕伴侶間堅實的信任基石,逐漸削弱雙方那份緊密相連的相互依賴與支持。在此關鍵時刻,能否克制住内心對威脅的本能反應,不讓 " 戰鬥或逃跑 " 的沖動占據上風,考驗的是一個人的心理韌性和對伴侶的深刻承諾,是伴侶能否 " 共苦 " 的關鍵考驗。
伴侶如何做
才能一起共患難?
如果沒有經曆一些壓力事件,那就沒有機會讓情緒韌性獲得發展,而能經受住壓力事件的關系,能一起共患難的伴侶,需要提升以下兩種意識:
1." 同甘 " 很好," 共苦 " 也很重要
研究表明,一種關懷彼此的标準是伴侶對彼此獲得的成功會做出怎樣的回應,這種回應不僅體現了對伴侶的尊重和支持,更是對一段關系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關系的穩固并不僅僅建立在共享喜悅的基礎上," 同甘 " 固然美好," 共苦 " 則更能彰顯伴侶之間的深厚情誼。隻有在幸福時相伴,在困難時相依,才能真正體現伴侶關系的深度和穩固性。
區别于其他關系,伴侶之間往往會有更多的共同經曆。一起經曆喜悅與悲傷,共同面對生活中的挑戰與變化,這些共享的時刻和情感紐帶使伴侶關系更加深刻和獨特。研究表明,無論是正性情緒事件如慶祝成功、享受歡樂,還是負性情緒事件如面對困境、承受壓力,相比于獨自經曆,共同經曆這些情緒事件都能夠顯著增強雙方的情感聯結。因爲在這個過程中,伴侶們不僅分享了情緒本身,更分享了彼此的感受、想法和應對方式,從而加深了對彼此内心世界的了解和共鳴。
就像一起吃巧克力,會更香甜更美味;同樣地,一起克服困難,則更堅韌更無畏。共同經曆增強了情感聯結,而更深的情感聯結會促使雙方創造出更高質量的共同經曆。這是一個雙相促進的良性循環,讓伴侶關系在不斷地共同經曆和情感交流中不斷升華。
2. 解決 " 問題 ",不是解決 " 伴侶 "
沒有什麽比一個共同的敵人更能把人們凝聚在一起。伴侶之間的壓力是交織的,難以完全分開,不存在你搞定你的壓力,我解決我的情緒的情況。因此,無論是伴侶的壓力,家庭的壓力,還是自身的壓力,都是我們共同的挑戰,必須一緻對外,共同面對。
然而,人們常常容易陷入一個誤區,将伴侶看作造成不愉快情緒的 " 敵人 ",試圖解決伴侶,而不是解決問題。這種誤解可能導緻雙方将注意力集中在彼此的缺點或情緒上,而忽視了真正需要解決的外部壓力和沖突。因此,真正的挑戰是将問題分清,保持共同的目标和立場,而非将伴侶視作對立面。
雙向應對(Dyadic Coping)是指兩個人共同應對壓力的方式,強調通過支持、合作和協調來減輕壓力。關于雙向應對的最新研究發現,雙向應對行爲可以建立親密關系并降低壓力和其他負面情緒。而伴侶在共同面對壓力和挑戰時,以下三種特質能夠幫助伴侶更好地合作和溝通,從而減輕壓力,增強情感聯結:
· 關系意識:伴侶雙方能夠關注和理解彼此的需求、感受和狀态,意識到彼此在面對壓力時的反應和情緒變化。
· 保持真誠:伴侶之間需要保持開放和誠實的溝通,能夠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不是隐藏或回避問題。
· 互惠互利:雙方在應對壓力時,能夠相互支持和幫助。這次我遷就你,下次你包容我;這次我陪你一起吐槽,下次你和我分擔苦惱。彼此付出并獲得相應的支持,形成一種平等和互助的關系。
結語
日常生活中,壓力事件本身不可避免,但通過良好的溝通和積極的協作,壓力可以成爲促進關系發展的契機,而不是壓垮關系的負擔。
好的伴侶關系就像一支優質的雙人團隊,在面對壓力時,懂得互相托舉,而不是彼此指責;懂得發現對方的長處,并用自己的優勢補足短闆;更懂得在困境中攜手前行,用耐心和信任爲彼此築起一道堅固的心理防線。正是在一次次挑戰中,共同的成長和更深的連接才得以實現。
所以,真正的親密關系,不是沒有争執與困難,而是在這些時刻,雙方如何選擇對待彼此。能夠攜手跨越風雨,便是最好的答案。
參考文獻
[ 1 ] 羅蘭 · 米勒 .(2024). 親密關系(第 8 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9787115630216Westman, M. ( 2006 ) . Crossover of stress and strain in the work-family context. In F. Jones, R. J. Burke, & M. Westman ( Eds. ) , Work-life balance: A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 pp. 163 – 184 ) . Psychology Press.
[ 2 ] Does Partner Responsiveness Predict Hedonic and Eudaimonic Well-being? A 10-Year Longitudinal Study on JSTOR4 Ways to Help Your Partner Cope with Stress | Psychology TodayWorking With Your Partner to Confront and Control Stress | Psychology Today
策劃制作
作者丨蘇靜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審核丨樊春雷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
策劃丨鍾豔平
責編丨鍾豔平
審校丨徐來 林林
相關推薦
1.這 3 種下意識的行爲,意味着你在欺負自己, 請立即停止!
2.5 種疼痛可能是骨質疏松的信号,可惜很多人不知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3.今年羽絨服 " 暴雷 ",普通人買羽絨服,看不懂水洗标上這 3 個詞,容易吃大虧!
4.每天都感覺很累、睡不着覺、身體疼痛……一年後,她确診了這種病
5.最新研究!這個運動能延緩大腦衰老、提高記憶力!堅持 6 個月,大腦受益至少 5 年
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内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原創圖文轉載請後台回複 " 轉載 "
點亮 " 在看 "
一起漲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