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齊景公在外視察時,對身邊的晏子說:" 看這大好河山,現在是我的,以後還不知道是誰的!"
晏子卻不按照常理出牌:" 我估計可能是它将來會姓田。"
齊景公的臉色,瞬間晴轉陰了。
這就是察言觀色的學問,這就是說話的技巧啊,毫無疑問,晏子這話簡直是大煞風景啊!
你可以想象一下,齊景公帶着晏子登上高山,站在山頂,看着無限風光,遠處層層青山,一條小河依山而走,遠處的田野上,農民在弓着腰辛勤地勞作……山的這邊以及那邊,甚至很遠很遠的地方,都是自己的地盤,想想就爽……
毫無疑問,齊景公這個時候的心情是無比舒暢的,所以,發出了感歎:" 看着大好河山!現在是我的,隻是不知道以後又會是誰的!"。
這個時候,作為臣子,應該怎麼說?誇贊一下老大的豐功偉業。齊景公作為老大,臉上有光,心裡也會很爽,大家皆大歡喜啊!
但是,晏子偏偏不如齊景公所願,而是潑冷水說:" 我估計它可能姓田!"
晏子這話,毫無疑問,一定會惹惱齊景公,普通人聽了都會生氣,更何況一國之君呢!
齊景公聽了很吃驚,當然,也很生氣,他訓斥道:" 你别鬼扯,我堂堂國君,是他一個田氏家族能比的嗎?田氏又不是我的後代,怎麼可能繼承齊國的大位呢?你說說田氏有什麼過人之處。"
晏子看國君隻是發怒,并沒有怪罪自己,于是意味深長地說:" 大王别生氣,聽臣慢慢道來!田氏是個家族,但是,影響力可不小。田氏家族的家主繼承人,田成,這個人才能不是很突出,但是,有一個優點,那就是樂善好施。對比下一下,作為國君,您的賦稅就收得狠了。田成把自己的俸祿分給屬下,幫助窮人,他家的錢大筆大筆地往外借,别人給他還錢的時候,他并不會全部收下,而是隻收很少的一點,這樣的人,又怎麼能不受歡迎呢,所以,在齊國很有聲望。您知道他怎麼說的嗎?他說,他的錢财本來就是大家的,用在大家身上,再合适不過了,他一點也不心疼。他這麼慷慨,大家都很感動,很尊重他愛戴他。"
" 就這點事?我不覺得有什麼了不起的,更不信他能得天下。" 齊景公聽了不屑地說。
齊景公反駁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人緣好就能當領導嗎?不一定啊!當然,田成不僅僅是人緣好有聲望的問題。
晏子看齊景公的表情,耐心地說:" 您可别小看了人心。田成這麼慷慨和仗義,有才能的人都願意為他效勞,這樣一來,他能做的事可就很多了。您知道他是如何的慷慨嗎?田家殺牛之後,田成隻取很小的一部分,剩下的都分給士兵吃,其他的物品也是如此,所以,士兵們都願意為他沖鋒陷陣。咱們國家遭受災害的時候,他把家裡的糧食拿出來送給受災的百姓吃,就算是遠在西邊的周、秦兩國的百姓都有跑來投奔他的,這名聲都傳到了千裡之外了啊。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就像百姓的父母,百姓對他就像水流入大海,都希望跟着他混。"
齊景公聽了,有些悲傷地說:" 難道說以後這齊國大業,将來就會姓田嗎?那我真是太可悲了啊,難道命中注定是這樣嗎?"
晏子看國君如此悲傷,也沒什麼太好的辦法,隻好安慰說:" 您其實也沒有必要擔憂,您也可以像田成那樣,慷慨一些,多親近有能力有德行的人,對百姓做到放寬刑罰,多多幫助那些老弱病殘者,關心軍隊中的将士,時間一長,自然也會人心所向。現在咱們大齊國力強盛,田氏再有實力,也不能從您手裡把天下奪走!"
晏子這話倒是謀國之言,但是,由未免有些書生意氣。彼時的齊景公,面對已經做大的田氏,怕是早已經有心無力了!所以,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這也是一個明白人啊!
實力不足,想想而已,晚年齊景公,或許是個明白人,或許不得不裝糊塗,難得糊塗啊!晏子的這番話,自然也不會被齊景公放在心上,該及時行樂還得抓緊啊。
公元前 490 年,齊景公走完了他 " 早年英明,晚年昏聩 " 的一生,明君,昏君,讓後人去說吧。
公元前 485 年,田成繼承田家家主之位,唆使齊國大夫鮑息弑殺齊悼公,立齊簡公。
公元前 481 年,田成又改為擁立齊簡公的弟弟為國君,就是齊平公。
縱觀曆史,王位更叠越頻繁,以後權臣篡位的概率就越大。
自此以後,田氏把控了齊國的大權。
公元前 391 年,田成的四世孫田和 " 遷齊康公于海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 "。公元前 386 年,周安王正式冊封田和為齊侯,公元前 379 年,齊康公死,姜子牙的後代徹底把江山給丢了。
田氏從一個流亡到齊國的小家,到竊取齊國,用了 200 多年的時間。這也是 " 竊鈎者誅,竊國者侯 " 這個成語的由來。
【子霄讀史感悟】
" 天命無常,唯有德者居之 ""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有德者居之;軍民非一人之軍民,有德者主之 ",田氏代齊,自然讓人唏噓不已,這又何嘗不是姜氏自己拱手于人呢?
晏子說的其實很有道理了,說到底,割韭菜就割吧,但是别割得太狠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啊!
上位者如果沒有了悲天憫人之心,遲早會導緻衆人離心離德,離家敗國亡也就不遠了,這是曆史帶給我們的教訓啊!
同理,在為人處世上也是一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為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