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不是你?
深夜十點,還在爲趕 deadline 焦頭爛額,夜宵、奶茶配 PPT,邊吃邊努力。雖然困到上下眼皮直打架,明顯感覺大腦變遲鈍、開始運轉不動,卻還強撐着告訴自己「再堅持一下、今天必須做完」……
在高強度的工作學習、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犧牲睡眠時間似乎成了許多人的家常便飯,對身體的「鈍感」成了日常。

很多人都知道:「睡不夠會打呵欠——打呵欠意味着犯困——犯困就要補覺」。
但你可能不知道,除了「呵欠連天」外,睡眠不足還有很多其他的表現。
參照多數人的數據,如果你睡眠時間低于 6 小時,就要小心是否存在「睡眠不足」。
以下 4 種可能出現的表現,看似和睡眠無關,很容易就被視作正常:「上年紀了」「最近火氣有點大」「天氣冷嘴巴都變饞了」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隻是偶爾一次兩次,不用過于擔心。但要是持續出現以下明顯異常,就要注意了:這可能是身體發出的警報,提醒你已經嚴重缺覺!

01
渴望更多高油、高糖的垃圾食品
深夜暴食的體驗,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熬夜時總是特别想吃薯片、巧克力、炸雞等高油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立刻,馬上。
很多人會不以爲意地将其調侃爲「豬瘾犯了」,然而研究發現,睡眠不足也會讓人想吃更多垃圾零食。
在亞利桑那大學一項針對 3000 多名成年人的調查裏,缺覺者表現出這種「嘴饞」傾向的比例,高達 66% 。夜間時段,攝入需求更強。
另一項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通過大腦磁共振掃描成像後同樣發現:對比睡眠良好的情況,睡眠不足會嚴重損害大腦額葉的活動,讓大腦獎勵系統對高熱量、高脂肪的食物反應更活躍。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這還和「變胖」存在聯系:每天睡眠時間減少 1 小時,你會多胖 2 斤,可能不是危言聳聽。
一項針對成人的荟萃分析表明,每天睡眠時間減少 1 小時與 BMI 增加 0.35 kg/㎡ 相關,對于一個 170 厘米高的人來說,它約等于 2 斤體重。
這可能是因爲,睡眠不足會影響瘦素( leptin )和胃饑餓素( ghrelin )的分泌,負責「喊停進食」的瘦素戰鬥力大減,而「催你狂吃」的胃饑餓素攻擊力驟升。
形成越睡不夠——大腦越容易被劫持——想吃垃圾食品的欲望越強——越容易變胖的多米諾連鎖表現。

02
注意力難以集中
感覺大腦變得笨笨的
互聯網有雲,周一周一,呆若木雞。
一個熬了幾天大夜、周末沒睡上一個好覺的同事,眼神放空,注意力難集中,靈魂仿佛飄在大腦上空……你喊 TA 名字好幾回才有反應,跟 TA 講話像跟鬼講話。
是的,TA 可能不是失戀了,而是完整的覺睡得太少,大腦 CPU 都快被幹燒了。
一項發表于《 Nature 》子刊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顯著導緻反應遲鈍,降低注意力、記憶力和執行功能。
這可能是因爲睡眠剝奪,海馬體縮水。海馬體負責記憶形成和鞏固,缺乏睡眠就好比低電量的手機沒有及時充電,系統變得卡頓,甚至宕機。
前額葉皮層活動也會受到限制,好比降頻運行,你的決策力和注意力可不就大大降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03
心浮氣躁
看誰都像故意找茬
是的,「起床氣」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我願稱之爲「困怒症」。
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時,大腦會更傾向于對别人的表情進行負面解讀。
明明是面無表情的「中性面孔」,不帶一絲感情色彩,但在沒睡夠的人眼裏,偏偏就會被解讀出「威脅性」。
讓一夜沒睡和睡夠 8 小時的兩組人,看同一組照片,結果顯示,沒睡飽的人給照片對方的吸引力、可信度打出的評分,遠低于睡飽的人。
也就是說,睡眠不足時,你可能對對方的一言一行都更敏感、更不容易信任對方、對其他人有更強的敵意。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
這可能是因爲,嚴重缺覺會影響大腦杏仁核的活動。
不少研究表明,即使是一個晚上的睡眠缺乏,也會讓大腦杏仁核變得異常活躍,更容易有焦慮、恐懼、憤怒等激烈的負面情緒。

圖片來源:@馬東錫
04
反應遲鈍
開車時警覺性變低
世上最激烈的碰撞是什麽?不是冰與火,不是火星撞地球,而是一個開車時腦子表現得不夠清醒的司機、對上一個提心吊膽的副駕。
前者嫌後者咋咋呼呼、一張嘴叭叭瞎操心。在司機眼裏,TA 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對路況一清二楚、對每次可能發生的事故都早有預感和躲避方案,即便偶爾出現一兩次快擦到路牙子的情況,也是「不會的,我看到了!這不沒事嘛!」;
後者視野裏,則每一次都是在事故邊緣試探:離旁邊的車太近、開車不看後視鏡、差一點就闖紅燈了……而最亮紅燈的可能是,「開車你還打呵欠!」
平時可能還好,但請回想一下:司機師傅最近是不是還同時存在沒睡飽的情況,又或者已經連續開了太久的車。
是的話,就一定要當心了!

睡眠不足還開車,任身邊人怎麽提醒都不爲過。一項發表在《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上的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顯著延長反應時間,增加交通事故和工作事故的風險。
嚴重缺覺的人,開車約等于酒駕。連續 24 小時不睡眠的反應時間,相當于血液酒精濃度爲 0.1% 的狀态。
這是一串觸目驚心的數據,與睡眠時間達到 7 小時及以上的司機相比,睡眠不足的司機在 24 小時内的 ≥ 撞車風險一路飙升:
5~6 小時的睡眠:撞車風險增加 1.9 倍
睡眠不足 4 小時,撞車風險增加 11.5 倍
千萬别以爲單憑意志力可以戰勝身體反應,睡眠不足真的會嚴重降低大腦警覺性,讓你信息處理速度變慢,尤其是在開車這樣需要快速反應的場景中。

我們的身體就像一輛馬車,一天 24 小時都在辛勞地爲我們服務,但我們真的懂它嗎?
作爲修複它、安撫它最重要的場景之一——睡眠,是否正被你一點點壓縮?
被快節奏的生活追着跑、活在對未來「未發生之事」的焦慮中,是刻入人類 DNA 的求生本能。
但如果長期處于嚴重缺覺的狀态,損害的很可能是我們的健康,更别提想擁有一個靈活清晰的大腦。
莎士比亞說,做一個健康的乞丐,也幸運過染病的君王。
爲了我們的健康,是時候多關心一下身體發出的信号,讓它在疲倦不堪時,停一停,好好休憩、補個好覺了。
本文審核專家

參考文獻
[ 1 ] Theorell-Hagl ö w J, Lemming EW, Micha ë lsson K, Elmst å hl S, Lind L, Lindberg E. Sleep dur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healthy diet scores and meal patterns: results from the population-based EpiHealth study. J Clin Sleep Med. 2020 Jan 15;16 ( 1 ) :9-18.
[ 2 ] Cappuccio, F. P., et al. ( 2008 ) . Meta-analysis of short sleep duration and obesity in children and adults. *Sleep*, 31 ( 5 ) , 619-626.
[ 3 ] 單新月 , 鄧佳星 , 周志益 , 睡眠剝奪對肥胖的影響 , 臨床個性化醫學 . 2024
[ 4 ] Krause, A., Simon, E., Mander, B. et al. The sleep-deprived human brain. Nat Rev Neurosci 18, 404 – 418 ( 2017 ) .
[ 5 ] Ben Simon, E., Vallat, R., Barnes, C. M., & Walker, M. P. ( 2020 ) . Sleep Loss and the Socio-Emotional Brain.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 6 ] Walker, M. P., & van der Helm, E. ( 2009 ) . Overnight therapy. The role of sleep in emotional brain process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5 ( 5 ) , 731-748.
[ 7 ] Williamson, A. M., & Feyer, A. M. ( 2000 ) . Moderate sleep deprivation produces impairments in cognitive and motor performance equivalent to legally prescribed levels of alcohol intoxication.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 57 ( 10 ) , 649-655.
策劃制作
策劃:VV | 監制:Feidi
插圖:站酷海洛 | 封面圖來源:網絡
睡不着、易早醒、睡眠短?
自行調整有問題
試試咨詢三甲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