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 月 7 日訊(記者 劉陽)超越發動機的存在,電池到底有多重要?
" 無論電池、電機、電控,都是電動車的基礎,這是我們對電池的認知和重要性定義 ",在吉利控股集團總裁、極氪智能科技 CEO 安聰慧看來,一家電動車企未來想要形成競争力,必須掌握各個關鍵領域的核心技術,而電池是最基礎的要素。
伴随着市場需求的大幅提升,布局百花齊放般的電池技術創新仍然是整車廠們未來幾年競争力持續提升的有效手段。1 月 5 日,由江淮钇爲與中科海鈉共同研制的全球首款納電版 " 花仙子 " 正式向用戶批量交付,推動鈉離子電池産業化邁出最重要的一步。這距離該款搭載中科海鈉供應的 32140 鈉離子圓柱電芯的車型正式下線,僅過去了 9 天。
" 對比锂電池,鈉離子電池有低溫性能更好、價格更穩定、資源供應穩定等特點。" 中科海鈉副總經理劉攀介紹,後續還将與江淮钇爲在電池基礎研究、新車型開發、商業模式創新等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除與江淮钇爲開展深度合作外,公司也與合力叉車、蔚來汽車等 8 家企業精準商讨了鈉電合作機會。"
2023 年,納離子電池在研發和産業化進程中消息不斷。整車廠方面,比亞迪、江淮、江鈴、奇瑞等國内車企,以及多家海外車企均表示将在乘用車市場導入鈉離子電池;電池廠商方面,甯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锂能、鵬輝能源、華洋股份、容百科技等電池廠商相繼推公布鈉離子電池以及電極材料規劃,并将緻力于鈉電上下遊的産業化。
高工産研統計,目前鈉離子電池産業鏈布局企業數量已超過 100 家。2023 年至 2025 年,鈉離子電池企業有效産能将分别達到 19GWh、25GWh、60GWh。" 鈉電成熟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鉛酸電池走到盡頭的時候。" 真锂研究創始人、總裁墨表示。
如果說鈉離子電池的興起,是乘了 " 锂價瘋漲 " 的東風,那麽被稱爲最具潛力 " 下一代動力電池 " 的固态電池則是資本押注的重點對象。
當地時間 1 月 4 日,美股固态電池概念股 QuantumScape ( QS.NYSE ) 開盤一路上漲,最終漲幅 43.08%。消息面上,大衆集團旗下電池公司 PowerCo 發布公告稱,QuantumScape 提供的固态電池樣品通過了其首次耐久性測試,結果表明其能夠做到充放電 1000 次,且在測試完成時電池 " 幾乎沒有老化 ",仍保持 95% 的容量(或者說放電能量保持率)。受此刺激,國内固态電池闆塊爆發,截至收盤,德福科技 20CM 漲停,瑞泰新材漲超 11%,新綸新材、華達新材和金龍羽均漲停。
與進入關鍵研發期的全固态電池相比,在應用方面,各整車廠的 " 買單 " 半固态電池已箭在弦上。去年 12 月,蔚來 CEO 李斌駕駛、 ET7 直播挑戰 "1000 公裏續航 "。本次實測的 150kWh 超長續航電池包,是全球首款無熱失控軟包 CTP 電池,電芯能量密度高達 360Wh/kg,預計今年 4 月量産,适配所有蔚來車型。與此同時,上汽集團在互動平台表示,2024 年起半固态電池将在公司不同車型上實現量産應用。而基于對市場趨勢的預判,長安汽車、廣汽集團等則拟于 2025 年至 2026 年推出半固态電池車型。在海外方面,寶馬表示,計劃在 2025 年之前推出使用美國全固态電池制造企業 Solid Powe 技術的第一輛原型車,并稱已經獲得了研發許可;日産預計,在 2024 年啓動第一座試驗性生産工廠,而首款采用固态電池技術的量産車型預計于 2028 年推出。不過,豐田卻将全固态電池量産時間從原定的 2027 年推遲到 2030 年以後。
從目前各企業給出的時間點看,半固态電池量産時間大概在 2024 年左右,全固态電池量産時間在 2026 年左右。國信證券研報顯示,預計 2024 年全球固态電池 ( 含半固态電池 ) 需求量爲 2.3GWh,市場空間達 19.5 億元。
作爲新能源汽車生産制造過程中成本最高的零部件,能力禀賦迎合車企 " 既要又要還要再要 " 的大圓柱電池,同樣成爲 " 軍事儲備賽 " 的 " 破局者 "。" 性能提升是大圓柱電池開始火起來的主要原因。" 蘭鈞新能源資深研發經理張茜認爲,大圓柱電池有自身的優勢,包括高标準化、高安全性、批量生産後的低成本的優勢,這會使其在競争激烈的市場中争取一席之地。
自 2020 年特斯拉發布 4680 大圓柱電池,掀起圓柱浪潮以來,大圓柱電池的陣營日益壯大。緊随特斯拉之後的車企包括寶馬、通用、沃爾沃、Stellantis、保時捷、蔚來等均加入使用 46 系列大圓柱電池的行列。東北證券研報指出,2025 年全球 46 系列大圓柱電池裝機量有望達到 255GWh,全球市場滲透率可提至 20%。
" 現在電池還處于創新非常活躍、百花齊放的時候,但相信再過 10 年局面應該會比較清晰。"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認爲,現在的锂離子電池仍将在長時間内占據市場的主導地位,全固态電池現在隻能說仍然是一個理想狀态,相信理想的電池一定會出現。" 電池技術的創新周期在 30 年左右,锂離子電池的應用是在 2000 年左右,因此預計 2030 年電池技術會有全方位的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