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明日世界》
芥末堆從 " 看教育 " 到 " 不隻是看教育 ",走上了一條蜿蜒而正确的路。事實上,教育人去關注智慧農業、銀發經濟這些朝陽領域,并不意味着非要轉型或者轉行不可,很多時候,跨行業的經驗能給予你意料之外的啓發。這一點,在和 " 種植愛好者 " 陳穎集的對話中,再次得到了驗證。農業的本質是服務于人,教育也是,不能反過來。
愛好者
在廈門三秀山腳下,陳穎集擁有一間 40 畝的農場。他獨自管理,農忙時偶爾會請工人幫忙。在一些新農人眼中,陳穎集是一個特别的存在。16 年前,他從澳洲留學歸來,熱情投入農業種植的世界,嘗試種植過上萬個品種的果蔬,緻力于探索他心目中的極緻美味。
如今的陳穎集除了要接送兩個女兒上下學,幾乎全部時間都在農場度過。無論過去多少年,他始終将自己定義爲不變的 " 種植愛好者 "。
陳穎集說,愛好是第一位的。若非真正愛好,就做不了這麽長時間,種不下這麽多品種。經營者以産量和規模爲尺,愛好者貴在堅持。" 首先需要成爲一個愛好者,然後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經營者。"
在陳穎集看來,對所有種植的植物都要有一種追求。種類越多,管理方式也就越多,盡管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比如,在他的農場裏,單單番茄就有 200 多個品種,需要不斷地修剪、打理側芽,否則很快就會長得雜亂無章,需要及時整理。而胡蘿蔔相對來說就比較簡單,無論是哪個品種,凡種下去就隻管讓它自然生長。
陳穎集的農場雖然設施看起來并不華麗,甚至有一點點簡陋,果蔬們生長的形狀也不規則,但卻味道鮮美。社區裏的人們自發地參與勞動,共享收獲,彼此信任,享受着種植的每一個環節。
好農場
陳穎集對有機農場有一套簡單明了的評判标準:
首先,看農場是否有蜜蜂。因爲蜜蜂會避開使用農藥的地方。
其次,觀察土壤中是否有蚯蚓。優質的土壤通常會有蚯蚓活動。
最後,品嘗農場産出的食物。菜有菜味,口感不一樣。
陳穎集說他會憑感覺給蔬菜取名字。比如,農場裏最受歡迎的番茄是人們小時候在夏天裏吃到的那種味道,取名水果大番茄;有一款番茄初嘗有股薯片味,就叫薯片味番茄;顔色清亮像雞尾酒的,就叫雞尾酒番茄。他還有白雪公主番茄、冰淇淋番茄、青口番茄、夏日陽光番茄等。陳穎集認爲,名字是一種羁絆,爲蔬菜取好了名字,就意味着對它們有了更多的責任。
陳穎集的農場沒有溫室。作爲一名種植愛好者,他不喜歡大棚種植。在大棚裏,環境受控,植物生長速度快,周期短,但好的食物需要時間的沉澱。" 菜要好吃,一定要有晝夜溫差,一定要有工夫的積累。"
每年七八月,陳穎集會準備育苗,十月十一月收獲,冬天達到豐收,陸續收獲一些孢子甘藍、寶塔花菜、牛奶玉米、巨型花椰菜等罕見蔬菜,直到五六月,趕在暑假之前還會種一些彩色西瓜。" 夏天是不友好的,一方面是病蟲害多,很難控制,另一方面是經常遇台風。西瓜怕水,隻要台風一過來,整片都會廢掉。"
好品種
在澳大利亞紐卡斯爾讀書期間,陳穎集的當地同學們常常抽空在自家花園裏培育各種彩色有機蔬菜。" 去别人家做客,送種子是最好的禮物。越是新奇的種子,越受歡迎。"
2008 年,陳穎集畢業後回國,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做産品運營。每天朝九晚五的生活很快讓他失去了熱情。陳穎集決定辭職、種地。
在陳穎集看來,每一種食物背後都蘊藏着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他想象着一粒種子要經過多少雙手的撫摸,曆經怎樣的地理和時間的旅程,才能變成今天的模樣。種植一株果蔬,就是在連接不同世代的人與事。
陳穎集經常與朋友分享所謂的 " 口袋名單 ",這是種植者的私家錦囊。在他看來,擁有馴化權利的種植者應該始終選擇最優秀的品種進行培植。爲了确保下一代結出優質的果實,必須精選出優秀的種子和苗木。但什麽是 " 好 ",有時候難以界定。
比如,很多人會有同樣感受,即番茄越來越飽滿,但吃起來總不如小時候的記憶。這裏面自然有當年物資匮乏,吃什麽都香甜的原因,但另一種解釋是——人們已經将番茄馴化成了新的物種。在選育品種時,滿足的是經濟利益最大化的需要,這意味着更注重賣相好、産量高等指标,這些指标也形塑着大衆的口味。
在陳穎集的農場裏卻不同,明明知道一些口感好的老品種産量低、種植難度高,種了甚至會虧錢,但他還是會去種。" 隻有當有人和市場的篩選機制作出相反的選擇時,才可能保留下那些被淘汰的珍貴品種。"
紅色胡蘿蔔适合炖煮,口感香軟;紫色胡蘿蔔适合生吃,也可用來做紫米飯和紫水餃;金色胡蘿蔔适合做黃金炒飯;白色胡蘿蔔生吃清甜脆爽。每一種都有鮮豔的色彩和獨特的口感。
留一半
商業的進化如同植物被馴化,越來越細分,有好也有壞。
我的童年在父親支教的高寒山區度過。小學座落在一個幽靜的山凹中,四周環繞着群山。山上生長着各種果樹和野生植物,如梨樹、李子樹、桑葚樹、鐵核桃樹、花紅樹、闆栗樹、軟棗樹、榛子樹等等。這些樹木自然生長在山裏,沒有人修剪它們的形态,更沒有人施加肥料或噴灑農藥。
桑葚成熟後個頭很小,掉在地上留下紫黑的印迹;軟棗也小,沒熟透就被斑鸠和灰喜鵲吃掉;核桃有很多個品種,有一捏就破皮的,也有彈跳力極好,可以像乒乓球一樣打。
高年級的學生會把吃不完的梨和李子切片曬幹,當作冬天的零食。帶着毛刺的栗子和榛子掉落在地上,松鼠和野兔也會前來享用,剩餘的栗子和榛子任其腐爛,人們不覺得可惜或浪費,因爲下一年會自然生長出更多。這就是自然循環的力量。
按照 " 半個地球 " 的原則,人們需要具備變焦思維,在不同尺度上考慮因果鏈條,以确保凡事都留出一半的空間或資源。無論是種植果蔬還是進行教育,都應該采取相似的做法:一半用于開墾和馴化,而另一半則應該保持原始的野性。
事實卻是,人們一直在努力培育産量高、抗蟲害或适應不同氣候的新品種,但最主要的目标是提高産量。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創造新的品種,也不斷舍棄那些不符合 " 标準 " 的。周遭的世界不斷經曆篩選、瓜分和建設,逐漸忘記了它們原本的樣子。
使生長
羅馬人用 "vegere" 創造了單詞 "vegetable",它的本意是 " 使之生長 "。
像陳穎集一樣的種植愛好者願意花更多精力追求有機的種植方式。他們利用野生樹籬、成堆的樹枝和石頭,以及無人開墾的小塊土地,爲昆蟲、蜘蛛、蜈蚣和其它生物提供茁壯成長的空間,保留土地的野性和生物多樣性。努力尋找新品種的羽衣甘藍、生菜、西紅柿、南瓜、胡蘿蔔,不注重從每一小塊土地上壓榨出最大利潤,而是被更有意義、更美好的目标所驅動。
每次出現新的品種,陳穎集都會邀請孩子們來品嘗。" 孩子的感官非常敏銳,他們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選擇食物,而且他們隻會選擇最好的。比如說羽衣甘藍,如果孩子在農場直接采摘下來大口生吃,你就能知道這個品種是好的,它會有一點點甜味,還會有一點點脆度。"
成熟的植物有一種香味,非常誘人。在野外,這種香味是植物吸引鳥類和蜜蜂注意的一種方式。種植者則日複一日地面對新的煩惱,但也永遠懷着期盼不斷行動。
在農場,所有的果蔬都仿佛在回應着陳穎集的關照。他抱起一顆與籃球差不多大的紫甘藍,拆下紫色葉片,咬下一口,清脆可口。摘下幾顆姑娘果,揭開燈籠狀外皮,享受着一口爆漿的甜美。輕輕掀開大葉,摘下幾個半年才成熟的孢子甘藍,一口咬下,滿口堅果的味道。
生活啊
人們對食物的态度和對生活的态度很相似。
一些人會帶着消費者心态來到農場,卻并不真正體會這種生活方式。他們可能對有機種植知之甚少,看到蔬菜上有蟲孔,調頭就走。還有一些人來農場采摘,會把剛剛拔出來又看不上的胡蘿蔔悄悄咪咪 " 種 " 回去,等到别人發現時,胡蘿蔔早已經枯萎。
小孩子的行爲也是多種多樣的。在下雨天來農場時,一些孩子會到處跑着玩,像小豬佩奇那樣跳進泥坑,雖然渾身是泥卻非常開心。而另一些來自城市的孩子可能很害怕弄髒,到了農場卻不肯下車,擔心鞋子會踩到泥裏。
陳穎集鼓勵孩子們多與土地親近,光着腳丫去玩泥巴,擁抱在葉子裏打滾的寵物狗,通過微量接觸來重新建立體内微生物的多樣性,并重建與這些微生物的自然共生關系。他認爲,讓孩子充分發展自己的天性,給予他們玩樂的空間和思想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能夠親身體驗生活的各個方面,是非常重要的。
在春天的農場,蝴蝶飛來飛去,六隻散養的貓兒随處可見。陳穎集走到哪裏,貓咪就會跟到哪裏,人和貓都不緊不慢的逛農場。當陳穎集忙碌的時候,貓咪就在隔壁的胡蘿蔔田裏抓蝴蝶,追小鳥,有時也能逮起一隻小老鼠。
什麽是 " 千耦計劃 "
《詩經 · 載芟》 有 " 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 的句子,說的是農人們結成小組,相互合作,充滿希望的耕耘。2023 年,芥末堆正式發起 " 千耦計劃 ",我們不隻看教育,還關注智慧農業的發展前景,更重視人與人之間的連接。" 千耦計劃 " 将把農業産業領域的同行者和終身學習者聚集在一起,分享、傳遞、助力、共鳴,記錄真實的個體生存境遇和具體的故事。
千耦計劃能提供什麽?
爲新農人——
信息扶持以及芥末堆内容矩陣的發布與轉載;
對接投資人、科研專家、渠道商、公益組織、行業周邊機構;
優先加入會客廳、GET 教育大會等内部活動與合作機會,獲得芥末堆第一手财報;
提供新農人所需的電商、IP 打造、直播等線上課程。
爲機構和創業者 ——
成員機構所舉辦的活動,有機會獲得芥末堆提供的媒體支持;
提供農業産業數據信息,連接投資方、供應鏈與電商平台;
優先加入會客廳等會員服務項目,實地考察和走訪鄉村創業項目;
入圍優質項目資源庫,成爲具有傳播價值的新農業項目。
千耦計劃面向哪些人?
如果你是這樣的——
對自然、返璞歸真的生活有天然親近感,向往新的生活方式;
有一技之長,或是身兼攝影師 / 設計師 / 課程開發者 / 知識博主的斜杠青年,對鄉村振興有欣賞的眼光;
能将專業特長與鄉村建設中的某個細分領域結合,創造價值鏈;
躬身入局者,無論你正從事的三農項目足夠傳統還是足夠新潮;
無論是回鄉青年、技術骨幹、職場精英、海歸、公司創始人,還是草根青年,隻要你對鄉村經濟振興懷有好奇、思考或者探索,都是 " 千耦計劃 " 在等待的人。
如何加入?
千耦計劃面向農業産業創業者、從業人員、專業人士、社會熱心人士開放申請名額,初始成員由芥末堆 " 千耦計劃 " 推薦官篩選和推薦。除此之外,你還可以把你的故事預先寫下來,拍下來,将稿件發送至 [email protected]。也可以聯絡小堆,微信 jiemoduiwx,獲得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