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的智能與科技感,放到座艙裏首先看到的是大屏配置。當特斯拉在 2012 年北美車展,秀出搭載 17 英寸液晶中控屏的 Model S 時,就注定大尺寸屏幕的流行會一發不可收拾。目前主流車企新推出的車型都紛紛裝配上大屏和多聯屏,有的儀表盤甚至被 AR-HUD 所取締。
毫無疑問,車載顯示技術已經進入 " 智能機時代 "。消費者關心的不隻是屏幕有多大,車機系統的流暢程度、屏幕使用的絲滑體驗等等都決定着其購車意願。而這背後,芯片功不可沒。
相比座艙芯片,本土廠商在觸控 IC 領域實際已經殺出一片天。近日,彙頂科技就表示,公司車規級觸控芯片、指紋芯片及音頻方案都已成功導入衆多海外、合資及自主品牌,如日産、三菱、現代、别克、雪佛蘭、上汽、廣汽、長安、吉利等,以及新能源汽車品牌比亞迪、理想等,産品覆蓋日韓、歐美和中國市場。
圖片來源:彙頂科技
觸摸屏加速上車
和車内 " 大屏化 "" 多屏化 " 趨勢一塊發展起來的,是滲透率不斷提升的觸摸屏。
相較傳統的電阻式觸摸屏,電容式觸摸屏(簡稱 " 電容屏 ")隻需要觸摸,無需壓力就能産生信号。主要依靠觸碰屏幕時人體與電極之間形成的電容來實現觸點定位,通常具有靈敏度高、支持多點觸控,透光性優良,耐磨損壽命長等優點。
目前智能手機和平闆電腦普遍采用電容屏,這種觸摸屏也已廣泛應用在汽車信息娛樂系統中。曾有觀點認爲,電容感應技術可能會引發汽車人機交互(HMI)的革命。
群智咨詢的數據顯示,2022 年上半年,全球汽車銷量約 3766 萬輛,而前裝車載顯示面闆的出貨量約爲 8581 萬片,意味着平均每賣出一輛車就搭載 2.2 塊屏幕。這還是建立在車規芯片短缺、上海封控多月的基礎之上。同時據國内廠商反應,2022 年車載觸摸屏出貨量相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長。
本土車規觸控IC廠商崛起
國内車企引領汽車行業的變革,也給觸控芯片廠商帶來更多發展機會。以彙頂科技爲例,該公司在 2022 年第一季度财報會議上表示,公司 2021 年觸控芯片成功導入國産、合資品牌以及新能源品牌客戶。
尤其新一代車規級觸控芯片,具備支持大尺寸、優異抗擾和快速響應的特性,實現了從 7 到 30+ 英寸屏幕的全覆蓋,并支持各種長寬比例的屏幕。同時公司将持續在車載觸控領域開發更多産品支持客戶需求。
具體地看,彙頂科技産品首先滿足 AEC-Q100、IATF 16949 标準。盡管汽車越來越像手機,但更加嚴苛的使用環境是後者無法比拟的。因而無論是塑料、玻璃還是芯片,都必須經受住安全性的考驗。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車規級和消費級半導體最大的不同。
其次,彙頂科技車規級觸控方案支持市面上主流的 QNX / Linux / Android / WinCE 系統,可以提供滿足國際車廠響應時間要求的刷新率,獨有的跳頻增強抗幹擾技術也可以滿足國際車廠 EMC(電磁兼容性)要求。更重要的一點,該方案支持戴手套操作以及後續 OTA 升級。
作爲本土觸控芯片的龍頭企業,彙頂科技正在尋求多元化轉型,而汽車應用有望成爲風口。早些時候其發布 2022 年業績預告時表示,預計期内淨虧損 6 億元至 9 億元,同比由盈轉虧。正如彙頂之前所說,公司太依賴單一的手機市場。一旦手機市場需求遇冷,營收和利潤便會出現驟降,還不如先把手機領域的經驗挪移到車端。